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新聞稿件采寫技巧研究

2017-07-21 11:09張崇利
采寫編 2017年3期
關鍵詞:電視新聞問題

張崇利

內容提要:電視新聞稿件作為配合新聞畫面播放的文字稿,具備傳播新聞訊息的重要功能。不同于其他新聞媒介的寫作形式,電視新聞稿件在撰寫過程中,記者必須充分考慮視聽因素,因此記者應充分掌握電視新聞稿件的采寫技巧,從而提高新聞內容的質量。本文正是基于這一視角,以電視新聞報道要點為切入點,分析闡述了目前電視新聞稿件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電視新聞稿的采寫原則。

關鍵詞:電視新聞;報道特點;問題;采寫原則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國新聞行業取得了快速發展,一方面使電視新聞獲得了傳播技術的支持,另一方面使傳統媒體的地位受到挑戰。電視作為傳統媒介,為了提高自身節目的競爭力,新聞記者必須提升個人綜合素質,使電視新聞內容具有深度性,同時要求新聞記者掌握稿件采寫技巧,在發揮電視新聞功能的過程中,實現電視新聞節目的可持續發展。

一、電視新聞報道需注意的要點

(一)敘事目的。不同于其他媒體的新聞報道方式,對于電視新聞而言,其敘事的可視性更強。電視新聞各項要素必須清晰準確,與其他新聞報道一樣,電視新聞也必須真實,這是新聞稿件的第一原則,也是新聞媒體必須堅持的職業道德底線。在新聞報道中,記者不能憑想象,對事實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為了提高新聞內容的真實性,記者應盡量避免使用形容詞。從敘事的層面來考量,敘事的意圖為:向受眾傳輸社會訊息,滿足大眾對訊息的需求,及時了解社會的環境變化,也是受眾接觸外界信息的主要窗口。電視新聞的內容具有豐富性的特點,能夠反映社會的真實生活內容,揭示社會現象背后的本質,從而引導受眾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電視新聞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社會責任感,要對自己采寫的新聞的真實性負責。

(二)敘事功能。在敘事方式上,需要掌握靈活的敘事技巧。從敘事的功能層面來考量,其主要作用為:向受眾描述真實的新聞事件,使人們了解事件真相,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從而達到其教育效果。

電視新聞由包括語言、文字、畫面等多項符號構成,相比其他紙質新聞稿件,具有更強的表現力。電視新聞的敘事方式較為豐富,例如:某些電視新聞在新聞結構上,未把明確的答案呈現給受眾,而是留給受眾思考的空間。典型例子如:在新聞獲獎作品中,某地方政府強制要求當地人民必須購買當地所產的卷煙。在該新聞報道的結尾處,記者提到賣本地煙變成了一項工程,在未來的幾年里政府是否會繼續執行。這一懸念式結局,給了觀眾廣闊的思考空間。

(三)敘事范疇。對于電視新聞而言,其結構是否具備邏輯性直接關系到新聞的質量。因此,為了提高新聞節目質量,必須重視新聞的內涵與表達。電視新聞報道內容上,其敘事的構成元素較多,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環境特點、敘事主體、情節要素等。新聞的表達方式可以歸納為:新聞標題、敘事、剪輯、聲畫對位等。相比于攝影圖片,電視畫面與其性質一樣,是空間藝術。在空間藝術中,主要的媒介語言為:視覺形象呈現直觀性。為了展現一檔新聞節目的實質,記者需要融入社會主流價值觀等等。

對于電視新聞的敘事概念而言,其必須具備敘事性,將某主體性話語原則設置在新聞稿件中,新聞稿件中至少含有一個敘事成員。電視新聞的類型主要包括:事件新聞、非事件新聞。對于前者而言,其重點圍繞獨立的事件展開;對于后者而言,主要是對某階段的呈現。在當前的電視新聞中,非事件新聞逐漸轉型,其新聞形式有了創新。例如:電視新聞節目呈現故事化傾向,收視率不斷提高,同時獲取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二、當前電視新聞稿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語言過于書面化。不同于其他載體的新聞稿,電視新聞稿應具備口語化的特點。有的記者在寫電視新聞稿時,內容風格過于書面化。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下,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選擇觀看電視新聞的方式來減輕生活的疲勞與壓力。電視新聞稿過于書面化,不僅降低了人們的觀看興趣,而且對電視新聞的傳播質量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在某新聞片段中,記者采用了“蜿蜒伸展、銀龍飛舞、晶瑩剔透”等詞語,過于華麗的詞藻并不適合電視新聞稿。另外,當前電視新聞稿件還存在報道面狹窄的問題。電視新聞不僅具備傳遞知識的功能,而且承擔引導正確輿論的責任。有的電視新聞記者為了提高收視率,不惜采用夸大其詞、以偏概全、無中生有等方式,使新聞內容缺乏真實性,長期下去,會對該節目的公信力造成影響,也會敗壞社會風氣。

