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孩子成為創造美的主導者

2017-09-10 09:41鄭重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
關鍵詞:教育戲劇美育教育兒童

【摘要】:美育教育對3-6的兒童具有深遠的影響,它是一種情感教育,不僅可以使兒童認識美、發現美,更能對兒童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起到積極地作用,從而使他們能夠全面發展、建立健全的人格。傳統課堂大多注重的是“教”與“受”,孩子被動的接受,忽略了讓孩子自己去反思、去創造的能力。教育戲劇則很好的彌補了這一缺陷。本文從傳統課堂和教育戲劇課堂的對比、我們為什么要學會“聯想”、教育戲劇在3—6歲兒童美育教育中的作用和實踐幾個方面入手,詳細說明了教育戲劇在3—6歲兒童美育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把教育戲劇的方法在美育教育中開展,從而把情感教育落實到實處。

【關鍵詞】:兒童;教育戲??;美育教育

一、美育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美育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是通過藝術的手段讓孩子認識美、發現美,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更能夠陶冶他們的情操,有助于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幫助他們建立健全的人格。蔡元培先生曾經說過:“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吾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笨梢娒烙逃鸬降姆e極作用和重要性。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影子,語言美、行為美、儀表美、心靈美、環境美等等。美育教育的滲入,對于處在心智還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經驗、缺乏對美得感知和鑒別能力的孩子有積極的引導作用?,F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別是3-6歲這一年齡階段的兒童,他們急需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并對“美”與“丑”、“是”與“非”的界定有正確的認知,這個時期對于他們的教育和引導極大地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一旦發生偏差將很難消除。在特定的時期,給孩子提供認知世界、情感培養、語言能力、個人愛好、面對困難等引導和措施,能夠為孩子以后的生活和工作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美育教育的傳統課堂和教育戲劇課堂

(一)傳統課堂和教育戲劇課堂的區別

為了正確的引導孩子認識美、陶冶美得情操,幼兒園和學校也開設了相關的美育課程,例如傳統的音樂課、美術課、形體課、手工課等等。這些課程的開設,固然是好的,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校以“灌輸”為主,學生則是被動機械的接受,老師評判孩子的“優、劣”往往是以分數來衡量的,繼而造成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死記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有甚者因為這樣的揠苗助長,反而使得孩子產生消極的影響:討厭學習、拒絕跟別人交流等等,嚴重的還會產生心理疾病。這樣就違背了教育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育人。怎樣育人?在這里首先要解釋一下什么是教育戲劇。教育戲劇是一種創造的、互動的教育方式,它可以激發、鼓勵、吸引孩子們。這種教育通過游戲、假扮、故事與戲劇的基本元素來打造一種系統的、體驗式的教與學方式。[1]它牽涉到的教育領域很廣,健康教育、數學教育、科學教育、藝術教育、社交培養、語言培養。例如:我們經常會利用繪本故事的講述給小朋友傳授知識,但怎么去解讀繪本呢?在這里我們用《小紅帽》的故事來舉個例子。傳統課堂一般會運用朗誦的方式把故事“讀”給孩子聽,故事的結果往往是標準答案,老師會告訴孩子們:小紅帽沒有聽媽媽的話選擇走大路而走了小路,所以她碰到了狼外婆、被狼外婆吃掉了,所以一定要聽媽媽的話。但孩子真正理解了多少呢?他們得到的只是結果:小紅帽沒聽媽媽的話所以被吃掉了。有沒有人會去想:為什么小紅帽會不聽媽媽的話呢?為什么媽媽會讓小紅帽自己一個人穿過危險的森林去給外婆送餡餅呢?為什么小紅帽明明發現了狼外婆的不對勁還會走到床邊最終被吃掉呢?究竟誰該為小紅帽的死負主要責任呢?……這些問題在傳統課堂上通常都不會被拿出來解答而被模糊的一帶而過,往往直奔著結果的“道理”而去,這種只追求“果”的教育真的可以讓孩子們的審美能力真正得以提升嗎?再說教育戲劇,它是是一種過程教育,它往往會讓孩子參與到故事中來成為其中的一員,然后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來自己決定:我要怎么做,并在事情結束時產生反思: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這不僅鍛煉了孩子的聯想能力,還有助于他們創造力的發展。我們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

(二)我們為什么要“創造”

