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英語教師個人發展與培養模式研究

2017-09-04 16:57謝婷
祖國 2017年14期
關鍵詞:英語教師培養模式高校

謝婷

摘要:高校英語教師的個人發展是教師主體性的一種重要表現,事關高校英語教學水平,事關高校英語人才培養質量。在分析高校英語教師個人發展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分析了高校英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以及高校英語教師的素質現狀,從專業綜合素質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等三個方面,探討了高校英語教師的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校 英語教師 個人發展 培養模式

英語是國際性的通用語言,英語教師在傳授西方語言知識、傳播語言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大學是學生人文素質養成的關鍵階段,大學英語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課程。隨著英語教學方法研究的深入和新教學觀的出現,大學英語教師只有高度重視自主成長和個人發展,注意學習和吸收新知識、新觀念,才能持續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實現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目標。

一、高校英語教師個人發展的影響因素

影響高校教師個人發展的因素,既包括其內在心理因素,也包括外部環境因素。

(一)內在因素

首先,成就動機。高校英語教師只有內心具有強烈的個人發展、自我提高的心理需要,才會努力去支配自身的行為,積極充電學習,主動提高個人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教師的成就動機,受個人的價值觀念、人格等因素影響,那些有著長遠目標和崇高理想、有強烈的成功需要的教師,成就動機就很大,他們往往會通過勤奮努力實現自我超越,主動掌握大學英語教學技巧、完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其次,身心支持性素質。主要包括教師的智能結構和情感智慧,實質就是教師的自我效能感。英語教師對教育的意義、教學工作的認識理解、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信念與感知等,構成了教師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具有較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師,教育的有效性往往更高,更能主動地去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Tschannen Morna,1998)??梢?,自我效能感是同樣是增強英語教師專業承諾的重要內驅力,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行為和教學有效性。

(二)外在因素

環境因素。主要包括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國家和社會如果非常重視英語教育,那么就會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良好的英語學習與普及氛圍,寄予英語教師更多厚望,這就會激發大學英語教師自我發展的欲望,因為通過大學英語教學工作,大學英語教師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教師自然樂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而提高教學質量又離不開教師的個人發展與素質的提升。學校環境也是影響英語教師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所大學的校風、教風、學風、管理制度等校園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價值觀念。如果英語教師認同校園文化,就會輕松地融入到教學、科研和生活等過程中,也會積極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實現人生價值。反之,英語教師只會隨波逐流,沒有上進心,不在乎個人成長問題。

家庭因素。英語教師個人的家庭,也會影響到其個人發展。家庭成員對教育職業的態度、對英語教師本人自我發展的支持力度,教師夫妻關系和子女關系,家庭成員經濟狀況、健康狀況等,都會影響到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行為和個人發展。

二、高校英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及素質現狀

高校英語教師個人發展過程中,會受內外部因素的影響。那么,高校英語教師應具備那些素質呢,他們的素質狀況又如何?只有了解了高校英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素質現狀,才能有針對性地探討高校英語教師個人發展路徑,找出科學合理的培養模式。

(一)高校英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與中學英語教師不同,高校英語教師除了應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具備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與素質,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能力。具體來說,高校英語教師應具備如下素質:

職業道德素質。高校英語教師應思想政治堅定,熱愛教育事業,有為教育奉獻和犧牲的精神;高校教師應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功德和校規校紀,無不良嗜好與另類追求;關心愛護學生,樹立良好的為人師表形象;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專業技能素質。高校英語教師應具備與英語專業相關的基本技能,例如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理解翻譯能力、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等等。

教學能力素質。高校英語教師同樣要遵循教學規律,在了解學生和英語教學特征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有效組織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同時對學

科研能力素質??蒲心芰κ歉咝S⒄Z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在新形勢下,高校英語教師要努力結合教學經驗和教學改革現狀,深入分析研究,從理論層面總結先進的教學方法、合理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問題解決方法等等,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活動,實現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提高教學效率。

組織與藝術能力。大學生興趣廣泛,交際活動需求較強,因此高校英語教師還要具備組織各種英語活動的能力,例如英語辯論會、演講、各種晚會等;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藝術能力,例如英文歌曲演唱、舞蹈等,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二)高校英語教師素質現狀

在國際交流愈發頻繁的大背景下,英語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高校作為英語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英語教師的素質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效果,決定了學生的英語水平。當前,高校英語教師素質盡管普遍有了較大提升,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教師的個人發展及能力水平的提升。

首先,綜合素質整體不高。有的英語教師個人能力突出,然而職業素養不高,對待學生不夠和藹,教學方法不適合大多數學生,教學效果不理想;有的教師不重視更新知識,專業知識面狹窄,教學觀念滯后,教學內容停留在書本,難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有的教師科研能力薄弱,不能很好地總結和借鑒優秀的英語教學經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質量較低。

