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數字化出版對編輯人員的新要求

2017-07-21 12:51孟金霞
采寫編 2017年3期
關鍵詞:數字出版挑戰

孟金霞

內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討了數字出版產業蓬勃發展的現實情況下,對新聞出版編輯人員提出的挑戰及應對措施。

關鍵詞:數字出版;編輯人員;挑戰

2016年8月,由人民日報媒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騰訊云發布了中國首個媒體融合云服務平臺——中國媒體融合云。云計算和云平臺實現了信息存儲方式和信息下載、分享方式的創新。媒體融合云是生產模式協同化發展的方式,云平臺是減弱甚至是消除媒體融合發展技術壁壘的有效手段,致力于通過技術、內容、運營等信息的分享與合作推動媒體業整體發展。媒體融合、數字化出版一直面臨著人才流動的問題。具體而言,傳統媒體人才流動帶來了市場化媒體領域的創新創業,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傳統媒體的人才流失。人才優劣,更像一把懸于數字出版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一、數字化出版大環境下傳統出版機構的生存現狀

近幾年,傳統出版機構的生存狀態不容樂觀,出現全方位下滑,面臨的挑戰更趨嚴峻?!?015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顯示,報紙出版總印數、總印張分別降低7.3%和19.1%,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降低10.3%和53.2%。43家報業集團主營業務收入與利潤總額分別降低6.9%與45.1%,其中31家報業集團營業利潤出現虧損,較2014年增加14家。圖書、期刊出版也面臨同樣的危機,營業收入和利潤出現下滑或負增長。

面對嚴峻挑戰,大多數出版機構轉變發展思路,開拓新的渠道,積極應對數字化時代的新挑戰。有些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數字出版時代對編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現實情況是,有些出版機構從上層領導到編輯人員都遠遠未能適應這個大趨勢,還停留在傳統思維和工作方式上。

二、存在的具體問題

(一)思想上重視不足,對數字出版缺乏動力和熱情。有些出版機構由于出版內容所限,比如專業性出版社,宗教、文物、古籍類,內容專業性強,讀者有限且固定,以及多年來的出版觀念老化,雖然也在進行數字化轉型,但對付出巨大投資進行轉型到底有什么效果,能帶來什么好處,心里是打鼓的。所以依然把工作重點放在傳統出版內容加工及技術上,沒有把數字出版真正落到實處,對編輯的新技術培養也沒有足夠重視。

但為了拿到項目資助或是完成指標,雖然對于未來發展很迷茫,大部分傳統出版機構也會購買一套數字化軟件應付著,成立一個數字部承擔與數字技術相關的工作,同時也承擔其他類似編輯部或辦公室工作,而且很快其他工作就將數字化出版功能淹沒了,數字化工作被邊緣化。有的出版社做得好一點,將現有的編、印、發出版環節數字化,在紙質出版生產流程外披上一層“數字化”外衣,實際并沒有將新技術結合起來改變現有工作模式,從選題策劃、渠道分析、營銷推廣去做整體分析,從出版流程、發行推廣、人才儲備培養等方面進行整體規劃運作。所以骨子里仍然是傳統運作,與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出版是兩層皮,遠沒有實現真正的數字出版。

(二)編輯理念老化,數字化技術欠缺,知識結構不合理。大多數傳統出版機構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數字出版時代對編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單一技能的采編人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需要,數據分析師、用戶界面(UI)設計師、輿情分析師、新媒體編輯等新崗位和工種的背后是對人才的高要求。而同時兼具新媒體素養和高技能的人才成為市場缺口,單方面具備技術或新聞業務生產能力的從業者均不能滿足新時代媒體的發展需要。

現實情況是有些出版社的編輯人員還存在編輯理念老化、數字化技術欠缺、知識結構不合理、復合型人才缺乏等諸多問題?!皞鹘y出版編輯不懂技術,數字出版編輯又不太懂‘文化審美,當前,我們急需數字出版復合型人才?!痹跀底殖霭嫒瞬排囵B研討會上,文化藝術出版社總編輯郝慶軍的一席話,道出了當前諸多出版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對數字出版人才的渴求。

傳統出版機構的生存之道一直以來是本著內容為王。重視內容加工和質量提升,對選題組稿、審校把關、復制傳播和出版監管的流程環節和質量控制等流程熟悉。但由于多年形成的傳統觀念及教育體制認知,大部分從事編輯工作的人員是文科生,對于理工技術類的知識領域——新媒體新技術運用能力一無所知,屬于門外漢。在新媒體數字化出版時代,他們猶如一葉偏舟,迷失在浩瀚的大海中,茫然無措。多功能的復合型“記者編輯”是數字出版業最重要的環節。復合型人才缺失將會是出版界未來發展的主要瓶頸。對新興市場的認識和反饋速度遲緩,造成出版機構處于滯后狀態。

