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幫助農村留守幼兒建立良好同伴關系促進其交往能力的發展

2017-07-17 21:38黃亞平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7年7期
關鍵詞:監護人同伴機會

黃亞平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會對人的要求。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指導,大部分農村留守幼兒缺乏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的在與人交往時驕橫霸道、隨心所欲。同伴比父母之外的監護人更能滿足留守兒童的情感需要。因此,教師應積極構建和諧交往平臺,指導留守幼兒建立良好同伴關系,利用“同伴”資源,促進其交往能力的發展。幫助留守幼兒養成樂于與人交往、互助、合作和分享的品質,是我們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為此,我們嘗試利用幼兒同伴資源,借助“幼兒同伴”這一特殊群體,培養特殊群體——留守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一、為留守幼兒創造與同伴交往的良好環境,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培養交往意識

1.創設良好交往的心理環境

培養幼兒交往的前提就是建立民主、平等、支持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尊重、理解幼兒,以平等的態度來和幼兒對話、交流,特別是留守幼兒,由于缺乏安全感,存在不敢或者不想交往的現象,教師更應接納、理解他們的需要,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集體,接納同伴并被同伴接納,增加交往的機會。

其次,幫助幼兒建立平等、友好的同伴關系,民主、和諧的班級人際氛圍、班級文化,讓留守幼兒體會到班級大家庭的溫暖,不會因為“留守”受到同伴的歧視,并積極地為他們提供交往的機會。如采取合適的方法引導全班幼兒交流情感,表達友誼;在集體面前多夸夸留守幼兒的優點,這樣有利于留守幼兒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

2.創設開放、豐富的物質環境

蒙臺梭利提倡,要讓幼兒在有準備的環境中發展。我們的分享活動則正是這樣的一個有準備的環境。農村留守幼兒大多是隔代監護,農村的老人存在自私、不善交往的特點。因此,不少孩子也表現為對自己的玩具、物品特別愛惜,不愿與小伙伴分享,甚至在活動中與同伴爭搶玩具。在分享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同伴的榜樣示范作用來影響留守幼兒:暗示大膽、自信、交往能力較強的幼兒主動與留守幼兒交換玩具,并鼓勵膽怯、害羞的幼兒參加到活動中,體驗交往的樂趣,使幼兒對這一活動非常喜愛。另外,我們還組織了“過集體生日”“到好朋友家做客”等活動,讓幼兒體會到由分享帶來的快樂,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培養初步的交往意識。

二、為留守幼兒構建交往平臺,積累交往本領,提升交往技能

當下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與同齡孩子交往的機會很少,特別是留守幼兒,其監護人年齡大了,教育觀念滯后,會忽視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創設提供機會,利用一切有利因素,為留守幼兒創設與同伴交往的機會,使其獲得愉快的交往經驗。

1.游戲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他們自愿的一種活動,幼兒在游戲中能與同伴愉快、頻繁交往。我園雖然身處農村,但我們努力做到尊重每一個幼兒,盡力增加幼兒間交往的機會。如“三香齋茶干廠、馨蒲超市、馨蒲合作醫療站”等等,在這些游戲活動區中,幼兒充當了各種各樣的角色,自覺地、自然地去和熟悉(同伴)而有些陌生(游戲中的角色)的人進行交往。

2.集體教育活動

采用集體教育活動的形式時,要盡量減少老師的干預,創造與同伴交往、合作的機會,加強幼兒間的相互教育,以培養其交往意識,形成積極的交往態度。我們正在推行的“活動單導學”模式,就能為那些性格內向的、不善交往合作的留守幼兒提供機會:教師提供給幼兒“有形”或“無形”的活動單,充分利用同伴資源,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合作交往意識。如音樂活動《我們合作來跳舞》中,教師提供給幼兒舞譜,讓幼兒自由分組、排隊形、編動作等等,幼兒利用同伴間的資源,自主合作完成了舞蹈。在一次次的小組合作活動中,幼兒從同伴那里獲得了交往經驗,增進了交往意識。又如在每周五下午的“幼兒社團活動”中,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自主選擇,參與舞蹈、歌唱、繪畫、表演等活動,這樣的活動中幼兒有話可說,交往的機會增多了。

3.生活活動

生活活動中發生的交往是真實的、自然的。教師在幼兒的生活活動中要以培養合作交往為目標,善于觀察,及時發現留守幼兒交往的缺陷,運用隨機教育和個別教育,合理運用同伴的榜樣、示范作用,如讓幼兒“強弱搭配”進行組合,一起到其他班上去借東西,為小朋友講故事,輪流當值日生,在能力強的在榜樣的帶動下,幼兒的交往是自覺、自愿、愉快的;發揮留守幼兒的特長,讓他們分發餐具、課堂用品,午睡前后互相幫助穿脫衣服、系扣子等,獲得交往經驗,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

三、家園配合,共同開發幼兒同伴資源,提升幼兒交往技能

1.以親職教育活動為途徑,幫助留守幼兒臨時監護人走出認識誤區

幼兒園的親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家長明白交往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作用,特別是作為臨時監護人的祖輩,他們覺得帶孩子的責任重大,我們通過“家長園地”“留守幼兒監護人座談會”“班級網站”等親職教育活動向家長作了有關這方面的宣傳。重視和幼兒的溝通,經常提醒、及時指導幼兒與鄰里進行恰當的交往。

2.組織豐富多樣的家園活動,增加同伴交往機會,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發展

每年幼兒園通常都會組織一些慶?;顒?,但往往是少數能力強的幼兒在唱主角,幼兒的參與性、自主性不是很強,少數留守幼兒的參與率更小,在活動中得到發展的機會更小。我們就試著組織留守家長帶著孩子參加游園活動,比如,可以讓留守幼兒的爺爺、奶奶來園給孩子們講端午節的由來,了解中秋節的習俗,然后協商分工合作,一部分家長和幼兒準備裹粽子、插艾葉的鄉土材料,一部分家長和幼兒布置節日環境……

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是靠幼兒自主的體驗和實踐經驗積累的結果。教師應做一個有心人,針對留守幼兒的特殊性,進行悉心指導,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猜你喜歡
監護人同伴機會
為養老如何自行選定日后監護人
選擇意定監護人,為養老未雨綢繆
沒機會下手
尋找失散的同伴
嘿,這歡樂的日子!
成長的機會
給指甲貼一個機會
落地
有些……
中學生英語·閱讀與寫作(2008年4期)2008-12-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