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分課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馬原”課的應用與實踐

2017-07-09 19:04馬琳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7年12期
關鍵詞:交流教學模式大學生

馬琳

[摘 要] “對分課堂”針對傳統講授式課堂教學的弊端,改變了教學模式的流程,比較好地將課堂講授和討論式教學相結合。而翻轉課堂的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能為大學生提供比較好的線上個性化學習環境,使大學生能夠在更自主的環境下,從線上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然后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的交流互動、答疑解惑等方式更好地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關 鍵 詞] 對分課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070-02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國家領導人發表重要講話并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然而,近年來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卻不容樂觀,學生還存在對思想政治課重視度不夠、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果不佳的問題,需要繼續深入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學改革是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

一、對分課堂簡介

“對分課堂”這一教學模式由復旦大學心理系博導張學新教授提出?!皩Ψ终n堂”基于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旨在改變當前高校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現狀?!皩Ψ终n堂”的主要特點為:(1)把教師的課堂講授和討論環節有效結合,每次課程中教師的講授占一半,另一半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這樣做融合了講授式課堂和討論式課堂的優點;(2)改變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流程,課堂上采用隔堂討論,對分課堂把教學分為三個過程,分別為講授(Presentation)、內化(Assimilation)和討論(Discussion);(3)強調過程性的評價,避免學期末的突擊式學習。在對分課堂提出不到兩年時間內,國內學者和廣大教師就對分課堂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

二、應用的基本情況介紹

筆者進行“對分課堂”與“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探索已一年半的時間,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越來越體會到,當代大學生個性彰顯、思維活躍,以往中學的教學方法在大學階段越來越不被學生所接受,所以如果不跟隨時代的發展,只是把思想政治課當成知識灌輸講授給學生,必然會造成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學習自律性差、出勤率低、抬頭率低等問題?!皩Ψ终n堂”的提出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表達溝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通過討論、辯論、交流互動的方式來提高大學生創新的能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而在當今這個時代,網絡教育和網絡學習更能適應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強大的信息系統和網絡學習平臺也給思想政治課進行“翻轉課堂”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我們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以下簡稱“馬原”課)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使用了學堂在線系統,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觀看教師理論教學的視頻,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要,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來獲取知識,在課堂上運用“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經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交互和討論來內化知識。

三、應用的具體方法

我們針對2015級和2016級學生的“馬原”概論課進行教學改革,主要從教、學、考三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實踐。

在教的方面:由于過去的傳統教學方式太單一和固化,并且大學“馬原”課的一些內容和中學教材有重復內容,而理論離大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教師改變傳統“照本宣科”的授課方式,是思政課增強吸引力的第一步。在教學方面,通過“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教學加以豐富和拓展,告別原來“照本宣科”的講授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精髓。在教學設計上,我們從教材的每一章中提煉出大學生思想上存在的疑惑以及大學生關心的理論熱點,把這些作為教學的重點。通過問題設計、課堂組織學生討論、教師點評引導,講清楚現象背后的馬克思主義原理理論,讓學生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這樣讓學生改變了原來對“馬原”課枯燥、抽象的印象,讓學生知道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和社會的發展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的,大大地提高了“馬原”課的親和力,讓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改變了態度。

在學的方面:我們運用了線上預習、課堂交流內化、線下練習答疑的學習模式。用學堂在線網絡系統,將課程教學重點內容精煉為24學時在線課程,供學生在課下自主在線觀看教學視頻。學生不需要到教室就可以在網絡上學習課程的理論部分。此外,課堂上的48學時教師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安排,以問題或案例為導向,通過翻轉課堂、對分課堂、研討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真實情境教學,提升教學親和力,讓各小組學生進行課堂上面對面討論、交流、答疑來完成對教材理論知識的內化過程。從教學效果來看,通過對分課堂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后,學生的到課率、抬頭率、點頭率大大提高了。因為需要學生自主地參與討論、參與師生交流,所以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大大縮短了,課堂以一種更開放的形式向學生展開,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都有了很大提高,再也不是過去的“滿堂灌”“一言堂”了。

