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及思考

2017-08-02 06:29趙發榮
東方教育 2017年11期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思考問題

趙發榮

摘要:小學品德與社會是新課改的一門新設的學科,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還處在一直探索的階段。目前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習的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教師要結合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問題;思考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一門新開設的課程,對于很多教師來說,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因此,很多教師一直都在摸索有效的教學方式,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一)專職教師少

目前小學教師都有一定的定編人數,使得教學人員比較緊張,因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師必須由其他學科的教師來兼任。這就加劇了其他教師的工作量,在教學中教師也會將該門學科作為一種副科,教師的教學熱情和投入的時間都不多,嚴重影響這門學科的教學效果[1]。而且教師不能有效的把握該門學科的教學方法,運用的還是傳統的說教方式,使得課堂教學索然無味,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難以學到有用的知識。因為教師不重視這門學科,學生也不能充分認識到這門學科的重要性,這就嚴重影響了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評價體系不完善

因為學校和教師都不重視該門學科,所以其教學效果評價系統不太科學,在學生的道德行為測評中就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學生在了解、體驗和探究問題過程中不能很好的發現、思考、解決問題,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很少會注重學生的思想態度轉變、行為習慣養成、情感體驗和收獲知識能力等。教師大多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得課程的學習主要靠死記硬背,應試教育氛圍非常濃。而且教師都是根據學生的期末成績來對待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和教師互動比較多,成績差的學生在課堂上很少發言,使得成績不好學生的成績更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不高,還有可能產生自卑情緒。

(三)課堂教學方法落后

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過程運用的教學方法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單一且比較落后,教學過程以說教為主,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改變教材運用

教學活動都是根據教材進行的,但是對于不同的班級和學生來說,一套教材不能開展一模一樣的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自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材的改編和創造,可以進行替代、補充和改編等。很多教材內容中都加入了案例,教師要在此基礎上加入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內容和活動,開展創造性的教學設計。老師在進行教材改編時,一定要把握教材內容,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此如在學習“選購商品”時,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了解商品選購的相關知識和購物活動中消費者的自我保護等。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普及“消費者協會”、“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等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消費者被侵權后的具體做法,如何才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等等。而且教師在運用教材中的范例時,可以結合自己的例子進行講解,對于教材中的范例,教師可以直接運用經典的,適合學生的例子,不合適的例子教師可以用自己的例子取代[2]。比如,在學習家鄉的變化這一課程時,教材中提供了兩幅圖,有低矮破舊的房子、新建的高樓,還有窄舊的公路和新建的立交橋,這就可以反映家鄉的變化。但這不能代表所有的變化,有些城市和農村都沒有這樣的變化,可能就不切合學生的實際,學生理解起來就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可以不用教材中的例子,讓學生自己去調查自己家鄉的變化,并和教師其他同學分享,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與生活相聯系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帶進課堂,根據這些經驗,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并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真實感受。比如在學習熠熠生輝的中西文化時,對老子的辨證思想的教學就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運用辨證的思想討論家庭的經濟條件、學習成績好壞等問題,在辯論的過程中感受辯證思想的內涵。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外調查作業,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社會生活,并通過對社會的接觸和了解,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完成課程的教學目標。比如學習環保內容的課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調查自己家里的用電用水等情況:每個月家里要用多少電,用多少水,水通常都要不要進行循環利用等等,這樣的調查結果才更加真實,有說服力[3]。但是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小、社會閱歷不豐富,有些社會調查就難以開展,因此,教師在布置社會調查時,要根據其內容和要求設計,保證其著眼點小、可操作性強,增強學生的興趣。

(三)加強小組合作

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加強信息收集,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這些課堂活動可能只是流于形式,不能提升學生的能力,還占用了課堂的大多時間。因此,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設置中,教師要明確具體的問題和活動設置,使之與教學方式相適應,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解決其中的難題,形成全面系統的結論。而且教師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進行合作和交流,在合作中學生要進行分工,學會傾聽,并在合作中努力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形成更全面系統的方案和計劃。在進行信息收集的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階段性規劃能力,也要適當的為學生提供指導。比如在學生信息收集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其指導信息收集的渠道、信息的可靠真實性檢驗,并結合收集的信息讓學生進行分析和整理,最終信息分析和整理,學生在合作中形成自己的獨特觀點,并根據自已的觀點找尋相關的依據,保證自身信息收集的真實性。

結語:

作為一門新設的學科,教師不能很好的把握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科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缺乏有效的聯系,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現階段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無法發揮它的真正作用,與現實生活聯系少,小學生理解比較困難。因此,在現在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要實現有效教學,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并進行教材內容的合理運用,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從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發揮該門學科的真正作用。

參考文獻:

[1]鐘瓊.論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實施中所存在問題及對策[J].青年與社會:下,2014(12):137-138.

[2]魏紅英.關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問題的探究[J].教育界,2015(8):160.

[3]孫亞斌.關于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實踐的思考[J].新課程·下旬,2013(9):95.

猜你喜歡
小學品德與社會思考問題
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有效教學方法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語用”環境下對古詩詞教學再思考
淺析如何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有效性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小學品德課程中歷史事件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研究
關于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