(二)缺乏深度。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微博、微信等網絡媒介的受眾量越來越多,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挑戰。電視作為傳統新聞媒體之一,為了吸引受眾,應樹立創新觀念,應不斷提高人員的綜合素質,結合自身新聞節目的特性,提高整體電視新聞節目的水平。傳統的新聞編排方式具有模板化、單一化的特點,新聞節目的制作方式與報道形式受到局限,難以滿足受眾的需求。有的記者受到傳統新聞采寫模式的影響,文字稿依舊呈現“官腔”特點,與人民群眾拉開了距離,報道深度也難有保障。

三、新時期電視新聞記者應具備的素質

電視新聞記者在稿件寫作中,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具備強烈的人文關懷意識、良好的書面寫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在電視新聞稿件中,為了提高受眾的觀感體驗,記者應當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突出整條新聞的主旨,從而引導受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應定期觀看同行新聞,多鉆研優秀電視新聞稿件,接觸到好的語句時,可以記錄下來。為了提高記者的綜合素質,電視新聞單位應多組織新聞稿件寫作培訓活動,使記者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寫作水平,拓寬思維廣度。一檔電視新聞節目為了實現其可持續發展,新聞從業人員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使其新聞內容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在信息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使以電視新聞為主的傳統媒體受到沖擊。為了提高競爭力,電視新聞工作者采寫稿件需要努力創新。

一檔新聞節目的收視率說到底,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于記者等新聞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因此,記者需要不斷培養個人的發散思維。例如:電視新聞節目應多關注人民生活,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做好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宣傳報道的同時,應關注當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這些新聞內容與人民群眾有密切聯系。為了使新聞內容具有深度,記者應加強思維訓練,包括抽象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性思維等。

由于電視新聞將聽覺信息、視覺信息相結合,能夠有效提升受眾的觀看體驗,在描述新聞事件時,應少用直觀描述性詞語,多用細節揭示性詞語,從而使新聞報道整體更具備邏輯力量,增強電視新聞的感染力。新聞稿件采寫結束后,記者需要加強與編輯人員的溝通,使編輯人員能夠參考記者的寫作框架,從而提高剪輯新聞作品的流暢性。

四、電視新聞采寫應掌握的技巧

(一)把握口語化特征。對于電視新聞而言,其通俗化的內容能夠有效提高可看性,電視新聞記者在采寫電視新聞稿的過程中,可吸收廣播新聞的特點。廣播新聞稿缺乏畫面,因此其內容必須具備較強的口語性。電視新聞編輯人員應充分借鑒廣播新聞稿的特點。當電視新聞稿過于書面化時,古板的新聞風格會影響收視效果。電視新聞稿強調語言凝練簡潔,在撰寫新聞稿件時,應以口頭語言為主,滿足受眾的基本視聽需求。

(二)堅持新聞延展性原則。不同于報紙新聞,電視新聞涵蓋圖像、聲音,電視新聞節目中的每一幀鏡頭都很重要,為了保障新聞質量,需要重視新聞稿的風格一致性,從而保障剪輯時保持畫面與聲音的流暢。電視新聞稿撰寫方面常犯的毛病有:一篇新聞稿風格前后不一致,導致新聞中后部分突兀,不協調的問題;,稿件內容質量低,存在記流水賬的問題;未能抓住重點,不能加深觀眾對整條新聞事件的印象。不同于報紙和廣播,電視新聞難以用畫面描述過去時態、未來時態等,為解決這一問題,記者在撰寫新聞稿時,應仔細推敲措辭,將難以用畫面表達的內容,用語言描述出來,將真實的新聞事件還原,滿足觀眾的了解需求。

