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漢視譯“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的差異研究

2017-07-14 22:01張咪王燕桃隋美文
校園英語·下旬 2017年6期
關鍵詞:學習者

張咪++王燕桃++隋美文

【摘要】本研究基于釋意理論,在英漢視譯語境中,對比了初級口譯學習者與高級口譯學習者在英漢視譯中的“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發現其表現在主要在五個維度呈現(句子重組、補充性翻譯、邏輯關系顯性化、邏輯關系隱性化、創造性表達)。研究結果表明,高級口譯學習者譯語中的“脫離源語語言外殼”頻次更高,“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更明顯。

【關鍵詞】學習者 英漢視譯 脫離源語語言外殼 差異研究

目前,國內外對“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交替傳譯或同聲傳譯研究領域,較少在視譯研究領域。而如今,視譯作為重要的口譯訓練模式,逐漸開始在口譯教學中以獨立課程的形式出現,同時在更多國際會議中凸顯出了日益增長的重要性及普遍性,因此有必要對視譯展開更深入的研究。

一、“脫離源語語言外殼”的表現維度

釋意理論創建于20世紀60年代末,其代表人物包括Seleskovitch和Lederer。該理論的核心概念即為“脫離源語語言外殼”假說?!懊撾x源語語言外殼”的表現維度已有學者得出過相關結論。雖稱呼不同,但所包含的內容是一致的。

Setta與Motta (2007)在基于釋意理論對有稿同傳譯語進行分析時,總結出了英法同聲傳譯中四個“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維度:1)一類解釋E1——嫻熟的、語境化的詞匯選擇;2)二類解釋E2——額外連詞,額外解釋或銜接,額外參考說明;3)一類復述P1——句子成分順序重排;4)二類復述P2——源語意義在目標語句法中重塑。

孫海琴(2012)則參考了這四個維度,總結出了英漢同聲傳譯中四個“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維度:1)句子順序重組;2)解釋(無對應表達的處理、修辭手法、文化概念等的處理);3)添加、刪除或轉化連接詞;4)詞匯與表達的創造性(單詞和表達少用標準對應詞,而是根據語境自由表達)。

本研究便是在此基礎上,在英漢視譯語境中對初級口譯學習者與高級口譯學習者“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的差異進行探討。

二、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結合定量和定性研究,采用以測試法和實驗法為主,由有提示回憶法和半結構化訪談為輔的綜合性實證研究設計,以國內某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英語口譯碩士一年級學生和本科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各1名),通過對比兩者的英漢視譯測試的譯語,觀察是否都存在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若存在則分析兩者表現是否存在差異、從哪幾個維度呈現差異。

三、研究過程

鑒于閱讀能力對視譯表現存在影響,本研究對被試進行了英語閱讀能力水平測試,以此確保其閱讀能力水平差距落入可控范圍內。

正式實驗中,在主試向被試說明各環節、被試充分了解并熟悉提示紙內容(中文主題導入和專有名詞)后,方進行測試。本研究為了控制時間變量對“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的影響,將測試材料設為以約95詞/分鐘的速度(試實驗后做出的調適,由原來的每行呈現6s調整為每行呈現7秒,制作軟件調速最小單位即為1秒)滾動呈現。該呈現速度是同聲傳譯信息輸入值的(100-120詞/分鐘) (Gerver, 1969)下限。被試單擊鼠標左鍵開始測試,此時電腦會以5行滾動形式、每行呈現10-15詞不等,在顯示屏上呈現測試材料??傆?19詞,總時長10分9秒(含間隔時間)。

主試會對整個測試過程進行錄音,同時在記錄下被試在視譯過程中出現的特殊表現,如漏譯、錯譯、反復修改等。在測試結束后,立即針對被試的特殊表現(如漏譯、錯譯、反復修改等)進行有提示提問(如“此處為何譯成...?”),讓被試對該視譯過程進行回憶與解釋。最后,針對材料的主題、難度、呈現速度等問題對其進行半結構化訪談,以了解其視譯過程中的心理活動。

在正式實驗完成后,首先將對收集的測試錄音進行譯語轉寫、對齊;其次對轉寫譯語中“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進行特殊標示并予以統計;之后對測試后的訪談錄音進行轉寫與整理,以備結合量化數據對研究結果進行更加豐富的闡釋。

四、數據統計與分析

實驗數據分為量化數據和質化材料。量化數據包括被試譯語中的有效譯出信息比,以及“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各維度的分布情況。質化數據指通過對被試的譯后訪談進行的轉寫與分析所獲的材料。

1.有效譯出信息比率。本研究在語料分析過程中采用“proposition-based meaning unit”即基于命題的最小意義單位,將可操作的“命題”單位定義為:帶有述謂關系的邏輯成分(包括非謂語動詞結構、具有獨立所指的名詞化成分、獨立主格結構、表意的介詞短語等)和帶有主謂結構成分。

以此標準,經過語料統計,視譯測試材料用于數據分析的有效命題為163個。經計算,初級學習者的有效譯出信息比率是47.9%,丟失信息比率是52.1%;高級學習者的有效譯出信息比率是73.0%,丟失信息比率是27.0%。(有效譯出比率 = 譯語總命題/源語總命題;丟失信息比率 = 100%-有效譯出比率)。

