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身材 大味道

2017-07-17 09:39黃姍姍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7年7期
關鍵詞:感嘆號標點標點符號

黃姍姍

【摘 要】

初中生作文經常出現標點符號使用不規范、不精當的現象,本文從初中生作文標點符號使用的現狀入手,對存在的問題做相應的歸因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著重于探討解決該問題的幾個主要方法。

【關鍵詞】

標點符號 規范 妙用

作文教學向來是語文教學領域恒久的話題,其中,對于如何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正確、巧妙地使用標點這個問題,語文教師必須要仔細斟酌。因為標點符號與文字一樣,是書面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能幫助人們確切地表達思想感情。郭沫若先生曾在《正標點》一文中說過,標點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時還在其上。標點,有如人之眉目,故眉目改妝貌亦殊。一篇佳作,除了立意的高遠,遣詞造句的準確、生動外,還需要準確無誤的標點符號。然而長期以來,有著顯著作用的標點符號在學生作文中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初中生作文標點符號的使用,都存在隨意性和簡單化的現象:有的一逗到底,只在段末用一個句號關門;有的一連幾句話都不使用標點,讀得老師斷氣回腸;有的書寫不規范,或者受英文標點書寫的影響,句號變成實心的小點,或者行首行末誤放,甚至分不清是占一格還是兩格。

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普遍現象的呢?

第一,語文課堂上缺少對標點符號系統的教學。教師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的意識不強,往往是東墻漏了補東墻,哪里錯了講哪里,這種一帶而過的教學很難在學生心中留痕,難以促使學生規范地使用標點符號。

第二,課內文本的解讀中,缺少對使用精妙的標點符號的賞析,并且標點符號的教學沒有與作文教學形成有機的結合。平時的教學,教師忽略了文本閱讀中“小小”的標點,更談不上以此來指導學生習作中標點的正確、靈活的使用。

第三,作文課的指導與講評,教師的重點都放在了文章的構思立意、遣詞造句等方面,忽略了對學生標點使用情況的評價,導致多數學生在使用標點的時候隨心所欲。

第四,在上述三種情況的驅使下,學生對標點符號的作用缺乏清醒的認識,體會不到小小的標點有大大的微妙的作用。這種主觀意識導致他們對自己作文中標點符號的使用錯誤或使用不精當的現象持視而不見的態度。

那么,怎樣才能夯實標點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正確、靈活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呢?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如是安排。

一、規范書寫,正確使用

學生標點符號的錯誤使用,有的是因為根本不清楚標點的使用格式與規范。初中階段要求學生掌握的標點符號一般有十二種:逗號、句號、分號、冒號、引號、問號、頓號、感嘆號、書名號、省略號、破折號、括號。教師應通過清楚、系統的講解,讓學生掌握標點的正確書寫和使用,明白哪些標點不能出現在行首或行末,該占幾格,什么情況下該使用什么標點,并要求學生在作文中正確、規范地書寫,合理地使用。教師在作文的批改中遇有使用明顯錯誤的標點,要明確圈出,要求學生認真修改,促使學生慎重下筆。

二、故事引路,增強意識

鑒于初中生對標點的作用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如果教學中只作理論的講解,是無法引發學生的共鳴的。因此,由故事切入,激趣導學,才能形成良好的效果。

課堂上,先給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一次,永樂皇帝給了解縉一把繪有西北風光畫的扇子,要他題詩于其上。謝縉就題了王之渙的《涼州詞》。不料他一時疏忽,竟將詩中的“間”字漏寫了。有人便暗中啟奏皇帝,皇帝大怒,欲治謝縉欺君之罪。誰知謝縉不慌不忙地說:“我這是根據詩意,另外作的一首詩?!闭f罷便在詩中加上標點?;实垡豢?,果然成了一首完整無缺的詩: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于是謝縉便得以轉危為安。

這個小故事一拋出,要求學生課前準備的妙用標點符號的各個故事便紛紛而來。有周總理的“對,牛彈琴”;有明末著名畫家徐文長的“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諸如此類的一個個小故事,學生的興趣愈發濃厚,更重要的是,這些巧用標點的小故事給了他們最直接最形象的認知:標點符號雖然微小,但用好了有時就能扭轉乾坤,妙不可言。一字值千金,一號亦不輸于千金。長期以來,學生對標點符號可有可無的看法得以大大的改觀。課堂上激發出的興趣,甚至可以推動他們主動去學習標點的用法,探尋標點的奧秘。

三、讀寫結合,模仿修改

語文課本中,不乏妙用標點的例子,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文,引導學生像推敲語言文字一樣去琢磨標點,感受標點之意蘊,體會標點之精妙,并創設情境使學生學以致用。

魯迅的《故鄉》中,中年閏土見到中年迅哥兒時,“分明地叫道:老爺……”此處的感嘆號和省略號大有味道。兒時的好伙伴二十來年未曾相見,再見時定然心潮澎湃,激動萬分。況且,這二十來年間,閏土的生活每況愈下,眼見迅哥兒也是變賣祖屋,舉家外遷,閏土心中一定也是感慨萬千。各種情感的交雜,豈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此處,一個感嘆號的及時出現,把各種難以言說的情感都包羅其中了。但是,閏土又很快意識到如今兩個人的等級差異,本來有許多往事可以從口中噴涌而出,而現在他只能陷入無言的沉默。一個省略號清晰地告訴讀者,少年時的純真友誼完全被封建等級觀念所代替。

