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當代游記散文賞析技巧

2017-06-30 08:34王雅嫻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7年8期

王雅嫻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交通運輸變得越來越快捷,這給崇尚旅游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自由行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旅游的行列,人們不僅渴望身臨其境地目睹名勝古跡的自然風光,渴望身臨其境地感受名勝古跡的濃厚的歷史文化的氛圍,而且,人們把目光的焦點慢慢地向更多的新的旅游景點轉移,他們渴望在新的旅游中欣賞新的奇山異水,感受別樣的文化氛圍,充分宣泄他們的冒險情結。這樣一來,旅游文學隨之也變得越來越繁榮,許多優秀的游記散文,也就成了我們游覽前的好參考,游覽后的好回味。中職教材中收入了不少的此類作品,如何讓學生學會欣賞現當代的游記散文,掌握游記的寫作技巧,并用在自己的未來職業崗位上,成為了我們老師的教學上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游記線索;情理交融;語言意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交通運輸變得越來越快捷,這給崇尚旅游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自由行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旅游的行列,人們不僅渴望身臨其境地目睹名勝古跡的自然風光,渴望身臨其境地感受名勝古跡的濃厚的歷史文化的氛圍,而且,人們把目光的焦點慢慢地向更多的新的旅游景點轉移,他們渴望在新的旅游中欣賞新的奇山異水,感受別樣的文化氛圍,充分宣泄他們的冒險情結。這樣一來,旅游文學隨之也變得越來越繁榮,許多優秀的游記散文,也就成了我們游覽前的好參考,游覽后的好回味。中職教材中收入了不少的此類作品,如何讓學生學會欣賞現當代的游記散文,掌握游記的寫作技巧,并用在自己的未來職業崗位上,成為了我們老師的教學上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

現當代的游記散文,與古代的游記相比,在語言上采用白話文寫作,通俗易懂,便于我們的閱讀與理解,在寫法上繼承了古代游記的以寫景抒情為主的寫作特色。但現當代的游記散文,更突出了散文的特點,在內容與題材的選取上比古代游記顯得更為豐富,在抒情成分上更注重個性的顯現,文筆更加的優美細膩,在欣賞中要加以注意。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領學生進行品讀與欣賞。

一、把握文章思路,尋找文章線索,理清文章順序游記散文雖說選材廣泛自由,手法不拘一格,但它的中心主題是明確的,選材與不同手法的運用,都是為中心主題服務的,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的,作者往往會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巧妙地用一根線索把看似零散的內容貫穿起來,作者也會考慮方便讀者的閱讀與欣賞,尋找一種合理的寫作順序,把一篇精美而賦予情感的游記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因此,欣賞游記散文,我們要學會找尋線索,理清順序,把握文章的思路。游記散文大多以時空為順序,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采用移步換景的寫作手法來安排材料 。欣賞時,我們要注意抓住作者的游蹤,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欣賞。例如:《天山景物記》,全文由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組成。前言交代天山的地理位置和概寫天山的壯麗景色,使讀者對天山有一個粗步的認識。主體部分按小標題分成四節。第一節“雪峰?溪流?森林?野花”,描繪天山的自然風光?!斑M入天山”,看到的是雪峰、溪流;“再往里走”,是濃陰蔽日的原始森林;“再往里走”,是山腳下溪流旁盛開的野花。作者由遠及近,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生動形象的描繪了四幅優美的風景畫,激發了讀者對天山的熱愛。第二節天山山腳下是“迷人的夏季牧場”,“迷人”是夏季牧場的主要特點。圍繞這個特點從白天到黃昏到深夜,按時間順序寫。既寫了晴日下奇麗的千里牧場,又寫了牧場雨中的朦朧,雨后的清新;既寫了牧羊女歡快的笑聲,又寫了牧民的豪爽與好客,充滿了溫柔、寧靜、幸福的詩情畫意。第三節由上一節中夜暮下的牧群引出天山的奇珍異品:野馬?蘑菇圈?旱獺?雪蓮。作者把這些各有特色的景物放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的條件下來描繪,特點鮮明。例如,寫野馬,抓住鬣鬃,寫出其外形特點;寫夜間混入牧群、天明分群離去的生活習性,突出了野馬別于家馬的特征。寫旱獺,著重它的體態:胖、圓、緩。介紹完天山的奇珍異品,作者又十分自然地把讀者的視線從天山的低處移向天山的高處,即在第四節攝取了天然湖和野果子溝這兩個特寫鏡頭:先寫了天山高處的巨大的天然湖泊,然后循著山澗而下,再寫深山野谷溪流邊“果樹夾岸的野果子溝”,告訴人們天山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等待我們去進一步開發和利用。這四節各自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天山景物的某一側面,又有機地組成了天山景物的長軸,既能獨立成章,又相互聯系。結尾以兩個“不論”,三個“處處”總結天山美景,并愿以導游身份重游天山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對天山的熱愛之情。通讀全文不難發現:作者是以時空的變化為主線,先寫遠望天山艷麗而迷人的風姿,勾起讀者的游興,然后順應讀者的心理,以導游的身份,帶領讀者一同去游覽。

