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的教學方法探究

2017-09-04 08:27戚丹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6期
關鍵詞:教師能力互聯網時代教學方法

戚丹

【摘 要】 本文闡述了傳統教學方法的特點,分析了基于互聯網的教學現狀及教師教學能力,以期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互聯網時代;教學方法;教師現狀;教師能力

作為一名奮戰在一線的高校教師,平時與學生接觸的機會很多。身邊的學生基本是“95后”,互聯網的無所不在在這些充滿活力和朝氣的學生中體現的尤為淋漓盡致。比如,學生平時的購物更傾向于網購,因為網購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性價比高的商品,而且選擇的范圍更廣;出去逛街有自己心儀的商品時,更多的是采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寶轉賬的方式完成,免去了攜帶現金和找零的麻煩;天氣漸冷,不愿出門的學生可以網上點餐,不到十分鐘外賣便到宿舍門口。

筆者時常在想,互聯網既然在學生中這么受歡迎,為什么不是這將互聯網融入平時的教學中去呢?

一、傳統教學方法的特點

1、傳統教學方法的優點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從我國偉大的教育鼻祖孔子開始,教育便以面對面的學堂授課方式進行著。在這種傳統的教育環境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不斷學習來使陌生的知識變得熟悉并熟練起來。傳統的教學方法為師生面對面的交流互動提供了機會和時空,有利于學生之間培養互相合作的意識及不斷發現自我超越自我的進取精神。學生與學生之間或者學生與老師之間面對面的互相交流和切磋有利于提升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并增加了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使得感情得到進一步增強,使得“一日為我師,終身為我父”不僅僅停留在表層。

2、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點

但是,由于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被動的學習,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不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老師事先設定好的模式無形中壓抑了學生思想的迸發和思維的發散,阻礙了學生個性、潛力和才能的有效發揮,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作為老師,特別是剛入職的年輕教師,由于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較差,再加上沒有足夠的教學經驗,就會導致誤人子弟的不良后果。[1]

特別是高職學生,因為從小學習習慣不好,學習主動性差、不善于思考、上課容易走神,因此,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尤為明顯,“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已成高職學校課堂的常態。

二、基于互聯網的教學現狀及教師教學能力分析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既然傳統教學存在著弊端,因此將互聯網融入到教學中,徹底顛覆“雙規教育”(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刻不容緩。

1、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模式

目前,國內外在信息化背景下主要教學模式及其相應的衍生物有可汗學院、翻轉課堂、移動課堂和智慧教室、慕課、微課等。

2006年,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為了幫助自己千里之外的表妹學習高數,借助互聯網技術達到了目的,且效果遠遠超出預期。于是在自己的不斷探索下成立了一所非牟利教育機構—可汗學院。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人只要想學習,搜索相關內容,便可以找到對應的教學視頻,達到渴求知識的目的。[2]比爾·蓋茨曾說,“我和我的孩子們也經常使用‘可汗學院來學習”?!八且粋€先鋒,這簡直引領了一場革命”??梢哉f“可汗學院”是全世界第一個借助網絡技術手段,幫助人們獲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的新型學習方式,從而一次為契機,刮起了全社會利用互聯網走出課堂,隨時隨地學習的風暴。比如經常聽到的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 Model,FCM),或稱之為混合教學或線上線下教,學生課前上網查看與課程內容相關的視頻、文章、多媒體課件或運用自己原有知識來思考并提出問題,隨后寫出并上傳至課程平臺,老師課前針對學生在課程平臺提出的問題進行教學單元的設計和開發課堂學習資料;線下,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討論問題,共同解決并找出答案,這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不浪費一分鐘,也不遺漏任何一個知識點。移動課堂,即基于手機微信APP的移動課堂,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只要有一部充滿電的手機和網絡,學習便不受約束。[3]

由此而衍生出一系列新鮮事物,不僅在教學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在其他行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下列舉:

智慧教室,是“互聯網+”教室的新形式,是為教學活動提供智慧應用服務的教室空間及其軟硬件裝備的總和,是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推動下的新型教室:[4]慕課(MOOC)是在線開放課程模式的一種獨特類型,是開放教育和網絡學習實驗的演化產物,英文直譯過來的意思便是“(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5]微課又名微課程,是一種支持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新型課程資源,以五分鐘到十五分鐘時長不等短小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概念、原理、考點等)或教學活動(如討論、實驗、設計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不同類型學生學習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6]

2、教師教學能力分析

時代在變,教學模式和方法在變,作為在教學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教師也不得不變。為了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教學新形態,作為老師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1)信息化教學遷移能力,即教師能夠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應用互聯網進行教學時碰到的實際問題,并能將新情境下教學的經驗應用于其他別的信息化教學中去;(2)信息化教學融合能力,即將傳統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相互融合,形成學科知識的新形態,且以全新的形態呈現和拓展原有學科知識;(3)信息化教學交往能力,即教師要善于使用基于互聯網的社交軟件與學生進行線上交流、答疑、總結和授課;(4)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即教師要學會使用互聯網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等進行有效客觀公正的評價,使學生能夠清楚明白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應該努力的方向;(5)信息化協作教學能力,即能夠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及時有效的與同行或專家溝通交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得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學習機會。[7]

三、總結與反思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與2016年發布調查報告,稱截止2015年12月為止,我國網民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已占全國人口的一半,手機網民規模甚至達到6.2億這一規模,互聯網時代已經全面到來。

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筆者所在的學校從去年開始籌備、計劃信息化教學的施行,在清華大學信息化教學研究中心的指導下今年年初所有正式專業老師開始接受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學習和掌握基于翻轉課堂與手機APP移動課堂的新型教學課程的搭建,并計劃于今年年底完成學校主流課程的搭建。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學生一定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的學習,厭學、怕學、不會學的現狀徹底一去不復返。到那時作為一名普通老師的我,一定會為自己作為一名處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人民教師而慶幸和自豪!

【參考文獻】

[1] 董文瀚等.“互聯網+傳統教育”模式在工程類高等教育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5(24)45-47.

[2] 王星磊,喬愛玲.美國可汗學院對我國網絡教育的啟示—以高校教師網絡培訓為例[J].軟件導刊,2013(5)161-163.

[3] 馮玲.移動課堂微信APP服務平臺的建設與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74-74.

[4] 李康康等.我國智慧教室的現狀及發展[J].現代教育技術,2016(7)25-30.

[5] 斯蒂芬·哈格德,王保華等.慕課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92-99.

[6] 胡鐵生.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6-41.

[7] 王文君.教師信息化能力時間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2(3)67-74.

【作者簡介】

戚 丹(1988-)女,陜西寶雞人,碩士研究生,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水利工程分院助教,研究方向:水利水電工程監理.endprint

猜你喜歡
教師能力互聯網時代教學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幼兒舞蹈教育對教師能力的特殊要求研究
淺析媒體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教師網絡學習空間應用能力調查研究
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信息化教育變革探索
優化課堂結構,打造高效課堂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