在中國的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孩子都成了學習的“機器”,機械的把老師教授的知識“接收”下來,僅限于應付考試和各種評級。例如很著名的“魏永康”事件。一個從小被公認為很聰明的孩子為什么會在學業上節節挫???有一段描述讓人深思:母親用她認為對孩子好的方式教孩子學習,她涂掉了孩子用于記錄每天的感想和“即興創作”的墻壁,在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公式讓孩子背誦,她認為這就是所謂的學習。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這位母親甚至還陪讀包辦了孩子所有的生活日常:穿衣、吃飯等一切本可以有孩子自己動手去做的瑣碎事情,以至于魏永康連熱了都不知道脫衣服,窩在寢室里看書以至于忘記考試和撰寫論文,最終不得不被勸退。更可怕的是,母親還意識不到事情的問題在哪里,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了孩子身上,認為他不努力、情商太低。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都說“只是改變命運”,而僅僅學習這樣的“知識”就可以了嗎?如果魏永康的母親當時沒有扼殺他在墻壁上的那些“創造”,現在的他又會是什么樣子呢?中國的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喜歡“規矩”的孩子,不喜歡“調皮”的孩子,而西方有些國家則認為允許孩子的“不聽話”,因為那里面有創造的成分。我們都說從小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幫助孩子面對這個復雜的社會,知道如何解決問題、不要事事依賴父母。

三、教育戲劇在3—6歲兒童美育教育中的作用

(一)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各種原因,與同齡孩子和陌生人的接觸很少,孩子接觸外界的方式越來越傾向于電子化,比如手機、電腦、電視等等,這種方式都是一種單向交流的方式,久而久之孩子的語言能力得不到鍛煉,因而在面對陌生人或集體性活動時不敢講話、不敢表達自己,自信心就會退化。教育戲劇則是一種群體性的交流活動,孩子可以通過扮演找到與人溝通的方法,在某些問題上由于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會比其他人了解的更透徹,這些都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二)增加孩子的專注力

現在很多孩子都喜歡收看動畫片,當然,有一些動畫片是好的,可以讓孩子學到一定的知識??墒呛芏鄤赢嬈藭和囊暳υ斐捎绊?,而且由于動畫片畫面色彩鮮艷、信息量大、畫面轉換太快,容易使孩子的專注力降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80%以上長期看動畫片的兒童,特別是一些國產動畫,例如:《熊出沒》、《爆裂飛車》等類型的動畫片,在閱讀繪本故事的時候顯得沒有耐心,常常在別的孩子一頁還沒看完時就已經連翻好幾頁了,這樣孩子就缺少了主動觀察繪本插畫的機會,他們往往沒有耐性仔細觀察畫面當中的內容,僅追求炫酷的視覺刺激,對今后的學習不利。而教育戲劇由于讓孩子親身參與進來,每一個環節都能細細研究、反復思考,對于需要孩子注意的地方我們還會在前期做好鋪墊并放大了去做練習,這樣有利于孩子發現問題、提高專注力。

(三)讓孩子學習自主思考問題、學會反思

由于獨生子女的關系,大多數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不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吧,但大多數的事情都被父母或老人“包辦”了,特別是一些很多大人認為“太難了”或者“太危險了”的事情。這樣孩子根本不會去想這件事“能做”和“不能做”究竟是為什么,甚至產生依附心里,什么事情都指望別人來替他們解決。長此以往會扼殺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更談不上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了。3-6歲的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正是旺盛的時候,如果在這一階段如果我們能夠正確引導孩子、啟發孩子,那么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會越來越強烈,思考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獨立自考帶給他們的將是三方面能力的提升:質疑的能力、獨立客觀判斷的能力、求真的能力。在教育戲劇的學習當中,我們會把問題拋給孩子,我們不加干預,讓他們自己解決,把選擇權交給他們。

(四)增加“經驗”,有助于在生活中自己解決問題

什么是經驗?例如在我們不洗手去拿東西吃的時候,爸爸媽媽會跟我們說: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不然會肚子疼。這就是爸爸媽媽的經驗。而這樣的經驗是從何而來的呢?可能是他們曾經沒洗手拿東西吃而肚子疼過,這是他們的經歷。所以說,只有有了經歷,才會有切身的體會,從而運用到生活當中去。記得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說得是主持人問幾個媽媽對于孩子的性教育做的怎么樣?孩子會拒絕在陌生人面前脫衣服嗎?幾位媽媽都信誓旦旦的表示孩子絕不可能在陌生人面前脫衣服,因為“教過”他們道理了。于是主持人開始做實驗,再簡單的博取孩子們的好感后,利用一件漂亮的衣服讓孩子們試衣,就輕松的讓所有孩子都毫無防備的脫下了衣服。媽媽們都表示非常驚訝,在問孩子為什么會脫衣服時,孩子都表示沒有想起來媽媽曾經說過的“不要在陌生人面前脫衣服”這句話。這就是口頭教育和實際經驗的脫鉤。教育戲劇常常以繪本為載體,讓孩子們參與起來,在故事當中收獲“經驗”。我們可以在故事當中扮演“壞人”,告訴孩子他們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并且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最有利的應對措施,這樣不僅可以使孩子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類似問題時快速聯想到我們曾經運用過的方法,也解決了一些家長在某一些方面—例如性教育,無法很好的跟孩子解釋這一難題。

