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課程改革中的小學數學教學

2017-09-04 23:47劉春玲
祖國 2017年14期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

劉春玲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為小學數學教學革新引導了全新的方向,全新的小學數學改革應側重開放式教學,挖掘和調動學生潛在思維,重視對學生自主創新和團隊協作意識的教育和培養,讓數學這門學科和教學能夠真正深入到學生內心深處,使學生心智和得到真正的啟發,推動學生全方位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數學 教學

一、應及時更新和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當中充分發揚民主精神

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對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來講應側重教學的開放性,在課堂教學當中以學生為主體,將‘以人為本為原則充分發揮民主精神。在實際教學當中不再像以往那樣將理論知識講授作為重點,而更加重視學生學習接受知識和運用能力的過程,重視對學生潛在思維的發掘以及學生自主創新和團隊協作意識的教育和培養,推動學生全方位發展和進步。新課改要求教師自身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摒棄傳統教學理念及時更新做到與時俱進,盡快去適應和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首先,教師應不斷的進行新知識的補充和學習,在教學當中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使自己可以運用擁有的知識和教學方法游刃有余的駕馭小學數學課堂,能夠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做一名合格的引路人和指導者。其次,在實踐教學時,應將學習主動權賦予學生自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來,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導者,充分體現出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

教師也應及時轉變自身在課堂當中扮演的角色,應從以往課堂的‘主宰者轉并成為與學生平等當中的領頭人,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獲取學生的信任與尊重,與學生建立起平等、自由、互相尊重、和諧的良好關系,使學生能夠愿意接近教師,敢于和教師主動交流溝通,教師應在數學教學當中扮演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遇到問題的指導者和協作者。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教師千萬不能代勞,應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理解知識、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真正的掌握和吸收知識,繼而鍛煉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通過打造良好的情境,來充分調動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表明,想要使孩子愛上一門學科的學習首先就應使孩子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最終也將回歸生活,能夠真正的解決我們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在實際生活當中,我們身邊的各種事物都蘊藏著數學知識,這些內容都是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創設良好教學情境的良好資源。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應重點體現出數學知識來源生活最終運用于生活的本質,讓學生能夠切實的感受到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密切的關聯,加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更加的深刻,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自信心。

所以,教師應在小學數學實踐課堂教學當中,引入和運用和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和情境結合數學知識,來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引入學生都比較感興趣的事物及可操作的各種材料等,來當成學生自主研究和分析的對象,讓學生明確的了解數學知識就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通過這種數學課堂導入模式能夠將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和形象,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學習興趣。

三、通過分組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式學習模式,更加有效的啟發學生心智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也隨之進行改革和創新。從教學模式方面進行革新,新課改要求教師應從以往課堂的‘主宰者轉并成為與學生平等當中的領頭人,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教育及培養。學生數學學科的學習應有原來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

通過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模式,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合理運用數學教學當中的動態因素,推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使學生共同學習和進步的一種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模式當中學生互相之間進行交流習作,在小組內部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能夠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悉心聽取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加強學生之間情誼和溝通交流,最終實現共同成長和進步。

探索式學習模式則是指對于新知識和新問題教師不用先將最終結論和答案告知學生,先引導學生自主的與探究新知識,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探索式學習應是學生主動參與和主動需求的一種探索活動,能夠使學生在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完善自我的過程。在全新的數學課本當中有很多‘試一試‘做一做的內容,從課本內容的設計上就充分的體現出了讓學生自主探究的思想理念,教師可依據學生學習實際狀況來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夠更加有效的啟發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重視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性,使全體學生共同成長和進步

新課標當中明確指出在數學教學當中應使全部學生共同發展和進步,教育應更重視全面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數學學科當中有所收益,使不同學生都能夠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和進步,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當中除了關注學生數學能力的教育和培養,更應重視學生自身特長和個性的發展。在實際教學當中不同學生之間在學習能力、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客觀差異性,因此,在教育教學當中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熟悉和了解所面對的學生所具備怎樣的差異、更應直面這些差異的存在,明確學生之間差異具體在哪些方面。在實踐教學當中真正的實現因材施教,依據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來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和點撥,從實際情況角度出發,在教學當中應做到優等生及差等生的兼顧。對優等生,教師可以為這部分學生設置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但具有一定難度的數學題目,來引發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和思考,繼而有效拓展學生知識面,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而對差等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鼓勵,培養這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多思考和聯系,給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時間,重點培養這部分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1]張德貴.淺談實踐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云南教育,2014,(06).

[2]黃海明.新理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理性思考[J].教育與創新,2015,(09).endprint

猜你喜歡
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新課改下的幼兒教育策略初探
新課改對立德樹人的思考與實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也談新課改下的課外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