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的說服技巧研究

2017-06-29 21:55周文韜
采寫編 2017年2期
關鍵詞:敘事視角敘事結構

周文韜

內容提要:本文通過對專題片《永遠在路上》敘事結構與功能、敘事視角、敘事時間、敘事者等方面的分析,認為專題片采用預敘的方式,以增強敘事的邏輯性;采用概述和場景結合的敘事時距,以增強敘事的層次感;專題片中全知視角與第三人稱證人的敘事視角交替使用,則巧妙地隱藏了敘事者的身份,對政論類專題片拍攝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敘事結構;敘事視角;敘事時間;敘事者

《永遠在路上》是一部現象級的電視專題片,改變了以往央視專題片說教式的敘事方式,通過精心構建的敘事結構、張弛有度的敘事時距、巧妙的敘事視角完成了敘事者的敘事目的,傳達出敘事者的情感傾向,體現出較高的敘事技巧。

一、相對統一的敘事結構與功能

《永遠在路上》對關鍵情節的反復驗證、重復,形成說服力?!敖Y構主義學家認為,可以通過一個基本的敘事結構來觀察世界上所有的故事。他們的設想是,從每一個故事中提取出它的基本模式,然后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無所不包的敘事結構,這就是隱藏在一切故事下面那個最基本的故事?!盵1]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講述了45名貪腐官員的故事,從中可以提取較為一致的故事內核。

二、全知與限知結合的敘事視角

敘事視角是作者和讀者心靈的結合點,是作者把他體驗到的世界轉化為語言敘事世界的基本角度,同時,它又是讀者進入這個語言敘事世界,打開作者心靈窗扉的鑰匙。換言之,敘事視角不但為我們提供了觀察問題的角度,而且這種角度本身就包含著敘事判斷、明顯或隱蔽的情感傾向。[2]《永遠在路上》在進行敘事時使用由“解說詞”加“人物獨白”構成敘事中的一個基本的敘事單元,每個敘事單元為一組互文。解說詞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而人物的獨白又是對解說詞真實性的確認。在敘事單元內即完成一次簡單的視角切換,使得每一句立論都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三、把握敘事時間,張弛有度

(一)預敘的結構給人以事件必然發生的邏輯?!队肋h在路上》采用預敘的方式,將貪官落馬受審的場面置于開頭,而貪官回憶自己為官歷程的背景置于結尾,提前將貪官落馬的結果敘述出來。一方面對貪官的落馬起到“強調”作用,另一方面,整個故事都圍繞貪官落馬展開,是對貪官落馬這一結果的解釋。

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主要采用了預敘的敘事技巧,將人物命運、事件結果置于每一小節起始位置,故事時間與文本時間高度錯位。一方面,預敘避免了線性的平鋪直敘,使得專題片的層次感與邏輯性大為增強。另一方面,將事件結果置于起始位置,事件的起因、經過、發展、變化都圍繞結果展開,形成“貪腐必然受到嚴懲”的內在邏輯,受眾在觀看事件過程時已經知道了事件結果,因此,一切過程的敘述都轉換成為對事件結果的解釋,圍繞結果展開,具備強大且隱蔽的邏輯性,具備較高的說服力。

(二)把握時距,節奏錯落有致。敘事時距也稱為敘事速度,指故事時長與文本時長相互對比所形成的關系。在《永遠在路上》中這種關系主要表現為概敘和場景。概敘是指故事的時距長于敘事的長度,是敘事者對故事的壓縮,對事件進行簡要的概括和敘述?!队肋h在路上》以極簡略的篇幅交代事件的背景或貪官履歷,便于受眾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事件的脈絡,如專題片用37秒左右的篇幅即簡明交代李春城的職務、罪行、犯罪經過,同時為李春城的犯罪行為定性。

場景是指故事的時距接近等于敘述話語的長度。在敘事文本中,越是敘事者認為有意義有價值的場景或事件環節,時間跨度越小,敘事文本密度越大,敘述速度相應被降慢。場景人為地細化了某個重要瞬間,給受眾提供盡可能豐富的細節信息。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具有錯落有致的敘事節奏,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專題片敘事者對敘事時距的把握上,概敘與場景的交替使用,使專題片呈現出“主次分明”的特點。敘事者使用極短的篇幅簡明扼要地概述貪官的違紀情況,將主要篇幅放在貪官懺悔的場景,增強畫面的說服力和吸引力。以往新聞媒體塑造的高級官員的正面光輝形象,與他們在獄中面對鏡頭表現出的懺悔、怯懦等形象形成鮮明對照,突破受眾長期形成的刻板印象。

四、多重敘事視角結合,隱藏敘事者身份

敘事者是敘事作品的講述者,發出聲音進行陳述,是敘事分析的中心概念之一。根據敘述聲音的強弱,《永遠在路上》存在三種敘事者:公開的敘事者、隱蔽的敘事者、缺席的敘事者。敘事者在進行評論的時候,觀眾能明顯地感覺到敘述者的存在,此時敘述者的聲音最強,作為公開的敘事者存在;在客觀介紹故事背景時,觀眾如果不刻意思考,不能明顯地感覺到敘述者的存在,此時是隱蔽的敘事者;在講述故事的時候,通過第三人稱證人的視角進行敘述,敘事者完全隱藏起了自己的身份,此時,敘事者是缺席的。

俄國語言學家羅曼·雅各布遜認為任何話語都同時具備六種功能,即:情感功能、指涉功能、詩意功能、社交功能、超語言功能和企圖功能。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在進行敘事時,注重隱藏敘事者的身份和主觀意圖,營造客觀、公正的敘事場景??傮w上采用編輯性的全知敘事視角,將專題片的論點與論據進行安排,在講述具體故事時,專題片采用第三人稱證人的敘事視角,讓當事人面對攝像機講述自己的故事,看似公正、客觀,實際上第三人稱證人的敘述依然在編輯性的全知視角安排中。敘事者在立論時簡明扼要地發表看法,對所敘述事件“一錘定音”,預先占據道義制高點,而在論證中又巧妙隱藏身份,借他人之口論證自己觀點。作為最快捷、最敏感地反映社會變化的新聞話語,無疑也是意識形態操作的結果。但由于必須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其表達意識形態的功能就更為隱蔽、巧妙。[3]因此,《永遠在路上》的敘事策略值得所有新聞工作者借鑒。

參考文獻:

[1]羅剛.敘事學導論[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2頁.

[2]曾慶香.新聞敘事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年,第127頁.

[3]曾慶香.新聞敘事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年,第249頁.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

猜你喜歡
敘事視角敘事結構
喬治?奧威爾《一九八四》中的陌生化敘事
《哈利·波特》的魔幻敘事解析
淺談中韓電視劇、電影的敘事差異
新聞寫作的敘事視角探討
賈樟柯電影敘事的板塊結構分析
淺析《喜福會》的敘事結構
以微電影《調音師》為例談中國微電影在敘事上的改進
海明威《在異鄉》敘事視角賞析
電影《明日邊緣》敘事動力解讀
影像圓融:小議多元敘事視角的選擇性后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