(三)數字編輯人員培養途徑有限。目前,在編輯人才建設中,業務培訓只有兩條途徑:作為源頭的大學對編輯人才的培養以及出版單位在職崗位人員短期培訓。在職崗位短期培訓,為期短,最長半個月,所以只能是對基本知識的大概介紹。作為人才源頭培養的高校,其傳統新聞教育在提供業界急需人才方面越來越表現乏力。在中國教育在線網站上,新聞學專業不僅被列入了“2016年十大就業最差專業”,而且被評價為“國內有名的非實用性專業”,專業內容莫名其妙,本科就業非常差,大多學生只能去擠公務員的獨木橋。重理論輕實踐、重內容輕技術,培養的數字編輯由于與實踐脫節,實用性不強。真正走入出版機構,還不能承擔起技術支撐的重要作用,更不用說引領新技術,開拓新渠道。

三、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一)必須要有前瞻意識。2012年3月,有近250年歷史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大英百科全書》),突然宣布停止發行紙質版,著力打造在線版、電子版。一時間,此事對全世界的出版界產生巨大沖擊。目前,在線版已超過15萬個條目,除包括紙質版的內容外,還包括最新的修改和印本中沒有的文章,可檢索詞條98000個,以及照片、地圖、動畫影像等。而且在不斷時時更新,同時為客戶開展定制服務。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類似的新事物會不斷涌現,驚雷會不斷炸響,出版機構要趕得上潮流,作為在一線工作的編輯人員要主動順應時代,與時俱進,把握時代脈搏,必須要有前瞻意識,要關注、了解新聞傳播業和新媒體技術最新前沿動態,才能及時更新知識系統。雖然有些過于專業的技術,編輯人員無法掌握,可以由專門技術人員去學習操作,但整個行業發展趨勢和引導還是需要編輯人員去規劃、引領、整體統籌。

人才是企業的第一發展力。數字出版要取得收益,一線編輯人員才是出版業的核心推動力。編輯人員擁有成熟的內容視野定位及選題經驗,媒介技術再發達也是工具,在當今碎片化的信息消費潮流中,線性技術背后的深層內容選擇和把控,還是需要編輯人員來負責,編輯人員在里面的價值是毋庸置疑的。無論到什么時候,“內容為王”的生存法則是不會變的,新媒體技術只是手段,手段是為內容服務的。

(二)積極開拓,勇于創新,多渠道主動學習新技術。從2017年全國新聞出版單位數字出版工作交流會上獲悉,2016年有近10億微信注冊用戶、超800萬微信公眾賬號、8.5萬個移動客戶端,全國手機上網比率高達92.5%、電商平臺移動端交易量超過70%。數字出版運營平臺不斷迭代更新,B2C、B2B等業務層出不窮。虛擬的、實體的、團購的、P2P、B2B、微商的、私人定制的等;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有聲的、動漫的、微電影的、觸摸的、穿戴的等,不一而足?!笆濉睍r期,我國的數字出版總營收由初期的1377億元增長到4000億元,年均增長34%。面對洶涌而來的數字化市場浪潮,故步自封,掩耳盜鈴,是沒有用的。編輯人員需要迎頭而上,不斷創新,勇于開拓,采用多渠道主動學習新技術,積極應對新技術帶來的挑戰。

(三)高校和培訓機構要打造應用復合型傳播人才培養體系。在人才培養上,管理部門、媒體機構以及高校均在積極尋找辦法。為了應對“媒體融合云”和“智慧媒體”發展,適配融合發展人才要求,浙江傳媒學院2016年開發建設了媒體融合實踐教學平臺,實現媒體實踐教學的云化、虛擬化、智慧化,初步形成“平臺+內容+渠道+終端+應用+教育”的高效媒體融合教育生態系統。高校的新聞傳播教育培養把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整合起來,優化應用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的課程設置,探索應用復合型傳媒人才實踐教學,力求滿足行業企業需求,提升課程實用性,培養一代能力強、素質全面的應用、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作為編輯主要培訓機構的中國編輯學研究中心應建立起連接各種學術資源和各方研究力量的聚合平臺,推動編輯學理論研究、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媒介融合、人才培養,力爭實現讓編輯出版專業的學生從“專才”走向“通才”,讓編輯學的課程,更緊密地聯系實踐。

參考文獻:

[1]白貴,劉念念.應用復合型傳媒人才的內涵及培養體系建設[J].采寫編,2017年第1期.

[2]數字出版:在迷霧中前行[J].出版商務周報,2017年2月15日.

[3]張雪嬌.數字出版人才培養亟待升級[J].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年3月20日.

[4]張力,劉建鑫.媒體融合已步入深層發展期[J].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7年2月21日.

(作者系宗教文化出版社副編審)

猜你喜歡
數字出版挑戰
極限挑戰
眼力大挑戰
學術期刊數字出版的運行模式與市場結構
淺談新媒體在美術類圖書出版中的應用
做一個全民閱讀時代的“悅”讀人
國際圖書出版市場現狀及趨勢分析
嘰咕樂挑戰
學術期刊云出版研究
科技期刊全媒體出版實施方案探析
第52Q 邁向新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