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梭教育旅行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2017-05-30 17:04于書娟毋慧君王媛
關鍵詞:愛彌兒游歷盧梭

于書娟 毋慧君 王媛

摘要:

盧梭從其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出發,繼承了歐洲教育旅行的傳統,結合對當時教育旅行實踐的反思及其個人成長經歷的總結,充分肯定旅行的教育價值,主張游歷應有明確而正當的目的,還需要精心規劃游歷方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這些思想啟發我們反思當前我國研學旅行中“游大于學”的偏差,重新明確旅行的教育價值,注重教育旅行的規劃與設計,充分尊重學生在教育旅行中的主體地位,加強研學導師的配備及其作用的發揮。

關鍵詞:

教育旅行;游歷;研學旅行

中圖分類號:G40-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5099(2017)06-0129-05

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gdxbshb.2017.06.22

當前,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旅游產業的興起、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教育改革的創新,為了改變學校教育的單調乏味,增強學生的親身體驗,游學作為一種教育方式重新受到人們的肯定,以教育為目的的旅行逐漸從一種民間自發的活動開始上升為國家的教育政策。2013年,《國民旅游休閑綱要》特別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鼓勵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寓教于游的課外實踐活動”。[1]2014年,國家又專門出臺了《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隨后,國家《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生日常德育、美育、體育教育范疇,增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盵2]但歷經幾年的發展,社會對中小學的研學旅行還停留在新聞報道層面,教育學界對于中小學的研學旅行還缺乏學理的思考與關注。而當前研學旅行開展中“游大于學”的現象,也急需我們從思想家以及過去的教育旅行傳統中尋求智慧與經驗。

實際上,在中西方教育史上,特別是近代的歐洲大陸,壯游(Grand Tour)①一直是“英國社會上層青年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種教育形式和旅行安排”[3]3,并被看作是“英國紳士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青年貴族的一種成人禮”[4]。近年來,以付有強為代表的一些歷史學者開始對英國的教育旅行進行很多系統而專門的研究②,

但其研究更多地著眼于英國教育旅行的實踐層面,而缺乏對近代教育思想家教育旅行思想的關照。筆者在2012年撰寫的《盧梭》一書中,曾經專門談到過盧梭的教育旅行思想,可惜沒有展開。[5]而在國外,最晚在1992年,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喬治·艾比利(Georges Van Den Abbeele)教授的《作為隱喻的旅行》[6]一書,專門探討了從蒙田到盧梭等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旅行觀,但他研究的出發點是文學。本文擬就盧梭的教育旅行思想及其形成淵源進行討論,以期讓教育家的智慧能夠為當前我國研學旅行的開展提供有益的指導。

一、盧梭教育旅行思想的淵源

作為18世紀重要的啟蒙思想家,盧梭的教育旅行思想既有對歐洲教育旅行傳統的繼承,也有對當時社會教育旅行實踐的反思,既受到他個人成長經歷的影響,也植根于他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一)對歐洲教育旅行傳統的繼承

作為歐洲知識分子成長的一種重要方式,教育旅行的傳統源遠流長。從古希臘時期的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文藝復興時期的伊拉斯莫、蒙田、拉伯雷等人,再到培根、洛克、休謨、伏爾泰、孟德斯鳩等與盧梭同時代的人,在他們的教育成長與思想成熟過程中,教育旅行或游歷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和價值,西德尼·李曾經這樣說道:“雖然旅行條件尚為粗陋,但上層階級卻領悟到了旅行作為教育方式的價值。所有痛飲新文化之人,都曾到海外見識世界的奇跡?!盵3]1

不僅如此,蒙田、拉伯雷、培根、洛克等人,還都積極從思想上對教育旅行進行肯定與支持。盧梭在《愛彌兒》中就多次引用蒙田的論著為游歷進行價值論證。培根明確地提出:“對青年人來說,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7]大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中也特別談到,旅行應該“成為紳士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外國語言 ”“學會知人”[8]。

