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新媒體對社區體育發展的促進作用

2017-06-14 17:45王斐
經濟研究導刊 2017年16期
關鍵詞:社區體育促進作用特點

王斐

摘 要: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我國社區體育事業的發展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和普及,對社區體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針對新媒體對社區體育發展的促進作用進行分析,以期為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新媒體;社區體育;特點;促進作用

中圖分類號:G81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6-0182-02

社區體育是現代體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以公眾自發組織的群眾性、鍛煉性、娛樂性體育活動為主,具有自發性、群體性、趣味性、多樣性等特點。社區體育的發展能夠滿足社區居民的精神需求,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品質,有利于社區居民之間溝通和互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隨著全民健身熱潮的掀起,社區體育作為“提高全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環節,對全民健身事業的落實具有重要意義。在新媒體的環境下,社區體育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豐富了現代社區居民的體育生活。

一、新媒體的傳播特點

1.互動性及參與性。相對于傳統媒體的線性傳播與單向傳播的特點,新媒體傳播具有較強的互動性與參與性,是對傳統傳播方式的改革和創新。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具有一些很明顯的缺陷,例如,阻礙了傳播主體和受眾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信息的傳播速度和信息反饋方面具有一定的延遲和滯后性。隨著短信、網絡、微博等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改善了傳統媒體傳播的缺陷,使受眾在獲取信息、接受信息中處于主動的位置,從根本上實現了傳播主體和受眾之間的良性互動和交流。通過新媒體,人們能自由地選擇信息、獲取信息,參與到信息傳播的活動中。據統計,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的規模已經達到了6.49億,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了47.9%,在互聯網整體環境、互聯網應用普及和熱點行業發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新媒體還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2.及時性及快速性。傳統媒體傳播方式在空間和時間上限制較多,新媒體的傳播方式能夠突破這種時空的限制,真正實現信息的全時、全速、全域的媒體傳播效果。由于新媒體的信息制作簡單,省去了復雜的制作、剪輯等流程,因此在及時性和快速性上,具有明顯的傳播優勢。另一方面,隨著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傳播的速度也有了質的飛躍,從幾千數萬字節每秒發展為數十億字節每秒,使新媒體的傳播者和受眾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及時、迅速地發布和獲取信息。由此可見,新媒體在傳播速度和實效性上,相比傳統媒體具有明顯的優勢。

3.多樣性及便捷性。傳統媒體無論是在表現形式還是內容上,都較為單一,新媒體能夠針對傳統媒體的不足,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和內容,滿足現代社會對信息的需求。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新媒體能夠為人們提供海量的信息,滿足工作、生活、學習、娛樂等多方面的需求,同時能夠實現信息的及時交流和互動,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新媒體還能夠為人們提供免費的信息,降低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成本,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更符合人們追求高效的理念和價值體系。從形式上看,新媒體能夠結合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使受眾通過網絡、手機獲取和接收信息。隨著新技術、新形式、新形態的不斷出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也不再格格不入,而是相互融合、相互補充,使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界限、信息傳播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信息傳播者與受眾的界限不再那么明顯,適應現代社會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二、新媒體對社區體育發展的促進作用

1.加快了社區體育網絡的建立。新媒體的普及和應用,也加快了網絡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一些社區已經開始建立網絡化的社區管理體系,極大地促進了社區體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在現代社會,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工具,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通過將網絡應用到社區,利用人們對網絡的依賴,將社區體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幫助社區居民樹立健康生活的理念,將體育精神、體育文化、體育運動的技能傳播給社區居民,鼓勵社區居民在閑暇時,走到戶外,進行體育休閑、娛樂健身等運動,緩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另一方面,通過建立社區體育網絡,能夠進一步滿足社區居民精神生活的需要,通過網絡中的溝通和互動,了解居民的體育需求,改善社區體育服務,加強社區體育管理,開展社區居民喜愛的體育活動,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

2.提高了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運動的主動性。社區體育的參與主體是社區的居民,因此,充分調動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運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發展社區體育的關鍵。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網民將互聯網作為日常生活中信息獲取的主要渠道。在社區居民中,網民的比重也逐年增加,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傳統的社區體育,主要面向社區中的中老年人,以中老年人強身健體為主,新媒體的發展,使社區體育的傳播主體更加年輕化,成為社區體育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新媒體的交流和互動功能,能夠使社區體育的發展更符合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使社區體育更加豐富多彩、個性鮮明,有利于提高社區居民參與到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掀起全民健身、大眾體育的運動熱潮。

