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輿情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應對分析

2017-06-19 20:10劉嘉祥
職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8期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網絡輿情

摘 要:隨著網絡平臺和技術的不斷優化,高校網絡教學工作不斷的發展和推廣。依據對高校網絡輿情構成因素的影響和分析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可以發現不管是工作內容、形式以及方案等都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并且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輿情;高校思想政治;應對分析

網絡輿情從字面上解釋就是公眾對互聯網上傳遞的熱點問題發表帶有一種影響力、傾向性的意見或言論?,F階段的社會是網絡時代,網絡技術和平臺已經深入到高校的工作中 ,網絡技術展現的成果在現實應用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相對于高校思政教學工作來說,認知網絡輿情,把握輿情發展,引導輿情方向成為重要的發展問題。

一、網絡輿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影響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實施的過程中受到網絡輿情的影響,主要分為以下幾點:第一,大學生網絡輿情促使復雜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環境需要進行凈化。信息時代的發展,促使大學生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喜歡求新求異,這對于以往的發展來說有一定的優勢。網絡輿情的出現拓展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空間。同時也改變了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環境。受到輿情的影響,有效的信息可能被夸大宣傳,以此出現相應的輿論,引起大學生的情感波動,從而影響了高校的有效發展。第二,大學生網路輿情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觀念需要進行改善。要想實施更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需要轉變教育觀念。網絡信息化的發展,大學生需要依據網絡拓展信息獲取的途徑,信息的選擇性更為自由,以此促使教育者失去了信息優勢,大學生與教育者處于平等的地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觀念展現出教育的社會價值、學生個體發展特點以及需求等,缺少對學生教育主體的認知和理解,以此導致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在輿情引導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第三,大學生網絡輿情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和內容需要改善。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較為落后,教學內容沒有豐富的層次性和前衛性。要想實施滿足網絡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需求,需要改變大學生教學工作的內容,促使其教學工作符合網絡輿情工作的引導[1]。

二、網絡輿情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對應分析

1.注重大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增強自律機制

理性思維是人類思維中最重要的形式,是人們把握客觀事物和發展規律的有效活動。相對于大學生來說,在發展的過程還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尤其是關注一些消極的影響,由于理性思維的不完善,促使大學生對事物的思考出現一定的偏頗,甚至出現了盲目的跟從情況,以此這就需要引導大學生提升對社會政治理論的學習,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維成熟、冷靜以及有效的判斷能力,促使學生明確自身的立場。除此之外,提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教育,以此增加大學生的網絡道德素養和認知觀念,提升文明上網的自覺性[2]。

2.明確思想教育地位,建設較好的思想教育網站

在高校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要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效率,需要明確思想教育工作的地位,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學網站。依據相關的研究表明,明確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促使網絡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發展的重要依據,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主動性。網絡環境對于大學生的價值、素質等觀念的構成和發展有一定的影響,這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影響,從而促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脫離于網絡環境。高校需要積極面對,明確網絡發展過程中的地位,控制好網絡輿情的方向。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可以構建一個完善的理論性、思想性、趣味性、服務性等一體化的、有特點、有影響性等校園主題教學網站。主題網站需要結合校園發展的特點和學生的需求,從而拓展信息量,以此為大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工作。

3.提升對高校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的網絡團隊建設

相關教育工作的研究指出,要想培養出一個具備完善政治理論能力、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還可以掌握完善的網絡技術、熟悉網絡文化的特點,可以在網絡上進行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團隊。因此,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高校需要培養一個具備深厚理論知識、完善政治素養以及有效工作規律的教師團隊,從而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教學工作,為校園網絡輿情檢測管理工作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有效的基礎和保障。除此之外,建立有效的師資力量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來說有一定的影響意義,從而引導大學生網上輿情[3]。

4.建立大學生網絡輿情預警機制

輿情突發事件在一定意義上是可以防止的。大學生網絡輿情預警主要是指在事件的先兆到出現損失的這些問題,對大學生網絡輿情特別是消極輿情要進行有效的控制,以此有效解決大學生網絡輿論問題。要想減少問題的選擇,減少危機的損失,提升應對危機工作的效率,高校需要建立系統的預警管理系統,其工作主要分為以下幾點:第一,制定完善的輿情監測和預警系統,及時對輿情的警長進行監測和引導,從而有效避免輿情向消極工作發展。第二,建立校園全面的輿情監測網絡系統,對大學生網絡平臺發布的有效信息進行研究與分析,預測事件發展的形式,提升學生的思想觀念,促使實施的監控工作具有針對性、主動性以及前瞻性,從而避免輿情危機問題的出現。若是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輿情向消極發展過于嚴重,需要及時發布預警,并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促使輿論活動也在不斷地拓展。輿論的產生有一定的影響因素,但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同時對于現實社會來說,社會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可循,要想解決實際問題,就需要解決社會變化過程中出現的深層問題,因此這項工作在實施的過程中是一項漫長的工作。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網絡輿論環境的變化對實際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不但具備促進作用,還需要進行有效的創新。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發展,校園輿論環境的變化和控制力度都將進一步提升,以此對高校思想教學工作構成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湯力峰,趙昕麗.網絡輿情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應對[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04.

[2]甘忠濤.大學生網絡輿情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J].學理論,2012,19.

[3]周濤.網絡輿論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

作者簡介:

劉嘉祥(1966.1~),男,湖南湘潭人,學歷:本科,職稱:講師,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高校思想政治網絡輿情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思考探究
數據挖掘技術在網絡輿情管理中的研究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基于社會穩定視角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構建的思考
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途徑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