(二)對當時社會教育旅行實踐的反思

在思想家、哲人與學者的思想倡導和榜樣激勵下,游學逐漸成為西方青年教育中的成人禮。盡管當前很多學者關注到的是近代英國貴族青年的壯游,但其實,“Grand Tour”一詞卻源于法語, 本意指“長時間的周游” (great circuit)[9],而在盧梭看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像法國這樣有那樣多的人出去游歷”[10]372??梢哉f,教育旅行已經成為當時歐洲各國通行的一種教育方式和途徑,被歐洲各國普遍看作是行之有效的貴族青年的教育方式和貴族子弟教育的最終完成階段。而自工業革命以來,隨著旅游群體的擴大,一些普通人士甚至一些女性開始加入到旅行隊伍中,促使歐洲的教育旅行傳統出現了一些變化,游的色彩逐漸大于“學”與“教”的成分,充分暴露出了當時教育旅行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導致了思想家和教育家對于教育旅行價值的極大紛爭。盧梭對當時歐洲各國人的游歷及其特性進行了比較,在他看來,就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四國人的游歷而言,只有西班牙人“能夠從他的見聞中帶回一些有益于他的國家的東西”[10]372??梢哉f,盧梭的教育旅行思想,正是在對當時歐洲各國教育旅行實踐的反思中,在回應人們質疑教育旅行價值的思考中形成的。因此,在他的教育旅行思想中,他特別分析了影響旅行教育價值的因素,談到了如何通過明確旅行目的、制定旅行方案來發揮教育旅行的最大價值,克服教育旅行對青年人產生的種種消極影響。

(三)對盧梭個人流浪經驗的總結

與同時代的啟蒙思想家相比,出身于小手工業者家庭的盧梭,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思想巨匠,除了與其酷愛讀書與思考的習慣有關外,也和他自己多年在社會各處流浪、漂泊,接觸大量下層人民生活的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從1728年離開日內瓦開始流浪算起,盧梭的一生也可以說是流浪的一生、辛酸的一生。他先后擔任多種職務,足跡遍布日內瓦、法國、英國等歐洲主要國家,長時間的流浪生涯,讓他得以了解到下層人民和上流社會的生活狀態,感受到政治的黑暗,從而催生了他的激進思想。而通過和進步學者的交游、辯論,盧梭的學識和見解都得到了鍛煉,終成一代思想巨匠。這種經歷,讓他對實踐體驗的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和肯定,也直接影響到了他的政治、哲學與教育思想。

(四)對其自然教育思想的踐行

關于游歷價值的爭論,實際上是反映了對于書本教育與實踐教育或生活教育的爭論。其實,爭論的雙方都有理論與事實的依據,就教育層面而言,它更多地反映了人們對于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教育價值的認識。盧梭從其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出發,要求培養自由、獨立發展的人,他極力反對純粹書本的學習,要求從實踐中學習和向自然學習,而這就必須讓受教者走出書齋,走出城市,到鄉村去,到人民中去。因此,可以說,無論是盧梭還是洛克,當他們把旅行或游歷作為教育的最后完成階段時,實際上反映了他們對于直接經驗的珍視和直觀教學的肯定,是把旅行變成了讓書本知識與實踐知識碰撞、聯系的橋梁與途徑。

在《愛彌兒》一書中,盧梭在第五卷專門開辟一節來談游歷,從游歷的教育價值、目的對于游歷效果的影響以及教育游歷的具體實施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并將之作為愛彌兒教育的終結與完成的標志。他寫道,經過大約兩三年的游歷后,“愛彌兒可以學會兩三種主要的語言,親眼見證了不同國家的自然風光、政治制度、藝術和人物等”[10]390。通過游歷,愛彌兒會認識到,自由是存在于自由的人的心里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自由帶到哪里。要想自由,只需要服從自然的和秩序的永恒的法則,服從自己的良心。這樣一來,愛彌兒就可以真正成為一個自由的社會公民了,盧梭對他的教育也就結束了。

二、盧梭教育旅行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肯定游歷的教育價值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游歷對于人的成長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在盧梭生活的18世紀,由于旅行人群、效果的變化,人們對于教育旅行的價值已經開始產生了懷疑,特別是在英國,圍繞教育旅行,已經產生了截然對立的兩派觀點。付有強在其《近代初期英國人對教育旅行的論爭》中,專門分析了兩派截然對立的觀點,其中,支持教育旅行的一方中,有培根、洛克等教育家,而反對者一方中,也不乏有伊麗莎白時期的教育家理查德·馬爾卡斯等人。[12]在理查德·馬爾卡斯看來,“富家子弟可以聘請優秀的老師,雇用能干的陪讀,購置大量的圖書,呆在家中反倒可以更好地學到知識”[13]208。而到國外旅行,反而可能會因為缺乏監督與自我克制而沾染上各種不良的習慣。對此,盧梭明確地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說,“濫讀書的結果是有害于科學的研究的”[10]371。他以巴黎人為例說,“他們每一個人也許都讀過十來遍有關一個國家的著作,然而在真正見到那個國家的人的時候,他們仍是感到迷惑不解的”[10]371。他還以自己為例,認為閱讀別人的游記與自己親自去實地觀察是完全不同的,“要做各種各樣的研究,就應當實地去觀察而不應當僅僅是念書本”[10]371。在盧梭看來,游歷的價值主要還不僅僅在于研究學問、獲得知識,還應該是為了研究人,為了擺脫偏見。因此,盧梭從其個人的經歷、對愛彌兒的期許等方面出發,依然承認并肯定游歷的教育價值。他將游歷作為對愛彌兒進行最后的教育階段,要求愛彌兒通過游歷,實際鍛煉并不斷發展自己的理性與判斷,更好地去研究人民和社會。不過,盧梭同時也指出:“為了要增長知識,僅僅到各個國家去跑一趟,是不夠的,還必須懂得怎樣在那些國家從事一番游歷?!盵10]372

