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2017-06-27 02:10許文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新課程標準

許文

摘要:閱讀是學生獲得信息,學習語言文化知識,進行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之一。根據英語新課程標準對5級的要求,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從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個階段指導學生獲得正確的閱讀策略,提高閱讀能力,為學生的終身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英語閱讀教學;閱讀前活動;閱讀中活動;閱讀后活動

閱讀是獲取知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在當今社會,所有知識都取決于不同層面、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閱讀以及從閱讀材料中獲取知識的能力(Lynch & Hudson 1991)。教育部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以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共同構成的英語課程目標”(《英語課程標準 2011版》,下面簡稱:標準)。同時我們關注近幾年的河北省中考題,會發現閱讀理解題目達到40分,占整個試卷總分(120分)的33%,所以學生必須進行大量的閱讀,而閱讀教學對于指導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習慣,進行高效閱讀變得尤為重要。

一、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要求

標準針對初中畢業的5級水平,在語言技能“讀”的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1、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和含義?!?、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但是究竟有多少初中畢業生閱讀量能達到15萬字,或者在幾年的英語學習后,學生能使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讀懂英文報紙、雜志呢?我們很難準確的統計或進行合理的評價。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如何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并運用恰當的閱讀策略讀懂相應水平的不同題材的讀物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如何有效地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一直是我們研討的重點。我校使用的英語教材是人教版《新目標》,所以教研組統一把每個單元Self-check部分的長課文作為每個教師公開課的內容,這樣大家通過互相聽課,共同交流和探討:如何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閱讀前的準備活動

1、課前布置合理的預習作業

課前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時,不要求學生提前閱讀課文,了解大意,而是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文章相關內容的信息。比如人教版《新目標》八年級下Unit 1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教師布置的預習作業是:收集robot的信息。第二天在課前分享環節,同學們進行全班展示,有的同學介紹機器人的組成,有的同學介紹機器人的種類,還有一位同學利用幻燈片給我們生動地介紹了電影Transformer(《變形金剛》)中的各種機器人。學生在閱讀課文前就對機器人的外形、以及機器人在人類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用途有了較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預習作業激發了學生學習動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閱讀前對課文進行預測

由于文章的標題常常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通過標題和圖片預測課文的內容是一項重要的閱讀能力(孟云憲 2008)。在學習Unit 1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這篇文章時,閱讀前教師呈現給學生機器人的圖片,文章的題目以及一些詞匯:will,housework,bored,less work,possible等(教材第8頁),提出問題:What will you read about robots? 學生利用非文字和文字信息進行大膽的預測。我的學生進行了如下的預測:

(1)Robots will do housework.

(2)Robots will look like people.

(3)People will do less work.

(4)It will be possible for people to have more free time because of robots.

(二)閱讀中活動

該階段被稱為閱讀技能和閱讀速度的培養階段,主要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搞清楚各段落的邏輯關系、各段的主題句并且學習重點詞匯和句型。故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獲取并掌握文章傳遞的信息,逐步培養學生恰當使用語言的能力(楊飛鴿 2010)。所以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通常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大意,進行細節閱讀,學習語言知識,最后進行寫作或口頭輸出。

1、通讀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指導學生通讀全文,從語篇出發,理解全文,獲得總體信息。我們的兩位教師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時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課文,提出問題: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學生呈現了三種不同的答案:

(1)People will have their own robots in the future.

(2)What will robots do in the future?

(3)What will robots look like in the future?

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再次讀文章,引導學生總結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the introduction and prediction of robots。

方法二:教師先給出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找出對應的段落。教師幫助學生熟悉文章框架:

(1)robots in science fiction movies (Paragraph 1)

(2)robots today (Paragraph 2—4)endprint

(3)robots in the future (Paragraph 5)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從四個選項中選擇文章的大意,就水到渠成了。

This article is about D .

A.robots in science fiction movies B.robots today

C.robots in the future D.the introduction and prediction of robots

2、細節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

在學生進行細節閱讀時,生詞是影響學生順利閱讀的主要障礙之一。有的學生遇到生詞就不能繼續閱讀,必須停下來去查字典搞清生詞的意思才能繼續閱讀。其實有些生詞在閱讀過程中并不影響我們對文章的理解,這樣的詞匯完全可以忽略,想一想如果遇見生詞就停止閱讀,學生不久就會失去閱讀的興趣,從而放棄閱讀。Nuttall曾經說過:停下來查字典,不但會減慢你的閱讀速度,而且更嚴重的是擾亂了原來閱讀時的思維活動(轉引自束定芳 1991)。如果遇到的是關鍵詞匯,影響了對重要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如何根據上下文的線索猜測詞匯的含義。例如:全國外國語學校系列教材 英語《閱讀與寫作》初中一年級 第二學期 Unit 14 B 有一個句子:The five lakes are also a very important recreation place for people.People can go there to spend their holidays,hold sports games and so on.如何猜測生詞recreation的意思呢?教師引導學生從上下文找線索,不難發現后一句話中的“度假和組織運動比賽”的信息猜測recreation的意思為:娛樂。

