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如何推進公訴改革和規范化建設

2017-06-19 21:43秦健琳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8期
關鍵詞:司法改革規范化

秦健琳

摘 要:檢察機關要充分認識司法改革對公訴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積極順應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和諧穩定、服務大局為目標,全面加強和改進公訴工作,進一步規范執法辦案,強化訴訟監督,確保案件質量,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關鍵詞:公訴工作;規范化;司法改革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這項重要的舉措,不僅是對《刑事訴訟法》(“未經人民法院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這一原則的重要維護,更是防止冤案錯案的重要手段。新時期,檢察機關要充分認識司法改革對公訴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積極順應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和諧穩定、服務大局為目標,全面加強和改進公訴工作,進一步規范執法辦案,強化訴訟監督,確保案件質量,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適應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要求

在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一系列改革舉措中,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處于關鍵地位,在公訴工作中貫徹和積極適應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對防止冤假錯案、推進司法公正將起到根本保障作用。

推進公訴辦案標準化建設,參照高檢院《刑事公訴案件證據審查指引》,堅持起訴法定標準,把證據問題發現在庭前、解決在庭前,確保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和證據經得起法庭質證的檢驗,防止因證據不足導致無罪判決的情況發生,同時又要避免糾纏細枝末節、人為提高標準,放縱犯罪。依法適用不起訴和撤回起訴,準確適用不起訴類型,正確把握撤回起訴條件;對撤回起訴的案件,依法、規范、及時作出不起訴決定。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工作和制度改革要求提高人權保障意識,時刻保障參與訴訟雙方關系人的利益,最大程度降低公訴權的濫用和誤用情況的發生。此外,以審判為中心更加強調程序公正的理念,而法治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嚴格的規范法治程序,程序的公正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實體的公正性,沒有程序公正實體公正也就形同虛設。由此,檢察機關公訴部門需要面對的首要挑戰便是轉變長久以往形成的“重實體、輕程序”、“重打擊、輕保護”的陳舊觀念,嚴格按照程序辦案,不斷促進辦案過程的規范化。

推進形成以抗訴為中心的刑事審判監督格局。認真落實《關于加強和改進刑事抗訴工作的意見》,提高抗訴質量和效率。加強對法院指令再審活動的法律監督,研究解決辦理指令異地再審刑事案件的新情況新問題,規范異地再審出庭和監督工作。繼續保持刑事抗訴工作良好發展態勢,貫徹落實高檢院《關于加強和改進刑事抗訴工作的意見》,堅持敢抗與抗準并重發力,進一步提高抗訴意見采納率。加強對成功刑事抗訴案件特點、規律的分析研判,總結經驗。完善不起訴標準和撤回起訴條件,建立常態評查機制,推進職務犯罪、重大不起訴案件公開審查聽證制度的落實。完善無罪案件常態化預警機制,開展無罪判決案件專項分析,深入研究發生原因,提出針對性措施。

二、鞏固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整治工作成果

規范司法行為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始終繃緊規范司法這根弦。嚴格糾錯問責,堅決糾正為延長辦案期限濫用退回補充偵查措施、法律文書制作不規范、未聽取律師意見等不規范問題。強化建章立制,加強對現有制度規范的“立、改、廢”工作,使制度規范符合法律要求,特別是針對反復性、頑固性不規范問題,認真研究解決制度缺失和漏洞,確保每個司法環節有據可依。

鞏固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整治工作成果,持續強化教育引導,引導公訴人形成規范司法的思想自覺和行為習慣。認真執行《刑事公訴案件證據審查指引》,及時收集、整理、報送、發布典型案例,堅持不懈地推進公訴標準化、精細化建設。加強辦案程序性信息和法律文書網上公開,依法向社會公開辦案進程和處理結果。推進公訴法律文書釋法說理,提高當事人及人民群眾的接受度和認可度。

三、加強公訴人隊伍專業化建設

加強公訴人隊伍建設是積極適應司法改革、適應公訴工作新常態,提高公訴人自身素質的必然要求。當前,刑事案件高發、疑難復雜新型案件增多,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工作標準高、難度大、壓力大已成為公訴工作常態。而公訴隊伍人員數量、知識和年齡結構與公訴工作發展的新要求存在不相適應的地方,加快提高公訴人素質迫在眉睫,只有不斷提高公訴隊伍的整體素質,才能有效應對高職高專,新形勢、新變化和新挑戰。