3.創新了社區體育管理機制。新媒體的發展,創新了社區體育的管理機制,使社區體育管理更符合社區居民的需求。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傳統的社區體育管理機制已經無法滿足社區居民的體育文化需求,主要表現為管理中間環節過多、程序繁雜、組織結構和職能交叉、管理形式單一、互動性差、缺乏新技術和現代體育文化理念的支持等方面,限制了社區體育的發展。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針對傳統社區體育管理機制的缺陷,進行改革和創新,將社區體育管理與現代網絡技術有機結合,實現社區體育的多樣化、個性化管理,滿足社區居民的實際需要。將自由、平等、多樣、簡便的理念傳達給社區居民,實現社區體育管理者與社區居民的良性互動,提高社區體育服務質量和社區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創造文明和諧的現代化社區。

4.豐富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體育的形式。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社區居民參與社區體育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平臺,同時提高了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運動的便捷度,極大地調動了社區居民參與社區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興趣。社區體育文化建設離不開新媒體技術的支持,利用新媒體技術突破時間、空間對信息傳播的限制,使社區居民能夠隨時隨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提高社區體育的服務質量。從社區居民的需求出發,進行有針對性的社區體育平臺建設,真正服務于社區居民,使社區體育具有更為堅實的群眾基礎。

三、把握新媒體優勢,推動社區體育發展

1.樹立“以人為本”的傳播理念。社區體育的發展,應樹立“以人為本”的傳播理念,將培養社區居民的體育意識作為社區體育發展的根本任務,傳遞健康的生活理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正確的體育價值觀應包括公平競爭、樂觀向上、積極進取、身心康健等方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基礎,融入現代體育價值理念,符合人們精神的追求以及情感的需求,是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體現。另一方面,“以人為本”的傳播理念要求社區體育的傳播應注重個性化的需求,根據不同受眾的興趣和需要,發展特色社區體育文化。

2.豐富社區體育傳播形式。社區體育的發展應加強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長處與優勢。在信息內容的真實性、可靠性、權威性等方面,新媒體還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應發揮傳統媒體的優勢。相反,新媒體及時性、便捷性、互動性、多樣性也明顯優于傳統媒體。只有將兩者結合,優勢互補,揚長避短,采用多樣化的社區體育傳播方式,推動社區體育的發展。

3.整合社區體育資源。在新媒體環境下,社區體育的發展更加系統化、多元化、組織化,因此社區體育的發展也需要社會上其他資源的幫助和支持。社區內相關單位應以積極的態度,加強合作和配合,以服務社區居民為主要目的,整合社會多方資源,發展社區體育平臺。在社區體育平臺建設中,應盡量消除地域和領域對社區體育發展的限制,以社會體育文化建設為目標,協調各方關系,共同完成新媒體環境下社區體育平臺的建設,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社區體育是我國發展“體育強國”“體育大國”的重要內容,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充分發揮新媒體互動性、參與性、及時性、快速性、多樣性、便捷性等優勢,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快社區體育網絡的建立,提高社區居民參與社區體育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新社區體育管理機制,豐富社區體育形式。把握新媒體為社區體育發展帶來的機遇,樹立“以人為本”的傳播理念,拓展社區體育傳播形式,整合社區體育資源,提高社區體育服務質量,滿足社區居民的心理需求,促進社區體育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 董青,洪艷,陳捷.新媒體時代體育傳播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1,(7):12-14.

[2] 張長念.北京市城市社區太極拳練習者及其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7.

[3] 王曼.大眾健美操在我國部分城市開展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6,(9):19-20.

[4] 冷雪梅.健身健美操對構建蘭州市社區體育文化的價值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7.

[5] 周從改.武漢市社區開展大眾健身操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6.

[6] 王曉露,尚志強,唐建軍.美國城市社區體育的組織發展模式及其啟示[J].中國體育科技,2005:65-68.

[7] 趙金龍.齊齊哈爾城市社區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8] 魏德樣.日本基層大眾體育體制對我國社區體育建設的思考[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6,(2):53.

[9] 李銳,郭戈,張延璽.對我國社區體育現狀和發展模式的探討[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9):85-87.

[10] 馮娟,林昭絨,李文慧,等.珠江三角洲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1):24-26.

[責任編輯 陳 鶴]

猜你喜歡
社區體育促進作用特點
綠色化學工程與工藝對化學工業的促進作用探究
OBTL模式下形成性評估在高職高專醫學英語教學中的促進作用
冬奧會對張家口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及發展策略
浙江省金華市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的互動研究
當前社區體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
論城市社區體育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企業文化對黨建政工的促進作用解析
微信輔助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研究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