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高職教育國際化辦學模式研究

2017-07-09 19:04俞濱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7年12期
關鍵詞:國際化辦學澳大利亞

俞濱

[摘 要] 隨著國際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發展,高職教育國際化也逐漸發展成全球國際教育發展的總體趨勢,并且成為未來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在高職教育模式的發展過程中,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澳大利亞高職教育的研究者就開始探索高職教育國際化,從近幾年教育的發展來看,澳大利亞積極推進教育國際化,一些專家針對教育國際化提出了基本的想法,值得我國借鑒和思考。圍繞澳大利亞高職教育國際化辦學發展的模式和特點,分析其國際化教育發展的預期成果,并進行深入探究。

[關 鍵 詞] 澳大利亞;高職教育;國際化辦學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010-03

高職教育國際化是一個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才的高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大的重要指標,從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澳大利亞的一些專家和教育學者便開始著手高職教育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使國家高職教育市場在國際開展的同時,提高國家整個教育及政治經濟能力的提高。教育的國際化是全球各地區經濟政治、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相互交流碰撞的過程,其中這個過程所涉及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是在教師、學生、學者和科研工作者之間在教育設備、教學計劃以及教學的方式和理念等方面展開交流分享,與周圍各地區國家進行交流與合作。在亞太地區,這種國際交流得到廣泛認可和贊同,政府針對該計劃給予支持和鼓勵政策。

一、澳大利亞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歷程

1.澳大利亞高職教育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TEFE學院,這所學院是澳大利亞高職教育的高質量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基地。澳大利亞當地政府把高職教育國際化當成國家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各州政府在高職教育方面的投資也較為充裕,一些專家教育學者也將致力于教育方面的改革,建立零學費或者免除學雜費等制度。到80年代,TAFE學院開始著手高職教育自費項目的發展,主要是針對海外留學生實行學費全額收取的教育制度。21世紀初,澳大利亞政府提倡高職教育面向國際市場上的發展,從此,澳大利亞高職教育國家化進程進入新的階段。

2.在政府提倡高職教育面向國際市場發展的背景下,澳大利亞高職教育國際化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變化,當地政府為保證教育體制的發展制訂并實施《培訓保障法》,在國際教育上有一定的基礎,建立并完善了澳大利亞高職教育國際化制度、高職教育海外學者和本國學者以及培訓制度。依靠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互通將遠程教育資源出售給其他國家,并大量吸引海外留學生到本國進行交流,學者之間進行深入的分享交談,從此澳大利亞高職教育國際化進入發展正軌。

3.新世紀發展以來,按照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的發展模式,聯合澳大利亞教育管理部門,對教育資源進行整理,不久之后澳大利亞成立教育開發署,并在多個國家都辦理專門的業務點,進而從事教育有關的工作。并借助師生資源的交換和分享進一步加快高職教育國際化進程,此后澳大利亞政府制定并頒布了眾多法律,這是高職教育國際化轉變國際貿易的必然過程。

二、澳大利亞高職教育國際化問題的基本觀點

高職教育國際化使得澳大利亞在國際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維護國際穩定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它有助于世界各國文化的相互交流與碰撞,促進友好往來,也有利于完善澳大利亞教育體制,使澳大利亞高職教育越來越與國際接軌,使澳大利亞在形式和內容上適應國際教育發展的新需要,這樣不僅使澳大利亞可以獲取先進的科學技術,也有機會面對現代科技進行新的嘗試和挑戰,提高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由此一來,教育就會成為澳大利亞的一個重要出口,也是增加國家收入的重要渠道。除此之外,海外學生以及學生家屬來到澳大利亞生活或者定居會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學生和教師有比較豐富的閱歷,兩國之間的交流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和視野,培養高素質高質量人才吸收國外的優秀人才和資深學者,進而提高國家教育在國際上的知名度。高職教育國際化通常會導致研究成果和技術的轉讓,促進經濟貿易的發展,這在國際援助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有利于各國之間進行深入的了解,大大提高了澳大利亞同亞太地區在經濟、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合作進程,為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帶來巨大的利益,增進各國之間的了解。

