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失調理論在大學生創業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2017-06-15 11:17溫立強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基礎教學大學生創業應用策略

【摘 要】 大學生創業基礎課教學過程中,不同個體在對創業信息接觸、注意、理解與記憶過程中,存在著一種“選擇性機制”。必須重視認知失調理論在創業教育中的應用問題,制定合理的創業基礎課的課程目標;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教材內容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加強創業實踐,推進校企合作實現創業項目的轉化。

【關鍵詞】 認知失調;大學生創業;基礎教學;應用策略;選擇性機制

現多數高校已開設創業基礎課程,如何通過創業基礎課程,促進大學生對創業知識的了解,增進對創業行為的認識,提高有意向創業的同學創業能力,是創業教育要解決的首要任務。本文根據創業基礎課的特點,分析大學生在在整個教學及課外的創業實踐中的心理特點,增強大學生創業自信心,為未來創業活動的真正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認知失調的理論闡釋

認知失調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列昂·費斯廷格提出的,認知系統中,存在著一種固有的維持其內部協調狀態的傾向,假若這種傾向受阻或協調狀態遭到破壞,個人就會感到緊張和不安。這種緊張和不安會促使個人設法排除阻力,解除緊張,于是產生一種力求協調的動機。

二、認知失調理論對創業動機理論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在創業基礎教學中,學生課堂上對創業想法的形成或者認知結構的過渡就是他們的認知失調趨于認知平衡的過程。認知失調理論闡釋了大學生對創業基礎知識學習動因產生的內在機制,將其運用于創業基礎教學可以為更好地開展創業實踐提供了理論參考。

1、認知失調理論揭示了創業基礎中的內在平衡統一的過程

認知失調理論認為創業教學中各個不同的認知要素構成人的認知體系,對創業知識認知的不協調是認知要素間的不協調,而創業教學的認知要素是指外界各個具體的認知事件。創業行為的習得過程是學生個體自身創業認知體系平衡的不斷打破與重新平衡實現的不斷交替的過程。學生在創業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會為自己的創業行為選擇尋找依據,以減小由于不協調而帶來的心理壓力,這種行為選擇的過程一方面會伴隨著認知改變。

2、認知的“選擇性機制”決定著學生的創業傾向

在創業基礎課中“選擇性機制”是個體在應對外界復雜多變的創業信息時所采取的信息應對策略,他們通過對創業信息的選擇性接觸、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和選擇性記憶而保持自身認知體系的穩定性,達到心理的平衡狀態。

由于創業課程的互動性和實踐性較強,學生創業課學習的過程中,這種對信息的“選擇性機制”決定著學生的創業的導向。而在傳統的創業教學過程中,學校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力求使學生學習全面的知識,涉及了關于初創企業的工商注冊、企業成立的流程等多項內容,其中很多內容過于單一乏味,過分注重創業教學的即時效果,不注重學生在從事創業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這種一味的“灌輸式”教學,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大學生自身內部的心理平衡狀態,在其無法調和,實現與現實情境相協調,也即無法使自己對創業產生新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可能采取否認或敷衍的方法,從而使其維持心理的平衡狀態。

3、為今后創業實踐合作提供了理論依據

創業基礎知識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個體積極主動的獲取外界信息,并通過不斷的強化而形成較為固定的動態圖式的過程,是通過積極的認知建構而達到心理平衡的過程,創業動機在創業基礎知識體系學習與鞏固過程中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如何引導學生產生一個好的企業想法顯得尤為重要。在授課中,通過創業模擬經營進行團隊合作,進行情境學習,教師進行引導和總結,進行體驗,為今后真正的創業項目中,創業團隊的合作奠定基礎。

三、認知失調理論在創業教學中的運用

認知失調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教學課堂的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在創業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具有主導性,是認知失調的指導者和控制者,而學生則是認知的主體,是學習的參與者與目的者,很多的創業案例和創業模擬都需要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整個創業課堂教學應建立在誘惑——辨惑——演惑——解惑四個階段基礎上的過程,即認知失調到認知轉換,再到認知突變,最后建立新的認知平衡的過程。