(二)明確游歷的目的

既然游歷的教育價值是顯而易見的,為什么對許多年輕人來說游歷卻是有害的,沒有取得期望的效果?在盧梭看來,這是因為很多人在游歷時首先缺乏明確的目的,因為,如果目的不明確,“為游歷而游歷”,那實際上“是在亂跑,是在到處流浪”[10]375。

1.游歷當抱有目的

盧梭認為,目的會影響人們的觀察和思考,他說:“一個人抱著什么目的去游歷,他在游歷中就只知道獲取同他的目的有關的知識?!盵10]374因此,目的直接決定著游歷的效果。不能因為游歷得不好就得出結論說游歷沒有用處。因為為了觀賞一個國家的山川和為了研究一個國家的人民而去游歷,這兩者之間具有很大區別,并不是全部的人都能從旅行中有所收獲。

2.游歷目的要正當

既然游歷目的決定了游歷的效果,因此,游歷的目的一定要正當。盧梭認為,對于教育旅行而言,只有那些確實是抱著受教育的目的去游歷的人,才能在游歷歸來后變得更好,相反,如果一開始游歷的目的就是向往于壞事,那么他們將習得他所游歷國家的一切惡習。他據此認為:“只有那些有相當毅力,能夠從他人的錯誤中接受教訓而不受引誘、能夠借鑒別人的惡事而自己不去做惡事的人,才可以去游歷?!?[10]374

與此同時,他還對當時流行的游歷目的進行了批判,認為那些所謂的學者,都是“為了利益才到外國去游歷的”“他們去研究的事物決不是道德方面的”“他們不是為了去研究人,而是為了去教訓人”“他們所需要的不是學問而是浮華的外表”[10]374。他還反對為了商業利益的交換和旅行,因為這會阻礙他們彼此了解,當他們都想從對方那邊獲取利益的時候,是不會有心思去參與其他事情的,而“只有那些生長在善良人家的青年,由于他們確實是抱著受教育的目的去游歷,所以游歷歸來之后,個個都會變得比他們在游歷以前更好和更聰明”[10]375 。

3.游歷目的要具體

如果是抱著教育目的去游歷,那是不是就一定會有好的效果?在盧梭看來,也不一定。因為就算是教育游歷,如果目的太過空泛,也會使其喪失教育意義。所以,他要求游歷的目的一定要具體,要很好地選擇某種明確的學習意圖,并以此來決定所要學習的內容。根據他對愛彌兒的教育和要求,他認為,即將成年的年輕人,應該學習的主要是各地的政治制度、人民風俗和各種各樣的政府法規等。他說:“如果說我們可以找到一個適當時機對政治制度作公正不偏的研究的話,我認為,現在就是這樣的時機了,否則,以后就再也找不到這樣的機會了?!盵10]378

(三)游歷要有計劃、有準備

有了明確而具體的游歷目的,游歷是否就能夠一帆風順呢?在盧梭看來,僅僅明確游歷的目的還是不夠的,“游歷,作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來說,也是有它的法則的”[10]375,必須進一步制定詳細的游歷計劃。這個計劃涉及到游歷時要學習與考察的內容,游歷前的知識儲備,以及對游歷地點與場所的精心選擇等。