三、澳大利亞高職教育國際化辦學模式的宗旨和觀念

1.引進優質資源,吸納高素質人才,改進創新方法,提高學校辦學的整體水平和質量。從國家角度來講,合作辦學以開放的胸懷吸納海外學生,促進各個學院的發展的措施。通過引進別國優質資源,吸納創新是高職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現實需求。中國與澳大利亞曾經是國際商務上的互作伙伴。RMIT大學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代表。該大學是澳大利亞最高地位的國立大學,以教學質量優越,誠信理念水準高以及高應用性而著稱于海外。其中的課程設置也較為齊全。中澳國際商務項目的合作為雙方學校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善了辦學條件、教學質量和教學設施,擴大社會影響,提高辦學水平和競爭力,為國家教育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

2.培養具有國際知識和國際交往能力的高質量學者教育的國際化最明顯的目標就是培養具有較強的國際交流能力的人才,要熟悉國際市場的貿易準則和技能,使自己具有理論與務實能力兼備的人才。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樹立把學生放在中心位置的理念,力爭在教學過程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日常管理中,注重學生全面發展,不僅關注學生在知識方面的獲取,還要關注綜合素質的評價和測量,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不同個體之間的交流和配合。

3.提升為留學生服務的條件和水平,滿足社會需求,增加政府高等教育的供給和政策支持。與海外各國進行高職教育國際化的交流與合作,有助于讓人民群眾接受優質的教育服務和高質量水平,使莘莘學子在國際上獲得的知識能夠得到認可。

四、澳大利亞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

1.在教育國際化發展問題上,澳大利亞存在不可忽略的優缺點,缺點應該加以改正,而優點應充分發揮。如今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市場是一些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澳大利亞與亞洲相互接壤,而且澳大利亞在英語上占有一定的優勢,敢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教育質量優秀,服務質量滿意,學費相比于一些歐洲國家和日本來說比較便宜。澳大利亞是一個多種族多文化的國家,環境優美,溫度適宜,社會穩定,適合學生居住和老人生活,這對海外科研留學者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憑借現代發達的信息技術,向亞太地區提供全面不同形式的服務成為可能。

2.澳大利亞把教學質量看做是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澳大利亞對海外進行援助并簽訂了一份協議,用來保證海外學生和資深科研團隊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招攬海外的大學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否則將受到懲罰,這使海外留學生人數猛增,尤其是來自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區和國家,促使澳大利亞在教育外匯上賺取了巨大的利潤。由此可見,教育已經成為澳大利亞重要的出口產業。根據相關人士的調查,在接受采訪的海外留學生,有將近一半的學生愿意在學業完成之后移民澳大利亞,可見,澳大利亞在移民方面的收益也是無法預測的。

3.提高對教育國際化和商品化的認識。教育的國際化和商品化的是現實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國際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我們對此要有全面的認識和了解,了解其中的潛規則和潛意識。要像開放市場經濟那樣開放我們的教育市場,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帶動教育的國際市場化,勇敢地走進國際市場,取別國長處補充本國的短處,進而完善自己本國教育。教育國際化帶來的商品化給澳大利亞帶來了不小的影響,造成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

4.在廣泛的國際交往中,需要自我保護意識,如今的國際教育市場上,發達的西方國家占有大部分的主動權,教育國際化和商品化帶給他們很大的利潤。他們之間激烈的競爭,不斷打擊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國際的教育,因為這些國家人才缺失,資金流失嚴重,教育方式也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在教育國家化的進程中,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貨比三家,揚長避短,同時要防止人才流失,保護本國教育的利益。澳大利亞在國際化面對世界的進程中,強調教育研究機構建設的重要性。

五、澳大利亞高職教育國際化辦學發展現狀研究

1.深化進入國際的交流與合作,聯合辦學。澳大利亞高職院校積極參與國際聯合辦學的實踐并努力尋找新思路,開展與它合作的國家逐年增加,每年都有上升。具體到我國時,早在21世紀初,北京教委和澳大利亞在國際辦學上就達成了聯合辦學的協議,在聯合辦學的過程中,我國上海、廣州、江蘇無錫、安徽等地都與澳大利亞高職學校有過合作交流的機構。我國高職教育院校與澳大利亞的院校在酒店管理、物流、交通等領域都設置了相關的專業。