(三)挖掘報道深度。新聞的功能是及時傳遞社會訊息,但有的記者過于追求節目效果,使新聞消息具有模板化的特點,呈現千篇一律的特征。比如,在某些會議新聞中,常常將報道內容設置為會議名稱+受邀人物+新聞主體等,對于電視新聞而言,需要向受眾傳播的訊息不僅包括內容本身,還應涉及事件本質,這是電視新聞輿論引導責任使然。受眾對新聞事件的了解常常停留在事物表面。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新聞報道中就要加強文字功底,用文字語言來彌補電視畫面的不足,使對新聞事件的分析更加深入。例如:在播報有關環境保護的題材時,可先指出造成環境污染的幾個原因,在新聞結尾處闡述引人深思的問題,使受眾在看完新聞后,喚起其環保意識。

記者在撰寫電視新聞稿件時,首先應選擇一個好的切入點,使新聞事件全貌能夠呈現在受眾眼中。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提高新聞節目的收視率,不應簡單報道其他節目已經報道過的新聞,應該對該新聞進行深度挖掘。一個新聞事件,其關注點較多時,對新聞記者的洞察能力就提出了更高要求。當記者對新聞高度敏感時,其能夠了解受眾的訊息需求,會使采訪更具科學性。在報道某些重大會議時,記者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提前準備與該會議相關的信息內容,例如:會議召開地點、時間、受邀人員、采訪問題等,做好充足的準備后,整個采訪流程會更加順利。為了提高新聞稿件的價值,在采訪受邀人員過程中,應深度挖掘新鮮訊息、重要訊息,從而提高新聞節目的價值和收視率。

(四)明確對文章內容的要求。為了準確提煉出電視新聞主題,記者必須提前明確新聞事件的信息內容。新聞稿篇幅不應過長,除了深度報道外,每條新聞字數需要限制在400字以內。記者在采訪新聞對象時,需要盡可能地了解更多信息,在繁雜的信息中,要做好取舍,不需要把所有采訪內容呈現在新聞稿件中。當采訪結束后,記者應詢問采訪對象的聯系方式,以便在后期新聞稿撰寫時核對采訪具體內容是否準確。新聞稿應避免使用宣傳用語,否則新聞內容就具有廣告嫌疑,或者炒作嫌疑。

(五)提煉新聞主題。新聞主題蘊含在整篇新聞報道中,是整條新聞內容的核心部分,記者要對新聞信息進行深度挖掘,更好地呈現主題。記者必須具備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避免出現“用詞不當、虛構事實”等問題。在新聞提煉過程中,可以運用諸如對比分析等等技巧。

一條好的新聞標題能夠充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使之從多條新聞中脫穎而出。因此,記者在標題制作上,應結合新聞內容,使標題具有新穎性。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記者一味追求新聞標題的新穎性,忽略了新聞內容的關聯度,導致新聞內容出現離題問題。因此記者在設置新穎的新聞標題時,必須明確新聞角度。在撰寫新聞稿件時,應充分掌握新聞題材的寫作方式、框架結構等,結合實際的新聞情況展開描寫。

(六)采寫工作獨立性原則。記者在采寫新聞時,應獨立思考,能夠對新聞事件產生獨到的見解,明確新聞的本質,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念,充分發揮新聞稿件的優勢,使該新聞發揮其價值。這要求記者在新聞采寫內容、報道方式上,必須有側重點。

另外,由于電視新聞的特點在畫面,良好的畫面能夠提高整個新聞內容的質量,因此,電視新聞單位應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在拍攝畫面時,記者必須明確拍攝內容,當拍攝的目的性明確后,就能顯著提高拍攝效率。在新聞采寫環節,記者應了解較多的信息內容。在新聞采訪結束后,應立即整理文字資料信息,并提煉新聞報道的主體內容。電視新聞時長有限制,記者應突出新聞稿件的重點,避免時間過長而導致觀眾在觀看新聞時產生疲憊心理。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時代,人們對電視新聞節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視新聞稿件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整個新聞節目的報道效果和收視率,因此記者在新聞采寫中必須了解受眾的心理需求,掌握采寫新聞技巧,深挖內容深度,提高新聞稿件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嘎索.如何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時效性[J].西部廣播電視,2014(17).

[2]盧倩倩.電視節目“編排藝術手法”探析—以電視新聞節目為例[J].東北師范大學,2011.

(作者系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處長、副教授)

猜你喜歡
電視新聞問題
從功能語用角度解析電視新聞采訪的提問策略
壯語電視新聞制作創新探析
電視新聞慎用“諧音”詞
避開“問題”銀行股
試論電視新聞的娛樂化現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電視新聞也要有可“讀”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