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設計美的原則及其內涵

2017-09-10 06:11劉妍彤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
關鍵詞:設計美學借鑒美學

【摘要】:現代社會中存在著一種現象,既人人都能對設計產品或者是設計這個詞語進行評頭論足,但是又不能充分的解釋設計產品的內涵和意義,這樣的評語最多只能稱為表象評語。設計不是一個單獨的學科,它是集合了經濟學、社會學、哲學、藝術學、美學等眾多領域,涉及范圍非常廣泛。通過這篇文章,我主要論述得是藝術設計和設計美學的聯系、技術美學在設計中的應用這兩個論題。

【關鍵詞】: 設計美學;技術;借鑒;美學

1.藝術設計的性質

(1)藝術設計的概念

藝術設計的內涵是什么?藝術設計這個詞語在外文字典中是沒有翻譯的,因為這是中國人自己創意出來的新名詞。經翻閱一些書籍資料得知,藝術設計這個專業是1998年以前幾個相關的設計專業的匯合,這其中包括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陶瓷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家具設計和室內設計等相關專業。實際上,藝術設計的出現恰恰說明了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歷史文化的重新判斷,也反映了對文化需求的不斷提升。設計和藝術是同步發展,相輔相成的,他們可以比喻為兩個扇面,既相似又不同,各自生存在各自的小小世界里,但是他們對美的追求的高度是一樣的。設計是比較關注物體物化的整體過程,而藝術則在人的心理需求方面比較看重。這兩者存在的根本區別是設計是真實存在的過程,而藝術是精神層面的安撫。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中,設計需要對當下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品質做出保障,同時還要減少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和融合人與社會的關系,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相對而言,藝術則是在人的精神層面進行撫慰,緩解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壓力。由此看來,不論是哪一個成熟的設計作品都不可能離開藝術和設計。藝術是依附于設計而發展,設計離不開藝術得參與,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

藝術美與生活息息相關,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能把生活中細枝末葉的小細節轉化為可表達出來的美感。從古至今,文人雅士通過詩句、繪畫來表達眼中看到的、內心感悟的美。而今,人們也是在觀察中尋求靈感,所有的植物、動物、靜止的、靈動的所有物種都存在著各自的美,這種美感是天生的,是與生俱來的。這也就是說藝術美是一種永恒美,超越了時代和空間,是生生不息的存在著。

(2)藝術設計美的特點

藝術設計的美是觀念形態,是具有實際生產過程的固態美。它與藝術美存在著根本性的區別,藝術美是屬于思想上的,它可以是感官接觸,可以是心理反應,亦或是思想頓悟等等,是不需要物化過程的。

一、設計美的社會性

第一,設計美的社會性主要表現在美的規律性和可預測性。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設計美的審美主體是誰?答案是一個特定群體,這個群體是有著類似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共同需求。這個特定群體必須在一定的時期內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這也就是我們提出的設計的可預測性。而規律性是根據這些受眾群體的社會變動而產生新的目標受眾群體,也就是說,目標受眾在變化,受眾群體也在改變,但是規律性這一點沒有變,這與設計的可預測性是離不開的。設計的可預測性對設計師來說是有很大益處的,可以提前做好風險預測和進行一些市場需要調整。

第二,設計的普遍性既是設計美的社會性。不管是在設計學科中還是設計產品中,普遍性就是美感存在的形式,但在藝術設計中,設計前期調研分析會決定設計的市場定位,我們要知道,設計不是針對一個人而是面對一群有著類似消費傾向、心理需求的一類人。藝術設計是為有需要的一類人服務的而不是只為某一個人服務的。

二、設計美的文化性

設計美不單單指純藝術美,而是文化意義上的美。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從傳統的文化地域特色中發現美,提取美得元素。把傳統元素運用到設計當中去,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文化,從我們的傳統藝術中尋找自己創作的營養。

