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經濟景氣波動特點及走勢分析

2017-08-21 17:57劉玉紅
財經界·學術版 2017年12期
關鍵詞:先行景氣實體

劉玉紅

2012年2季度以來,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呈現出穩步下行態勢,以CPI為代表的物價波動也明顯趨緩,物價上漲率處于2.5%以內的溫和范圍。2016年我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依然復雜,世界經濟雖已呈現出回暖跡象,但步履艱難。國民經濟處于潛在增長率下移、結構調整和深層次改革的疊加階段,結構性矛盾突出,經濟運行表現出特有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下行壓力較大。

一、下半年我國經濟景氣指數可能雙雙下探

為了盡可能保持對總體經濟景氣分析結果的連續性和可比性,我們選用的一致景氣指標和滯后指標組與以往相同,6個一致合成指標分別是:工業增加值、發電量、累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出口總額、狹義貨幣M1和財政收入;先行合成指標為:粗鋼產量、汽車產量、固定資產投資本年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和產成品庫存(逆轉)。各景氣指標均為同比增長率序列,經季節調整并消除不規則因素。利用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的方法,分別建立了一致、先行合成指數(各指數均以2000年平均值為100)。

根據一致合成指數所反映的宏觀經濟總體走勢和經濟周期轉折點的測定結果,2013年9月,我國經濟周期步入新一輪下降通道,此次下降周期持續2年時間,在2015年9月一致合成指數止跌企穩,連續回升,至2016年6月已經回升9個月。先行合成指數在前一個周期的先行期為6個月,峰出現在2013年2月,近期的最低點出現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先行指數雖然并未出現拐點,但是數值已基本持平停止上升,預示經濟將在年底前后出現拐點。

一致合成指數的6個構成指標中6月份四升兩降,發電量、M1、出口總額和工業增加值增速季節調整后處于上升走勢,財政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季節調整后下降,一致合成指數的上升動力比較明顯。

先行合成指數的5個構成指標6月份有3個已經開始下降,即汽車產量、固定資產投資本年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和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保持上升的兩個指標中,產成品庫存屬于逆轉指標,企業的去庫存過程給先行合成指數帶來持續上漲動力,但增勢已較5月份明顯減弱,給未來先行指數帶來下降壓力。從月度增速看,盡管6月份汽車產量增速大幅反彈,但2016年前5個月汽車產量增速持續回落,帶動季節調整后的增速回調,汽車產量這種大幅回升的態勢是否能夠保持很難預料。從構成指標看,未來先行合成指數的5個構成指標可能出現全面下降的態勢,帶動先行合成指數在下半年結束持續上升的走勢掉頭向下。

根據以上合成指數及構成指標的分析結果預測,先行合成指數的峰可能出現在今年6月份,率先進入下行周期,先行指數的先行期約3個月,因此預計三季度我國一致合成指數仍將保持上升,但四季度開始我國經濟景氣可能再次下探。

二、監測預警信號系統顯示我國經濟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冷熱不均

由10個預警指標構成的“宏觀經濟監測預警信號系統”,能夠對各預警指標的警情和當前經濟的總體景氣狀況以及變動趨勢做進一步的考查和判斷??紤]到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潛在經濟增長率下移和結構轉型的新階段,結合對預警指標變化情況的統計分析和發展趨勢判斷,我們以“十二五”期間的數據為基礎,對全部預警指標在不同景氣區間的預警界限進行了調整,以便更準確地反映“新常態”下經濟景氣的變動情況。按照調整后的景氣區間,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綜合警情指數出現了快速下滑,并進入了趨冷的淺藍燈區,在強刺激政策的拉動下,綜合警情指數僅在趨冷區間停留一個月就返回綠燈區,并快速通過趨熱的黃燈區進入了過熱的紅燈區,從2010年開始,我國綜合警情指數進入了下行長周期階段,指數數值平穩下行,2011年8月至2011年11月在黃燈區運行,2011年12月-2014年10月在綠燈區內運行,2014年11月,綜合警情指數再次進入趨冷的淺藍燈區,此后在淺藍燈區上沿和綠燈區下沿波動運行,從2015年7月開始,綜合警情指數再次回到了正常運行的綠燈區內,并且呈現平穩回升的勢頭。

