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課改形勢下高中英語教學的新做法

2017-08-02 18:57黃利
東方教育 2017年11期
關鍵詞:英語課程英語教學過程

黃利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高中階段,即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隨著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逐步深入,它向我們廣大高中英語教師提出了挑戰,同時也使我們感到任重而道遠。作為高中英語教學工作者必須改變教學思想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新課改形勢下高中英語教學的新做法。

一、提升教學觀念。

新教材使老師能做到真正教英語,而不是教有關英語的知識。過去外語教學中普遍地存在著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傾向。外語課堂教學的中心圍繞著語言知識的講解,句法的分析以及解題技巧的培養。學生背了不少語法規則,可往往一進入真實的交際環境中,常常是不知所措。以閱讀能力為例,過去的課文教學很少注意到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教材只是為教師提供了講解句法結構和詞匯典型例子。學生學習文章往往是為了通過它們學習語法和詞法,而不是為了提高閱讀能力。新教材采用話題、結構和交際功能相結合的路子,并輔以一定的知識傳授,不僅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更注重的是讓學生通過語言知識是培養英語交際能力的基礎,基礎不等于能力,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基礎。訓練學會怎樣使用語言進行交流思想和情感,怎樣獲取信息。

二、培養良好習慣。

學習習慣,是指一個人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自然而然地按照某種形式進行學習的特殊傾向。心理學認為,行為的多次重復與訓練,會在大腦中形成一種穩定的神經過程,這是一種自在的心理過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地應用,一輩子受用不完?!彼€認為,教育歸根到底就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根據英語學科實踐性較強這一特點,在指導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要善于培養學生養成借助工具書、參考資料進行學習的習慣,引導學生善于質疑、善于思考、運用各種學習方法進行學習的習慣;消除學生惰性心理,勇于實踐。如:課前預習作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是課堂學習前的“自學過程”,也是自學能力培養的必要環節,亦稱“超前學習”。實踐中,可以通過制定合理的預習制度和設計科學的預習內容來實現。1、制定合理的預習制度,不上沒有預習的課。我要求學生每學一則對話或閱讀文章前必須預習,并形成課前檢查的制度,使學生都養成預習的好習慣。2、布置科學的預習提綱或設計科學的預習內容,預習提綱和內容的設計應緊扣閱讀材料的難度,結合學生的認知實際。

三、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每個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我都從學困生入手,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的同時,注意拓寬知識面,關注優生的情況,給他們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在英語課堂上,我積極開展任務形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并完成教學任務。我本著在“做中學,學中用”這個“新課改”教學思想,在課堂上讓學生完成談論過的話題任務有;愛好(食物、體育、動物、音樂、科目…)方位,假日,學校,老師,家庭等眾多的話題任務,通過任務型教學實踐,使學生們在 “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了用英語表達,也帶動了英語的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 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

四、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永遠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庇纱丝梢?,創新能力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是何其的重要,而創新能力的培養則成為了教育的重點。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創新思維的培養已經成為英語教學的重中之重。創新思維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主要表現為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敢于大膽去設想和想象,敢于對同一事物產生質疑,敢于對同一問題提出新的見解,并努力去思索,去尋找新的答案。敢于假設想像,產生質疑,提出新的見解,探索新的答案,就是培養創新思維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恰當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

五 、 注重目標達成。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的目標意識.當然每個學生具體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在以教材為載體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師生要有具體的目標意識。當然每個學生具體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我們在貫徹總體目標時,也要為每個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空間,要尊重差異,不搞“一刀切”,允許部分落后.暫時的落后時為了更好地達成目標,同時倡導學習反思,這也是一種學習策略。

波斯納(Posner,1989)提出教師的培養模式:經驗+反思=成長。它也可以用于學生對英語學習過程的反思的操作指導。這樣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學習英語的經驗不斷進行反復思考,使感性認識上升倒理性的學習規律,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指導學生如何聽課,上課,課后作業;聽說讀寫的具體方法等,讓學生認真分析自己一階段情況,即使彌補缺漏,總結經驗,逐步達成各種要求和目標。這本身也是學生學習方式中獨立性和獨特性的體現。例如在試卷講評方面,我打破了以往滿堂灌的方式,采用了“反思自評”的評講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運用現代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突破了以往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局限,具有住處儲存量大、變換速度快、反應靈敏、視聽效果好等特點,能使聲音和形象、視覺和聽覺、語言和情景有效結合,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作用。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教育技術走進了校園。多媒體教學與計算機輔助教學使傳統的粉筆、黑板的單調的教學手段,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師的日常教學中。多媒體形象活潑、豐富多彩、大大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用計算機創設的與現實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動有趣,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興趣。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上,教師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在高中英語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教學情景,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要大力拓展創新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渠道等,給學生創新思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斬新的教育模式,來培養和造就跨世紀的新人才。。

猜你喜歡
英語課程英語教學過程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及實踐路徑
基于OBE理念的綜合英語課程形成性評價機制研究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圓滿的過程
雪花的形成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