1.游歷前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

盧梭帶愛彌兒去世界各地游歷,目的在于讓愛彌兒在游歷中對各國的政治制度進行實地的比較研究,以期他游歷后,能夠“防備專制的政府、迫害異端的宗教和不良的風俗”[10]376,比較與驗證書本上看到的各種政治制度與其實際運行狀況。這就必須事先對要研究的內容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與知識儲備。因此,盧梭說,“我們需要有一個標準來衡量我們所研究的東西”[10]378。而他幫愛彌兒所設定的標準就是政治學的原理和各個國家的民法。他主張從一些基本概念入手展開討論,這些概念包括自由、法律、個體、社會、權力、暴力、疾病、良心等。在這里,盧梭再次闡發了他的社會契約論的思想:在他看來,只有基于社會契約的性質,才能闡釋由其構成的社會性質。

2.游歷中教師的指導要圍繞學生的教育展開

在當時的歐洲,貴族青年的游歷一般都要有隨行家庭教師或導師的陪同,如培根、洛克等人的很多游歷都是以青年導師的身份完成的。對此,盧梭是認可的,愛彌兒的游歷也是在他這個導師陪同下完成的。但在盧梭看來,游歷雖然需要導師,但導師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教育職責,要從學生的教育與成長出發指導學生的游歷,而不能讓學生跟著導師的興趣滿世界跑。在他看來,游歷之所以會對青年人的教育更加有害,就是因為“一般的教師所關注的是游歷的樂趣而不是其予以的教育”[10]386。比如,如果“教師是一位學者或文學家,就會讓學生把時間消耗在涉獵圖書、觀賞古跡,研究古老的碑文和文獻”[10]386。這樣一來,學生就很難看到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也就不會學到任何一樣可能對他們自己有用的事情。

3.應該精心選擇游歷的地點和場所

游歷的目的和內容確定以后,要選擇到哪些地方去游歷?這里,盧梭再一次從其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出發,特別反對當時流行的游歷目的地,如城市、宮廷、圖書館、博物館等地,而是主張要多到鄉村,多和普通人交往。這樣做的緣由就是:“青年人在極為腐化的大都市逗留的時間少,一方面不易沾染腐化的習氣,另一方面還可以從中養成一種更精確的判斷力、更健康的審美觀和更誠實的作風?!盵10]388在盧梭看來,“研究一個民族的天才和風尚,只有到邊遠的省份才最能看出一個政府的好壞”[10]387。既然愛彌兒要考察的是政治制度,那就應該走出城市,不拘泥于對政府表面研究,盧梭認為:“如果你不同時通過那個政府對人民產生的影響,不通過它的各級行政機構去研究它的性質,那也是研究不出一個所以然來的?!盵10]388

最后,盧梭還指出,在游歷中,也會安排愛彌兒與當地一些有才德的人進行交往。他還特別提出,即便是在游歷結束后,通過書信交流,更能促進友情。因為,“與遠處國家的人互通音信,是防止產生民族偏見的一個好辦法”[10]390。

三、盧梭教育旅行思想的當代價值

盧梭出于培養其自由人的思想,主張把游歷作為愛彌兒教育的最后階段,著重于通過游歷,從而對各國政治社會制度進行考察,其教育旅行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對教育旅行本身的很多思考與討論,以及對我國當前正在開展的研學旅行或海外游學,無疑還是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價值。

(一)重視旅行的教育價值

自近代各國實施普及義務教育以來,學校教育一直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在人成長中的作用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忽視。而教育旅行,是一種典型的非正規教育,再加上它天然具有的輕松、愉悅的特性,使得人們很容易忽視它的教育價值,人們更多地把它看作是學校教育的調劑品,而非學校教育在課外、社會空間上的延伸。作為一種兼顧“游”與“學”的快樂教育方式,教育旅行中“游”與“學”的關系很難處理。因此,家長、教師和學校一定要轉變觀念,端正態度,科學地認識學校正規教育與校外非正規教育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科課堂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關系,充分肯定教育旅行的價值與作用。

(二)重視教育旅行的規劃與設計

相對于正規學校教育而言,作為一種綜合性、開放性的教育實踐活動,教育旅行一般并不著眼于某方面知識的具體增長,而是更注重旅行過程中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就對旅行活動的組織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當前,無論是我們的學校、家長還是旅行社,在時間、精力、知識儲備等有限的情況下,都無法有效地制定出能夠激發學生興趣,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活動安排,特別是在內容資源的選擇與設計、組織實施的指導與幫助、教育效果的考核與評價等方面,都缺失具體化、規范化的核定要素,從而使教育旅行無法達到它應有的教育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家長、教師和學校,要注意吸取歷史上開展教育旅行的經驗教訓,參照國外實施教育旅行的成功做法,不斷探索、積累出一套適合教育旅行特點的活動體系。

