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信達雅”

2017-06-02 01:26黃利萍郭衛
北方文學·下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翻譯標準實踐

黃利萍+郭衛

摘要:我國近代翻譯理論中成派較早影響較為深遠的當屬注明翻譯家嚴復在其譯作《天演論》卷首的《譯例言》開篇中提出的“信達雅”?!靶胚_雅”自其提出以來,一直受到眾多中國翻譯者的贊同。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翻譯工作內容、性質以及形式的不斷變化,人們對于“信達雅”的理解和詮釋已發生了變化,這一理論的內涵也變得更為深刻豐滿。本文就“信達雅”的內涵、對“信達雅”的質疑以及其生命力作出闡述,意在對這一重要翻譯理論作一解讀。

關鍵詞:翻譯;信達雅;實踐;標準

翻譯標準是翻譯活動必須遵循的準繩,也是衡量譯文質量的尺度[1]。但翻譯界對于翻譯標準這一核心問題,歷來無一致定論。自佛經翻譯以來中國2000多年的翻譯歷程中產生了許多獨到的翻譯思想。歷代翻譯家們總結形成了多種翻譯標準,在這諸多的翻譯標準中,影響力最廣泛、最深遠的,要數嚴復的“信達雅”。

一、“信達雅”的內涵

“信”、“達”、“雅”早在三國支謙的《法句經序》中就已有所體現。但將“信達雅”明確作為翻譯標準而提出,則始于嚴復[2]。他在譯作《天演論》卷首的《譯例言》開篇指出:“譯事三難:信、達、雅”。對于這三字的內涵,歷來存在各種說法??傮w來說,對于“信”和“達”的見解基本可以達成一致,即“忠實于原文內容”、“文筆要流暢”,但對于“雅”的解釋,則有不同意見。有的觀點認為“雅”指的是“文辭優雅”;有的觀點認為是“切合原作風格”;另有觀點認為是“古雅”之意。那么嚴復當初提出的“信達雅”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原文中說道:“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

……至原文詞理本深,難于共喻,則當前后引襯,以顯其意。凡此經營,皆以為達;為達,即所以為信也?!盵3]

從上文可看出,嚴復所說的“信”即“將全文神理,融會于心”后“忠實于原文的意義”;“達”是指“下筆抒詞,自善互備”,即“行文流暢”。至于爭議頗大的“雅”,我們再來看嚴復在《天演論.譯例言》中是怎么說的:

“《易》曰:‘修辭立誠。子曰:‘辭達而已。又曰:‘言之無文,行之不遠。三者乃文章正軌,亦即為譯事楷模。故信達而外,求其爾雅。此不僅期以行遠已耳,實則精理微言,用漢以前字法句法,則為達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則求達難?!盵3]

從這段引文看,嚴復所說的“雅”主要強調“用漢以前字法句法”的“古雅”,而非后來許多人理解的“文采”、“優雅”。這么看來嚴復似乎有崇古的傾向,也招致許多人對“雅”的誤解和抨擊。

其實,“信達雅”只是嚴復在為其譯作《天演論》所寫的《譯例言》中提出的個人見解,所以最初提出的“信達雅”主要針對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具體著作。嚴復翻譯的作品主要是外國哲學社會科學著作,《天演論》是此類譯作的代表作之一?!靶胚_雅”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天演論》這類“精理微言”的哲學社科作品翻譯提出。這類著作的翻譯,確實不大適合用過于“利俗”的文字。此外,還不能忽視當時的社會背景。當時的許多士大夫,上層知識分子及官僚仍心折于古雅文體。嚴復為招徠這些上層人士閱讀自己的譯作,以達到譯書救國的目的,因此采用了古雅的字法句法,“期以行遠”。

二、對“信達雅”的質疑

“信達雅”自其提出以來,一直受到眾多中國翻譯者的贊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信達雅”的理解和詮釋已發生了變化。與此同時對“信達雅”提出質疑的也大有人在。對于這三個字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信”和“雅”上。

