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元制”視角下我國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探索

2017-07-09 20:48曾東海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7年9期
關鍵詞:雙元制調研課程體系

曾東海

[摘 要]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和實施藍圖。如何制訂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保證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基礎。

[關 鍵 詞] 人才培養方案;高職院校;雙元制;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5-0056-02

一、“雙元制”及其特點

德國職業教育中的“雙元制”是世界四大職業教育模式之一,也是中國最早借鑒和學習的職業教育模式?!半p元制”完全打破了基于學科體系的課程體系,而采用面向職業能力培養的基于項目過程的課程體系,這種完全基于社會經濟、行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我國當前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具有重要的價值和啟示。其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

1.“雙元制”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即培養社會職業崗位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并且在培養大綱中精確表述了該職業對人才技能和知識等方面的要求。

2.“雙元制”教學模式是實踐與理論結合,且更偏重于實踐技能的培養和考核,實踐操作學習的時間往往是理論學習的兩到三倍,并實行教考分離。

3.“雙元制”教育是一種基于用人企業和接受培訓的學生之間進行職業崗位培訓合同實施的職教行為,由企業、學校、職業培訓中心三方相互協調配合完成,并以企業為主導,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雙元制”培訓還需用人企業決定。

4.“雙元制”學生的最終考核,是德國行業協會組織的職業技能考試。即是培養人才是否合格,不是企業、學校、職業培訓中心等單方面決定的,而是由社會行業協會的綜合實踐測試決定的。

二、我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迅速,在近10年職業教學改革探索之旅中取得顯著成效。例如,隨著我國各級職業院校改革推進,尤其是理工類專業,專業核心課程實踐課時大大增加。課程考核也不再采用傳統的“一張卷子定成敗”的方式,多數高職專業都采用了過程化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以及項目考核方式等。但是大多數的改革和嘗試還停留在適應行業發展需求層面,改革缺乏前瞻性和預見性,進行的大量的操作層面的改革就像在一鍋“舊湯”中添加新料,不能從根本上改進職業教育的功能,從而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不能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目前我國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團隊人員構成片面

我國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一般都是由專業帶頭人或教研室主任組織編制或修訂,參與編制和修訂的人員一般來自于本專業或本教研室的教師,在該過程中雖然各個學校都引入了專業指導委員會以及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等,但是在具體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過程中,專業指導委員會以及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并沒有深入參與,而整個過程都由一線教師團隊完成,繁重的工作量和缺乏科學指導幫助以及監督的情況下,即使制訂出了相對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實施過程中仍然會存在各種問題。

(二)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行業企業調研不充分

一般情況下,高職院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時間大約是一個月,即使是新開設專業,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時間也不會超過六個月。由于時間緊迫,并且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團隊同是一個專業的教師,其能力、水平、人脈資源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當前行業企業發展狀態很難做到深入調研,經常是通過使用一張問卷對本地區個別企業進行調研,研究對象缺乏典型性和全面性,調查得到的數據也很難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預測。

(三)人才培養方案中易忽略高等職業教育本質

我國高職人才培養方案建設中,人才培養目標中一般都會提到要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但體現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上只是加大了實訓課時,減少了理論課時。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很多專業都把一些公共基礎課程砍掉,同時增加了實習、實訓時間,這種情況導致過于重視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從而導致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導致畢業生持續學習能力不足,在職業崗位工作中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中科學方法不足

我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過程中常用的方法是文獻法,從書籍、網絡上搜集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引用;還有訪談法,通過與專業指導委員會專家的對話和訪談得到相應的職業崗位能力列表,并且根據教師經驗將能力進行分類匯總,以上方法雖然也能進行崗位能力分析,但是卻不夠科學和高效。

三、結合“雙元制”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建議

(一)重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團隊

德國“雙元制”中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是由聯邦政府的職業教育與培訓研究所負責的,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團隊的成員不僅包括一線經驗豐富的教師,還包括企業專家、企業培訓師、從事職業教育研究的教授以及企業、學校、行業協會、職業教育研究機構的管理人員,并須有專門機構承擔相應的協調工作。這種國家層面開發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僅全面、深入、科學高效,而且有效利用了各種資源,避免了我國出現的各個學校重復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浪費,所以我國可以借鑒由教育部或者各省教育廳牽頭組建跨學校、企業行業專家、職業教育研究專家一體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團隊。

(二)加強企業行業調研

“雙元制”的教育目標是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因此在德國“雙元制”模式下,行業調研也是由聯邦政府主導實施的,一般時間周期為3年,由企業行業專家、職業教育研究專家等組成調研分析團隊,團隊中每一個人員都掌握了大量的行業發展權威資料,他們的合力可想而知。由此必須重視企業行業調研,要積極聯系企業、行業、協會、職業教育研究機構、高職院校抽調專門人員完成調研。

(三)確立課程體系核心價值

“雙元制”的主要特征是課程體系職業導向,顛覆了傳統的學科理論體系的課程,完全按照職業崗位能力需求,以項目為主線設計課程體系,即所有理論知識內容根據項目需要打破學科劃分,依據項目需要進行知識的傳授。所以要緊密結合企業,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和項目特點以及企業中員工的成長軌跡,結合企業實際項目設計課程體系,理論課程內容服務于學生項目學習。

(四)完善職業能力分析方法

德國職業教育“雙元制”在進行職業崗位能力分析中,一般采用DACUM方法,即是通過職務分析或任務分析從而確定某一職業所要求具備的各種綜合能力及相應專項技能的系統方法。DACUM研討委員會的成員一般由10個人組成,這些成員均是在技術業務能力方面,必須對所分析職業領域的工作非常熟悉,了解本領域的發展趨勢,所以在制訂我國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必須學習和采用先進、科學高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陳德泉.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重新審視[J].中國高教研究,2016(2):92-96.

[2]夏成滿.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制度及其啟示[J].江蘇高教,2005(1):24-27.

猜你喜歡
雙元制調研課程體系
三維視角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藝養教育”凝練與藝美課程體系建設
南方周末讀者調研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德國高等教育的“雙元制”理念及對高校轉型發展的啟示
近半月以來機構調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來機構調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德國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雙元制”模式在導游專業學生頂崗實習中的應用研究
淺談我對德國籃球的理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