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天敵

2017-06-28 19:24李鎮西
云南教育·小學教師 2017年4期
關鍵詞:良知樸素讀書筆記

李鎮西

剛剛建好的學校還沒開學,上面便要求申報“特色項目”;某學校來了一位新校長,就職演說就表示“明年高考成績一定要有突破”,于是便用重金四處挖“優生”:一些學校搞讀書活動,喜歡通過統計讀書筆記甚至考試來作為“教師專業閱讀”的“成果”;去聽培訓報告,老師們往往不喜歡聽“理念”而希望來點“吹糠見米”的“操作”;有些學校對課堂教學提出了“一課一得”的要求,希望每堂課都應該讓學生有“可測評”的“收獲”;有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門提出了“三年培養”多少多少名“有區域影響的教育名家”,“五年培養”多少多少名“國內知名的教育專家”;一些新建學校提出了“三年打造名?!?,五年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高端學?!薄?/p>

這些大家已經司空見慣因而習以為常的說法和提法.我們只要仔細琢磨,便會覺得不對勁兒——

一個學校的特色是需要實踐和時間的,“實踐”意味著特色是做出來的而不是“申報”出來的,“時間”意味著特色的形成需要歷史的積淀,哪里是可以事先“申報”的?高考質量的提升應該來自學校的內涵發展特別是課堂教學的改革,靠購買“優生”得到的“高考成績”是你學校真正的教育質量嗎?閱讀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來說,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讀書筆記多、考試分數高就等于教師的成長嗎?教育理念是教育行為的內在靈魂,決定著教育的方向與智慧,只追求立竿見影的所謂“操作性”,這樣的教師能夠說是真正的教育者嗎?教學當然要講效率,但不顧學科特點、無視具體的教學內容而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學科都必須“一課一得”,這不恰恰是不尊重教育科學的表現嗎?迷信“速成”,認為“名師”“專家”可以“打造”甚至可以限時完成預期的“指標”,這豈不是把“人”當成“物”了嗎?真正的名校,既是實踐的結晶也是時間的積淀,所謂“三年建成”的“名?!?,實屬教育版的“大躍進”,這樣的“名?!焙痛呤斓摹八俪呻u”有啥區別?

當今中國,浮躁的社會催生了浮躁的教育。各種任務、指標、課題、評比、驗收、督導、檢查……籠罩在學校上空,壓迫得教師們近乎窒息。局長壓校長,校長壓教師——一道一道的“軍令狀”,一級一級的“追責制”,一層一層的“承諾書”……每一個人都說自己是“無奈的”“違心的”,都說“我也沒有辦法呀”,于是無論局長、校長還是教師,人人都焦灼不安,心神不寧,爭分奪秒,只爭朝夕。在這嚴酷的教育生態中,還有多少孩子有純真、幼稚、夢幻、撒歡,甚至傻乎乎望著天空發呆的童年?

學者張文質有一句話平易樸素而意味深長:“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弊籼賹W在談到教育變革時,這樣寫道:“它絕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笨上?,這些符合教育規律的話,今天似乎沒有多少人聽得進去。

最近幾年,我思考最多的是教育的常識、樸素和良知。教育,就是不走捷徑,不投機取巧,不幻想“畝產萬斤”“一夜暴富”,而是根據教育的特點,面對每一個孩子,因材施教,“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就是“常識”。教育,就是不喊口號,不貼標簽,不唱高調,不夸???,不吹牛皮,每天都認認真真地上課,認認真真地備課,認認真真地帶班,認認真真地和孩子談心……這就是“樸素”。教育,就是不給學生說連我們自己都不信的話,不要求學生做連我們自己都不做的事,不把超越孩子年齡和心理特點的事強加給他們,耐心守候,靜心陪伴……這就是“良知”。

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如果那也算“教育”的話——則是不講良知,遠離樸素,違背常識的“教育”。其危害是違背人的成長規律、阻礙人的健康成長,其惡果是將真正的人才扼殺于萌芽狀態。因此,哪里有急功近利,哪里就沒有教育。

責任編輯:徐永壽

猜你喜歡
良知樸素讀書筆記
最樸素的人文
愛讀書與讀書筆記
隔離樸素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眾號
良知
“四招”記好讀書筆記
師生之間無法言說的梗
敬畏歷史 守護良知
平淡考查樸素啟發
“良知”的義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