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當前社會誠信缺失原因及重塑策略

2017-08-21 10:36李紅
大經貿 2017年7期
關鍵詞:誠信缺失

李紅

【摘 要】 由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及社會道德失范等方面的因素,使得目前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誠信缺失現象十分普遍,給整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危害。鑒于此,本文在詳細分析當前社會誠信缺失現象的原因之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了加強教育,弘揚美德,加大政府行為的透明度,規范官員行為和加強執法力度,對違法犯罪行為嚴懲不貸的重塑策略,努力把我國建設成一個社會誠信的國家。

【關鍵詞】 誠信缺失 原因 重塑策略

一、引言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輝煌歷史,其優秀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其中不乏各種為人高歌頌揚的優秀美德。五千多年以來,誠信被視為華夏民族最為優秀的美德之一,并且無論是從道德修養方面,還是從其基本字義方面,都具有其獨特的特點。何為誠信?個人認為:“誠”表示為人誠實、誠懇,是主體內在的道德品質的表現;而關于“信”,則意為做人有信任有信譽,這是指主體內在的道德品質的外化表現。然而,當前社會誠信缺失現象十分普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程度在不斷降低,相互之間不夠坦誠,答應對方的事不能按時保質的完成,久而久之就極有可能會導致雙方關系的決裂,同時這種誠信缺失行為也十分不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因此,如何重塑整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誠信,減少因誠信確實而帶來的危害就顯得至關重要。本文在詳細分析當前社會誠信缺失現象的原因之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了加強教育,弘揚美德等努力把我國建設成一個社會誠信的國家的措施和建議。

二、當前社會誠信缺失的現象及原因

(一)現代社會誠信缺失的現象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人類的物質世界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但同時我們所生存的社會環境也越來越復雜、利益化,從而導致了現時期在我國的社會生活中缺失誠信的行為到處可見,這些行為給我國的發展和人民的正常幸福生活都帶來了不可忽略的不利影響。不僅如此,在當前社會中,缺失誠信的行為已成為一個制約我國發展以及社會文明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正視我國的誠信缺失現狀,深刻地意識到其可能會帶來的危害性,才能夠準確地把握現代社會中誠信缺失的主要緣由,為解決誠信缺失問題提供種種有效的策略。當前階段,存在于整個社會中的誠信缺失的現象主要存在于以下領域:個人誠信的缺失、行業誠信的缺失以及政府的誠信缺失。下面將具體來分析這三大方面的誠信缺失問題。

1、個人誠信缺失

在目前這個社會中,個人誠信缺失的行為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撒謊、制假售假、考試作弊、偷逃稅款、各種電話詐騙以及網絡詐騙等等,不一而足。正因為這些誠信缺失行為的存在,所以在整個社會中人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在社會交往中,人與人之間充滿了各種猜忌、懷疑和不信任,嚴重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和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如果按照這一趨勢繼續發展下去,無疑會使得個體對社會誠信失去信心,從而使得社會誠信成為一座失去社會基礎的空中閣樓,或是變成一句沒有一點實際內容的空洞口號。

2、行業誠信缺失

在行業領域內的誠信缺失問題體現得非常明顯,主要表現為:企業惡意的逃避在銀行所欠下的債務,企業與企業之間互相拖欠貨款,企業合同違約,以及企業財務信息不公開、不透明且嚴重失真,虛假出口騙稅和做假賬,企業假冒偽劣產品,制假販假等方面。這些誠信缺失的行為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已經嚴重影響到企業正常的生產管理和運營,并且對國家和公民的利益也都造成了不利影響。

3、政府誠信缺失

地方政府誠信缺失的現象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例如:在一些地區和部門,會發生如政策多變、不守承諾和暗箱操作等行為,一些干部尤其是部分的領導干部弄虛作假、腐敗瀆職、盲搞政績工程、政務財務不透明化等。俗話說官員是人民的公仆,如果政府官員都不做好榜樣的話,那么整個社會還有什么誠信可言。政府應當為人民樹立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誠信缺失的原因

