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組分層教學用于數學教學的實踐探究

2017-07-31 09:37李沛峰
理科考試研究·初中 2016年12期
關鍵詞:指數函數隱性圖象

李沛峰

在教學中,由于學生之間在知識基礎、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采用傳統的“一刀切”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分組分層教學是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實施的新的教學方法,這一模式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照顧到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名學生都能得到成長與發展.

一、學生分層

首先,通過調查分析,以成績為主,按照水平不同初步分組分層.其次,建立動態分層機制,對不適應的學生進行及時調整,對產生變化的,及時進行重新分配.最后,將顯性分層與隱性分層相結合,即將學生按照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結合學生的意愿,分成兩組.在此基礎上,對同一組的學生,按照其興趣愛好、學習態度等,進一步進行細分.這種分組分層情況只掌握在教師手中,供教學活動中加以針對性的對待,而不讓學生知曉.

二、目標分層

打破“一刀切”式的教學目標,針對學生自身不同情況,進行差異化的教學目標的確定,將目標明晰化、層次化、具體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都能達到既定目標,從而完成任務、樹立自信,促進進一步深入學習.如在指數函數的教學中,可將教學目標進行如下分層:

1.甲層次自主學習,了解、理解并掌握a>1和0

2.乙層次學生認真聽講,了解指數函數的性質,討論和分析a>1與0

3.能力目標如在指數函數教學中,甲層次要著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乙層次要注重培養認知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簡單問題能力.

4.情感目標對甲層次學生,通過物質衰變、細胞分裂等情境的設置,強化學生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究欲望;對乙層次學生,要求認識問題,并理解科學原理,通過這個過程增強學習的成就感.

三、教學分層

1.預習環節教學環節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如,在每次新課程開展以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對預習的目標進行細化、具體化,使學生的預習活動有的放矢.對甲層次的學生,要求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與原來的知識建立聯系,從知識結構體系的角度上把握新課程知識.對乙層次的學生,要求其理解教材,并運用新知識解決簡單問題.例如,在教學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安排預習時,要求甲層次學生預習好一章節的內容,從整體上把握兩角和與差的余弦、正弦的關聯.要求乙層次學生只預習一節內容兩角和與差的余弦.

2.課堂教學環節讓甲層次的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獲取信息,爭取通過自主學習達到學習目標.對乙層次學生,教師先行加以引導,并以講解為主,對疑難問題通過關鍵環節的啟發、討論加以解決.如圖所示,已知圓C1:x2+(y-1)2=4和拋物線C2:y=x2-1,過坐標原點O的直線與C2相交于點A,B,定點M的坐標為(0,-1),直線MA,MB分別與C1相交于點D,E.(1)求證:MA⊥MB;(2)記△MAB,△MDE的面積分別為S1,S2,若S1=λS2,求λ的取值范圍.

對于問題(1),讓甲乙兩個層次的學生共同通過自主學習進行解決,甲層次的學生同時解決問題(2).之后,對于問題(2),由甲層次中的隱性A層次的學生進行說明和講解,教師適時加以點評和補充.對于隱性B層次的學生仍不能理解的,安排高層次的學生對其進行一對一輔導,或由教師完成個性化指導.

四、作業分層

1.甲層次中的隱性A層:基礎知識題、引申類題、綜合類題.

2.甲層次中的隱性B層:基礎知識題、引申類題,附加綜合類題.

3.乙層次中的A層:基礎知識題、簡單變式題、新類型題.

4.乙層次中的B層:簡單基礎知識題、簡單新類型題.

五、評價分層

高中學生已經到成人階段,對自我認可、社會認可、他人認可的渴望進一步增強.通過科學合適并適宜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增強學習動力.對于學習態度明顯改變、學習成績進步迅速的學生,可進行公開的鼓勵與表揚,并樹立榜樣,引導其他學生以此為楷模,發揮正面激勵作用.對于學習態度及學習成績沒有改善的學生,應進行個性化關注,開展鼓勵性評價和個別化評價,肯定其積極因素,維護其尊嚴,給予其切實的幫助.

猜你喜歡
指數函數隱性圖象
讓“隱性課程”會說話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圖象解法
《一次函數》拓展精練
點擊圖象問題突破圖象瓶頸
高中生物學中的隱性定理
利用“隱性”圓,巧解一類題
直線運動中的幾個“另類”圖象
指數函數、對數函數考點面面觀
指數函數的圖象與性質
米歇爾.奧巴馬與第一夫人的隱性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