圖3 月度監測預警信號圖

從宏觀經濟監測預警信號系統構成指標的走勢看,10個構成指標中,M1增速處于過熱的紅燈區,CPI、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國家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企業增加值和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處于正常的綠燈區,發電量和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處于趨冷的淺藍燈區,進出口總額增速均處于過冷的深藍燈區。構成宏觀經濟監測預警信號系統的10個指標,涵蓋了宏觀經濟的主要領域,從圖3可以發現,代表實體經濟的發電量、投資、進出口等領域的指標呈現出趨冷的走勢,而代表虛擬經濟的各項貸款和貨幣供應量卻正常運行甚至出現了過熱的苗頭,說明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呈現一定的冷熱不均。

三、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景氣運行的新特點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潛在增長率下移、結構調整和深層次改革疊加,結構性矛盾突出,經濟運行存在著特有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導致我國經濟景氣運行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新特點。

1.經濟景氣呈現出“W型”階梯式下降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后,在擴張政策刺激下,我國經濟景氣指數在2010年出現了1996年以來的歷史高點。從圖1看,我國經濟景氣指數的波動可以將2010年的峰作為一個分水嶺,在2010年之前,我國經濟景氣波動的峰是逐漸上升的,與之對應的是我國經濟增速的不斷提高,這個階段可以理解為我國經濟增長紅利的釋放帶來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2010年以后,按照峰-峰對應,我國經濟景氣可以分為兩個短周期,這兩個短周期的峰依次降低,而谷相應不斷下探,2015年9月的谷底已經是1996年我國經濟景氣指數的最低點。如果按照長周期劃分,我國2010年以來的景氣波動都可以視為一個長下降周期,2013年和2015年的景氣震蕩都是下行周期中的階段性波動,我國經濟運行呈現出“W型”階梯式下降的走勢。

2.經濟指標走勢出現背離

1996年以來,我國的經濟景氣波動與GDP增速基本保持一致變動,但是從2015年9月至今一致指數持續增長,而GDP增速則緩慢回落,經濟景氣的波動似乎與GDP的增長出現了背離。作為基準指標,工業企業增加值的走勢與GDP增速基本保持一致,但其他指標的背離導致了經濟景氣指數與宏觀經濟波動出現了不一致。觀察圖4可以發現,一致合成指數的構成指標在2015年9月之后的走勢出現了背離,M1和出口額增速出現了快速拉升,財政收入和發電量自2016年初觸底緩慢回升,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企業增加值基本保持平穩運行。M1增速的提高主要是受到擴張性政策的影響,而出口增速的反彈一方面得益于國際環境的改善,另一方面本輪出口增速的觸底反彈也是前面一個長達一年半時間的長期調整后的恢復增長。因此,M1和出口增速的快速拉升是帶動一致合成指數反彈的主要動力。

合成指數構成指標走勢的這種背離與圖3顯示的我國經濟冷熱不均現象相呼應。伴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潛在增長率下降,我國實體經濟指標的增長速度必然下降,作為經濟景氣系統基準指標的工業增加值從最高20%的增長速度下滑到6%左右,其他實體經濟指標也都不同程度回落。但與實體經濟不同,虛擬經濟受到潛在增長率下滑的影響相對較小,包含的政策性更強,由于擴張性政策的刺激,經濟下滑階段虛擬經濟指標往往會出現逆周期上漲的現象,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就會出現背離??v觀1996年我國經濟景氣的一致合成指數和先行合成指數走勢,實體經濟指標與虛擬經濟指標的這種背離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一般在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時滯內,實體經濟指標都會出現反彈,保持與虛擬經濟指標的一致走勢,但是從圖4看,本輪實體經濟指標與虛擬經濟指標之間的背離持續了整個下行短周期,既有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傳導不暢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潛在增長率在逐漸下滑,同等力度的刺激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效果大打折扣,從而導致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背離。

3.物價基本保持穩定

2010年高位回落后,CPI一直在綠燈區內平穩運行。近兩年,消費需求平穩發展,投資需求相對低迷,造成社會總需求處于較低水平。農產品與最終消費的工業制成品供給較充分,金融危機期間大規模刺激導致產能過剩,在當前投資需求相對不足的情況下造成了工業制成品價格的持續低迷。但是,政府采取的微刺激政策對固定資產的投資需求起到一定的托底作用,導致上游產品價格不會大幅下降。綜合這幾方面的原因,形成了CPI自2012年9月份開始在一個相對窄幅的位置上下小幅震蕩,沒有出現以前較大幅度的上下波動。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民眾已有較多的積蓄,國內需求較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因此,社會總需求增長并不會因為企業盈利的受限而出現太多的降低,而總需求的穩固又會促進企業更快地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梢灶A測,CPI仍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但內需的增強使CPI不會出現負增長。