2.“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經統計,被試譯語中主要出現五類“脫離源語語言外殼”的表現,具體分布頻次如下表。

差異:1)初級學習者的“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出現頻次整體低于高級學習者,各個維度出現頻次也均比高級學習者低;2)初級學習者的譯語中未出現“邏輯關系隱性化”表現,高級學習者也僅出現1次。

共性:在初級學習者和高級學習者的譯語中,“句子重組”表現出現頻次最高,“邏輯關系隱性化”表現頻次最低,“補充性翻譯”、“邏輯關系顯性化”、“創造性表達”出現頻次分別為2、3、4位。

這與孫海琴(2012)的研究結果有所不同。在孫海琴的研究中,14名被試譯語的“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出現頻次最高的是“詞匯與表達的創造性”。但孫海琴的實驗被試是職業口譯員,而本研究的實驗被試是口譯學習者,這其間存在的差異值得進一步探討論。

3.質化材料。根據訪談內容來看,被試對所選材料的語篇難度(詞匯、主題)、呈現速度、測試時間的感受有所不同:初級學習者反映語篇主題不陌生、詞匯大多認識。信息呈現速度偏快,測試時間偏長。測試方式陌生;高級學習者反映語篇主題不陌生、詞匯大多熟悉。信息呈現速度適中,測試時間適中,“稍有疲憊但可以承受”,測試方式陌生。

初級學習者的譯語中有出現多處詞匯、句子錯譯現象,大段漏譯,數字錯譯。結合測試時的觀察及測后提問,可得出以下緣由:1)在測試過程中有遇到消極詞匯,要么譯錯、要么因反應時間過長而錯失下文信息;2)材料呈現速度偏快,無暇修正;3)句子結構復雜,來不及加工;4)句子過長時,來不及修正語序;5)數字翻譯不熟練,反應時間較長;6)由于時間限制,有緊迫感,壓力很大。

高級學習者的譯語出現少量詞匯錯譯、漏譯,結構復雜句錯譯、漏譯。結合測試時的觀察及測后提問,可得出以下緣由:1)測試材料呈現時間但太過均勻,缺乏靈活性,“它(本研究測試)對時間的控制是比較嚴格的。我們平常沒有這種時間上的限制,它(平常)只是總體時間有限制,但它(本研究測試)對你單句話有限制”;2)長難句呈現時間過短,發現錯誤也沒時間修正;3)試圖給長難句“脫殼”時,因為時間有限,產生壓力,造成失誤。

此外,高級學習者的學習經驗和實踐經驗均比初級學習者豐富。初級學習者課內口譯課程學習32課時,已完成了初等記憶訓練、信息分析、復述練習等口譯輔助技能訓練,課后自主練習時間甚少,沒有其他培訓經驗;高級學習者,已有3年口譯學習經驗,課內口譯課程學習共計264課時,課外參加多種形式培訓實踐項目共計118小時,自行訓練時間未計。

五、結論與局限性

本研究的實驗結果表明:1.初級學習者與高級學習者在英漢視譯中均存在“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2.二者“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具體呈現在五個維度:句子重組、補充性翻譯、邏輯關系顯性化、邏輯隱性化、創造性表達;3.總的來看,初級學習者的“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出現頻次整體低于高級學習者,各個維度出現頻次均低于高級學習者。4.“脫離源語語言外殼”表現存在差異的原因如下:1)被試在測試中承受的壓力不同,初級學習者大于高級學習者;2)被試對視譯技巧的熟練程度不同,初級學習者的學習、練習時間均短于高級學習者,因為熟練程度不夠,難以運用自如;3)視譯測試語料本身特點限制。

盡管有所發現,但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1、被試數量少,因此目前的實驗結果只能用于參考,接下來會增加被試數量,以提高本研究實驗結果的可信度;2、被試的失誤、修正表現各有不同,雖做了記錄但尚未進行具體分析,可做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Gerver,D.The effects of source language presentation rat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imultaneous conference interpreters[A].P?chhacker,F.& M.Shlesinger(Eds.).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C].London/New York: Routledge,1969,53-66.

[2]Nilsen,A.B.&M.B.Monsrud.Reading skills for sight translation in public-sector services[J].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2015,7(3).

[3]Setton,R.,&M.Motta.Syntacrobatics: Quality and reformulation in simultaneous-with-text[J].Interpreting,2007,9(2):199-230.

[4]孫海琴.源語專業信息密度對同聲傳譯 “脫離源語語言外殼” 程度的影響——一項基于口譯釋意理論的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作者簡介:

張咪(1993-),女,漢族,浙江蘭溪人,研究生,文學碩士,研究方向:英語翻譯。

王燕桃(1994-),女,漢族,甘肅蘭州人,研究生,文學碩士,研究方向:英語翻譯。

隋美文(1992-),女,漢族,遼寧東港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口譯。

猜你喜歡
學習者
在線學習環境下學習者畫像構建研究
cMOOC學習者群體的聯通水平與關系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網絡學習環境下成人學習動機激發策略研究
情感過濾假說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知識追蹤模型融入遺忘和數據量因素對預測精度的影響
非正式學習環境下基于移動終端的學習者模型研究
情感因素在英語課堂合作學習中的作用
新媒體時代數字化學習能力培養研究
在線學習的消費時代來到了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