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戰略考量及舉措

2017-06-02 19:24杜君君
中國市場 2017年14期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舉措前景

[摘要]自古以來,新疆就是中國和歐亞的重要的交通要道和樞紐,“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新疆的戰略重要性十分突出。新疆被確立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不僅能夠極大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而且為新疆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文章通過從新疆地緣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人文優勢等方面分析了新疆被確立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考量,并進一步分析了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發展前景。在此基礎上,為新疆在機遇與挑戰面前做出了戰略考量。

[關鍵詞]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戰略優勢;前景;舉措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50

2013年,習近平主席出訪哈薩克斯坦,首次提出了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2015年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明確了省份的定位,其中,新疆被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新疆將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的窗口作用,深化與中、南、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從而興盛“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

1新疆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戰略優勢

11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

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是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邊境線最長、鄰國最多的省份,新疆地處亞歐大陸的中心,與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等八國邊界相鄰,擁有一類陸路開放口岸17個和航口口岸2個,已建成連接內地,輻射中亞、南亞和西亞的安全交通運輸網絡。[1]從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角度來看,新疆具有的地理位置優勢十分明顯,占據無可替代的地位。

12暢通便利的交通優勢

古代絲綢之路自形成以來就承擔著商品交換、人口流動的重任,便利的交通運輸是必不可少的,這也為新疆的發展提供了交通運輸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給予新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截至2013年,新疆公路總里程達17萬公里、鐵路里程047萬公里。[1]

13無可企及的資源優勢

從古至今,新疆都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聚寶盆”,礦產種類多,配套程度高,人均礦產占有量較大,遠景潛力大,并有許多稀有礦產。目前,新疆地區已經發現的礦產多達138種,石油、天然氣、煤炭、油頁巖和鈾等5種能源礦產居全國首位,鈹、白云母、錳、鈷等40種礦產存儲量列全國前十位。新疆可建成具有全國意義的煤炭、石油、鹽、有色金屬基地,從而能夠與中亞、南亞、西亞國家能源合作,建設便捷的資源通道。除了礦產資源外,新疆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新疆自古以來就以豐富的農產品盛名遠播,農產品遠銷中亞、西亞乃至歐洲地區。目前,新疆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棉生產基地,番茄生產基地建設也位居全國首位,農產品的特色優勢無疑也為新疆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和推動力。

14厚重淵博的人文優勢

古代絲綢之路自古以來就成為連接亞洲、非洲、歐洲的東西方交通要道,不僅是一條商業、交通之路,而且是一條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文化走廊。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歷史悠久的古代中國、古代印度、古希臘羅馬和伊斯蘭文化體系的交匯地點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新疆長期肩負著東西方文化融匯交流的重任。同時,新疆地區與多國邊界相鄰,擁有俄羅斯、蒙古等七個民族,不同的民族擁有相似但又具有差異性的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和生活習慣異彩紛呈,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的現實情況使得新疆也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15強力有效的政策優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國家對新疆給予了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對口支持,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沿邊開放政策,允許沿邊重點口岸、邊境城市人員往來、物流溝通、旅游開發,都極大地促進了新疆經濟的發展。目前,國際給予新疆的政策支持依舊非常大,這也為新疆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發展前景21新疆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五大中心

2014年6月26日,在新疆烏魯木齊召開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研討會,會上提出要將新疆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五大中心,即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區域性文化科教中心、區域性醫療服務中心。

第一,“絲綢之路經濟帶”實質上是一條通道經濟帶,交通運輸作為重要的基礎產業自然被提到了重要的戰略地位。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建設的第一個階段是基礎設施的建設期,這一時期會帶來人力資源和物流的需求,以此來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建設的第二個階段是交通基礎設施建成后,多種需求共同使用而降低交通成本,以此帶來的地區經濟發展。

第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勢必會帶來新疆貿易總量的增加,推動新疆交通事業的發展,從而成為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城市是交通、物流的載體,商貿是交通發展的關鍵,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的支撐下,新疆具備了發展成為中亞區域物流中心和中亞經濟合作的重要物流樞紐的區位條件。目前,新疆已經形成了以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等口岸為出發點,輻射中亞、西亞、南亞及歐洲的物流通道。同時,喀什和霍爾果斯兩大經濟特區的建設發展也有望成為推動新疆物流發展的動力。新疆也必然會向著建設成為開發中亞、西亞和南亞能源市場,進口能源的物流通路和開拓國際市場的物流基地。

第三,“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必然將加快新疆的物流和商貿產業發展;金融與實體經濟相伴而生,經濟的發展必然會推動建設金融中心,新疆作為亞歐大陸的中心,在歷史和現有時代中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將新疆建設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金融中心也是勢在必行的。而從全球區域金融中心的分布來看,“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東歐到中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在這段綿長的經濟帶上缺乏有效支撐該地區發展的區域性金融中心。將新疆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區域性金融中心能使其超越國家和城市的邊界,為區域性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務。

