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改下中學歷史教學的認識與實踐

2017-09-01 22:38王敬民
未來英才 2017年9期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歷史核心素養

王敬民

摘要:基于核心素養的出現和新課程標準的修訂即將實施,新的課程改革也即將進行。如何深刻理解核心素養和新課程標準的修訂,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貫徹核心素養的精神本質,在教學實踐中少走彎路,筆者根據十幾年教學經驗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教學方式靈活化、師生關系合作化、目標多維化。

關鍵詞:核心素養;新課程標準;高中歷史;教學

新課程標準實施已經近十年了,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已經在教育系統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研究,課程標準的修訂也呼之欲出。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浪潮,核心素養的理念與老教材迥然不同:注重生活,注重學生的實踐,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課程方案的設計和實施也旨在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1]作為一名教學一線的歷史教師,深刻體會到了新課改背景下,歷史教學轉變所面臨的挑戰,認識到自己必須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到新課改活動中來。如何在高中歷史課教學中實施新課程理念,解決教學實踐中不斷凸顯的問題,在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歷史課教學實踐來談談個人體會。

一、核心素養對中學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

新課程改革實驗已全面開展,勢在必行。通過系統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研究,感受很深,收獲也很大。我們現在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已經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

首先,新課改對中學歷史老師的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在新課改背景下已經凸顯出它的不足,但是在新課改階段,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教師如何指導學生的探究,如:探究的進度能否由教師預先確定或設計、是否應該先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們自主地開展非指導性的探究、探究過程中學生自主活動的重點是什么、教師重點指導探究哪些方面、如何引導、何時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導是必要的、怎樣指導才算充分了、何時需要提供背景資料或有關信息、何時傳授相應的準備性知識、何時推薦學生閱讀教科書或向圖書館、互聯網、成人求助?另外,歷史新教材在向學生呈現一個框架性的歷史線索的基礎上,每個學期都提供了幾個范例或專題,每個學生應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取其中一個,然后分組進行具體形象生動的透徹學生和深入探究。而要充分利用好新教材中的補充內容,引導學生做好專題研究,教師自身必須對這些內容和問題有深入的認識。教師只有有了豐厚的專業知識,才會理解得更深刻,才會以更高的水平使整個研討過程發生令人興奮的喜劇性變化,新課改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其次,新課改對中學歷史老師的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形成了更加嚴峻的挑戰。舊的教學方式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素質教育的轉變,關鍵在于教師,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想很好地實現這種轉變,首先必須認真、仔細、準確地解讀新課程標準;準確、透徹地理解和領會其中的新思想、新觀念、新理論和新要求。因為這是實施歷史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新課程教學。尤其是關于新教材的要求問題。新教材是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制定的,國家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全國大多數地區的國情制定的國家基本要求,可以說是全國大多數地區大多數學生都必須達到的最低標準。實際上,新教材在根據課程標準這一最低要求編制時,也已根據情況適當補充了一些內容。因此,這里尤其要求教師利用新課程留出的發揮空間,選擇某些內容作為深入透徹學習或研究的主題,帶領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或活動課研究等探究性活動。如讓學生在自己的興趣領域或某個興趣點,或帶領學生在教材的引領下,針對課程中某些具體內容(如某個事件)、某個專題(如文藝復興)或某個課題(如中國古代科技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為什么到了近現代卻落后了),進行深入透徹的充分學習和鉆研。教學方式的靈活性要求教師認識到在新課改條件下必須轉換自己的角色。

二、采取可行性措施,積極推動新課改

1、新課改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更好的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集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一,可以通過設疑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歷史學科事件的過去性使學生感覺比較乏味,而傳統觀點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認為歷史課僅僅需要背誦而已,使得學生對歷史的難度認識不夠,因此,加大了歷史教學的難度,這就需要我們利用啟發性的問題吸引學生。

第二,改變教師講授為主的模式,采取靈活的組織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靈活的組織方式和教學方式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學生對一個問題的認識模糊時,當闡明一個問題需要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時,把問題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討論,各抒己見,共同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論。教師再對其討論進行評價和引導,使之保持正確的方向。這種交流方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才,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同時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

第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培養學生靈活看問題的能力。課堂是學堂,學生要學會學知識,還要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合作。當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出來后,合作學習更成為一種需要,通過課堂內互動,讓不同思維在合作中碰撞,讓他們發現問題,激勵他們去探索,去創新。

第四,通過拓展知識面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索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皫熣?,傳道、授業、解惑也?!苯處熓菐椭鷮W生解決疑難的。例如:講到“春秋五霸”時,因為新教材作了修改,只提到三個霸主,為了擴寬學生知識面,我給他們補充了另外兩個霸主,讓他們對“五霸”有個完整的印象。除此之外,在課堂上,學生能看懂、讀懂的教師就不要再講,否則就是浪費時間,學生能發現的,教師不要點明,否則就是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信任學生,解放學生,調動學生,促進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自己探索,自己創新。

