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字如面》:用一封信打開歷史

2017-07-21 11:03焦晨瑩
采寫編 2017年3期
關鍵詞:內容為王文化傳播

焦晨瑩

內容提要:2016年《見字如面》作為首檔明星書信朗誦類季播節目,自開播來好評不斷,為綜藝類節目注入一股“清流”。該節目把握當下實現“臺網融合”,以“誠”動人,用新視角回顧歷史,講述本國故事,彰顯文化自信。

關鍵詞:《見字如面》;文化傳播;內容為王

《見字如面》是由黑龍江衛視推出的一檔明星讀信為主要形式的閱讀推廣類節目。一封信,一個演員,一張講臺,簡單卻又莊重,播出后好評如潮,是對傳統文化類節目樣態的成功變革。該節目中通過朗讀書信的模式來共同回顧歷史,帶領觀眾一起感受當時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重新見證鮮活的人生故事。節目以單曲、合集兩種模式創新推出。在其合集版中,除多位明星受邀讀信外,還請出文化嘉賓在演播室為大家交代書信的歷史背景,補充精彩知識。每期60分鐘的節目,是充滿誠意的“文化干貨”,不消費明星,不制造話題,用最簡單的方式還原文化類節目應有的模樣。

《見字如面》節目通過讀信,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被逐漸消弭,歷史與現實的阻隔被逐漸縮小,實現歷史人物與他人的“見字如面”。閱讀是人們進行自我溝通的一種方式,《見字如面》正是立足于此,通過講述別人的故事讓觀眾得到啟發,同時利用“臺網互動”的模式,擴大受眾人群,回顧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和生活智慧,傳承中華文化,彰顯民族自信。

一、先網后臺,實現媒體共贏

《見字如面》導演關正文強調這檔節目不僅實現了情懷和堅守,同時也保持著其應該具備的市場價值。該節目的全網點擊量已經超過2.4億,大眾對提供認知價值的高水平節目需求與日劇增?!兑娮秩缑妗饭澞颗c騰訊視頻共同合作更是看到了市場在配置文化資源中的先進性,人人上網,就沒有了網民,只有人民?!跋染W后臺”的播出策略是回應時代的要求,是融媒體傳播的探索和實踐。網絡視頻的傳播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結合,傳承中華文化,重塑經典案例,也重構了年輕受眾對主流文化的印象。年輕受眾的思考逐步深度化,互聯網內容逐步多元化?!兑娮秩缑妗愤@一節目滿足用戶的核心需求,創新于主流價值觀與傳統文化的交融,讓互聯網成為文化創新的驅動力量。

綜藝節目的興起既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市場繁榮的表現?!兑娮秩缑妗愤@一節目更是適應時代需求,打破老樣態,先利用網絡平臺預熱擴大影響,再實現傳統媒體播出增值增收,載體的嬗變是該節目成功的關鍵因素。同時,互聯網的傳播會收到即時反饋,《見字如面》的播出也采用彈幕,觀看的同時了解受眾的感受和反應,一來可以建立與文化消費者之間的交流渠道,二來可以不斷更改節目節奏和內容,這就體現了互聯網平臺的優勢所在。

二、內容為王,用真誠打動人心

《見字如面》這一節目處處以“誠”動人,喚醒人們的歷史記憶。節目中借助的表象符號是信件,信也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懷舊符號,具備天然的真實性,無論是家書,或是與友人通信,或是與戀人通信,其中所飽含的感情是真摯可貴的。每一封信都具備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個人特色,該節目正如歷史的截面,用充滿新意的視角重新認識歷史事件和人物,更好地還原當時的社會風貌,形成文化傳播效應,帶給人們身臨其境的文化享受。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兑娮秩缑妗愤@檔節目除對歷史細節的回顧外,更多的是對人性認知的思考。例如在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書信往來中,我們能看到的是一個人的情感狀態,以及當他們面對自己的情感時該去怎樣描述,這些對當下時代的人們而言也有直接的啟示作用。人的情感關系和人性認知需要閱讀提供方向和參考,在這期節目播出后網絡上也引發很多討論,這就彰顯了節目的意義所在,一封信在不斷解讀中被越讀越厚,這也代表朗讀嘉賓逐步走進人心。