(五)提高口語水平、增強社交能力

教育戲劇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提高社交能力。很多孩子不敢表達,羞于在人前說出自己的意見,久而久之,就像我們老話說的一樣: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為什么不敢說?因為怕出錯、怕被批評或嘲笑。而在戲劇的氛圍中,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任何事情都有無限的可能性,孩子可以暢所欲言,而他們的意見都是被接受、被尊重的。而且在跟別人的交談中,他們會學到很多來自不同家庭、不同生活環境當中的不同的“知識”,慢慢的詞匯量和知識儲備量會增加,從而為他們的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學會團隊合作

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說過:“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币粋€人能學的、能看的、能掌握的都很有限,只有學會傾聽,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在繪本故事當中,一般都會出現多個角色,每一個角色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因此我們在“表演”的時候都會跟對手之間發生交流。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尊重對手、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例如我們某次繪本故事中,需要幾個孩子共同運送一個皮球去河對岸,而河里有兇猛的鱷魚。這時幾個孩子開始商量方法了,有一個孩子提出他認為可行的建議,立刻又有人指出這個建議當中存在的風險,剛開始的時候這個孩子很不樂意,一意孤行按照他的方法帶球過河,結果差點被鱷魚抓到。沒辦法,只能回到岸邊接受大家的建議,修改了他的方法。最終大家制定出一套相對安全穩妥的方法運送皮球過河,成功了。孩子們都很高興,同時也體會到傾聽別人意見以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七)提高肢體協調和運動能力

傳統的講故事僅僅是“說”,因為沒有參與“扮演”,所以孩子們在體力上得不到“鍛煉”。教育戲劇的繪本故事當中常有一些讓孩子需要“動起來”的地方,有些還需要一些技巧或是跟同伴之間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這樣不僅讓孩子“玩兒”的高興,也能提高他們的肢體協調能力和運動能力,使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四、教育戲劇在3—6歲兒童的美育教育中的實踐

(一)老師的積極參與

教育戲劇當中,老師的積極參與是必不可少的。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中,老師大多以一個“專家”的身份來跟孩子講述他所知道的知識,把這些知識原封不動的傳遞給孩子,采取死記硬背、定期考核等方式讓孩子記住,這是一種“灌輸式”教育,孩子不一定真正理解和掌握。在教育戲劇的課堂中,老師是引導者,甚至是我們當中的一員,在遇到問題需要解決的時候也不再是“你們該怎么做”,而變成了“我們應該怎樣去共同面對”。在規定的情境中,一方面讓孩子更相信事件發生的真實性,另一方面也激發他們主動去思考:沒有人告訴我們該怎么做時,我應該怎樣去面對困難。用教育戲劇解讀日本漫畫家宮西達也的著名繪本故事《我是霸王龍》時,年幼的、沒有社會經驗的小翼龍早早的離開了爸爸媽媽以后遇到了可怕的霸王龍,在霸王龍受傷的時候在是否救它的問題上產生了猶豫。一方面它的爸爸告訴它:你一定要遠離兇狠殘暴的霸王龍,一方面媽媽也曾經說過:你一定要做一個善良的、樂于助人的人。這時教師就會跟孩子“站在一起”,詢問他們的意見:“這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而不是“你們覺得該怎么做?”老師可以帶領孩子聊一聊生活當中你有沒有類似的受傷經歷及當時內心的感受。最后大家一起作出決定,讓孩子有參與感、自己選擇。

