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對話為理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新探索

2017-08-22 02:12任茜
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 2017年7期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

任茜

【摘 要】對話作為一種精神和理念引入課堂,目的不是為了相互交談,而是使教師——學生、學生——學生、學生——文本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相互關愛的氛圍中通過雙向或多向交流的方式表達不同的感悟和體驗,以達到在經驗共享中促進知識生成的目的。要在語文課堂中貫穿對話理念需要營造魚水親和般的對話環境,實現學生與文本的高效對話,使對話成為每個學生的內心需要。

【關鍵詞】對話理念;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21-0039-02

伴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對話已在語文課堂中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并成為新課程理念下富有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形式。真正意義上的對話不應流于形式,而應作為一種精神和理念引入課堂教學。

一、語文課堂離不開對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一書中指出:“通過對話和各自闡述自己的理由進行爭論,這是21世紀教育需要的一種手段?!薄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些都是新課程對語文學習提出的新要求,這種要求不是單純地讓教師和學生形成課堂上“你問我答”的互動模式和熱鬧場面,而是要求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理解,各抒己見,從而實現知識的不斷豐盈。因此,語文教學必須建立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相互關愛的基礎上,通過思維的碰撞、情感的溝通、語言的交流使課堂變得生動、有效。

二、以對話為理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表現形式

對話作為一種精神和理念引入課堂,目的不是為了相互交談,而是使教師—學生、學生—學生、學生—文本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相互關愛的氛圍中通過雙向或多向的方式表達不同的感悟和體驗,以達到在經驗共享中促進知識生成的目的。語文課堂上的對話大概有以下4種表現形式:

1. 師生共話

師生對話指師生之間的相互交往。一方面,教師以自己真實而完整的人格面對學生,通過對話的方式把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呈現給學生,引導他們去反思、解決,并給學生以真誠的幫助和指導。另一方面,學生作為獨立主體和具有獨立人格的人,要積極地與教師分享自己的感悟、體驗和觀點。教師和學生之間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是沒有是非對錯之言的,只有觀點的不同、感受的不同。因此,教師和學生要在對話的基礎上,建立起尊重、合作、信任的師生關系,在這樣的關系中實現教學相長。

2. 生生交談

這種形式即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它意味著每個孩子都是課堂中一筆寶貴的資源,學生之間圍繞某一共同話題展開討論與交流,是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換思想、互通有無、彼此借鑒、共同成長的過程,可以使孩子們在矛盾沖突中解決問題,達成共識。這種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對話使每個學生都有大量且均等的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打破了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形成了多邊互動的交流方式。同時,這種對話形式也賦予了教學濃厚的情意色彩,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使他們感到學習是有意義的。

3. 生本互通

這種形式指向的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任何一個文本都有生命力,與文本對話就是將自己的生活閱歷、知識背景、人生體驗與書中描寫的情景相互對照,甚至彼此啟發、相互印證。語文的學習離不開文本,學生與文本間的對話意味著課文不是作者一個人的“獨白”,而是與學生進行對話的另一個人。學生與文本對話,既可以走進故事,又可以走進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困惑學生為什么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實際上是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對話不足而導致的,學生只有真正體會到蘊含在語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才能讀出感情。學生—文本對話的過程,實際上是讓學生獨立地去體驗和感受,通過運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和情感,在和文本的相互作用中建構意義世界的過程。

4. 自我對話

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要使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豐盈自己的認知,增益自己的德行。事實上,沒有學生的自我體驗和自我建構,教育活動所產生的任何意義都是外在的,沒有深入學生的精神世界。語文課堂中學生的自我對話除了表現為分享、交流自己的感受體驗外,還表現為自主思考、想象、書寫等一些無需言語的形式,學生只有通過自我對話才能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建構新的意義世界。簡言之,語文學習中學生的自我對話是習得語用知識、完善品格的良好途徑。

三、以對話為理念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操作策略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實行對話理念呢?其實,課堂并不是生產標準件的車間,對話在語文課堂中的開展也不存在固定不變的模式,只要教師心中有了對話的意識,課堂上便能捕捉到對話的精神和理念了。

1. 營造平等、和諧的對話情境

真正意義上的對話代表著師生溝通的最高境界,它挑戰我們對知識與學習的傳統認識,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權威,而必須讓位于師生之間平等對話關系的形成。教師的一言堂必須讓位于師生的雙向交流與溝通,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反思教育,依據對話的精神來審視自身的教育責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地位。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促進者,要用心關愛和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營造出平等和諧、相互信任的對話情境。

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桂花雨》時,出示了這樣的問題:“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薄肮鸹〒u落以后,挑去小枝小葉,曬上幾天太陽,收在鐵盒子里,可以加在茶葉里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糕餅。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边@兩個句子中都用了一個“浸”字,請大家思考“浸”的意思是什么呢?一女生質疑:“是浸泡的意思嗎?”