(三)確立學生在教育旅行中的主體地位

盧梭對于教育旅行價值的肯定,特別是其對于游歷教育效果影響因素的分析,對于我們今天研學旅行中的誤區是有極大的指導意義和價值的。無論是明確目的、規劃方案,還是設計內容等,都是需要精心準備的。不過,教育旅行的價值是否能夠真正發揮出來,最根本的還在于有沒有把學生的教育與成長放在中心地位上。

教育旅行,與普通旅行或大眾旅行的區別就在于其目的指向的是學生的成長與教育。因此,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特別是旅行社,在規劃教育旅行時,一定要注意從學生出發,從學生的年齡、興趣、需要等方面出發,旅行目的地的選擇、旅行計劃的擬定、旅行過程的開展實施、旅行后的總結評價,都應該彰顯學生的自我價值,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發言權、參與權。在教育旅行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判斷、組織、規劃、執行、協調、總結與反思等多方面的能力,在實踐中增進學生對自我、他人、社會、歷史、文明的認識與理解。只有這樣,教育旅行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價值。

(四)注重研學導師的配備及其作用的發揮

教育旅行涉及教育學與旅游學兩門學科,一個專業的、高水平的研學導師,對于整個研學旅行的成功來說至關重要。教育旅行是一個動態的、復雜的過程,無論是研學目的的確立、研學方案的規劃,還是旅行過程中教育活動的開展,學生安全的保障等,都需要研學導師的深度介入。而當前,一方面,學校教師和家長大都把研學旅行看做是對孩子身心的一種放松,同時也是對自己教育教學任務的暫時擱置,而更多地選擇把學生的研學旅行委托給專門的旅行社和導游,卻沒有認識到,既然是“術業有專攻”,導游固然有著經驗豐富、熟悉旅游目的地等優勢,卻缺乏教育學的滋養與熏陶,如果沒有學校研學導師的配合,就會使整個研學旅行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學校應加強研學導師的配備,并在與旅行社的通力合作中,充分發揮研學導師的作用,以保證研學旅行教育價值的充分實現。

四、結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既是許多歷史文化名人的成才之路,也是中外教育家留給后世的寶貴教育經驗。盧梭結合自己的游歷體驗,對游歷的教育價值進行了理論上的肯定與方法上的指導,對我國當前研學旅行的開展無疑有著非常重要的啟發。要克服當前研學旅行“游大于學”的誤區,真正把研學旅行落實到中小學的教學計劃中去,需要我們在關注現實的同時,加強對古今中外教育家研學旅行思想的探討,向他們去尋求教育的智慧,通過研學旅行的順利開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國民旅游休閑綱要[EB/OL].(2013-02-02)[2017-03-04].http://www.gov.cn/zwgk/2013-02/18/content_2333544.htm.

[2]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2014-08-21) [2017-03-0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8/21/content_8999.htm.

[3]WILLIAM E M. The Grand Tour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M]. Boston and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14:3.

[4]MADDSION. R E W. Studies in the Life of Robert Boyle, F.R.S. Notes and Record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J]. The Royal Society, 1965, 20(1):51.

[5]于書娟.盧梭[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90-194.

[6]ABBEELE G V D. Travel as Metaphor:from Montaigne to Rousseau[M]. Minneapolis Oxfor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2.

[7]弗朗西斯·培根.人生論[M].林峰,編譯.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81.

[8]JOHN L. 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92:184-187.

[9]JAMES A. H. MURRAY, HENRY BRADLEY W. A. Craigie, C. T. Onions,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M]2th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larenton Press, 1989:754.

[10]JEAN ̄JACQUES R. Emile, or Education[M]. trans. by Barbara Foxley. London & Toronto: J.M. Dent and Sons, 1921New York: E.P. Dutton, 1921.

[11]付有強.近代初期英國人對教育旅行的論爭[J].貴州社會科學, 2016(3):95-101.

[12]RICHARD M. Positions, Where in those primitive Circumstances Be Examined, Which Are Necessary for the Training Up of children, Either for Skill in Their Book, or Health in Their Body[M]. London, 1887.

(責任編輯:鐘昭會)

猜你喜歡
愛彌兒游歷盧梭
再論愛彌兒是誰
與盧梭的獅子相遇
跟著盧梭去看原始派
盧梭的思想實踐及其爭論
博物館之探案游歷
從《愛彌兒》中探尋盧梭的自然主義愛情觀
試論《愛彌兒》中的愛情觀教育思想
螞蟻帝國游歷記
盧梭《社會契約論》中的自由思想
游歷陽光西班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