了解句中感嘆號和省略號的作用不是最終目的,文本閱讀必須要和寫作實踐結合起來。而實踐一般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標點符號的使用也不例外。講到此處,再出示某位學生作文中的語段作為范本,供學生就這兩個標點進行修改。例子如下:

又是一次考試,又是一次失利。我拖著沉重的步伐往家走去。天黑了下來,風吹在身上冷冷的。想起這次考試前媽媽期待的目光,我的自信滿滿,心情就更沉重了。好不容易到家了,走進門,媽媽迎了上來,我一聲不吭地走進房間,關上了門。

……

媽媽推開門,走了進來,手里端著一杯菊花茶。她看著我,說:“這段時間學習很辛苦,嘴角都起泡了,喝杯菊花茶吧?!蔽乙詾?,她進來是想問我考得怎么樣,可誰知道她對分數一句話也沒有問。驚訝之余,我接過茶杯,不燙不涼,杯子的溫度,就如同媽媽掌心的溫度,正正好。我不說,她就不問。媽媽的體貼都在這杯菊花茶里了。抬起頭,看見媽媽正要拉開房門出去,我撲過去,抱住了她,淚水沾濕了媽媽的衣服,訴說著我無盡的感激。

生1:作者手里還端著茶杯,怎么撲過去?

生2:可以改成“喊住媽媽”。

生1:可以改成:“抬起頭,看見媽媽正要拉開房門出去,我再也抑制不住地喊了一聲:‘媽媽!”這里可以用感嘆號。

生3:既然用了感嘆號了,那后面的“無盡的感激”就可以不用寫了,因為所有的感情都包含在這個感嘆號當中了。不僅只有感激,還有自責,還有讓媽媽失望的歉疚等等。

生4:我覺得還可以這樣改:喊兩遍媽媽。第一遍用句號,第二遍用感嘆號。改成“抬起頭,看見媽媽正要拉開房門出去,我喊道:‘媽。媽媽的腳步頓了頓,我放下杯子,撲了上去:‘媽!”第一次用句號表現“我”的小心翼翼,怕媽媽難過。

師:大家都在改第二段,看看第一段呢?

生5:可以把“我一聲不吭地走進房間”改成“面對媽媽期待的目光,我張了張嘴:‘我……隨即低下頭,逃進房間?!?/p>

從以上教學實例可見,通過對教材中某些標點符號的解讀,再加上學生對作文片段中標點的修改,部分學生已經認識到:一處標點符號的妙用勝過語言的反復堆砌。用對了標點,能更含蓄地表達人物的感情和心理,豐富文章的內容,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四、開展活動,加強訓練

要想讓學生根據作文表達的需要,精當地使用標點符號,必要的訓練是不可缺少的。除了模仿課內語段標點的使用,我們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些小活動,拓寬訓練的渠道,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提高使用標點的能力。

例如,給句子加標點,看看誰能讀出多重含義。

爺爺奶奶買菜去了。

①“爺爺,奶奶買菜去了?!保ǜ嬖V爺爺,奶奶買菜去了。)

②爺爺:“奶奶買菜去了?!保敔敻嬖V我,奶奶買菜去了。)

③爺爺:奶奶買菜去了。(劇本中臺詞的格式。)

④“爺爺奶奶,買菜去了?!保ㄎ医袪敔斈棠桃黄鹑ベI菜。)

……

另外,作文評講課上,可以開設“我的標點秀”這樣的環節。讓學生展示自己作文中用得巧妙或者修改得得意的標點符號。

例如,有學生把自己作文開頭的一句“風緩緩地吹”改成了“風,緩緩地吹”,改后更有抒情意味了。

也有學生寫原本計劃全家出游的那天正逢下雨,自己本已不抱希望,媽媽卻決定按原計劃出游,這時,自己問了一句:“真的?”經過修改,她在后面又加上了一個感嘆號,變成了:“真的?!”改后更能體現自己的激動喜悅之情。

這些活動以其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實踐的動力,讓他們學會了以微小的標點來區分句子的多種含義,表達更細膩的情感,學會了在不同的語境中使用不同的標點,體會到妙用標點的成就感,促使他們在下筆時杜絕隨意,學會斟酌。

標點符號的正確、精當地使用是語文學習中的一項基本技能。從表意的角度看,斟酌標點也就是在斟酌思想、揣摩情境、尋找最佳的表達方式。通過以上方法,使學生明白標點符號的重要性,篤信這些小小的身材里包含著各種絕妙的味道,從規范使用,到模仿使用,再到別出心裁地使用,漸漸學會用標點來表情達意,妙“點”生花,讓筆下的每個標點都成為魯迅先生所說的“活生生的”。

【參考文獻】

【1】蘭賓漢.標點符號運用藝術.中華書局,2006(6)

【2】王慶.標點符號的種類及用法.北岳文藝出版社,2014(5)

猜你喜歡
感嘆號標點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的爭吵
標點兄弟的春游
缺少標點的謎語
小烏龜學標點
感嘆號
標點符號們的爭吵
有趣的標點
感嘆號大王(上)
感嘆號不可隨處使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