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秀傳統文化為治國理政提供豐厚滋養

2017-06-30 05:17郭建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17年7期
關鍵詞:中國道路民族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摘要]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蘊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豐富內涵,高度重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特點和顯著特征。敬畏歷史、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復興的基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脈,是借鑒與汲取治國理政經驗的寶庫。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關鍵詞]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復興;中國道路;文化自信

[作者簡介]郭建寧,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話語權、管理權研究”(2015M ZD047)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6JJD710001)的階段性成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脈,是今天治國理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分寶貴、不可多得的資源?!拔冶救艘彩且粋€中華文化的熱烈擁護者、忠實學習者?!?{1}習近平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身體力行的。十八大以來他在多次講話中,反復強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引起了海內外學術界和社會民眾的普遍關注和熱議。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蘊含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豐富內涵,高度重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特點和顯著特征。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前學術研究的重大前沿課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夙愿。十八大之后不久,習近平就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時的講話中和其他多個重要場合,多次深刻論述中國夢。用中國夢凝聚民族復興強大力量,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號召力,產生了廣泛的社會認同和世界影響。

第一,中國夢是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最大“同心圓”。習近平強調中國夢的思想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近代以來多少志士仁人上下求索、浴血奮斗、前赴后繼,就是為了解決積貧積弱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的96年就是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充分調動13億多人的積極性、能動性、主體性、創造性,腳踏實地,真抓實干,辛勤勞動,埋頭苦干。

第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作為支撐。習近平2013年11月在山東考察時強調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這就表明中國夢不僅是經濟現象,而且是文化現象;不僅是經濟繁榮,而且是文化繁榮。決不能一方面經濟快速發展,另一方面道德底線下滑,做事沒有底線,一切為了賺錢。實現中國夢,經濟是基礎,文化是靈魂、是支撐。中華文化應當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傳承創新,發揚光大。而且,還要走出去,提升軟實力,增加話語權。正如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深刻闡述的那樣,“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中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將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2}。

第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民族復興強大力量。價值觀自信具有堅定主心骨、激發正能量、引領社會思潮的重要作用。面對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并存,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凝魂聚力、引領風尚,把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凝聚起來,把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在多元中立主導,多樣中謀共識,從而匯聚成強大的社會正能量。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體學習的主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強調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從而深刻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的重大意義。

第四,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需要強大的物質基礎,而且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要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僅物質生活充實無憂,而且道德境界充分升華。雖然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時也面臨新形勢下的新挑戰,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證。為此,就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就要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增強政治定力;就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就要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創建活動,推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向縱深發展,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二、中國道路與中華文明內在銜接、相互貫通

面對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強基固本,把握時代大勢,回答時代課題,順應人民期待,圍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內政、外交、軍隊、國防,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開辟了治國理政新境界?!爸袊缆贰迸e世矚目,習近平關于中國道路與“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論述同樣精彩,令人矚目。endprint

第一,關于中國道路的“四個走出來”。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全國人大閉幕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這就把30多年改革歷程與5000年歷史相連接,中國道路與中華文明相貫通,表明30多年改革歷程離不開5000年歷史,中國道路離不開中華文明,從而使中國道路具有強烈的歷史縱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第二,關于中華文化的“四個講清楚”。2013年8月21日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四個講清楚”,其主要內容是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八膫€講清楚”拉長了“中國特色”的時間軸,接通了中華文明之脈。

第三,關于中國道路的“三個獨特”。2014年4月1日習近平在比利時歐洲學院的講話中談到,“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我們走出了這樣一條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的發展表明,西方的發展模式是現代化的“一種”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我們要立足中國實際,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要直面中國問題,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開辟治國理政新境界。要彰顯中國智慧,為人類社會更好發展提供中國方案,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解決中國的問題,提出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要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如果不加分析把國外學術思想和學術方法奉為圭臬,一切以此為準繩,那就沒有獨創性可言了。如果用國外的方法得出與國外同樣的結論,那就也沒有獨創性可言了”{3}。

第四,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兩有”“兩相”“兩創”。如何正確認識和科學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習近平闡釋了“兩有”“兩相”“兩創”的方法論?!皟捎小奔从需b別的加以對待,有揚棄的予以繼承;“兩相”即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兩創”即重點做好轉化與發展,實現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這個方法論構架中,“兩有”強調具體分析,“兩相”突出當代視角,“兩創”則是工作重點和關鍵所在,從而表明了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基本立場和基本態度。

