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上海推進社區治理創新的探索

2017-06-22 14:26歐偉強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7年5期
關鍵詞:社區治理互聯網+上海

歐偉強

(中共上海市普陀區委黨校,上海 200062)

[摘 要] 加強社區治理創新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之一。上海市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出臺“1+6”文件,進一步加強基層建設創新社會治理,進一步發揮“互聯網+”的技術優勢,探索“互聯網+”社區治理創新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

[關鍵詞] “互聯網+”;社區治理;上海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73

[中圖分類號] D669.3;TP393.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5- 0140- 03

0 引 言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之一,第一次提出“社會治理”概念,這是我國在社會建設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發展?!皣抑卫怼崩砟詈汀爸卫砟芰ΜF代化”目標的確立,使社區治理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 重要組成部分。

1 上海社區治理面臨的新形勢和新問題

2014年上海市委發布了“1+6”文件,其中“1”即《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意見》,“6”即涉及街道體制改革、居民區治理體系完善、村級治理體系完善、網格化管理、社會力量參與和社區工作者等6個配套文件。同時,按照《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4-2016)》的要求,上海智慧城市建設將立足市民生活、企業生產和運營、政府管理和服務的實際需求,切實增強智慧城市建設帶來的便捷、高效、創新的感受度,讓智慧城市建設成果惠及全體市民。

上海市普陀區宜川街道平江社區是1996年建設的新型小區,曾經獲得過“上海市文明小區”“上海市平安小區”“上海市民主法治小區”等相關榮譽稱號。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社區在計生、優撫、救助、服務、流動人口管理和環境衛生等方面,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為了創新社會治理、激發基層活力、提高居民自治水平,平江黨總支和居委會積極利用“互聯網+”和“智慧社區”的理念和方法,開展自治家園建設,充分挖掘小區資源,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地解決基層反映突出和群眾呼聲強烈的問題。

2 借助“互聯網”優勢,打造治理“三大平臺”

2.1 基于移動互聯網,打造“網絡智能型”治理平臺

根據CNNIC發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較2013年底增加5672萬人。隨著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人們迫切希望能夠隨時隨地乃至在移動過程中都能方便地從互聯網獲取信息和服務。網絡所釋放的技術便利和自由規則應成為中國公共治理轉型的重要契機。平江社區選擇移動互聯網作為平臺終端載體,運用移動互聯網的現代科技手段,圍繞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和諧,推進智慧社區建設,促進社區服務集成化、社區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現代化。

2.2 立足社區現實需求,構建“目標導向型”治理平臺

社區以往為某些單項工作安裝了一些軟件系統,但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口徑不一,信息不能共享、互不兼容、數據不實等問題,導致社區多頭管理、重復投資、效率低下,系統功能無法與實際工作相互脫離。同時,由于社區管理面積大、戶數多、物業管理范圍廣、管理內容繁雜,社區物業管理一直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再者,社區需要滿足居民的需求種類和類型,日益多元化和復雜化。

平江社區以滿足社區需求為目標,對社區管理需求、物業管理需求、通信基礎設施需求和安防需求等進行了全方面的調研,在設計上盡最大可能滿足居民、物業、居委會和周邊商店的各種需求。平江社區的智能社區借助公眾平臺并利用互聯網思維,實現社區居民業主與物業管理、居委會、周邊商戶及社區居民鄰里相互的聯絡對稱。

2.3 提供多元化公共服務,建設“服務型”治理平臺

“社區自治家園項目”微信平臺共分為4個基礎功能模塊:

(1)平江黨建服務。針對社區基層黨員身份的居民業主開設了以下模塊:黨務公開:展示圖文,以最新政策分享做信息推送;黨員活動:展示圖文,根據要求做圖文展示推送,或開發活動預約報名系統;黨員聯系:社區黨員通訊錄展示;黨費繳納:在線支付繳費,有效地方便用戶做到足不出戶完成繳納;批評建議:留言板;黨政學習:根據要求更新展示圖文、視頻。

