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世紀轉型期文學中的武漢形象

2017-08-02 23:53陳瑩巧任秀霞
東方教育 2017年11期
關鍵詞:池莉

陳瑩巧+任秀霞

摘要:城市的文學形象是作家、作家的創作和他的作品的結晶體,體現著作2014年度院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家對一個城市的文化評判和認知。通過比較分析各個作家塑造的武漢這一城市文學形象的基礎上,深入探討武漢的城市文化內涵和作家在文學作品中對武漢的宣傳效應,并對建構合理客觀的城市文學形象和深層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精神進行反思。

關鍵詞:武漢形象;世紀轉型期;池莉

武漢,坐落于九省通衢,東西南北交匯之處,多元化的合流構筑了這座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按笪錆h”的土地上孕育并接納了許許多多以此生長或來往的名家,在他們的筆下,武漢這座城市的文學形象也呈現著多元化的狀態。

(一)世俗之城:世俗和駁雜交織融合

武漢被稱為中國“最市民化的城市”,它的城市文化被深深打上了世俗化的烙印,武漢的城市規劃散漫,擁擠。方方的小說作品《風景》中父親帶著他的妻子和七男二女住在漢口河南棚子一個十三平米的板壁屋子里,一家人就這樣在狹小的空間里掙扎毆斗。河南棚子就像深深地烙印一樣,跟隨一輩子。而與這迥然不同的是水果湖,水果湖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這種地域名片式的觀念同樣出現在池莉的小說《不談愛情》里。

漢口的花樓街更是似乎成了小市民的出生地。在池莉的小說《不談愛情》中女主人公吉玲是一位生長在花樓街的女孩,于是身邊的人們總是通過對地域的感知來評價從這個人地方出來人的形象,空間賦予的意義,像鐐銬一樣限制著人們的生活。

武漢的河南棚子、花樓街等歷史留存下來的城市空間,在現代社會中仍未改變其原處的文化代碼——俗,這個“俗”的地方養育著“俗”的人,這是武漢人根深蒂固的看人標準。

1.小市民

在名家作品中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同樣帶著不可避免的“俗”字。在方方創作的小說《風景》中,父母對待女兒的打罵就像畜牲一般,言語也極盡呲劣。作品《落日》中將兩個兒子拉扯大的祖母,卻在未咽氣的時候讓兒子們送到了火葬場,方方小說里的市民題材將犀利的筆觸探入小市民的心里,突出了小市民的本質一面——“俗”,庸俗粗俗。與方方竭力批判市民之“俗”不同的是,池莉雖在其作品中不避諱小市民的俗氣,但她更讓我們在俗中看到一份無奈及小市民在無可選擇下的生存之堅忍與樂觀。

池莉的小說《生活秀》讓人們知道了武漢有個吉慶街,吉慶街有個賣鴨脖子的來雙揚,來雙揚是吉慶街的偶像,她也與吉慶街一樣有著強健而堅韌的生命力。所以,來雙揚可以成為吉慶街乃至武漢城市的精神象征。

2.城市語言

方方的《落日》所表現的正是這種純正的“漢味語言”。他們的語言沒有“陽春白雪”的韻味,也談不上豪言壯語的崇高,有的只是“板眼”(本事),垮下(板起冷起繃起)“不消”(不需要,不值得),曉得(知道)“莫”(不要),么(怎么),太(奶奶),幾多(多少)。苕(蠢)等典型“漢味”詞語組成的“漢味語言”。當這些“漢味”十足的語言經由人物之口傾瀉而出時,“漢味語言”明快,辛辣,幽默,諧趣的特色體現的淋漓盡致。

“漢味語言”中充滿粗俗的俚語,最常用和最通用的是“婊子養的”。在池莉的小說中,就有大量的這樣的武漢的市井俗言俚語?!版蛔羽B的”于這些長江邊上長大的人看來,并不是用來罵人的,它表達的是一種語氣,一種習慣用語,沒有什么實際的意思,武漢人性格中粗野的這一面與這座城市的”碼頭文化”息息相關。