2、新課改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能力。所謂發散性思維,就是圍繞問題多方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的過程?,F行的歷史教材,總的來講比較重視科學性、邏輯性,而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方面并沒有足夠的重視。這就需要我們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來彌補,通過開展“歷史小論文”、“歷史創作”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例如,一個學生在歷史小論文中通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展開多方面的聯想。首先“縱向聯想”,指出文天祥視死如歸的力量源泉來自“民族的浩然正氣和熾熱的愛國之心”。接著展開“逆向聯想”,痛斥當今社會上極少數只顧個人利益,而忘了國家利益的社會渣滓。另外還展開“橫向聯想”,聯想到今天的青年學生應該繼承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不能辜負老一輩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把建設祖國的歷史重任肩負起來。由一位歷史人物的事跡,這位同學就展開了如此豐富的聯想,充分體現了創造性思維發散性的特點。如果經常開展這類活動,會極大地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endprint

3、新課改應當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第一,應當從思想上引導學生進行“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大膽獨立思考,敢于標新立異,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要從思想上引導學生,使其正確地認識到任何學者、權威都不可能窮盡真理之長河,任何人都有發現新知識的可能,樹立敢于“班門弄斧”、“異想天開”的思想。 在教學中,有同學這樣發表自己對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看法,提出早在明朝的中國人就已經具備了遠洋航行的能力,難道美洲就一定就是哥倫布發現的嗎?中國人會不會早在明朝鄭和時就已經發現了美洲大陸了呢?這些想法從某種意義上是對傳統的理論認識的一個挑戰,想象大膽。作為歷史教師就要在這樣的大膽想象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思考。第二,把發揚民主引入教學,為學生獨立思考創造條件?,F代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即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知識,這就給了學生標新立異的機會。但學生的標新立異難免伴隨著幼稚和錯誤。對于這些,教師如果簡單加以否定,不僅剝奪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樂趣,也會使他們變得謹小慎微,疏于思考。事實上,只有犯過“錯誤”,才能改正錯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標新立異,一定要加以保護,注重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4、新課改應該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方式靈活化。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地發展?!边@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再用“填鴨”式的滿堂灌方式了,而應采用引入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授課方式。[3]新課改對教師的歷史知識底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課堂教學要改革外,開展歷史課外活動、歷史研究性學習也是初中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雖然很多學校沒有條件把學生帶進歷史博物館和歷史遺址,讓學生親身感受歷史,但完全可以在學校內開展一些活動來模擬歷史,如:表演歷史小戲劇、再現歷史場景等。歷史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查找一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詳細信息,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開展一些感興趣的自主研究;另一方面,要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開展一些社會調查,或者做一些開放性的歷史作業。教師要作好對這些活動的引導,具備豐厚的歷史知識底蘊是前提。

5、注意師生關系合作化。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探究性學習”成了新課程中的基本理念,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探究成了課堂的主旋律,高中歷史教師必須要轉換自己的角色,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解惑者到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換,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從課堂的主角轉變為探究活動的平等參與者,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師生之間應是一種互幫互學的“學習共同體”。[4]教師和學生一樣,是整個探究過程的參與者,互相促進,互相啟發,在參與探究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動手、動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設計探究的程序,得出結論規律,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材料,在課堂上將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穿針引線”,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挑起他們探究活動的矛盾,不斷制造“熱點”、“疑點”問題,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搭起一個向上的階梯,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多給學生以激勵和贊揚,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產生更加強烈的學習愿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合作關系。

6、強調教學目標多維化。這一做法主要是針對新課標與新教材的特點而提出來的。按照新課程理念,新教材相對于舊教材來說課時減少了,但內容卻增多了,并尤其注重掌握理論知識與開展探究活動相結合,這就決定了新教材不可能作為全部教學內容的藍本,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從單純的注重書本知識轉向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個方面。在歷史課教學中應該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調查、探究等方式實現學生的自主建構,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總之,新課程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是在對我國教育教學發展進行階段性總結的基礎上提出的理想教育教學價值觀,要使新課程理念得到更深更廣的傳播,以至于深入每一位學生和教育教學工作者的心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也是我們每一位歷史老師的神圣職責。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轉變思路,開拓進取,與時俱進,處理好教師、學生、教材的關系,擺正教學過程中主體的位置,教育者只有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才能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取得的實質性突破。

參考文獻

[1] (宋)李燾著,(清)黃以周等輯補.續資治通鑒長編 附拾補 5[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 辛濤,姜宇.核心素養模型的類型及結構[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版),2015(7)

[3] 辛濤,姜宇,劉霞.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模型的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6-12.

[4] 夏雪梅.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學校課程建設:水平劃分與干預實例[J].課程·教材·教法,2013(07):13-18.endprint

猜你喜歡
新課程標準高中歷史核心素養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分析
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