4.收入類指標基本穩定

中國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系統中包含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財政收入和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等三個收入指標,從指標走勢看,這三個指標運行基本穩定。消費品零售總額一直在綠燈區內運行,說明新常態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相對平穩,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穩步上升,超過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第一動力。今年以來,全國財政收入增長的波動幅度較以前明顯減小,增長速度在7.4%-7.7%之間,4月份受到房地產影響,當月出現了14.4%的高速增長,而6月份則是受全面推行營改增試點后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辦法調整影響,僅增長了1.7%,但總體來看,今年以來我國財政收入處于平穩增長;以往經濟周期波動中,工業企業效益指標總體呈高彈性特征,即增長速度越高,效益越好;增速回落,效益類指標往往降幅更大,但是本輪工業增加值增速雖然逐步放緩,但是工業企業效益類指標基本穩定,今年以來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穩步提高,表明市場主體逐步適應新常態,盈利模式開始發生轉變。

四、政策建議

1.繼續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

根據測算,2016-2020年,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分別為6.91%、6.73%、6.61%、6.72%和6.67%,平均為6.73%。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十三五”的平均增速回落1.45個百分點,保持在6.7%左右的中高速水平上。在此背景下,我們必須繼續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適當提高對經濟增速短期放緩的容忍度,加快啟動債務的戰略性重組,增強市場配置資源功能、市場主體活力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要加快推進財稅、金融、社會保障等重要基礎領域改革,形成支撐供給側改革的體制環境。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切實從管企業為主轉向管資本為主,有效提高國有資本流動性,下決心處置僵尸企業,加快破產清算程序,為實質性去產能創造條件。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清除推進結構性改革的各種障礙,同時構建過剩產能市場化退出機制和利益補償機制。

2.應該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適度寬松,擴大總需求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除了2010年和2011年,增長率缺口一直為負,說明我國經濟一直在潛在增長速度以下運行,有效需求不足一直是宏觀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因此,應該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適度寬松,更好地將穩定和擴大需求與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結合起來。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側重結構性調整。擴大赤字規模,中央財政適度加大在重大項目建設和社會公共服務方面的支出比例。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重點支持民生、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進一步完善營改增后增值稅抵扣政策,避免行業稅負不降反增。分類處理地方投融資平臺和地方債務置換,并納入政府預算管理。加強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控制債務規模,建立債務風險化解和應急機制。穩健貨幣政策要適度靈活。下半年可以在適當時機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確保流動性供給適度和平穩。加強債券市場監管,及時對沖違約風險上升對市場流動性的沖擊。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提高金融風險防范能力。加強國際協調,完善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管。

3.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目前我國經濟冷熱不均態勢較為明顯,一方面,金融數據明顯好轉,增速甚至出現局部新高,另一方面實體經濟的工業、投資等領域增長仍然較為緩慢。我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渠道仍不夠通暢,企業貸款難度大、銀行機構對企業壓減信貸等問題仍然突出。因房地產價格上升過快,部分城市推出新的房地產限購政策,由房地產市場帶動的實體經濟回暖正面臨回落的風險。因此要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堅持“有保有控”的信貸政策,不搞一刀切,綜合運用收回再貸、續貸展期、資產轉換等手段幫助企業轉貸應急,研究制定化解擔保權風險的政策措施。創新金融服務手段,落實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自主品牌、商標專用權等企業無形資產質押貸款業務,進一步擴大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規模,建立應收賬款交易機制。適當放寬融資擔保條件,加大中長期貸款的比例。

(來源:國家信息中心官網)endprint

猜你喜歡
先行景氣實體
愛護地球我先行
跟我說兩句
實體錢
2020年二季度長江航運景氣指數調查報告
2019年長江航運景氣狀況綜述
2019年二季度長江航運景氣指數調查報告
2018年二季度長江航運景氣指數調查報告
2017實體經濟領軍者
重振實體經濟
蔣川先和柳大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