“很好,這里的‘浸是‘浸泡的意思”,老師這樣說道。

“不僅僅有‘浸泡的意思吧!應該還有‘浸透的意思”,一男生連忙補充。

“好,請你起來繼續說,為什么還有‘浸透的意思,你怎么理解的?”老師鼓勵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桂花盛開的時候,調皮的香氣跑到每家每戶的院子里,屋子里,甚至鉆進主人的被窩里……花香無孔不入,里里外外都被浸透了。這是聞到的香味,是一種浸透鼻孔的香味?!?/p>

說到這里,老師感覺孩子的話意猶未盡,繼續鼓勵說:“還有呢?”

孩子繼續發表看法:“當桂花被當茶飲,當餅吃的時候,香味就浸透到胃里、肚里。這是吃出的香味,是一種浸透血液的香味?!?/p>

“好一個‘浸透血液的香味!”老師給予了孩子贊揚,繼續說道:“如果說浸透鼻孔的香是暫時的,那么融入血液的香則是永久的;浸透鼻孔的香飄飛一個季節,融入血液的香則彌漫人生的整個季節;所以,無論走到天涯海角,永遠月是故鄉圓,水是故鄉甜,花是故鄉香!”

此案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了真正的平等對話關系。如果孩子們依然信奉教師權威,那么,在教師肯定了小女孩給出的“浸泡”的解釋后,討論也就結束了。但是課堂并沒有在這里戛然而止,教師沒有忽視小男孩的質疑,而是讓他勇敢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小男孩精妙、準確的看法也必將給師生對文本的理解帶來新的啟迪和靈感。平等、和諧的對話情境就是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擁有平等的話語權,不唯“標準答案”是從。

2. 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高效

“不懷疑不能見真理 ”,語文課堂對話需要教師及時抓住課堂上學生隨機生成的問題,讓學生在質疑、答疑的過程中,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高效。

例如,在執教《臨死前的嚴監生》這一課時,筆者剛說嚴監生其實是個“千萬富翁”,就有學生質疑:“課文中除了課前提示,文中沒寫他有錢呀,他真的很有錢嗎?”筆者認為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就激發孩子們尋找“文章中的哪些細節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他是一個有錢人?”孩子們通過仔細閱讀文本,紛紛給出自己的答案:“他家有奶媽,奶媽稱呼他為‘老爺?!薄皣辣O生的二侄子問他是不是還有兩筆銀子沒有吩咐,說明他已經交代好了好幾筆銀子?!薄八压芮f的家人都從家里叫過來,說明這一個莊都是他的?!?/p>

這看似是一個簡單的文本對話,其實它不僅讓孩子找到了證明“嚴監生是個有錢人”的種種蛛絲馬跡,還調動了孩子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穿越到嚴監生所在的時代背景,有利于理解文本。由此可見,想要達成高效的生本對話,就要引導學生明了文本究竟說了什么,既要正確感知主要內容,讓學生明了文本想要說什么,做到知其人,識其文,又要讓學生明了文本應該說什么,與文本對話,要有明確的價值取向,要表明自己的立場,判斷孰是孰非。

3. 使對話成為每個孩子的內心需要

要讓對話成為每個孩子內心的需求,教師還要將文本的童心、作者的童心、學生的童心、教者的童心合而為一。只有在充滿童心、童趣的課堂中,孩子們才會感覺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世界,表達、對話、交流才能成為他們最迫切的內心需要。

例如,在執教《小嘎子和胖墩比賽摔跤》一課時,筆者和學生共同抓住文本中“虎勢兒一站”“走馬燈似的轉”“鉤”這3個動詞,通過想象、表演、朗讀感悟小嘎子的氣勢逼人、機靈鬼透、爭強好勝,但這次摔跤還是因小嘎子的沉不住氣而摔了個仰面朝天。課堂教學進行到這里并沒有結束,筆者接著引導學生繼續思考:“以你對小嘎子的理解,你覺得小嘎子會這樣認輸嗎?”果真,孩子們的答案和原著是一樣的——不會,于是又有了第二次摔跤。此時,筆者并沒有出示原著給學生看,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小嘎子的了解,抓住嘎子的動作和心理,寫自己心目中的第二次摔跤片斷。孩子們熱情十足,把第二次摔跤描寫得淋漓盡致。

其實,學生能寫出精彩的見解和優美的文字是源于課文中兩個同齡小朋友帶給自己的親切感,源于課堂模仿、表演中真實自我的體現,這樣富有童心、童趣的課堂打開了孩子的心扉,激發了孩子們表達的欲望。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在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超越文本,創造新知。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對話的理念和精神根植心中,才能創造利于對話的環境,使課堂更加靈動。

參考文獻:

[1] 靳玉樂.對話教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 劉慶昌.對話教學初論[J].課程·教材·教法,2001,(11):65-69.

[3] 劉旭相.對話教學研究文獻綜述[J].江蘇教育研究,2010,(13):15-17.

[4] 孫建鋒.讓學生站起來[J].教育文匯,2006,(12):3.

(編輯:朱澤玲)

猜你喜歡
語文課堂教學
巧用應答器,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實效
淺談游戲化教學提升低年級語文課堂實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樂的語文課堂
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語文課堂生成資源運用例析
“表現性”語文課堂風景——建甌市東峰中學課改觀摩側記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類比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索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