第五,傳承發展中華文化的核心概念和關鍵詞“文化自信”。習近平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內容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統一體,文化自信既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底蘊底色,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耐力定力。文化自信事關國家的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首先,從文化的重要地位來看,文化是民族的集體記憶和價值認同,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精神基因和獨特標識。其次,從世界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來看,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力日益提升。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保持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在思想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再次,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最根本”“其本質”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支撐和根基。道路是路徑,理論是指南,制度是保障,文化是根基,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綜上所述,在習近平關于中國道路與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深度思考中,“四個走出來”是前提,其他相關論述都是從這里引申和拓展而來的?!八膫€講清楚”是基本內容,“三個獨特”是內在依據,“兩有”“兩相”“兩創”是方法論,“文化自信”是關鍵,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系的整體,展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內涵、廣闊的文化視界。

三、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

2014年10月13日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歷史上的國家治理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指出,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創造的。對古代的成功經驗,我們要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這就充分表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治國理政的豐厚資源,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習近平對此的論述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外交等方方面面,本文著重從黨風廉政建設、道德建設、外交理念這三個方面加以闡釋。

第一,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習近平強調:“抓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在加強黨性修養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眥4} 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必須加強黨性教育,從嚴以修身做起?!包h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眥5}王陽明“心學”的核心內容是“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廉潔是為官、為人的本色,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為政清廉,嚴以修身是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好干部的前提,實際工作中有的干部濫用權力,不守規矩,有的不講原則,搞團團伙伙,有的拉拉扯扯,搞小圈子,有的不負責任,互相推諉,有的溜須拍馬,阿諛奉承,有的目無法紀,拉票賄選,有的私欲膨脹,善于鉆營,利用權力尋租等一切手段,謀取個人私利最大化。為此,就要從嚴以修身開始,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凈化政治生態。面對各種誘惑,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這就是今天的“心學”和“良知”。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規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展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講修養、講道德、講誠信、講廉恥,養成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自覺遠離低級趣味。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黨內政治生態。endprint

第二,關于道德建設。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道德建設要抓在經常、融入日常,久久為功、落實落細落小,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為首要,治國從治家開始。這些年習近平在講道德文明崇德向上時特別重視家風家教,往往是從家風家教家訓家規說起。2016年12月12日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習近平說:“要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引導他們有做人的氣節和骨氣,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廣大家庭都要重嚴教、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圩?,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眥6}家風連著傳統與現代,既浸透人們的生活傳統,又折射新的時代氣息。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

第三,關于外交理念。2013年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習近平提出了“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他說鄰居是搬不走的,人可以擇鄰而居,但國家是搬不走的,所以只有一個選擇,這就是和睦鄰邦?!坝H望親好,鄰望鄰好”“千金只為買鄉鄰”“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些中國古語正是我國周邊外交理念的生動體現。2014年3月28日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演講中深刻闡釋了中國和平發展外交理念的文化傳統與歷史淵源,指出,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睦、和諧,這種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化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中國自古就提出了“國雖大,好戰必亡”的箴言,“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化干戈為玉帛”“國泰民安”“睦鄰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這樣的理念世代相傳。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對幾千年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特別指出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廣泛影響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扎實推進,都滲透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彰顯了文明交流互鑒、合作共贏的思想魅力。

習近平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今治國理政的論述很多,無論是國家治理上的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融入新發展理念,還是在全球治理方面把和而不同、以和為貴、上善若水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爸腥A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種國家資源,已經潤物無聲地進入了治國理政新實踐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7}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闡述和部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工作,為激活其生命力,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實現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設立了總體目標,描繪了藍圖,提供了抓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與時俱進、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正在被重新挖掘和現代闡釋,滋養著今天的社會生活。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肩負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堅實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注釋:

{1}孔德明.從“習近平用典”中汲取精神力量[N].學習時報,2015-12-03.

{2}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03-28.

{3}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

{4}習近平. 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03.

{5}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16(9).

{6}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13.

{7}杜飛進.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與時俱進之路徑——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N].人民日報,2017-02-10.

責任編輯:陳艷華

(本文發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雜志2017年第2期)endprint

猜你喜歡
中國道路民族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道路視域下的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研究
淺議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路徑選擇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特”在何處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題”
傳統射箭復興中的民族主義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思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中國道路與湖南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中國道路自信的內在邏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