現時期,社會中普遍存在誠信缺失現象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種因素長期以來共同導致的,這些因素既包含社會的,也包括個人的。在我國,社會誠信缺失的主要緣由有以下幾點:隨波逐流,誠信意識淡??;政府職能相重,行為不規范;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市場經濟的轉型;相關制度不健全。

1、隨波逐流,誠信意識淡薄

目前,我國的公民誠信意識不強,未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若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遇到了誠信缺失的行為,極少會有公民站出來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亦或是站在社會道德的角度,斥責這種誠信缺失的行為;相反,更多的人會選擇隨波逐流,放任自我,對這種現象視而不見或是忍氣吞聲,從而導致社會中存在大量的誠信缺失行為。此外,有些公民的個人信用比較差,從而導致其的商業信用滑坡;甚至在某些商業交易中,會出現企業對自己所應付的貨款拖欠不還的現象,導致商業運營朝惡性的方向發展;在一些地方政府,會存在政府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以及部分地方政府或部門出于地方保護主義,從而對假冒偽劣的商品進行包庇縱容等等行為,這些誠信缺失現象會大大助長整個社會的腐敗風氣,不利于從嚴治黨,更不利于文明社會的構建。

2、政府職能相重,行為不規范

目前我國的政府體制還不夠完善和健全,部分政府部門的職能相重,導致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各部門可能會相互推諉,出現辦事效率低下或是辦事不牢靠的情況。此外,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某些部門,也存在一些政府職工在上班的時間段不辦公或辦公不積極,占用上班時間打牌玩游戲或是辦理自己的私事,導致不能按時完成在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工作。久而久之,這種懶散、不盡責、不誠信的風氣便會四處蔓延,有損黨和政府的形象,也不利于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構建。

3、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雖然目前我國的法律體系較為健全,但是在社會生活中,仍會存在部分的公民或是企業不依法守法,無視法律的權威;同時,政府中也存在部分的官員尤其是部分政府領導,要么不執行相關法律,要么執行法律效率不高,使得法律的約束作用大大降低;現如今我國尚缺乏對相關執法人員的有效監管,沒有一個完善的監督體系來約束執法人員,從而使得社會中存在許多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也正因如此,所以誠信缺失的行為才層出不窮、屢禁不止。

4、市場經濟的轉型

導致當前社會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市場經濟的轉型,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人們對利益的過度追求,導致拜金主義盛行;二是市場經濟中的信息不對稱。由于當前我國正處于并且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法治基礎相對薄弱且社會信譽保障制度并不能完全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所以在市場中的個人或者是企業都會傾向于依靠誠信缺失的行為來追求更大的利益。除此之外,與傳統經濟不同的是,在市場經濟的各種活動中,信息不對稱現象嚴重。不同的市場主體對于不同的信息了解不一樣;或是不同的主體對于同樣的信息,其理解程度不一樣,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就極可能導致市場主體間存在不公平的競爭行為,從而為企業失信或金融詐騙等不法行為提供可乘之機。

5、相關制度不健全

相關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這是因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時間較短,存在較多的問題,很多東西也還在摸索之中;二是政府管理體制不完善,我國目前的這種政府管理體制相對來說還不夠成熟,并且服務型政府的理念也還尚未真正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當前某些地方政府和部門也都缺乏誠信意識,出現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的現象,這導致群眾對黨和國家的一些相關部門以及出臺的相關政策都持有不信任的態度,如此循環下去,社會整體的誠信狀況將會呈現出不斷惡化的趨勢,從而給整個社會造成不可估量的不利影響。三是法律監督機制的不完善,以及對企業誠信缺失行為的監督及懲處力度不夠,在我國某些地方政府還出現了政府部門為了局部利益而對當地企業實行地方保護主義的現象,這種官商勾結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企業的誠信缺失行為。

