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的語言辯證關系

2017-07-27 13:16王東鵬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7期
關鍵詞:語言文化辯證關系問題研究

王東鵬

海南師范大學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文明不斷地進步,在現代漢語的交流與傳播中,如何更準確的表達漢語語義,借助漢語抒發情感成為了現代人們關心的重點問題。仔細分析漢語的情態,我們不難發現漢語除了有著程度性的情感描述之外,其語言機制也有著不同的辯證形態,這種辯證形態既是語言和言語思維上的共性,也是組成漢語語言體系的矛盾架構,正是源于語言的自身矛盾,人們才能更為準確的通過語言來描述事物,表達情感。鑒于此,本文就漢語的語言辯證關系展開詳細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思路,以供廣大讀者借鑒。

關鍵詞:現代漢語;語言文化;辯證關系;問題研究

一、漢語語言邏輯的矛盾對立性

分析漢語的辯證關系存在,我們首先要看到語言本身所存在的矛盾對立性。在不同的環境下,語言的表達方式、表達范圍都有著極大的不同,既是源于人們主觀意識的量化標準,也是限制性條件的影響。所謂的語言辯證關系可以看做是語言表達上“矛和盾”的現象,在我們使用漢語進行描述的時候,我們既可以言明“左”,也可以說明“右”,而不是不分邏輯的顧左右而言他,就仿若我們對不同的想法和意見既可以提出質疑,也可以進行肯定,而產生的這種相對應的關系,可以看做是漢語語言邏輯中存在的辯證關系。這種辯證關系可以讓我們言明事物,準確表達,能夠詳細而富有邏輯的認識事物并用語言準確的表達出來,當然只局限于主觀立場而言,因為一萬個讀者,一萬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彼此的語言意識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漢語的邏輯辯證是普遍存在的,正如馬克思所言:矛盾是推動世界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對于漢語來說這句話依然適用,漢語不僅在邏輯上存在著矛盾的辯證關系,其語言機制上也普遍存在著辯證形態,正像是:“對和錯”永遠存在且統一辯證的形態一樣,漢語的表達往往也是對立且統一的,這種對立統一關系的存在既能夠幫助人們用語言清楚表達事物的特點,也能促使人們借助他人的語言表達,準確的認識事物,形成清晰的事物概念。

二、漢語語言的“整體與個體”

漢語的辯證不單單存在于漢語的邏輯形態當中,其語言綜述和字詞的使用更趨向于整體和部分的聯系。整體性的語言表達可以看做是辯證關系下的整體存在,而相對的字詞概念更像是獨立語境下的個體,雖然綜述性的語言由所有的字詞構成,但是字詞個體是整體性語言綜述的全部集合,正是由于字詞個體強化了語言邏輯的準確性,才促使字詞個體與整體的語言綜述聯系的更為密切。

三、漢語“語言和言語”的辯證統一

漢語的辯證關系還在于語言與言語的辯證,語言和言語是漢語的基本組織架構之一,二者是辯證對立統一的關系。一方面,語言和言語有著本質化的區別,是兩種不同概念的東西,另外一方面語言與言語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既緊密相連相互依存,又相互進行轉化,互為前提,相互辯證的進行作用。人們要清晰地理解語言概念,并清晰地認識到語言的作用效果必須要明白語言的存在,同時要以語言為基礎,建立起相互廣泛而辯證依存的言語才能最為準確直接的了解語言的特點??梢哉f語言是言語的工具,也是言語的產物,二者相互依存,這種對立統一的關系好比是工具與工具的使用關系,要工具得以使用,必須要有工具,要工具得到價值體現必須以使用工具為前提。言語在語言系統中是工具使用的依托,語言的具體體現形式是言語的具體表達方式,其情感邏輯有著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其情感關系是對立統一的。

四、漢語語言的社會屬性和言語的個體屬性

相對而言,語言具有社會性,而言語有著明確的個體屬性,語言的社會性表現在于社會的廣泛使用和人與人之間的表達與交流,它不屬于某個人而是整體社會意識下共同協作的交流表達方式,又諸如;漢語是整個漢民族使用的語言,而不是某一個漢人的語言,它是所有漢人所共有的語言特征。換句話而言,漢語具有社會屬性,是一種存在的社會現象是民族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不具備個體使用價值。而言語具有個體屬性,每個人的表達方式是不同的,他的言語亦是也是不一樣的,它和語言不一樣,是對語言的具體應用,通過個體的行為來體現。就比如人與人之間交流是個體對漢語的不同使用,言語就是個體對語言的運用,屬于個人行為,有著強烈的個體屬性。每個人的語音、音色、音調都是不同的,在漢語的直接表達風格上也有著極大的差異,其語言風格因人而已,從這點而言,言語就是具體的語言運用方式和具體的語言風格,而語言是整體的社會使用方式,是社會交流對象之間的交流工具。二者互為依存、相互轉化,辯證并且統一。

五、漢語的矛盾轉化

在不同的語境下,漢語的矛盾是對立且統一存在的,但是居于不同的使用條件和使用范圍,漢語的矛盾是相互轉換的,有可能正確的語言意識成為錯誤,錯誤的語言意識成為正確,就好像當你認為答案是對的時候,你是站在正確的客觀立場上,當你認為正確的答案是錯誤的時候證明你本身就錯了,站在了錯誤的客觀立場上。語言也是一樣,受到不同使用條件的限制,漢語的不同表達方式在一定范圍內即可以是錯的,也可以是對的,因為客觀立場的改變,語言中存在的矛盾是相互轉變的,唯一存在不變的是二者的辯證關系。

六、結語

漢語的語言辯證關系既表現在其語言邏輯上,也表現在其語言情態上,言語和語言二者也相互對立且統一,受到不同使用條件的限制,語言中存在的矛盾相互轉換,彼此依存,共同作用在新的語言機制上。

參考文獻:

[1] 麻愛民.漢語量詞重疊式歷時發展研究[J].語言研究,2014(04).

[2] 張恒悅.量詞重疊式的語義認知模式[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04).

[3] 劉晨紅.臨時名量詞與名詞匹配的認知機制[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2).

猜你喜歡
語言文化辯證關系問題研究
基于中日語言文化對比對日語教學方法的研究
英語文學作品人名背后的語言文化分析
從“國學”看漢語言的軟實力
陽光體育背景下中學武術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中英翻譯中語言文化的對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