第四,從歷史人文角度來看,新疆地區存在眾多民族和宗教文化,而多種文化能夠長期共存,共同的語言和心理基礎體現了新疆具有發展成為區域文化共同體的優勢和潛力,開放、包容的民族特性也使得新疆具有世界共同發展的全球視野,具有現代特性的開放、包容的文化發展環境在新疆開始形成,在繼承傳統的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和吸收其他民族和國家的優秀的文化,發展“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新疆文化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將新疆建設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區域文化科教中心也必然會帶動沿線各民族和國家的交流和融合,從而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國際和區域關系。

第五,醫療衛生事業作為公共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首先要考慮的民生建設問題,新疆地區的發展也不例外。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下,新疆加大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城鄉醫療保障體系,不僅為新疆當地人民群眾提供醫療衛生服務,也為在此地區活動的各國人群提供服務,從而為新疆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區域性交通樞紐中心、區域性商貿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和區域性文化科教中心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推動力。

22新疆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能源資源大通道

我國是一個能源資源豐富的國家,但是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我國能源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能源資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新疆作為擁有眾多陸地口岸的省份,自然在能源進口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新疆已經累計開通國際道路運輸線路107條,線路數量和里程長度均居全國首位。根據現在以及未來對于能源需求的預測,對新疆交通運輸進行總體設計,建設輻射俄羅斯、中東等能源豐富國家和地區的國際通道,打造現代化的運輸體系,最終將新疆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能源資源大通道。

23新疆將建成七個出口加工基地

根據2014年召開的新疆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發展“絲路產業”的工作部署,新疆為解決現存的工業結構低端化、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新疆將目光瞄準中亞、南亞和西亞國際市場,以現有的能源資源優勢和經濟為依托,建成七個出口加工基地:一是油氣資源與儲存加工基地;二是機械裝備工業基地;三是輕工產品出口基地;四是紡織服裝產品出口基地;五是建材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六是金屬制品出口加工基地;七是加工貿易基地。七個出口加工產業基地的建設不僅契合新疆發展“絲路產業”的工作部署,而且也是新疆立足西部大開發戰略做出的正確的選擇。這不僅能夠為新疆帶來技術、人才、資源和市場,開拓多種發展渠道,同時為新疆經濟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動力,從而使得新疆能夠更好地適應世界區域經濟發展的趨勢,建設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3新疆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舉措

31優化產業結構,走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之路

加快新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由“資源型產業結構”向“制造業產業結構”轉變,改變原來的單純的資源開采初加工要素主導的發展模式,著力發展產品制造精細化生產加工,進而升級為科技、人才主導的創新型驅動模式。從這一發展思路出發,優勢產業集群化發展之路是新疆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由之路。

第一,合理定位,科學布局。政府應該明確新疆在全國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定位,宏觀調控,合理布局,科學引導,制定產業集群化發展規劃,為市場主體服務,改善發展環境,打破行政區劃,加強地區合作。政府要引進競爭力較強的企業融入新疆產業結構中,同時也要避免重復投入、無序競爭,提高效率。

第二,重點培養,全面發展。重點培養區域產業集群中的核心企業,打造企業名牌核心企業帶動相關產業,進而帶動全行業內中小企業的共同發展。如新疆可以依托能源優勢,以石油化工、煤炭、有色金屬產業為主導,做大做強,形成特色產業集約化,發揮重點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建立產業基地、科技園區和高新技術區等,帶動中小企業群體發展,并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打造重點骨干企業,扶持精、專中小企業,實現“以點帶面”協同發展。

第三,創新科技,完善服務。新疆走優勢產業集群化道路必須發揮創新要素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積極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和政策支持,鼓勵企業“產、學、研”相結合,健全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加大教育投入,培養實用型人才,完善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優質人才流入,保障人力資源質量;建立健全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信息、市場、資金、人才、服務等方面的公共服務,為集群發展的形成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經濟、社會、人文環境和良好的公共秩序。

32統籌規劃,走區域協調發展之路

對于區域協調發展中的區域劃分,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筆者將其細化為南北疆區域協調發展的層面。南北疆區域在新疆的整體發展布局中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促進南北疆區域協調發展應該堅持“側重南疆,兼顧北疆”的方針,統籌區域經濟體系、社會文化體系、區域人口和自然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各自優勢,縮小區域差距。

第一,統籌南北疆區域經濟發展。明確南北疆區域經濟發展的總思路和目標,認真執行國家和新疆自治區關于南北疆協調發展的政策,立足自身優勢,優化南北國土空間發展布局,制定傾斜性政策,完善南疆基礎設施建設,構筑南疆外向型發展平臺,為南北疆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的創造暢通的交流渠道。

第二,統籌南北疆社會文化發展。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發展局面是新疆的顯著特點,社會狀況復雜,多文化并存,必然也會存在矛盾和摩擦,統籌社會文化發展就要堅持國家和政府制定的宗教和民族政策,維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統籌社會文化發展就是要尊重和團結各民族、宗教人士,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民族文化氛圍。