(二)讓孩子積極參與、主動學習

另外,教師作為一名引導者,還要引導孩子去積極面對問題,而不是去逃避它。教育戲劇的作用之一就是激勵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從中發現多種應對的可能性,積累寶貴的“經驗”。例如:在《我是霸王龍》這個繪本故事當中,很多孩子很想去幫霸王龍,又怕收到傷害,所以他們都采取了觀望的態度,看別人怎么做,自己跟著一起;或者采取逃避的方式,一走了之。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孩子分組進行練習,分別讓孩子扮演霸王龍和小翼龍,用定格照片的方式擺出霸王龍和小翼龍之間的種種可能性,然后可以讓孩子互換角色再次進行定格。這樣孩子可以體會到霸王龍和小翼龍在當下的最真實的感受,從而發現很多事情跟我們比我們表面上看起來的不一樣,從而產生去解決它的欲望。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再確定主題的情況下,教師在引導的時候要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不威逼利誘,不試圖控制孩子的思想,一切讓孩子做主。我們經常會在一些培訓機構看見,教師為了達到某一個目的對孩子進行誘導,比如,如果你聽我的話我就給你一個棒棒糖。這樣會蒙蔽孩子的真實心意,久而久之還會讓孩子學的開始揣摩教師的心理,從而得不到他們真實的想法,那么這樣的教育就是失敗的,只會讓孩子依附別人的意見而不主動積極的自己動腦解決。

(三)鼓勵孩子們“聯想”

教育戲劇有很多元素,例如:動作意義的五層次、引導者、中心問題、場景、兄弟連、二元對立、第二維度、中心、、框架、教師入戲等,在這里我想說一下場景。 首先說社會場景的選擇,不是憑空想象的,是通過做兄弟連,透徹分析了一個人物所有的性格特征之后,在其中篩選出和本次課程參加的學員的情況相符合的信息,再確定個人連接:我們究竟要針對的是什么樣的人群?我們要根據學員的不同年齡、不同的身份背景等和他們的需要來決定建構什么樣的社會場景。一旦社會場景構建有偏差,將直接導致被服務人群無法找到帶入感,無法產生共鳴,以至于不愿相信戲劇的真實性,不愿參與進來,那么后面所有的努力都將付之東流。例如《小紅帽》,在討論前,很多人對這個童話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層意思上,可愛的小紅帽,邪惡的大灰狼,正義的獵人,而媽媽和外婆的角色沒有什么更深層次的意義。而做完兄弟連之后我們會發現,信息量竟然如此之巨大,每一個人物都有很多能與之對應的社會原型。比如說我們的任務是針對幼兒園的孩子做一個場景設定,我們經過篩選總結出:這是一個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從小嬌生慣養、把任何事情都替她包辦了,不接觸社會而且依賴性極強的群體。由于被家庭包辦的過多,沒受到良好的訓練就被推入社會(比如說幼兒園、學校),容易遇到挫折,自負,不太聽取別人的意見。再說第二步故事場景的確立。在整個故事當中,可以展現的場景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這些場景都適用于被服務的對象。比如《小紅帽》的故事中,我們根據剛剛設定的社會場景,針對創業和缺乏社會經驗的特性,可以設計故事場景為小紅帽和媽媽在家的場景。我們詢問孩子,你跟媽媽在家的時候發生過什么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一個6歲的孩子立刻聯想到,她的媽媽想讓她分房睡,讓她單獨處在一個陌生的房間,并一直在勸說她接受。我們的場景立刻就可以確定了:孩子第一次面對進入一個全新的空間,她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在接下來,我們要給學員布置任務了:讓他們入戲——假如你是那個孩子,走進房間你會做些什么?最后和所有人討論,我們從中能看到什么?

做完這個練習在課間的時候,我們也討論了很多我們親身經歷的問題。作為引導者,我們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有孩子,都扮演著媽媽的角色,可是不知不覺當中,竟然和小紅帽的媽媽一樣,存在著這么多的問題!而這個練習不僅讓我們知道了孩子心理是怎么想的、我們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應該怎樣與孩子溝通,也讓孩子理解了父母為什么要這樣做的苦心、并能夠清晰地表明自己的想法與父母交流。這對于親子之間良好的溝通以及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幫助。我覺得教育戲劇的魅力就在這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的反思,不僅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引,同時也在讓我們成為一名合格的“引導者”,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四)可以用木偶來輔助學習

在教育戲劇的教學當中,偶戲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我們在幼兒園中經??梢钥匆娛峙?、木偶、娃娃等工具,老師利用這些工具、結合繪本故事來進行角色扮演。例如需要幫助孩子們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的時候,有孩子不愿意吃飯,老師就可以用娃娃來跟孩子進行“對話”:如果你不吃飯,肚子就會餓,肚子一餓就玩不動啦!我不喜歡和勁兒小的小朋友玩。有的孩子不記得勤洗手,這時候就有小鴨子、小熊跟孩子“傾訴”了:哎喲哎喲!我就是因為忘記洗手就拿東西吃,肚子疼的可厲害了!我以后一定要記得勤洗手!通過這樣的方式把無生命的物體人格化,并賦予它們情感,從而更生動、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五)生活中處處皆可成為教育戲劇的課堂

