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編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的淺析

2017-07-09 20:48張冰陽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7年9期
關鍵詞:編導媒介傳統媒體

張冰陽

[摘 要] 新聞傳播媒介作為社會各界的中介,其是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團體以及個人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了解的橋梁。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整個媒體行業的運行以及傳播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在現代 “自媒體”時代媒體行業更加重視的是雙向傳播(Two-way Communication)即存在著反饋和互動機制的傳播活動。因此,結合現代媒介環境的變化,也從一線教師的角度來淺析如何調整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更新教育理念并促進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新聞傳播方面的健康發展。

[關 鍵 詞] 新聞傳播;傳播模式;媒介融合;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5-0092-02

目前,隨著多媒體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各類媒體已經不再是單向傳播(One-way Communication),即傳播者與受傳者只是單方面的“給予”和“接受”的關系,而是注重雙向傳播(Two-way Communication),即存在著反饋和互動機制的傳播活動。這一改變使當今普羅大眾在接收信息這一步驟中從原有的“接受式”信息模式轉換到“發現式”信息模式。這一轉換也使新聞傳播教育和新聞傳播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特別是在新聞傳播的教育中,教師需要思考在平日的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既能跟上當今全媒體時代革新的步伐又能擁有融合思維,高新聞敏感度并能進行獨立思考的新一代媒體人。

一、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編導教育所面臨實際應用的問題

(一)傳統媒體教育理念與網絡媒體時代發展教育理念所存在的問題

如今在“媒體融合”的時代下,對媒體專業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全方位/全能型記者”。這也就使在現在的媒體環境下,記者以及編導要掌握大量的媒體技能和大量的相關知識,這不單單包括以往傳統媒體中所要求的新聞后期剪輯、采訪寫作和新聞拍攝,而是更注重新聞編寫策劃、網絡技術和多語言的無障礙閱讀。在我國,這樣的媒體專業從業人員少之又少,原因在于以往陳舊的新聞教育理念中,認為學生只需要掌握單項的技能就可以立足社會,比如,寫作較好的學生可以進入報社、雜志社進行工作;拍攝剪輯較好的學生可以進入電視臺或者廣播臺工作。然而在現在的媒體環境下,這種陳舊的思想會讓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上的時候,很難適應媒體融合的環境。在傳統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習中,容易忽視培養學生對新聞的敏感度以及對新聞評論的熱情。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某些教師對新聞敏感度以及新聞評論態度上的忽視。其次,大部分學生認為這兩點對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功用不大,亦或是不像其他專業課或是基礎課那樣有著顯性或是階段性的教學成果,從而出于功利的學習目的來完成這一方面的學習。然而,在這兩方面必須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生成,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出于功利的學習目的死讀書,讀死書的應付而成。

如今“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信息時代背景下不同媒介的相互發展理念,主要是對互聯網媒體、移動媒體以及傳統媒體的有機整合,它包括經營方式、各媒體技術以及信息內容的融合?!懊浇槿诤稀保╩edia convergence)最早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浦爾提出,其原意指的是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即傳統媒體,網絡媒體以及移動媒體間的相互結合。本概念包括兩層意思:第一,不同的媒介產品相互結合形成了一種“質的變化”,在這種“質的變化”中就形成了新的媒介形態,并呈現給受眾不一樣的感官效果,例如,新聞客戶端、電子雜志、網絡日志以及播客/博客新聞等。第二,“媒介融合”的范圍廣闊,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關要素的匯聚,結合甚至融合,其中就包括了組織結構的改變,傳播的手段以及媒介的功能。簡單地說,“媒介融合”就是信息傳輸管道下的多元化的媒體融合模式,它把移動媒體,網絡媒體以及電視臺、報社、雜志社和廣播電臺等多種傳統媒介有效結合起來,形成集中處理、資源共享并衍生出不同形式的媒體信息產品,然后通過不同的傳播平臺把有效信息傳播給不同領域的受眾人群。

在現如今的信息社會,移動互聯網技術正改變著信息交流的模式和結構,這使社會結構、公共信息的提供以及社會關系的經營都產生重大的變化:首先,從關聯的角度,整個網絡信息傳播都推進著新的社會關系以及社會結構的形成,每一個公眾都是記者,都有權利在互聯網上提出自己的觀點,留下自己的文章,不需要復雜的審核步驟。其次,從傳播的角度,每個人進行公共傳播的能量被挖掘出來,在網絡上被稱之為“微傳播”,在這種傳播的方式下超越了時空的局限性以及地域的局限性,使網絡結構集聚放大;最后,各網之間的融合,例如,廣電網、互聯網和通訊網的融合形成了人群與人群之間、人與信息之間無隔閡式的新型信息傳播體系。在這樣的媒介融合傳播環境下,就形成了當代媒介獨有的“5A”媒體,即(anyone, anytime, anywhere, any information and any-way)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將任何信息通過任何媒體渠道進行傳播。 這也就使在現在的各媒體融合的環境下,媒體的表現形式具有及時性、多重性、簡短性、成本低廉性以及強互動性的特點。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同樣得到了中央領導人的重視。例如,在2014年8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就《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問題于2014年5月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因此,為了貫徹我黨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的“要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如何為廣播電視編導學生的專業進行改革的課題就擺在了教師團隊的面前。

根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特點,關于“媒介融合型”的教育本質,本專業需要打破傳統教育中按照媒體類型進行專業授課以及按照媒體特點進行專業設置的做法。當代的媒體環境需要專業媒體從業人員是全方位人才。從這點出發,我們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與專業知識相互融合,重點培養學生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下處理多元化的新聞信息(其中包括重點新聞分析、真假新聞的辨別、新媒體文稿寫作以及不同文本之間的相互融合)這種綜合技能可以讓學生更容易地適應當代各類不同媒介的工作,也可以讓廣播電視編導的課程更符合實際應用,也更加合理。

猜你喜歡
編導媒介傳統媒體
虛擬社會化與批判缺失:代際媒介觀演進與媒介素養研究
短視頻對傳統媒體主流價值表達的推動
辨析與判斷:跨媒介閱讀的關鍵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編導:販賣熱情的人
關于藝術編導改革與創新的思考
論媒介批評的層面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如何實現融合與發展
培養多面能手 提高綜合技能
建立內容權威 運用網絡思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