三、設計美的功能性

從設計本身來講,它是采用最美的姿態表現一種物體或者營造一種視覺效果,同時滿足人們的基本要求。設計的功能性是設計的主體,一個設計的好壞取決于這個設計有沒有利于受眾群體。藝術中的功利性是精神化的,而設計中的功利性是可以在產品中體現出來的,是通過固有的功利性或者已經超越其固有性而達到的審美高度。否則,藝術設計只會停留在設計產品的表層,無法深入人們內心深處。

四、設計美的多元性

設計為什么會存在多元性,我得理解是因為審美對象和審美主體的不同造成得。一個好的設計產品需要對產品的外在形狀、顏色搭配、功能分區等方面進行考慮,并不是單一的設計形式,而是需要很多方面的相互配合和協調共同完成的。 審美對象的對產品的不同方面的需求都要考慮。同時審美主體的需求存在多層次性,既需要滿足低消費者得基本使用需求,既也要滿足高層次人群需要得高的精神需求。

2、技術與藝術設計之美

(1)技術美的概念與特性

技術美是人類通過智慧創造的工業化產物,是一種帶有目得性的美。技術美不是只重視物的實用性、功能性,同時也要注意設計的美感。在中國,“藝中有技、技中有藝”是傳統手工藝必須遵守得一項原則,這句話指明了藝術和技術的關系是唇齒相依的。例如常見的榫卯結構,它是木件之間多與少、高與低、長與短之間的巧妙組合。榫卯結構是需要榫與卯的咬合而達到相互支撐的作用,這需要很大的智慧去思考兩者之間的連接、固定。在技術的基礎上,也會發現在豐富多變的榫頭卯眼存在的結構美,功能必須通過形式表現出來,而技術美就是內容與形式統一的美。

(2)設計美學與技術之美的聯系

設計美學的產生是美學和藝術理論順應社會發展得產物。設計美學主要是針對人與產品之間、技術與藝術之間、功能與形式之間得研究。設計師把“人”放在設計的首要位置,在滿足基本的實用功能的前提下追求人與物、人與自然得和諧相處。比如春秋時期,古人利用高超的鑄造技術,根據當時的歷史文化設計制造的勾踐劍,雖然在土里深埋2000年,但是發現出土時仍然鋒利無比寒光栗栗。勾踐劍在滿足鑄造技術的基礎上添加了很多當時的字體和裝飾以顯示越王劍的威嚴,這足以說明,春秋時期,工匠就已經把技術與美結合在一起,體現藝中有技之美。在設計中,技術與藝術二者缺一不可,即使看起來再華麗,再富有裝飾性,如果沒有實用價值和技術作支撐,還是行不通的。換種說法,也就是產品功能不良,在使用時會導致人與產品的距離,亦或是技術好,實用性強,但是沒有藝術裝飾,這會造成人心理上的疏遠感,不愿意去接觸“冷冰冰”的設計作品。

3、總結

設計來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在不斷設計創新中通過各種技術美學和藝術美學的相融合,高質量的滿足受眾群體的需求。因此,它的第一要義是“新”,這個新不是說標新立異,而是立足于生活所需,滿足大眾的生理和心里需求。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創新、改變,讓設計產品散發出不同的光芒。第二要義是設計的合理性,也是設計的技術性。設計的合理性是設計解決了困擾人們的問題或者說帶來了更多的剩余價值,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得設計產品得實用性和合理性。第三要義是藝術性,藝術設計不同于純粹的藝術家和工程師,藝術設計中融入了美的概念,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形體的變形、工藝的創新等來讓設計具有審美意趣。

作者簡介:劉妍彤(1992.02~),性別,女,籍貫,山東省滕州市,單位,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歷,2016級碩士,研究方向,展示設計。

猜你喜歡
設計美學借鑒美學
印花派對
純白美學
設計倫理與現代設計美學的構建
論設計美學在動畫中的價值體現
淺談中國傳統圖案在標志設計中的運用
唐代銅鏡中的設計美學初探
《華盛頓郵報》轉型的實踐與借鑒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對中國的借鑒
春食色彩美學
“妝”飾美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