3、在閱讀中理解基礎上,學習語言知識

很多同學在閱讀時抱怨讀不懂文章,其實他們遇到的問題無外乎是生詞多和長難句不理解。所以在閱讀課上,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復雜的句子是很有必要的。久而久之,學生對長句或復雜句子的辨析理解能力就逐漸加強了。比如:Unit 1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這篇文章中It is/will be + adj.for sb.to do sth.是一個重要句型。教師先是幫助學生理解了本文中的兩個句子:

(1)Some Scientists thinks it will be difficult for a robot to do the same things as a person.

(2)It' s easy for a child to wake up and know where he or she is.

在學生理解了這個基本句型后,教師提出了一個思考題:Will robots take the place of people? 引導學生使用新句型陳述自己的觀點,從語言的輸入過度到語言的輸出,輸出的過程還體現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I think they will because it will be ______ for people to ______ but robots can' t .

I don' t think they will because it will be ______ for people to ______ but robots can.

(三)閱讀后活動

閱讀篇章后,教師通常設計一些活動,目的是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鞏固文章中所學的語言知識,更高的層次是通過閱讀引起讀者的深入思考。比如:Unit 1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教師根據當時校車頻繁出事的社會事件,并且引用了《神奇校車》一套科普書的內容,安排的閱讀后活動是讓學生在小組內設計一款既安全又神奇的校車機器人。要求盡量多地使用文章中的詞匯或句型描述你的機器人,比如: will look like,will be able to,help with,it will be adj.for sb.to do……學生情緒高漲,設計的校車機器人五花八門,描寫地生動形象。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5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達到15萬字,我所在的學校不僅關注閱讀課上對學生閱讀策略的培養,而且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學生從初一年級開始英語閱讀。到目前我們已經指導學生進行了《朗文中學英語分級閱讀》,并且開展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動。比如:學生閱讀3級書目后,全年級進行了閱讀手抄報展覽。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所讀書目,制作小報,介紹相關內容。我清楚地記得一位同學制作的小報內容是《fish》,他不但介紹了What' s a fish? Pretty Fish Strange Fish Scary Fish而且還增添了更多的內容Whale,通過閱讀學生不僅了解了大量關于魚世界的知識,并且饒有興趣地進行了擴展閱讀,收集、整合信息介紹whale的習性和生活。手抄報展覽活動效果非常好,所有的參展小報都各具特色,讓學生大開眼界。通過此活動學生真正的獲得了閱讀的樂趣,促進了英語學習。我們開展的另外一個閱讀后活動也是有聲有色:課前5分鐘展示。學生根據《朗文中學英語分級閱讀》的內容,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制作PPT進行展示。在展示過程中,學生站在講臺前利用幻燈片上的精美圖片和簡要文字脫稿介紹(根據學生水平,或者持稿),同學們在聆聽和欣賞的過程中學習和交流,同時教師會在內容、語音語調、聲音、姿態和互動五個方面給予評價,每一位上臺展示的同學都鍛煉了自己的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

閱讀是現代社會中人們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一項社會文化技能。在第二語言教育中,閱讀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它不僅是學習者需要掌握的重要語言技能之一,而且也是學習者獲得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程曉堂 2004)。無論是課上的精讀還是課下的泛讀,都是學生獲取信息,學習語言和文化知識的輸入階段,而閱讀后的輸出活動則是檢查學生閱讀理解程度,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一個重要訓練階段。為了使英語閱讀后開展的語言輸出活動達到最佳效果,我們采用了寫作輸出和口語輸出不同的形式,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年

[2]楊飛鴿 “新課改下高中英語“三步”閱讀技能的培養”《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7期

[3]孟云憲 “淺談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策略”,《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8年第12期

[4]程曉堂 “導讀”,載于Neil J.Anderson《第二語言閱讀探索:問題與策略》,外語叫徐與研究出版社 2004年

[5]華慧芳 “閱讀理解中的知識提取和信息加工”,《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年第3期

[6]束定芳 “英語自學理論與實踐(五)—閱讀方法”,《英語自學》1991年第3期endprint

猜你喜歡
英語閱讀教學新課程標準
探析普通私立高中生英語閱讀學習困境及對策
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分析
“活動單導學”模式在五年制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
拋錨式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