(2)愛心公益服務。愛心公益服務根據互聯網積分換購的利驅思維,大大提高了群眾對于愛心公益事業參與的積極性,而不是傳統的盲目捐獻不問結果,同時有效的督促了愛心募款的使用。愛心公益服務主要開設了以下服務功能:愛心銀行:個人捐贈記錄和積分;愛心換購:展示積分可換購的內容;愛心公示:表揚愛心人士的行為展示;愛心組織:第三方平臺連接(紅十字會)。

(3)物業管理服務。物業管理主要提供以下服務:物業報修:展開報修欄對應做到一鍵撥通;賬單推送:用戶查詢物業費等各項社區管理費用清單;物業通知:物業公告展示,類似新聞展示;投訴建議:留言板內容發送,后臺審核通過展示出;打分點評:對物業的服務進行評價;交易買賣:在線二手貨跳蚤市場;物品租借:展開租借內容對應一鍵撥通。

(4)綜合社區生活增值服務。綜合社區生活服務模塊主要提供如下服務:微商城:第三方供應商B2C電商;微報刊:時事新聞推送圖文;社區朋友圈:展示社區興趣話題組,并顯示群主微信號,后續開群由群主自行操作;社區生活:居民生活用品打折團購報名、社區活動報名、社區招聘信息;便民服務:社區周邊商家信息;家有喜事:居民發布后,鄰居點贊;生活查詢:外接數據(天氣預報等)。

3 “互聯網+”背景下推進社區治理創新的路徑

3.1 打造新型網上平臺,創新社區治理手段

在國家與社會互動的層面,政府網站、政務微博、政務微信、政務APP以及各類監控系統和監測網絡形成了政府治理的網絡“方陣”。平江社區借助微信“方陣”,構建了新型智能平臺,滿足了居民、物業、居委會和周邊商店對社區管理、社區物業管理、社區通信基礎設施和社區安防等的各種需求。新型智能平臺借助微信的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賬號API開發方式能夠完成小區的管理移動信息化,降低推廣成本,提高小區的服務效果。同時,基于社區服務和互動的便捷性,有利于提高用戶粘度、留住用戶,也可以讓大量的閑置品有了好的消息途徑和組織渠道,使大家輕易通過社區捐贈現實自己的愛心和慈善情懷。

3.2 基于“互聯網+”戰略,創新社區治理方式

“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在信息時代和“互聯網+”的戰略背景下,社區應當積極利用移動互聯網、信息智能終端和社交平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對各類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信息及時傳送、及時發布和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實現對社區居民各個方面生活的便利化、網絡化、智能化和互動化,讓居民享受更智慧、更幸福、更和諧、更文明的生活,從而創新基層社區治理方式,進一步推進居民自治的水平。

3.3 堅持“轉管理變服務”,創新社區治理思路

社區治理本質是對社區居民的管理和服務,管理只是手段,服務才是目的。要轉變社區管理思路,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把社區建設成一個便民為民的服務型社區,真切了解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大興“主動服務、創新服務、盡責服務、高效服務、廉潔服務”的服務之風,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能。建設服務型社區,首先要明確服務的理念,堅定社區治理以服務為本的工作理念,擺正自己的位置,明晰社區工作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其次要解決好服務什么的問題,要做群眾需要我們做的事。服務的內容不是由我們主觀上決定的,而是從群眾的需要出發。只有把握好群眾關心的問題,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同和擁護。

主要參考文獻

[1]趙巖,孫濤.國內社區治理研究知識圖譜分析:基于CSSCI論文(2005-2015)[J].中國行政管理,2016(5):32-37.

[2]田飛龍.網絡時代的治理現代化:技術、管制與民主[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71-80.

[3]黃璜.互聯網+、國家治理與公共政策[J].電子政務,2015(7):54-65.

猜你喜歡
社區治理互聯網+上海
上海電力大學
上海之巔
上海諦霖鄒杰 Hi-Fi是“慢熱”的生意,但會越來越好
依托社區學習共同體推進社區治理的路徑研究
心理建設:社區治理新方向
試析社區治理中提高居民參與度的臺灣經驗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