在傳統課堂上,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假如……,我們會怎樣?”我特別討厭在教學中聽到“假如”,因為生活不能做假,你沒有真實的“經歷”,你就永遠不能體會這件事到底是怎么樣的、會給你帶來什么。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也永遠不會從“假如”中成長、學到知識。沒有“經歷”,何來“經驗”呢?另外,很多家長把所謂的“學習”和生活區分的很開,認為學習知識只能在學校的課堂上,但我覺得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段都可以看作是戲劇當中的場景,生活就是一個大課堂,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知識。我們嘗試把繪本故事跟現實生活中的場景結合起來,讓孩子能夠“身臨其境”,充分的參與進來,從而獲得知識。我們經常會開展一些教育戲劇的戶外課程,比如我們在開設《我是霸王龍》的課程時,設計了一個情節,孩子們要通過一個山洞,而這個山洞是一只看起來很兇的霸王龍在看守,怎么才能順利通過呢?孩子們開始聯想生活當中的“經驗”了,有的說霸王龍看起來不像好人,我們應該趁他不注意悄悄溜過去,有的說我們可以讓幾個孩子去搗亂、分散他的注意力,其他人快速的跑過去,結果當發現這些方法都行不通的時候,孩子們開始跟霸王龍“交涉”了,有人拿出糖果做為通過的條件,有人用幼兒園老師教育小朋友的方式給霸王龍說起了道理,最后有一部分孩子順利通過,也有孩子沒有能夠順利完成任務,我們坐下來反思了成功原因以及失敗的原因,孩子們都對如何與陌生人溝通的方式有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六)開設符合中國國情的教育戲劇課程

中國現階段的教育是應試教育,而應試教育是脫離社會發展需要的,是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不務正業”的培訓課程,它對孩子學習以及參加考試會起到妨礙作用。其實并不是這樣。前面已經說過,教育戲劇是一種過程教育,它是一種教學的手段,它不僅可以在戲劇方面運用,而且可以把這種教學方法融入到我們現在的各門學科的教學中。中國的應試教育是一種結果教育,它的模式在短時間內不能一下子改變,但我們可以把方法融入現在的教學,這不僅跟現行的教育模式不違背,反而更加新穎,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的記憶。例如在孩子的音樂學習中,以柴可夫斯基著名的舞劇《天鵝湖》的音樂舉例,以往給孩子欣賞時往往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不能讓他們的情感隨著音樂的情緒流動,這時我們的教師可以不要急于直接讓他們解讀樂章,而是可以用故事倒入,當在輕松歡快的樂章部分帶領他們一起玩耍、做集體游戲,讓他們充分的感受到天鵝公主奧杰塔和同伴們愉快的玩耍;當在音樂舒緩樂章時,扮演王子邀請公主一起跳舞、游戲,讓孩子感受王子和公主心心相惜的甜蜜時光;當音樂厚重壓抑的片段,扮演男巫和黑天鵝奧代爾出場,讓孩子感受男巫與黑天鵝的邪惡以及天鵝公主奧杰塔的無助。在充分了解了整章音樂的故事情節之后,讓孩子參與表演并充分感受之后,才能調動起他們的真實情感,隨后再播放音樂,在不同的篇章播放時緩緩的解說,使孩子和音樂同呼吸共命運。這種方式:我不改變你的結果,只不過走不同的路(用不同的手段教學),只要能達到目的地,且更快更好,我認為還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參考文獻:

[1]卡梅爾·奧沙利文著《教育戲?。簩嵺`指南與課程計劃(上)》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DavidDavis編著《蓋文伯頓教育戲劇精選文集》心理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鄭重(1985.04.04—),女,漢族,籍貫:山東省沂南市,單位: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教育戲劇、播音與主持。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類重點項目《教育戲劇的功能與應用研究》(編號:SK2017A0027)。

猜你喜歡
教育戲劇美育教育兒童
美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潛化探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探討
開展創意、釋放能量、匯聚智慧
留守兒童
教育戲劇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啟示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六一兒童
教育戲劇團體輔導對小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教育戲劇在智障學生情緒管理中的運用
“六·一”——我們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