在《見字如面》里,信件跨域古今,覆蓋各個領域,有曹禺、黃永玉兩位大師的交心之談,有韓愈對官場的省思、白求恩的遺書,也有作家蕭紅對弟弟的關切……相較于快速消費的娛樂綜藝,幾乎都走向同質化競爭的困境?!兑娮秩缑妗犯袷且还汕辶?,成功地打動人心。最終入選的信件強調關涉歷史的重要性、當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內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標準最終其實只有一個: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最終入選的信件,包括那些影響世界、影響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也足以反映已成歷史的社會生活的有趣片段和價值截面。極簡節目形式的《見字如面》之所以如此火爆,關鍵原因是該節目始終傳遞讓人感到溫暖和愛的好內容,邀請表演藝術家來讀信,以最樸素真誠的方式將人心最柔軟的部分串聯,實現內容真實性和戲劇化表演的融合,戲劇語言展現真實人物關系,跳脫大眾習以為常的朗讀誤區,將有聲語言的層次與歷史力量相結合,提高社會教育意義。

三、文化傳承,打開歷史窗口

《見字如面》分享的是藏在書信中的歷史故事,如歷史的窗口,以點滴史為基礎,以個人生活為主線,通過講述歷史過往,傳承我國文化。綜藝節目的制作要學會拒絕跟風,正能量的核心價值觀應該成為立足之本,承擔起大眾媒介的本職,講好本國故事。節目嘉賓的挑選考慮老、中、青三代的分布,既有臺詞功底過硬的藝術家,也有表演經驗豐富的小鮮肉。傳統文化在泛娛樂背景下的傳承十分艱巨,怎樣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將文化“慢”下來儼然成為一道難題,高雅與品格兼具的文化節目不應該因為稀缺而受到青睞,對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梳理并不斷創新才能涌現更多的“情懷”節目。

以書信的形式展開節目,并不是為了追溯書信的歷史或者重拾書信的傳統,更不是從信的文物價值出發,該節目考量的是每一封信背后的傳播價值,注重的是觀眾的感受,通過一封信的描述觀眾會做出怎樣的判斷和思考?!兑娮秩缑妗返拿恳淮卫首x都刻畫出中國歷史的一個篇章或者一個普通人的生活場景。朗誦者的真情演繹仿佛使寫信人就在身邊,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由信中走出滲入平常生活。

《見字如面》的形式主要是先由主持人和嘉賓進行背景導讀,再由明星朗誦還原當時歷史環境,中間穿插嘉賓對信件背景的深度解讀,從而為受眾填補背景知識的空白。但相比于朗誦者的深情演繹,嘉賓和主持人的互動并沒有達到節目的預期效果,觀眾對該板塊也提出了質疑,這也是該節目需要作出調整的地方。當精神生活日益被娛樂充斥時,對自我的認知和世界的疑惑就需要文化節目作以指導,進行“文化修復”。事實證明,受到觀眾喜愛的節目往往秉承“內容為王”的創作原則,一次次演進更趨于大眾化和主流化,《見字如面》這一節目是以新的載體貼近傳媒向下、觀眾向上的趨勢,用通俗的語言,真摯的感情完成表達。

參考文獻:

[1]袁舒婕. 《見字如面》:每一封信都在打開一段歷史[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6-12-14(005).

(作者系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專業碩士在讀)

猜你喜歡
內容為王文化傳播
網絡自制節目的傳播模式和發展趨勢
省級衛視的競爭:“內容為王”或“渠道為王”
廣播融合發展中的取勝之道
英語新聞中文化傳播的特色與現狀
從眼動實驗看中原服飾文化傳播與社會服務
中國文化傳播與藝術人才外語能力培養創新
營銷作輔,內容為王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淺析《黃河晨報》對河東文化的傳播
讀《申報》女性廣告,享文化傳播之精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