其次,青年教師成長較慢。一些青年英語教師圄于高校人才培養制度,缺乏充足的進修、學習和教研負責等鍛煉機會,工作中缺乏主動性,也不重視個人發展,不會積極通過學歷提升、職稱晉升等渠道來提高個人綜合能力;英語教學過程中不重視溝通與交流,很少教師會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請教,成長緩慢。endprint

培訓滯后。一些高等學校不重視英語教師的定期培訓,大多以會代訓,起不到應有效果;一些高校對高校之間、外籍教師之間的交流活動也是應付式的,往往只注重參與,卻不注重評估與結果反饋;一些高校雖然每學期組織培訓,然而卻不區分學科專業,主要針對現代教學設備等方面的綜合性培訓,沒有針對性,因而對英語教師成長起不到太大幫助。

三、高校英語教師培養模式探討

為了促進英語教師個人發展,以不斷提高高校英語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有必要探討高校英語教師培養的有效模式,供各高校參考。結合筆者多年的高校英語教學和管理工作經驗,提出幾點建議。

(一)專業綜合素質培養模式

高校英語教師綜合素質總體不高,有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不牢,有的教學方法選擇不當,有的是職業道德不高,為了解決教師個人發展過程中的素質問題,應采取統籌兼顧的措施,促進英語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首先,重視英語教師業務素質的提升。高校應制定適合本校的英語教師培訓與開發計劃,以制度形式規定培訓組織方式、培訓內容和培訓周期,以及培訓考核等,更新在校英語教師的理論知識結構,提高在校英語教師的溝通能力水平,為教師的成長成才創造機會。同時,提高英語教師的履職標準,在學歷、職稱、教學經驗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對不符合崗位標準的教師不予聘用,提高英語教師任用標準。

其次,培養英語教師的專業技能。高校英語教師不僅要系統掌握一些英語專業的理論基礎知識,精通語法、詞匯、語句及應用等,而且要適應新的時代要求,對跨文化知識也要有所掌握,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知識的更新與能力提升。高??梢怨膭畈⒁龑в⒄Z教師通過收聽國外著名英語廣播、觀看知名英文電視節目、閱讀英語名著等,通過知識競賽、辯論等方式對優秀教師進行表彰獎勵,激發他們自我學習和提升的動力。一些條件好的高??梢云刚埻饧⒄Z專家來校授課、舉辦講座,讓英語教師更深入了解國外英語及教學情況,近距離體驗英語專業知識的應用,吸收西方文化精髓等。

最后, 加強專業教學研究。高校應鼓勵英語教師開展英語教學科學研究,努力借鑒和總結英語教學經驗,形成系統的高校英語教學理念,更好地指導高校英語教學實踐。高校應強化對英語科研的投入支撐,給予英語教師適當的科研經費,對科研能力突出、科研成果顯著的及時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

(二)“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模式

高校英語教師應具備一般院校英語教師更高的能力和水平,這是確保高校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英語人才的基本保證。在高校培養建設一支具有高素質的。雙師型。英語教師隊伍, 就成了提升國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半p師型”英語教師,既注重英語教師的學歷和職稱提升,也注重英語教師教學理論和實踐教學素質的提升,還注重教師多元化知識結構的完善;“雙師型”英語教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還要具備一定的社會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領導管理能力,以及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當然,“雙師型”英語教師并非是高職稱和高學歷的教師才能勝任,只是不同層次的“雙師型”教師素質和使命應有所不同,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應用技能。

(三)校園文化培養模式

高校要為英語教師的自主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積極營造一種有利于教師發展的氛圍,重視英語教師的個人發展與成長。高校應經常組織教師進行座談以了解教師的需要,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以激發教師發展的積極性,例如選送優秀教師外出進修學習,請專家到學校講授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協調好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系,調整好教師教學與學習之間的矛盾,給教師提供適當的學習經費,幫助教師化解家庭矛盾等,以解決教師學習發展的后顧之憂。校園文化只有在有利于教師發展的情況下,英語教師才能獲得最大的發展。

同時,高校應在互信、互諒的氛圍中提供英語教師互相對話、互相交流、互相觀摩、互相評鑒的活動和時間,通過教師之間的互動,改變教師的組織文化,使教師的工作由孤立的教學工作轉向專業探討和追求的文化,即合作校園文化。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師間的合作,學校領導應盡量減少英語教師的工作量,創造一切機會給教師,讓教師進行交流和探討。此外,高校應改革傳統的教師考核評價方式,實施發展性教師評價,消除教師之間的惡性競爭,使教師能真實地表現自己,積極地接納并幫助他人,促進英語教師之間的合作與發展,實現自我價值。高校還應在日常行政管理中更多地采取關注英語教師發展策略,增強英語教師的榮譽感和歸屬感,驅動英語教師的更高個人發展追求。

參考文獻:

[1]陳堅林.現代英語教學一組織與管理[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楊平.新課程教師學習和自我發展能力培養與訓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張保輝.高校英語教師素質現狀與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4,(05).endprint

猜你喜歡
英語教師培養模式高校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