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影響中小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因素

2017-07-31 09:20朱勇
博覽群書·教育 2017年5期
關鍵詞:中小學生個性創新能力

朱勇

摘 要:多年以來我國中小學校的應試教育都是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優劣,以分數來決定能升入哪一所學校,這樣所產生的弊端就會使學生忽略甚至放棄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環境里訓練出的學生是不能鼓勵他們在自己喜愛的科目上大膽創造、出新,久而久之就扼殺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創新行為是敢于向傳統的結論和研究成果發出挑戰,而教條式的教學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目前的多學采取塊狀的、教學集中攻堅的、求深求難的方式。今后向橫向發展的路也就越窄。不僅不能做到厚積薄發,而且使學生主體精神和主動性弱化,學生的獨立性、沖動性、幻想性、自制性、有恒性等逐漸淡化,那么他們的創造性也就被扼殺了。

關鍵詞:中小學生;教育;創新能力;個性

創新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國家前進的不竭動力,是一個國家擠升世界強國的關鍵。創新能力的培養關鍵在教育,特別是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正是在這個思維活躍的心理發展階段。那么中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在使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墒钱斀裰袊慕逃虒W,往往阻礙甚至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當今教育具有培育創新精神和壓抑創新精神的雙重力量,因為它在傳遞知識之時可能制造條條框框,在訓練思維之時可能趕跑靈感,在注重全體之時可能忽略個性,在講究規范之時可能壓抑自由,雙重力量經常相伴而生??上覀兊闹行W教育一直忽略了這種“雙重力量”的客觀存在,長期以來一味追求狹隘意義上的質量上升,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一、舊的小升初考試、中考、高考制度嚴重影響了創新型人才的發掘和培養

小升初、中考、高考作為選拔人才的幾個最具規模的考試,在選拔全面發展的優秀生的同時,也應該鼓勵和支持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毫無疑問我國的考試錄取一直都是以各學科成績的總分來擇優錄取的,中小學老師從學生一踏進校門的第一天起就特別強調各科平衡、全面發展的重要性,還會列舉以前有些同學盡管某一科成績出類拔萃,但因其它功課平平而導致總分不足,最終被拒在重點中學或大學校門外的事例。平時若班上哪位學生有一、兩科成績特別突出,而總分反而靠后,就會被同學和老師譏諷“半條腿”。這一類型的學生本來對某一科目有極強的興趣和天賦,但在學校的誤導下就會逐漸失去自我,壓抑個性,放棄自己對某學科的鐘愛而壓迫自己去抓總分。如果反過來,我們的老師大膽鼓勵這名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長處,說不定他將來會在這一學科上有所創新、有所建樹,成為尖端人才。

人才的成功在于創造,從事創造活動必須選擇創造目標。選擇創造目標,除了考慮社會和國家的需要外,便是個人的興趣與愛好。達爾文學醫學、數學、神學都只能算“下層生”,可是對打獵、旅行、收集標本卻有特殊愛好。正是這種被視為“不務正業”的愛好,成為他登上科學高峰的一條捷徑。我國中央電視臺前《實話實說》欄目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先生,大學畢業時被告知因四門功課不合格成了肄業生。但幸運的是他堅持要復查分數,將一門接近60分的科目“查”合格了,這樣肄業生就變成了學士。大家知道,一個學士未來的路要比一個肄業生的路順當得多,他成了全國人民喜愛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崔永元是幸運的,但沒有他幸運的“倒霉蛋”倒霉蛋比比皆是,誰知道還有多少在某一方面有專長的人,因達不到“全面發展”的標準而失去了成才的機會。

二、循規蹈矩的管理與傳統式的教學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絕大多數的中學教師都力圖把學生訓練成步調一致、循規蹈矩的學生。有的學校對班主任的評價實行量化管理,學生違紀最少、最規矩的班理所當然是先進班。這樣,班主任就會以各種嚴厲的方式管好自己的班,讓它少出亂子。但這種苛嚴管束式的管理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因為凡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學生,大多具有冒險性和反叛性。把創新思維變為行動,在實踐行為上當然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敢于承擔風險,不怕失敗,是創新行為的一個重要特征。要想創造出前人沒有獲得的成就,就必須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正是在創新行為上敢于冒險的人,往往能創造出驚人的成就來。例如,兒時的愛迪生為證明他也能象小鳥兒一樣在空中飛翔的想象和沖動,竟然敢用兩塊大木片做成兩個翅膀,插在背上從高處跳下,結果被摔得頭破血流。然而,就是這個有冒險精神的孩子,長大后成為擁有一千多項專利的發明家。

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人同時也具有反叛性。創新行為是敢于向傳統的結論和研究成果發出挑戰,敢于反潮流而不是隨波逐流,一句話就是敢于突破和反叛。從某種意義上講,創新就是反叛。在行動上沒有對舊事物的批評和反叛,就不可能有新事物的出現。上面講到的愛迪生從一進校門開始,就具有反叛精神,喜歡看一些與課本無關的書,不把老師的話當回事,他因此被老師說成是不值得一教的學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不少天才具備創新精神,經常給教條式的教學扼殺了。

三、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

由于目前應試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仍占主導地位,所以教學目的十分明確,目前的教學多采取塊狀的、教集中攻堅的、求深求難的方式,牽著學生的鼻子往縱深方向越鉆越深,今后向橫向發展的路也就越窄。不僅不能做到厚積薄發,而且使學生主體精神和主動性弱化,學生的獨立性、沖動性、幻想性、自制性、有恒性等逐漸淡化,那么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也就被逐漸抹殺了。

這種方式不僅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而且學生的知識面也得到拓寬,在討論的過程中,說不定學生會有許多新穎的、奇特的想法,這正是創新精神的體現。

另外,教學上一味縱向深入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也很不利。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要提高發散思維水平。發散思維是一種無規則、無限制、無定向的思維,具有流暢性、靈活性、多變性、新穎性和相對性等特點。這正如美國著名創新思維學者迪伯所言:“思維的目的不在于求正確,而在于求有效?!币虼?,發散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直覺思維。直覺思維的成效取決于人對事物的洞察力。例如,在體育課足球射門技術教學中,老師應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合作、探討都有哪些射門方法,采用哪些步驟將會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從而克服了只用腳不用腦踢球的壞習慣,將會很好的促進個人創新能力的發展。

以上是本人從三個方面剖析了中小學教育中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因素,旨在呼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對傳統教育的揚棄,更新教育觀念,避免走進教育的誤區,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應努力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個人知識與能力的和諧發展,為培養國家的創新人才作出我們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素質教育讀本》(珠海市教研中心).

[2] 《創新教育讀本》(珠海市中小學創新教育模式研究課題組).

[3] 《足球周刊》(主編:梁立峰)(體壇傳媒出版社).

猜你喜歡
中小學生個性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音樂教育改革探討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陪讀現象產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淺談涼山彝區中小學“學困生”的轉化
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習作的教學策略
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