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歷史教學實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研究

2017-08-22 20:42王曉林
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 2017年7期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價值觀教育情感態度

王曉林

【摘 要】從史實認同、體驗認同、生活認同、人格認同4個方面加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是提升中學歷史教育教學質量和實現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文章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咸陽市基礎教育科研課題“中學歷史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研究”(項目編號:xyjjkk150017)的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21-0010-02

作為基礎教育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學科教育包含著燦爛輝煌的文化、絢麗多彩的經濟、璀璨群星的歷史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睿智明達的先人哲理等,這一切使得歷史教學呈現出其特有的魅力。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中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這也是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都過度關注于前兩個目標的實現,忽視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那么,歷史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實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本文主要從教師這一角度進行論述。

一、歷史教學加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價值論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在教育過程中,必須將學生作為一個有思維、有情感的統一體加以研究,應突出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是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靈魂和立足點。通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行為動向和思維動向,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塑造堅毅的品格。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

例如,在講授中國近代史時,教師既要讓學生掌握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更要讓學生明白這是一部飽含中華民族辛酸血淚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不畏艱難、浴血奮戰的抗爭史。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收集、豐富基本史實素材,更要帶著情感和育人的使命進行施教,達到以德育人的目的。

二、歷史教學加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方法論

1. 挖掘史料價值,創設學習情境,增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史實認同

作為歷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史料是認識和重建過去的媒介。正確的歷史結論往往都是建立在基本史實之上的,一旦離開史料這一重要載體,歷史知識就成了無源之水,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也將成為空談。讓學生真正的學習歷史、了解歷史進而感悟歷史,就必須準確運用史料。因此,教師要在整體把握史料準確性的前提下,運用史料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走進歷史、感受歷史、體會歷史。

第一,充分利用歷史教科書?!霸缆窗妗备咧袣v史教科書中選用了大量直觀、具體、生動的地圖、圖片等素材,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真實感受,提高學生對歷史素材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促使學生參與歷史問題的探討,進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史觀。同時,教材中的“資料卡片”“知識鏈接”“材料閱讀與思考”等緊扣教學內容的歷史素材,也應加以很好的利用,既可以擴充學生的歷史知識面,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第二,精選史料,切入點恰到好處。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對史料進行篩選、精選,這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施行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在鴉片戰爭相關章節的教學活動中,教學材料的選取應在緊扣基本歷史史實的前提下,適量選取歷史人物的愛國事跡進行情感突破,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主題鮮明地激發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在精選史料和教師講解的共同作用下,使學生明確了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大難興邦的愛國情懷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得到升華。

2. 更新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方式,增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體驗認同

現在的中學生大多都喜歡新潮的事物,如電腦游戲、流行歌曲等,對文字性的歷史材料描述不感興趣,但是這些歷史材料在情感教育中又不可缺少。因此,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相關歷史材料進行編輯是非常有必要的,編輯后的教學材料、設計的教學情境會更符合中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從而引發學生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的關注,激發學生學習歷史和對未知史學領域探究的興趣。如在講“五四愛國運動”一課時,教師可以剪輯電影《我的1919》中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的精彩論辯,營造歷史場景,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這段歷史的學習中,主動追究緣由,在體驗弱國無外交的無力感時,也能看到民族脊梁的不屈。

3. 切近學生實際,注重滲透養成,增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生活認同

情感教育不能空談,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把歷史問題生活化。教師可以運用時政熱點問題創造課堂教學中的興奮點,引發學生關注、探討,達到情感共鳴,進而實現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如日本歷史教科書篡改歷史史實、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慰安婦問題、釣魚島等問題就可以將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這些事件的出現與甲午中日戰爭、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等歷史事件密切相關,現實生活中的時政熱點和歷史史實的結合,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日軍在中國歷史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今天日本政府篡改歷史史實的不齒行徑。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的角度來看,這些古今結合的史實不僅使中學生感受到日軍的殘酷血腥和日本政府的無恥行徑,更意識到中華民族只有團結一致、奮起抵抗才能擺脫民族危機。這樣的講述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自覺樹立捍衛國家民族主權意識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也使得課堂主旨得到升華。

4. 加強教師修養,展示教師魅力,增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人格認同

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和培育者。沒有綜合素質過硬的施教者是不可能在歷史教學中很好地踐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同時,歷史學科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歷史教師要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思想理論素養,固有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新課改教學目標關于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

作為中學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努力提高教學技能、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完善和豐富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才能更好地擔負起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重任。

三、歷史教學加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評價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知識和語言的表達,集情感、意識和行動于一體。雖然可以通過知識學習來培養,但不能通過知識測試來檢驗,這也就決定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評價標準的特殊性。因此,教育主管部門要發揮職能作用,建立多元化的教學和學習測評機制,實現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的有機結合,從而形成公正、公平、合理的綜合性評價體系機制。

綜上,無論是教師還是教育主管部門,都應看到歷史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二者相互配合,才能使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以及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 紀旭.歷史教學中的真善美[J].陜西師范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1999(3):122-125.

[2] 鄭堅.歷史教學應努力培養中學生的歷史意識[J].龍巖師專學報,2000(6):111-112.

[3] 戚裕.歷史教學應加強學生歷史意識的培養[J].歷史教學問題,2014,(2).

[4] 崔文超.關于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培養的探討[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3(8):67-70.

[5] 徐兆仁.歷史意識的內涵、價值與形成途徑[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1).

[6] 王雄.歷史觀念的沉淀、沖突與建構——培養中學生現代歷史意識的教學研究[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1,(12).

(編輯:楊 迪)

猜你喜歡
中學歷史教學價值觀教育情感態度
2016年重慶中考語文試卷簡評
高中體育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
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影響及對策
談數學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影響名師成長的威脅性刺激及對中學歷史教學的啟示
環境史與中學歷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