在考的方面:改變過去的以一張試卷定分數的考試方式。采用期末考試成績與過程成績相結合的方式,期末的卷面成績占50%,過程成績占50%。過程成績用多種方式來進行考核,比如以調研報告、微電影、讀書報告、研究論文、情景劇、主題演講、辯論賽、心得交流、小組展示等方式進行。在熱火朝天的討論中,我們看到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也能更好地把握和引導課堂。除了期末測試以外,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小組及個人展示情況、課堂表現情況都以過程成績的方式納入整個評價體系中,對學習過程的評價能夠激勵學生學習,讓學生更有信心不斷地進步。

四、應用的效果反饋

筆者將“對分課堂”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應用于“馬原”課的教學。首先對學生進行學習需求的調查,了解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關心關注的問題、學習生活中的迷惑、興趣愛好等方面。在教學設計上,以問題設計為導向,提高教學的親和力。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為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認識提供良好的體驗環境,讓學生在“馬原”課的學習中親身體驗對所學內容的共鳴和認同。

一年多以來,通過“對分課堂”與“翻轉課堂”相結合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我們有了很大的收獲,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通過對參與教學改革的362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我們了解到改革的成效與不足。在2017年7月,我們對參加教學改革的362名學生進行了針對“馬原”課教學改革效果的調查問卷,其中有效問卷354份,無效問卷8份,問卷采用自編問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教學改革效果調查》。調查對象的基本構成情況為男生占24.3%,女生占73.5%,無效信息2.2%。對教學改革的滿意度調查為,非常滿意占22.7%,滿意占43.6%,一般占27.2%,不滿意占6.2%,非常不滿意占0.3%??梢钥闯?,大部分學生對教學效果還是比較認可的。在關于與傳統課堂方式相比,教學改革對“理論聯系實際”的促進作用的滿意度調查方面,數據調查結果顯示:非常滿意占18%,滿意占45.1%,一般占31.5%。不滿意占4.8%,非常不滿意占0.6%??梢钥闯?,學生對“對分課堂”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作用還是比較滿意的。我們在教學設計上以問題為導向,注重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在課堂上通過問題導向的設計,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是否更加全面和深入呢?通過對該問題的統計,數據表明:很全面和深入占9.6%,較全面和深入占61.6%,一般占23.4%,較差占5.1%,很差占0.3%。數據表明,大部分學生認為通過問題設計和學生參與討論交流的方式比傳統課堂中對理論問題的學習更深入和全面。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翻轉課堂是否更利于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非常有利占22.6%,比較有利占61%,不清楚占12.7%,不利占3.4%,非常不利占0.3%。數據表明,通過提高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討論和分析,不但能增強學生課堂的參與度,還能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五、結論

本研究將“對分課堂+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馬原”課程教學實踐,結果證明該模式應用于思想政治課教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通過調查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對該教學模式下學習效果的滿意度與傳統教學相比有了較大的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熱情都有了較大的提升。從期末考試的結果來看,以商務英語2015級本科1-3班為例,該班平均分82.85,及格率為100%,不及格率為0%,優秀率為9.09%,良好率為69.7%。從學生得分分布情況來看,平均分高于其平行班,良好率比平行班高。該班學生學習比較認真,平時課堂能認真聽講,課堂回答問題特別積極,學習熱情很高,很多學生都愿意主動參與課堂討論交流。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比較認同,尤其是在能力提升方面,學生給予了較高的肯定。在調查問卷的開放性問題回答中,學生也提出了對今后教學模式的建議,如學生希望通過課堂展示和微課制作來進行自我展示,渴望與教師有更多深入的交流和溝通,希望教師能解答自己的更多疑問,希望自己在教學環節中得到更多的肯定和更好的建議等。

這種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很大一部分依賴于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為此筆者在課堂外積極地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與很多學生都用過微信、QQ群、微博等方式進行更多的課外互動,希望學生能在學習中把學習心得和學習疑惑與教師進行交流。通過這種方式消除了學生與教師的心理隔閡,使學生更自由地在和教師的互動中解開心中疑惑,也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從而完善教學設計[2]。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5).

[2]杜艷飛,張學新.“對分課堂”:高校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與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16(3).

猜你喜歡
交流教學模式大學生
如此交流,太暖!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交流平臺
交流平臺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