二、掌握手法,巧妙聯想游記散文既要展現優美的風景名勝,也要表達作者的感情思想,這就要求作者在創作中要注意選擇不同的表現手法,通過多種多樣的表現手法達到寫景抒情的目的,所以,我們在欣賞時要加于留意與體會,尤其需要留意的是修辭方法的巧妙運用,豐富的聯想與想象,都會增添散文的詩意,使得散文更具有魅力。同樣,游記類散文中的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對表現主題的作用同樣不容忽視,它們或點明文章題旨,或突出全文中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梁衡的《永遠的桂林》,第四段,作者把桂林的美與蘇州的美進行比較,突出桂林美在山水,美在自然。在寫“城里看山”一段,作者就充分調動了自身豐富的聯想,采用了擬人、比喻、對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更通過恰當的抒情與議論,毫無吝嗇地把自己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盡情的表露出來,起到突出主題之作用。

三、把握情理,品味感受游記散文離不開“情”與“理”, 沒有“情”與“理”的游記,永遠只是一堆文字化了的山水,因此,“寓情山水”也就成了游記類散文的靈魂所在。欣賞此類文章,我們要結合作者的個人生活閱歷、知識水平、個人愛好加以理解,我們要善于透過作者的獨具慧眼,跟隨他去領悟對自然、對生活的獨到感受。細讀梁衡的《永遠的桂林》,你會被梁衡在寫景中無時不在傳遞的獨有而精到的感悟深深打動。作者首先概括了桂林山水的特點“美的讓人吃驚,美的讓人心醉”。接著作者記述了游覽漓江的經過。從水清如鏡的江面、江上漁翁的逍遙、千媚百態的山以及兩岸人們的幸福生活等不同側面,為讀者營造了一處“美麗如童話、如盆景的桂林”,并不由自主地抒發自己的感慨:“事物每當真假難分時,就像水墨畫氤氳出一種迷蒙的美,像無題詩傳達著一種說不出的意,像舞臺上反串后的角色透出一種新鮮與活潑。這是我初讀桂林的印象?!钡谌螌憦年査贩祷毓鹆挚吹降纳?,特別是月亮山的奇特。在作者筆下,不僅表現與鋪陳自然的美,而是一種對人與自然深入腠里的求索和洞察,作者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間,時刻從自然中體味真理,因此這篇山水散文中蘊含著作者的主觀感受和評價。由于每處景點作者都抓住了各自獨有的特點,所以讀后給人的印象深刻,作者對所見景物的感受和淵博的學識,使讀者獲取許多相關的自然和人文知識,同時,作者筆下的景物充滿靈性和動感的,具有和人性相通的特點,成為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具體體現。

四、品味語言,感悟意境游記散文的語言有的優美冼煉,有的質樸自然;而游記散文的意境則是客觀生活、景物與主觀思想、情感相熔鑄的產物,具有含蓄美。欣賞時要根據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細細咀嚼,揣摩散文語言的準確、生動和情韻,要調動豐富的想像,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情感,領悟散文的意境,并獲得自己的主觀體驗?!短焐骄拔镉洝?,我們可以透過那散發著清香的野花,那清爽透亮的湖水,那豪爽好客的牧民的細膩描寫與敘述,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者飽含情感而再現的天山的迷人、富饒、秀麗、雄奇、壯觀與牧民的幸福,激起了我們對祖國西北邊疆的熱愛、向往之情。余秋雨的《白發蘇州》,行文舒緩從容,松馳不拘,敘事述懷,感古嘆今,語言既隨意、簡約、沖淡,又飽含著久久郁積之后的滄桑感、蒼涼感;既平易真摯、優雅飄逸,又富有獨特的人生感悟與人格力量;既簡樸寫實,又富有空靈的書卷氣,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和諧結合。

總之,中職學生,尤其是旅游專業的學生,他們的社會閱歷較淺,我們可以通過引導他們認真品讀游記散文,讓他們在品讀中暢游祖國大好河山,在品讀中把握游記散文的寫作技巧,在品讀中萌生對美的追求,在品讀中升華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參考文獻:

[1]《桂林山水介紹》;百度知道網

[2]《關于桂林山水的名句、詩詞》;搜搜問問

[3]《梁衡的簡介》 ;百度知道網

[4]《教學參考書》;1998年版;語文出版社;第二編輯室

(作者單位:廣西桂林職業教育中心學校 541000)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