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思考啟迪人心

2017-06-10 14:33唐惠忠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48期
關鍵詞:同情心同情作文

唐惠忠

【真題呈現】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關于“同情”,著名作家茨威格有兩句名言:一是“通過同情去理解并且經受別人的痛苦,自己也會內心豐富”;二是“同情是把兩刃刀,不會使用的人最好別動手”。

關于“悲憫”情懷,作家龐進概括了三句話:“瘡痍在目的憂憤感,飛蛾撲火的壯烈感,鋼刀剜心的痛徹感?!彼诌M一步補充:“就是普遍的老百姓的、民族的、國家的以及人類的苦難能否全方位地進入你的眼?你是否對這些苦難憂心忡忡,常常長夜難眠,心淚潸然?”

【原作雛形】

呼喚同情心

童 慧

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由于同情人類的處境,冒死為人類偷得火種,照亮黑夜,自己卻在高加索山上日日被鷹啄食肝臟。從此,同情和火一樣遍布人間,成為人世間不可或缺的品質。

200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海嘯使印度洋岸邊的人民失去了一切,他們在呻吟,在哭泣。災難無情人有情,一車車生活必需品,一筆筆重建資金,一隊隊醫療人員……從世界各地來到受災地區。人們的同情給災區帶來了鼓舞和力量,如今的印度洋岸邊又如往日一般繁榮。

同情不僅是人們對抗災難的力量,還是人們一生追求的引路者。叢飛,一個響亮的名字。他,一個城市中的歌手,卻心系大山里的孩子們,用畢生的積蓄去資助孩子們完成學業。而一聲聲“叢飛爸爸”,就是給他的最好的回報。

社會需要同情,人類需要同情,這也正是人類高于其他動物的原因之一?;厥讱v史,許多偉人身上有許多相同的品質,其中之一便是有同情之心。比如北朝魏齊時的李士謙,某年春荒,當富有的李士謙得知許多人家都斷了糧的時候,就拿出一萬石糧食給鄉里的缺糧戶。當年秋天又歉收,借了糧的人要求延期償還時,李士謙卻說,他借糧給大家只為幫助大家,并不求利;只要大家不餓著,他就很高興了。接著,他燒毀了所有的借據。李士謙在同情、幫助處于危難中的鄉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心靈。又如中國古代的墨子,他提倡“兼愛”“非攻”,主張和平友愛,這是對人民的同情;曾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傾盡一生尋求能夠減輕病痛給人帶來的折磨的良藥,這是出于對人類的同情;微軟開創者比爾·蓋茨已經為慈善事業捐出了幾百億美元,這是成功人士對弱勢人群的同情。

社會呼吁同情心,同情就像一條鏈子,將人們緊緊相連;假如這鏈子斷了,人們就會變成一個個孤立的個體,任何打擊都可將其擊毀。

缺乏同情心的人是冷漠無情的,缺乏同情心的社會是脆弱冰涼的。讓我們團結起來,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病文細評】

此文觀點明確,結構也比較清晰。文章用例由點到面,較有層次地論證了“同情不僅是人們對抗災難的力量,它還是人們一生追求的引路者”“(有同情之心)是人類高于其他動物的原因之一”,強調了“讓我們團結起來,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文章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四:

一、立意上缺少新意,更欠缺深度?!叭狈ν樾牡娜耸抢淠疅o情的,缺乏同情心的社會是脆弱冰涼的”,由此而“呼喚同情心”,全文所論基本是公理、常理、大道理,但讀來索然無味。

二、過渡銜接不緊密。如第二自然段與第一自然段之間缺少過渡。

三、事例陳舊,表述欠妥。如叢飛一例過于陳舊且“一生追求的引路者”表意欠明確;另有個別例證表述欠準確,如“居里夫人,傾盡一生尋求能夠減輕病痛給人帶來的折磨的良藥”。

四、篇幅不足800字。評為二類卷下,得分:42分。

【升格指導】

一條河,河面到河底的距離越大,我們就說它越深。河越深,它所蘊藏的水量就越大,容納的力量就越多。作文也是如此,你的言語所講述的一個故事,你所援引的一系列論據,它們構成的是文章的表面,正如河面;而你講述的故事、援引的論據等所表達的思想,正如河底。作文深刻與否,就要看它蘊含思想的力度和引發人們思考的魅力如何。

一、錘煉思想

考場作文的好壞,是考生思想水平高低的反映。誰占據思想的制高點,誰的作文考分就贏取得更多。錘煉思想要致力于:

1.新,吸納并表達最新的思想、文化成果,與時俱進,力避陳舊。

2.高,站在時代前沿,擁有全球的視野,凸顯高度,力避稚氣。

3.厚,表現歷史記憶和文化積累,蘊藉豐厚,力避單薄。

錘煉思想的捷徑是關注時代,包括傾聽時代的新聲,感知時代的進步以及清醒地審視當今世界其實離你我并不遙遠的各種危機,如生態危機、經濟危機、道德危機、文化危機和信仰危機,等等。