加強公訴隊伍思想政治和紀律作風建設。加強科學理論武裝,深入開展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教育,鞏固拓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深入開展“學系列講話、學黨章黨規、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努力建設一支忠誠可靠、司法為民、務實進取、公正廉潔的公訴隊伍。

著力提高公訴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執法辦案、化解矛盾和維護穩定的能力。始終堅持、牢固樹立正確的執法理念,在執法辦案中真正做到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落實疑罪從無原則,追求司法公正與效率有機統一,以司法理念的提升促進公正司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組織庭審觀摩和聽庭評議,推進典型案件剖析和實戰演練,加強公訴業務交流,提高公訴人證據審查、法律適用、出庭應對、規范司法、輿情應對以及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積極探索公訴工作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探索推進運用遠程視頻提訊、出庭公訴、指揮出庭等信息化支持公訴業務模式,依托電子卷宗系統制作審查報告、準備出庭預案、開展多媒體示證。

繼續開展大規模的崗位練兵活動,加強公訴人出庭能力建設,突出強化當庭訊問詢問、示證質證、庭審辯論能力、闡述公訴意見,有效應對庭審實質化。針對公訴工作特點,加大業務培訓力度,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活動,適時開展案件質量評比、公訴文書評比、庭審觀摩等活動,著力增強公訴人執行法律和刑事政策的能力、發現司法不公的能力、審查刑事抗訴案件的能力、監督庭審活動的能力和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公訴水平。培訓中,要從單向的講授式、灌輸式教學模式向互動的研討式、體驗式教學模式轉變,強化教學參與性。傳統的培訓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模式,講授者只能“概括性”的告訴公訴人要訊問、舉證、質證、辯論,培訓效果難以體現。從傳授知識為主的授課式教學方式向以提高能力為主的實戰教學方式轉變,強化培訓實效性。結合工作實踐的案例研討、文書點評、庭審觀摩、控辯對抗賽等多種形式的實戰式培訓,強調學員的參與、互動,啟發學員反思,突出培訓內容方式的實戰性。從以經驗為中心的經驗式教學方式向以問題為中心的問題式教學方式轉變,強化培訓針對性。在培訓時帶著問題參訓,結合各種問題與其他學員、老師交流與討論,授課教師在培訓時解答難題、引導學習深入培訓,提高學習效率。

四、構建新型訴偵、訴辯、訴審關系

主動適應訴訟制度改革新要求,加快構建以證據為核心的刑事指控體系,完善新型訴偵、訴審、訴辯關系,推動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中發揮決定性作(下轉第頁)(上接第頁)用。在我國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框架下,全國檢察機關不斷積極探索履行檢察職能的新模式,改革檢察工作,構建和諧的訴辯關系也是其中重要一環。如檢察機關試行的量刑辯論、釋法說理、律師代理申訴以及利用案管系統為律師提供便利等工作,都是檢察機關不斷探索構建和諧訴辯關系所進行的有益嘗試。這些嘗試既是檢察機關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精神的體現,也必將會對我國司法改革和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產生巨大的助推作用。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改革探索的困難和風險,為了維護司法公正,敢于向律師拋出“橄欖枝”,掌握構建和諧訴辯關系的主動權。主動聽取律師意見特別是排除非法證據、無罪、罪輕或者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等意見,對于律師意見要認真研究并在審查報告中論證是否采納的理由。案件提起公訴后,對案卷所附證據材料有調整或者補充的,應當及時告知辯護律師。規范公訴人與律師相互關系,實現良性互動,共同維護司法公正;以審判為中心不是以法官為中心,公正司法必須在制約和監督中才能實現,公訴部門必須正確處理公訴職能與法律監督的關系,不能借口法律監督無視審判、干預審判,也不能以獨立審判而放棄法律監督,要強化監督,防止極少數法官借“以審判為中心”主觀臆斷、濫用審判權,監督重心要向審判的核心過程靠攏,著力糾正審判程序違法、上級審、領導審等“審者不判、判者不審”等影響公正判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吳建雄.中國二元司法模式研究.中南大學,2012.

[2]吳常青.檢察偵查權監督制約機制研究.西南政法大學,2012.

[3]卓黎黎.中國檢察管理模式創新研究.吉林大學,2013.

[4]龍宗智.檢察機關辦案方式的適度司法化改革.法學研究,2013(1).

猜你喜歡
司法改革規范化
談人事檔案的規范化管理
政務微博的規范化運行探討
現實語境下司法體制改革過程中的問題與思考
狂犬?、蠹壉┞兑幏痘A防處置實踐
高血壓病中醫規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滿足全科化和規范化的新要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