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和包容的社會行為取向對旅游翻譯服務的影響

2017-06-02 16:04段蓉
北方文學·下旬 2017年5期
關鍵詞:文化自信

段蓉

摘要:“一帶一路”共建起了一個文化交融的經濟發展帶和一條開放創新的文明之路,展示出一個文化自信的今日中國,“尊重和包容”的中國人社會行為取向展現在世人的面前,旅游作為當代不同民族和群體交流的社會行為的主線條,翻譯作為旅游服務中的一項基本功,應擔當起傳播“尊重和包容”的華夏文化自信。

關鍵詞:尊重和包容;文化自信;旅游翻譯服務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1],共建起一個橫跨多個國家、多個民族、多種文化交融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一條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團結向上、安全穩定、繁榮富強的今日中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思想自信的中華民族。

一、“尊重和包容”是中國人社會行為取向的基石

社會行為取向能夠反映出社會發展變化的趨勢,而制約和影響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個體和社會環境兩類因素[2],社會環境影響著個體,個體組成了社會環境,差異的文化產生了不同的社會環境,也決定了不同的行為取向。

道、儒、佛的樸素哲學思想構筑起中國人幾千年來哲學主體架構,思想來源于文化的沃土,也牽引著文化的發展,道行、儒禮、佛法三位一體形成了獨特的華夏文化,自宋以來三家的兼容并蓄,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成為了華夏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認識[3],“道法自然”、“中庸”“行善”已深深的扎根在中國人的骨髓,形成了獨特的道、儒、佛及各家并存和諧的社會環境,引領著中國人的社會行為取向,道行、儒禮、佛法核心都體現出“尊重和包容”的核心思想和行為取向。

二、不同文化的轉換行為要注重“尊重和包容”

習近平同志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中指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薄耙粠б宦贰苯ㄔO參與國弘揚絲綢之路精神,開展智力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等建設,在科學、教育、文化、衛生、民間交往等各領域廣泛開展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夯實民意基礎,筑牢社會根基。各類絲綢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藝術節、影視橋、研討會、智庫對話等人文合作項目百花紛呈,人們往來頻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1]。讓今天的中國人更加深入的參與到了全球化的進程中,讓中國文化與世界各國的文化更加交匯。

交流是互動的過程,是不同文化、不同語言轉換的行為,翻譯正是這種行為的載體,“翻譯將在一種文化中浸潤的語言轉換至另一種文化中浸潤的語言里?!盵4],如何在交流中拉近心與心的距離,這是翻譯行為的核心取向,《金剛經》說“菩薩要降伏其心,度脫眾生,首需去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簡而言之,就是要我們以寬廣的胸懷,包容異己,尊重他人,首先要尊重和包容對方的文化,要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自信看待對方的文化,這樣的翻譯行為才能拉近心與心的距離,帶來真誠實效的交流。

三、旅游翻譯服務要展現文化自信

“一帶一路”建設加強了參與國經濟商貿的往來、藝術文化的交流,更是推動了旅游市場的繁榮,今天的中國,旅游正成為中國人走出國門,外國人進入中國、了解中國的主旋律,中國已與多個國家互設主題旅游年,出入境旅游人次高速增長,僅2016年出境游達1.22億人次,外國人入境2814.2萬人次[5],文化和語言的互動成為旅行核心行為,為旅游專設的翻譯服務成為了必需品,舒心的旅游翻譯服務是我們展現“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禮儀修養的一個精品舞臺,是體現文化自信的社會行為。

為此我們更新大量的旅游設施,落實了“廁所革命”,增添了“智慧景區”,培訓的大批能提供翻譯服務的導游或講解員,我們的標識標牌實行了更加嚴格的多語種標注服務,這些文化自信的展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2017.

[2]陳琪.中國人社會行為取向對譯者文化翻譯的影響[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012.

[3]李鴻.尊重差異,包容多樣與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1.

[4]王克非.翻譯需從語言和文化兩個層面來認識[J].外國語,2014.

[5]國家旅游局2017年1月9日發布數據.

猜你喜歡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化自信”三喻
為何要堅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強國建設
文化自信,登高望遠
網絡文學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淺析習近平“文化自信”的四個維度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