有人對“信”提出了質疑,認為“進入信息時代,譯文由‘忠于原作者向‘對讀者負責轉變,‘信的傳統觀念受到了嚴重的挑戰”;且新的社會背景產生的新要求也使“信”面臨挑戰,如“翻譯一份廣告文稿或公關用的新聞稿,要達到宣傳效果”,“翻譯一本書,要銷路客觀”等[4]。

需強調的是,“信”是一種翻譯的標準或原則。翻譯具有“絕對性”和“相對性”,“絕對性”就是目標文本域原文本之間的“對等性”。構成“翻譯范疇”的一個必需因素是“目標文本”與“原文本”必須(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對等”[5]。所以無論是為了“宣傳效果”的廣告文稿翻譯,還是為了“銷路可觀”的書籍翻譯,只要是翻譯就必須與原文本有“對等”,也就是說要“忠于原文本”,即使這種“忠實”只是在某種程度上的。這也就表明“信”仍然未過時,仍是指導翻譯相關活動的重要原則。

“信達雅”中“雅”歷來最受爭議。嚴復當初的“雅”很大程度上是權宜之計,時代發展到今天,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其實“信達雅”提出至今,其內在含義已經歷了諸多的改造和演變?!把拧钡膬群苍缫巡痪窒抻凇肮叛拧敝?。針對當前的翻譯背景,可將“雅”定義為“文采”。同時應當以辯證的觀點來看待“雅”這一翻譯原則。有人認為“雅”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倘若原文本身沒有文采,而非要把它譯得很“雅”,豈不是失“信”?其實,不同類型的作品,其“雅”的概念是不一樣的。如科技類文獻,其語言特點是樸實、簡單、明了,這就是這類作品的“雅”之所在;而諸如詩歌、散文等文學類作品,其行文通常講究修辭文理,這又是這類作品的“雅”。因此,翻譯實踐工作中所遵循的“雅”應當是與原作相適應的“雅”。另外有些作品因為內容需要,有些“不雅”的文句。針對這種文本的翻譯,應保留原作的特色,照原樣譯,因為這種局部的“不雅”是為了塑造整體的“雅”。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這種“不雅”實則是一種“雅”。由此可見,“雅”是完全有存在的價值的。

三、“信達雅”的生命力

“信達雅”三字理論言簡意賅、深刻全面,其指導性較強。因此該三字標準在其提出以來表現出深刻的影響力和蓬勃的生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少人根據“信達雅”提出新的翻譯標準,如林語堂的“忠實、通順、美”,劉重德的“信達切”,傅雷的“神似說”,錢鍾書的“化境說”,許淵沖的“信達優”等。這些新的翻譯標準實則都在“信達雅”的涵蓋范圍之內。而相對于這些新提出的翻譯標準,“‘信達雅更為深刻、全面、簡明,實踐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也更強,在實踐中顯示出了更大的影響力和更廣的覆蓋面”[6]。

不可否認,嚴復的“信達雅”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對其進行全盤否定和顛覆也是偏激和片面的?!靶胚_雅”三字理論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同時,作為一種準則,它又在翻譯實踐和翻譯批評等諸多領域實實在在地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

時代在變,翻譯標準也不可能永恒不變。因此,應當以一種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信達雅”?!靶胚_雅”應隨著時代的發展,處于不斷修訂、改造、豐富和完善的動態過程中,從而進一步指導翻譯工作者的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林煌天.中國翻譯詞典[D].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67.

[2]陳???中國譯學理論史稿(修訂本)[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06.

[3]羅新璋,陳應年.翻譯論集(修訂本)[M].商務印書館,2009,202.

[4]劉揚,王佳娣.“信達雅”—箴言化高層級的翻譯標準[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07,9,31(5):156-157.

[5]許鈞,穆雷.翻譯學概論[M].譯林出版社,2009,4.

[6]劉云虹,許鈞.理論的創新和實踐的支點—翻譯標準“信達雅”的實踐再審視[J].中國翻譯,2010,(5):13-18.

(通信作者:郭衛)

猜你喜歡
翻譯標準實踐
最新出版團體標準
永遠幸福
黨員標準是什么?
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李敖論標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