三、重塑誠信的有效策略

通過對誠信缺失現象和原因的深入分析,不難看出:現階段,社會生活中的誠信缺失現象已成為我國的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它對我國的政治、思想、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都具有不可忽略的惡性影響。俗話說:誠乃五行之本,乃百行之源。誠信的核心之本是信譽、信用,良好的信用或是信譽對于人類而言,是一種寶貴的無形之產,是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我們都應該正視這個問題,并且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和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建立健全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誠信價值體系和信用體系。因此,重塑社會誠信迫在眉睫,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加強教育,弘揚美德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教育得從娃娃抓起,所以在教育這方面,得從孩子入手。由于孩子的思想觀念正處于形成階段,所以成年人應該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以身試教,起到模范作用。在學校里,老師應該高度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品德培養,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理念;在家里,父母應該帶好頭,起好模范作用,努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通過學校、家庭雙方的共同努力,培養孩子的誠信素養。與此同時,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也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開展各種各樣的道德教育活動,向職工大力宣傳誠信典范,宣傳誠信意識,從而營造一個“人人知誠信、人人守誠信”的良好氛圍,使職工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培養誠信素養,做一名誠信的公民。

(二)加大政府行為的透明度,規范官員行為

俗話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若要在全社會人民的心中獲取信任,受到人民的愛戴和尊敬,政府必須做到嚴于律己、知法守法,嚴格按照法律來行使自己的行政權力,任何人不得凌駕于法律之上,用法律來約束政府官員的行為,更好的為全社會服務。同時要增加政府行為的透明度,避免行政壟斷以及行政工作的暗箱操作,做到政務公開,做到依法行政,人民可以隨時隨地了解政府相關工作的進展和狀況,監督政府工作的開展,從而建立一個誠信政府,使得誠信的美德從上至下層層深入,創建一個良好的社會誠信體系。

(三)加強執法力度,對違法犯罪行為嚴懲不貸

社會誠信缺失的另一重要體現之一就是市場上假冒偽劣產品屢禁不止,嚴重損害我國消費者的權益。究其原因是我國對其的懲罰力度不夠,導致其違法成本不高。要想建立一個誠信的社會,那么在法律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對所有制假販假的案例都應從重處理,政府如果不嚴厲禁止制假售假的行為,必然不利于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構建。只有通過嚴厲的處罰措施,才能有效打擊那些不法分子,杜絕制假販假行為,維護法律的權威,維護社會的公正,維護整個社會的誠信。

結語

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我國的發展過程中,誠信缺失現象十分普遍,給整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危害。重塑社會誠信不僅要靠教育、靠法制,更重要的是靠全社會公民的共同努力。只有通過全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才能建立一個誠信友善的社會。我們應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不斷加強全社會的思想建設和道德建設。我相信,通過大家長期的、不懈的、共同的努力,我們最終可以形成一個與整個社會價值觀相協調的社會誠信觀,從而構建一個有著良好誠信氛圍的現代化社會。本文在詳細分析當前社會誠信缺失現象的原因之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了加強教育,弘揚美德,加大政府行為的透明度,規范官員行為和加強執法力度,對違法犯罪行為嚴懲不貸的重塑策略,努力把我國建設成一個社會誠信的國家。

【參考文獻】

[1] 陳昌瓊.食品企業誠信缺失的規制研究[D].江南大學,2016.

[2] 閻孟偉,于濤.現時期我國社會誠信缺失的現狀及原因——構建社會誠信體系研究報告(一)[J].理論與現代化,2013,(04):17-25.

[3] 楊娜.大學生誠信缺失與誠信教育研究[D].佳木斯大學,2013.

[4] 惠李.企業誠信缺失的經濟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猜你喜歡
誠信缺失
會計教學中誠信教育滲透的策略研究
高職學生誠信教育研究
當代大學生誠信問題研究
當代高校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農村小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及教育策略
新形勢下大學生誠信教育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