池莉小說中的武漢書寫滲透著濃重的世俗氣息,城市空間所負載的歷史之“俗”可以透過人物的肌膚浸入他們的骨髓,讓人物無法掙脫“俗”的枷鎖。

(二)褪變之城:商埠小鎮幻化國際之都

武漢為九省通衢之所,魚龍混雜,小商業異常繁盛,出現了“漢正街”“吉慶街”等適應小市民生活的所在。小說《風流巨賈》描寫了自改革開放以來通過青年個體戶陳思翮岳彩云和陳思翮電大同學上官虹,以及其他幾對情侶的悲喜劇,解讀了面對洶涌澎湃的商業大潮,人們價值觀、道德觀的轉變和更新,小說生動地寫出了1980年代初漢正街“個體戶”創業經商的不易,競爭的殘酷無情。其中寫道:“漢正街是古漢口的脊梁?!辈⒁昧恕稘h口竹枝詞》中的句子:“九分商賈一分民”。經商講究的是精明,所以天下人都知道武漢人精明:“天上九頭有鳥,地上湖北佬?!薄讹L流巨賈》中主人公那句“針尖上削鐵”的生動比喻,還有那句“一根镢頭把,插在漢正街,三年也會成精”的傳神夸張,都非有親身的體驗不能道出。

(三)精致之城:骨子里透著的對生活的熱愛

池莉的短篇小說《冷也好熱也好或者就好》中寫道:夏天晚上“武漢市人最愛的菜”一是鮮紅的辣椒涼拌雪白的藕片,二是細細的瘦肉絲炒翠綠的苦瓜,三是筷子長的鰷魚煎的兩面金黃又烹得兩面金黃又烹了蔥姜醬醋,四是鹵出了花骨朵朵的豬耳朵薄薄切了一小碟子。湯呢,清淡,絲瓜蛋花湯。湯上漂一層小磨麻香油。

而在《生活秀》中作品借著書中人物之口對武漢地區的小吃文化做了總結: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記的熱干面,談炎記的水餃,田啟恒的糊湯米粉,厚生里的什錦豆腐腦,老謙記的牛肉枯炒豆絲,民生食堂的小小湯圓,五芳齋的麻蓉湯圓,同興里的油香,順香居的重油燒梅,民眾甜食的汁酒,這就是武漢人在惡劣氣候條件下有滋有味的世俗生活。這也可見武漢人對于享受的熱愛和那份精致。

武漢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武漢人獨特的性格形成了濃厚的漢味風俗民情。如池莉的小叔中有關武漢嫁娶風俗的描寫,表現出武漢人愛面子,愛顯擺的特點。如《太陽出世》中描寫趙勝天和李小蘭結婚的迎親場面:目前武漢市最流行最時髦的迎親交通工具是“麻木的士”,即好酒的漢子們踩的人力三輪車。小轎車曾經流行過一時,但很快被“麻士的士”所淘汰。因為小轎車顯不出結婚內容。而這樣一種愛顯愛現的性格也表達著武漢人對自我本身的一種丈量,一種賦予生活的自信和安樂。

《水在時間下》這部作品里關注到了武漢的漢劇。漢劇早期稱為楚腔楚調,是湖北地區的主要戲曲戲種,方方在這部作品中以漢劇傳統劇目《宇宙鋒》為引線,講述了一代漢劇名伶一生的悲歡離合,這一劇目是武漢人民最為熟知的劇目之一。在《漢商》中,小說的開卷就就用到了黃孝花鼓調:妹妹送我下漢口,七送八送到碼頭。千言萬語還不夠,淚水又像河水流!船老大唱到這里,富貴和狗娃也扯著嗓子加入:妹子妹子莫要愁,哥哥發財帶你走,穿綾羅,喝香油,坐轎子,住高樓~~~這段話將湖北地區特有的地方劇種,濃郁的地方特色很好的融為了一體,這也是武漢這座城市熱愛生活,寄情于歌的完美體現。

參考文獻:

[1]黃發有.90年代小說的城市焦慮[J].渤海大學學報.2008(1)

[2]陽燕.世紀轉型期的湖北小說研究[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1

[3]池莉.致無盡歲月[M].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池莉
池莉出版長篇新作《大樹小蟲》
人間一棵樹,枝上掛滿蟲
池莉愛惜吃相
重視孩子的接受能力
池莉教女
池莉出版首部詩集《池莉詩集·69》
池莉素描
作家池莉的育女經
池莉作品中的味覺人生體驗
池莉小說中現實壓迫與自我救贖的文學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