第三,統籌自然生態環境發展。新疆在實現跨越式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高度重視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目前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區因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惡化、生態破壞等一系列問題。新疆應該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樹立低碳、環保的生態理念,把“綠色GDP”列入經濟發展衡量指標,建立有效的環境監督體系、政績考核體系以及環境破壞處罰體系;積極推進企業排污限制制度和生態補償體制,從源頭上控制企業排污;增加資金和技術支持,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合理配置資源,改變原有的資源利用率低、分配不合理的狀況;科學評估區域環境承載力,引導人口合理流動,發展“綠洲經濟”和特色農業,因地制宜,實現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相處。

33因勢利導,走合作開放、聯動發展之路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的中心,是連接中亞、西亞、南亞的重要交通要道,是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和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時也是溝通歐亞的樞紐。新疆也必然要堅持對外開放、合作共贏的發展路線。

第一,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組織和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平臺,加強與中亞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位的合作交流,推進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多元化發展;不斷完善新疆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技術、資金、人才的投入,吸引中亞國家投資和貿易往來。同時,要充分利用兩個組織提供的資源,合理配置資源,優化產業布局,積極開拓貿易市場,為新疆以及中國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第二,發揮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引擎作用,推動中、巴兩國發展的同時,實現與南亞、中亞、北非以及海灣地區的能源與經濟合作,實現跨越式聯動發展。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首要問題就是完善交通建設,要加快中巴公路的改建和修護,同時啟動中巴鐵路、高速公路、國際機場的擴建工作;建立健全新疆能源資源開發、醫療衛生服務、民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與中巴經濟走廊相適應的配套設施;加大政策支持,提供更為優惠的條件,吸引人才、資金和技術等要素融入新疆;維護社會秩序,提升防恐防暴能力,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創造和諧穩定的環境。

第三,深化中國和俄羅斯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開展全方位合作。新疆要合理規劃,充分利用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地區的能源資源優勢和廣闊的市場潛力,拓寬合作領域,開展貿易往來,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的次區域合作平臺;出臺優惠政策,解決通關不暢、簽證難的問題,疏通兩國溝通障礙,創建便捷高效的往來渠道。完善中、俄兩國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運輸設施建設。

第四,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文化交流,發揮文化的軟實力作用。通過互辦文化年、孔子文化節、民間藝術團互訪等形式,加強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溝通;繼承和發揚傳統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國外優秀文化,取長補短,不斷豐富本國的文化;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教育合作,互派留學生,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國外的人才建設新疆。

34拓寬思路,走多領域、多層次發展之路

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其發展不應該是單一直接式的發展,而應該是全面的、多領域多樣化的發展。新疆多民族、多宗教的多元文化環境為其多樣化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新疆更應該發揮自身優勢,走出一條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發展之路。

第一,發揮民族特色,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文化產業。新疆地區多民族、多宗教的環境孕育了多元化的文化,也給予了新疆得天獨厚的條件。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不斷豐富少數民族群眾的精神世界;政府應該保護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定期舉辦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展、民族服飾展、文藝活動等,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加大文化投入,合理配置資源,優化升級,著力發展現代文化;發揮優秀黨員和知識分子的帶頭作用,積極引導。

第二,樹立品牌意識,發展以“白色”“紅色”“綠色”為主導的特色農業。新疆特色農業基本形成較為鮮明的區域特色和區域優勢,以棉花、乳業為代表的白色農業、以番茄、辣椒為代表的紅色農業和以葡萄、香梨為代表的綠色農業集約發展,堅持優勢農業率先發展的原則,加強對品牌產業、優勢產業的扶持力度,并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綜上所述,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是歷史和現實的雙重選擇,機遇與挑戰并存。新疆必須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審視自己,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路徑選擇,從而實現自身的跨越式發展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鄭長德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報告(2015)——“一帶一路”與民族地區發展[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350-354

[2]達月霞,王雪玲新疆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管理縱橫,2015(18)

[3]安果“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新疆經濟社會建設[R].2015

[4]曹立中新常態下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與絲綢之路[R].2015

[5]孫慧新疆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化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153-174

[6]力豫新,付金存新疆南北疆區域協調發展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4:209-232

[7]高志剛新疆參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面臨的問題與政策建議[J].區域經濟評論,2014(2)

[8]王喜莎新疆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思考[J].實事求是,2014(3)

[9]王也,劉少宇新疆著力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N].中國經濟報,2015-08-12

[10]閆海龍,胡清江關于推進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思考與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4(61)

[作者簡介]杜君君,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國際關系專業研究生。

猜你喜歡
絲綢之路經濟帶舉措前景
四種作物 北方種植有前景
離岸央票:需求與前景
“絲綢之路經濟帶”教育合作現狀分析
“絲綢之路經濟帶”下中國的中亞能源政策
量子糾纏的來歷及應用前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