二、逆向思維

作文好比風箏,思維就是放飛和牽引風箏的線。為提升作文深度,務必強化發散性思維(含多向思維、反向思維)的訓練。要知道,真理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我們的每一次思考“都只是在更加接近真理”。前人的言論、名家的評議等未必全是真理,有時候它們需要被批判乃至顛覆。像不少名言警句所論的只是事物屬性的一個方面,或者僅是就一個角度而言的。我們完全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或從反面去想一想。另外,成語新解、人物新評等也可嘗試。

三、深化思辨

思辨性是議論文寫作很重要的一道防線,它能使說理嚴謹周密,不僅有助于思想的高遠深邃,也能彌補思想水平的不足。例如寫“錯過”這一話題,有人選取的角度是:不應錯過人生的每個瞬間;一個小小的疏忽也許就錯過了不會再來的機遇。的確,作家劉心武也曾如此表達:“錯過”,就是“過錯”。其實,這樣的觀點并不盡然:“錯過”,有時反而是一種“幸運”(如錯過了某一盲從的行為,則錯過了無謂的恐慌、無言的尷尬);再進一步,“錯過”也許又不值得“慶幸”——錯過了小事的考驗,大事面前如何從容應對?諸如此類的思辨切中肯綮,思想就在回環往復中得以深化。

回到作文題“同情與悲憫”上面來,這是一道范圍較寬泛的題目,考生可以敘述一個人悲慘的故事,表達同情與悲憫——關鍵是要寫出惻隱之心,還有同情他人的眼淚和幫助他人的行動;也可采用編述故事的寫法,借某一事件表達你對題意的理解。當然,還可寫成議論文,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說,同情與悲憫要看對象,不能做救蛇的農夫;比如說,譴責利用別人的同情心來謀取利益的行為,并揭示這種做法的惡果;再比如說,倡導不要濫用同情與悲憫,以免傷人自尊(即茨威格所言“同情是把兩刃刀,不會使用的人最好別動手”),等等。

總之,完成這道題立意可深可淺,如果你有一種博大的胸懷,盡情抒寫對戰爭中苦難兒童的同情,抒寫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父母的同情,抒寫對曾為革命作出巨大犧牲而現在生活依然貧困的老區人民的悲憫,并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表達愿意為他們做點什么的話,一定能打動更多讀者的心。

【升格佳作】

同情別人,快樂自己

在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由于同情人類的處境,冒死為人類偷得火種,照亮漫漫黑夜,自己卻在高加索山上日日被老鷹啄食肝臟。從此,同情和火一樣遍布人間,成為人世間不可或缺的品質。

讓我們回望200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海嘯使印度洋岸邊的人民失去了一切,他們在呻吟,在哭泣。災難無情人有情,一車車生活必需品,一筆筆重建資金,一隊隊醫療人員……從世界各地來到受災地區。人們的同情給災區人民帶來了鼓舞和力量,如今的印度洋岸邊又如往日一般繁榮。

事實上,同情不僅是人們對抗災難的力量,也是使自己快樂的一種絕佳方式。

同情,歸根究底是與中國古代儒家“仁”的思想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謂“仁者愛人”,這愛,可以是關愛、友愛、助人,而這些都源于同情。同情別人的時候,當然也可以快樂自己。此類佳話自古便有無數。比如北朝魏齊時的李士謙,某年春荒,當富有的李士謙得知許多人家都斷了糧的時候,就拿出一萬石糧食給鄉里的缺糧戶。當年秋天又歉收,借了糧的人要求延期償還時,李士謙說,他借糧給大家只為幫助大家,并不求利;只要大家不餓著,他就很高興了。接著,他公開燒毀了所有的借據。我想,李士謙一定是快樂的,在同情、幫助處于危難中的鄉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心靈。幫助別人,同情別人,正是李士謙快樂自己的方法。

伴隨著儒家思想的綿延傳承,同情別人、快樂自己的想法已深深扎根于當今的中華大地。前幾天,《新民晚報》上登載一則特稿,說的是上海學子朱金科。朱金科家境貧寒,但這位十六歲的中學生,多年來堅持收集廢品,將攢積的錢捐獻給上海福利基金會。當記者問及是什么力量支撐他這么做的時候,他的回答是:“我很同情那些比我更困難的人們,能夠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我感到很快樂……是這種快樂,讓我一直堅持到現在?!?/p>

是啊,同情別人,同情那些處于弱勢地位的人們,是自古以來便倡導的風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在同情他人、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盡情享受善的光輝給心靈帶來的愉悅。同情他人,他人在我們的同情、幫助中走出困境,我們則在對他人的幫助中使靈魂得到凈化。

讓我們團結起來,讓這個世界充滿愛。同情別人,快樂自己,這樣的快樂最有意義,也最溫暖人心。

點評

升格文章在立論(或者說切入角度)上十分完善。作者合理地把“同情別人”與“快樂自己”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典型事例,有理有據地詮釋了“同情”的重要價值——“他人在我們的同情、幫助中走出困境,我們則在對他人的幫助中使靈魂得到凈化”并獲得快樂。這樣的觀點具有啟發性,很能引發讀者的同感。此外,由原文中的叢飛、居里夫人、比爾·蓋茨等改用朱金科的事例,頗能新人耳目。

猜你喜歡
同情心同情作文
濫施同情心
機器人讓人們更具同情心
小精怪阿良的同情心
理解即同情——以明清以來限制對外交往為例
那些理財被騙的人,有多少真正值得同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