2.廣泛吸納留學生,加大與留學生的交流。澳大利亞在推進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中,其中關鍵一步為廣納吸收海外優秀人才。在2009年,澳大利亞與海外留學生的人數就已經達到了平衡,除廣納吸收留學生外,還加大了留學生的交流和流轉力度,通過不同國家學生之間角色的交換,進而使澳大利亞高職教育國際化大道縱橫雙向發展的效果。

3.不同國家之間教育遠程資源的分享,在如今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浪潮下,在教育資源教育上,澳大利亞教育部門著實推進教育國際化實施,在高等院校和高職院校的國際化教程中,引入國際化課程,打造具有多種文化、多種色彩的資源課程,主要的實踐有國際教育課程和英語課程。創造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在本國已經有的科目中融入國際內容,利用遠程教育系統,澳大利也不斷做出新的研究和探索,主要體現在TAFE學院上。該學院打造多種類型、多樣風格的遠程課程,并在教育國際化課程上廣泛推廣。隨著教育國際學習以及培訓的需求,憑借日益發達的網絡信息技術,各國留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渠道獲取自己想要的教育資源,進而實現高職教育國際化的步伐。

4.加強對國際事務交流相關的職務的培訓,除了澳大利亞高職教育本身以外,對其他高職院校也會花費部分精力投注于國際事務的交流和培訓工作。本國高職教育國際化的觸角延伸到更深的層面。

六、澳大利亞高職教育國際化的特征

1.逐漸發展成專業的產業。從澳大利亞高職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來看,教育是澳大利亞尤為重要的產業,也是很重要的資源,主要通過本國與其他國家進行教育競爭和聯合辦學取得生源和教育市場,這是難得的戰略高度。當地政府鼓勵本國的高教育人才學生走向國際教育,參與國際市場上的教育資源中去。澳大利亞政府制定的留學生有關學費收取制度保證了本國的GDP長期處于穩定的狀態。顯然,教育出口是澳大利亞的重要出口業,也是澳大利亞人才培養的保證。

2.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向高深方向發展,教育理念上,澳大利亞堅持教育第一的原則,高職院校在招攬學生不再加以限制,無論地區還是種族,并對學生加以拓展,使高職教育不僅體現在全日制上也要體現在非全日制學院上,高職院校形成英語專業課程、中期課程以及短期課程,課程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方便學生可以接觸更多的資源,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在開展教育活動過程中,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提供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使教育實現國際化和高效化的相統一。

3.高職教育和移民政策相結合,大量留學生的到來增加了澳大利亞的外來人口數量,澳大利亞高職教育辦學的形成在大戰初期就開始注重對國家移民政策所帶來的影響和作用,加之本國經濟的調整,完善經濟結構,澳大利亞開始注重對移民群體在年齡和英語技能方面有限制條件。對非英語母語的外來移民,澳大利亞提出了強化英語學習和培訓的政策,建立適合移民群體的教育課程和英語課程的培訓,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將高職教育辦學的國際化和移民政策相結合,調整人口的均勻程度,并提高其國際化水平。

我們都知道,教育面對的是人,教育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高職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指向在外謀生,更要啟蒙精神,促進人的自我創造。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水準平與國際標準接軌,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實現國際化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還要促進教師資源的多元化,在世界體系范圍內實行優質教師資源和研究人員的外聘,讓高職院校生源也適應全球化。對于政府,也要轉變直接的微觀管理為間接的宏觀調控,為學校提供更多制度建設、協調和服務等。知名學子是學校知名度最有力的代言人,高素質勞動者是優異成績的事實能力可以為高職爭取更多的話語權,提高在國際上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桑萍.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和實施性研究[J].職教新觀察,2010(9):231.

[2]楊舒.澳大利亞實施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及啟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8,26(4):60-62.

猜你喜歡
國際化辦學澳大利亞
強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學與國際化人才培養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活動預告
談民辦高校教育國際化發展之路
澳大利亞:和書來一場盲約
行在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