?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探究的實踐思考

2017-05-24 22:24胡碧蘭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7年4期
關鍵詞:實踐運用合作探究閱讀教學

胡碧蘭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新課標改動最多的條文,滲透著閱讀教學的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要想提高小學閱讀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在上課時間里學習到盡可能多的知識,教師就要改善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如何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果、有效益,積極廣泛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有助于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

【關鍵詞】合作探究;閱讀教學;實踐運用

近年來,核心素養的研究正日益突出,而作為“社會人”最重要的合作探究素養和方式也再次讓我們重視起來。如何利用現在的課堂,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素養、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是可行的,必要的,適時的,有效的。

一、課前,分工合作,為課堂學習搭橋鋪路

新課程標準強調“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中,還存在于課前和課后合作學習中。課前合作學習,學生可以通過人員分工,對課外資料的搜集、查找、整理、歸納,各負其責,了解課文的背景及相關知識(如作者、課外知識鏈接等),并把不認識的生字、新詞標注出來,達到每個學生對所學課文有一個良好的預習和了解。另外,課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還有利于學生們提前對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以及分配到的學習任務進行一定安排,讓大家在課堂教學時更好地參與課堂學習。在教學《草船借箭》時,我提前告知學生所要上內容,讓大家提前收集有關魏、蜀、吳三國相關故事,對文中的諸葛亮、周瑜、曹操、魯肅有一定的了解,學生們還可以搜集有關他們的圖片、綽號、其他故事等,這樣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運用。在一個小組合作學習中,A同學負責課文背景資料的查找;B負責解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勾畫;C同學同學負責課文進行分段概括;D同學負責影像資料的搜集;E同學負責……這樣的分工,有利于學生們在課堂上更好地發揮和投入學習。

二、課中,集中探究,促進學生思維碰撞

課堂中的合作探究是整個閱讀教學的核心部分,也是合作學習進行展示的重要環節。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敢說、愿意說,一定要讓學生有一個自我發揮的時空。首先,要對課前合作學習內容進行分享(對學、群學)或質疑,我們把這個環節成為預習反饋。老師針對學生反饋的情況進行評價并梳理出學習問題,提出本節課學習任務及目標,成為課堂合作探究的問題導入,深入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其次,教師不要過多的操控課堂,而是要以引導者的身份對閱讀中的重點部分進行提問,以問題為引導,讓學生們結合問題自己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對于文章的閱讀理解,老師可以帶領學生畫出重點句子及圈出關鍵字詞,學生對重點字詞、語句進行談感受、說體會等,促使學生對問題的全新建構和解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給學生們合作探討的時間。老師要走下講臺,多聽聽學生們是怎樣理解問題、討論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生在討論問題時,老師不要過多的參與,盡量讓學生們自己通過討論結合課文找到答案,這樣學生才能記得牢固,在合作探究中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當學生通過討論仍然得不出結果時,老師對他們稍加點撥和提示,引導他們走出討論的瓶頸和誤區。只有以學生合作學習為主體,老師及時給予點撥和引導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才能夠切實地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白灾?、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也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體現出不同的層次。如在小組討論中,全小組怎樣合作學習,怎樣抓重點、難點,怎樣提問,怎樣討論質疑,教師都要重點指導,適時點撥,由面到點,由扶到放,逐層深入。一般性的問題,應多采用“自主”性學習?!耙话阈缘膯栴}”有兩個含義:一是指學習語文最基礎的環節,如識字、寫字,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理解詞語及句子,初步讀懂某段內容,用畫畫、唱歌、表演等形式展現課文情景等;二是指閱讀中難度較小的問題。學生“自主”性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自己獨立思考為主,充分實現個體在語文活動中的自主價值。教師在教學中設計的各個環節,都應把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放在首位。如教學《廬山的云霧》一文,課前指導學生自己讀熟課文,借助工具書認識生字,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并簡要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課中建議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課文,大膽放手,把權利和空間交給學生。起初,我很擔心這樣的方式流于形式,學習效果差。但在交流的過程中,我意外的發現學生的自主性很強,同學之間有集體讀的,互教互學等,反而產生了更好的學習效果。自主性學習的空間大,在單位時間內個體獲取的信息量多,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形式。重點問題,應多采用“合作”性學習?!爸攸c問題”指對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關系密切的內容,包括對有關句段的理解,對課文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運用語文的規律等。合作性學習主要在課內進行,是以小組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旨在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教學活動。學生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征是: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討論中一般要“傾聽”、“交流”、“協作”、“分享”合作性學習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和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形式。難點問題,應多采用“探究”性學習。語文教學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疑難問題,應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究。像課文中的有關自然科學,耐人尋味的課文結尾等,凡是產生疑問的,都可以作為探究的對象。在四年級語文教學《新型玻璃》一文中,教師將學生質疑提出的問題經過篩選歸納,成為兩個主問題:課文中提到了哪幾種新型玻璃?它們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這兩個主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教師就以這兩個問題為憑借,給足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這既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又能使學生從中領悟到有效的學習方法。探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應在教學中予以關注和重視。

三、課后,專題探究,拓展延伸課外積累

在課堂合作探究學習之后,老師還要結合課堂中學習的閱讀理解內容給學生布置一定的反饋作業,這樣才能夠知道學生們是否真正達到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布置相似難度的閱讀內容,讓學生在閱讀訓練中舉一反三。課后的合作探究有利于學生之間進行多溝通多交流,鞏固舊知、拓展新知。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還發現,課堂一結束,小組同學就解散了,這樣的合作探究難免“頭重腳輕”,此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們在課后多交流合作,對課外拓展的知識要分工合作,查找根源;對關聯知識要加以分析、觸類旁通。這樣相互交流的過程正是學生整體成績提高以及個人課外知識拓展延伸的過程。

總之,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學生方式進行觀察和分析,對教材教學內容進行研究。發揚合作探究的學習優勢,改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努力幫助學生通過合作思考解決問題來提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蔡海.《吉林教育:綜合》,2016(18)

猜你喜歡
實踐運用合作探究閱讀教學
談小學英語樂學課堂模式的組織與實踐
試論小學語文“遞進循環式”教學
高中英語個性化教學策略研究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高中政治課“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學案編寫的一些心得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