1、制定合理的創業基礎課的課程目標

創業基礎教學中,教師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及教學要求,現在各高校開展的創業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對創業學習的目標并不明確,對課程要達到的效果并沒有科學的評估對創業課程的整體沒有樹立正確的認識。在制定創業基礎課程目標時,目標過高或過低都會抑制學生認知失調的喚醒,從而很難改變學生對創業行為的認知狀態,激發學生對創業相關知識學習的興趣。創業基礎課教學目標的實現,必須面對授課的全體學生,因為課堂上有很多的學生未來并不會去創業,而是了學習創業課的基礎知識或創業者的精神。

2、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學生的創業知識結構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他們對外界信息的接觸過程或者說學生對創業知識學習的過程就是其固有的認知體系打破與心理認知平衡狀態重新建立的過程,而這過程當中,學生對創業知識學習所得到的快樂的情緒體驗就會成為他們參加并積極改變自身原有的對創業行為認識的誘因。因而創業本身的特點以及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手段,會影響學生創業模擬及實踐情緒的體驗狀態,從而制約著學生創業知識學習的效果,進而影響著學生對創業想法及創業行為。

創業基礎課授課過程中,學生會根據已有的知識體系,對外界信息進行選擇性加工處理,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需求,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積極的認知改變并使心理狀態在動態中達到平衡。適當的壓力水平,能有效的提高個體的不協調喚醒水平,促進個體認知的改變,創業基礎課教學中,對學生給予適宜的心理刺激,有利于改變學生的不合理的認知,建立積極的態度進而產生積極的情形體驗。

3、創業基礎課教材內容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創業基礎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各種創業過程的行為事件構成了大學生的創業基礎知識體系,如何初步判斷哪些人具有創業者的潛質,哪些途徑可以提高創業能力,進而去了解不同類型的企業如何運營等,都是要去構建的內容。創業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注意教材安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盡量使創業認知符合學生的“主參考結構”,使學生在創業學習過程中,將心理的不協調狀態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從而促使其創業態度的積極轉變。圍繞著創業基礎知識學習的遷移問題來設計課程和教學,創業基礎教學內容的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過程,教師在安排創業教材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學生對創業知識的認知特點,對大學生創立企業的流程、資金的籌集渠道、政府對大學生初創企的扶持政策,各類政策等問題進行設計,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由認知失調到認知平衡所需的接受能力,從而促進學習創業知識的順向遷移。

4、加強創業實踐,校企合作實現創業項目的轉化,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以往的創業教學中,過多的注重理論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創業實踐,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以及表現完全是因為教師的壓力或為完成教學要求,這種被動式的創業教育方式使學生對創業認知的改變處于消極狀態,而創業信息本身也會因為創業價值體系的不完善,而被排除在認知平衡狀態之外。因此,在課堂模擬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團隊是否能有效的運作自己的創業項目,學生發現自身在創業方面的不足,積極探索合理的學習方式。與社會力量合作,在課程總融入更多的實操性內容,聘請企業導師加入課程建設團隊,加快創業理論和實踐轉化過程,讓更多的創業想法落地,讓更多有創業思維學生創業知識水平以及自身創業行為選擇程度進一步強化,形成良好的創業動機。讓學生參與國家和地方舉辦的各種創業賽事,組建創業團隊,為學生參加校內外創意、創業訓練營,申報創新訓練項目開著針對性的課程指導,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消滅課堂學習中目標不一致所帶來的不舒服感或心理壓力,讓學生形成積極態度,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 路軍.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關鍵在于提高創業成功率[J].思想政治教育,2011.

[2] 蔡毅強.探討構建大學生創業教育新模式[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

[3] 童力,王雄.淺談大學生創業教育[J].寧夏社會科學,2008.

[4]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2012.

[5] 張帆,張幃.美國大學創業教育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J].中國人才,2003.

[6] 熊和平.認知失調理論在教學課堂中的運用[J].航海教育研究,1999.

[7] 馬小輝.創業型大學的創業教育目標特性及實踐路徑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13.

【作者簡介】

溫立強(1976-)男,山東萊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方向.

猜你喜歡
基礎教學大學生創業應用策略
籃球教學中提升學生投籃命中率研究
綜合音樂感教學法在高師鋼琴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互聯網+”促進大學生創業途徑的思考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初中化學基礎教學初探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技校制冷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探析
大學生開設特產專賣的社會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