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司馬遷筆下的孔子形象

2017-09-18 11:00趙麗呂秀蘭
文教資料 2017年15期
關鍵詞:六藝史記孔子

趙麗+呂秀蘭

摘 要: 本文主要以《史記·孔子世家》為材料,從繼承和弘揚古代文化、從政原則、“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品格、作為普通人的孔子等方面分析司馬遷筆下的孔子形象,以便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歷史貢獻、處世態度、性格特點及人格魅力。

關鍵詞: 《史記·孔子世家》 六藝 孔子

孔子本是一介布衣,司馬遷破格將其列入記載王侯貴族的“世家”?!妒酚洝た鬃邮兰摇肥俏覀兛吹降牡谝黄容^系統完整的孔子傳記,它詳細記述了孔子的生平事跡及成就,包括他的身世與出生、求學與從政經歷、創立儒學與傳道授業、周游列國、整理古代文獻等方面,線索清晰,重點突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復雜且具有多面性的孔子形象。本文擷取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方面加以分析,從中可以看到:孔子是繼承和弘揚古代文化的傳道者;是“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的士人;是為了救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理想者;是有著普通人情感和缺點的凡夫俗子。

一、繼承和弘揚古代文化

孔子在繼承和弘揚古代文化方面做出的最大貢獻是整理“六藝”?!短饭孕颉氛f:“周室既衰,諸侯恣行。仲尼悼禮廢樂崩,追修經術,以達王道,匡亂世反之于正,見其文辭,為天下制儀法,垂六藝之統紀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盵1]3310可見,司馬遷之所以把孔子列入世家,是因為孔子“垂六藝統紀于后世”。聯系下文“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2]1938,以及《史記·滑稽列傳》所說:“孔子曰:六藝于治一也?!抖Y》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盵3]3197可知,“六藝”指的是儒家所尊奉的六部經典——《詩》、《書》、《禮》、《樂》、《易》、《春秋》??鬃诱怼傲嚒?,除了冀圖恢復周代王道政治以對當時社會撥亂反正,還希望借此為后世制定統治法則,使儒家學術成為綱紀永遠流傳下去。不僅如此,在《孔子世家贊》中司馬遷又說:“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4]1947孔子雖是一介布衣,但他的學說歷久不衰,從普通學者到天子王侯,凡是研究“六藝”的都以孔子的學說為判斷標準。很明顯,司馬遷突出了孔子在學術上的貢獻,并因此把他稱為“至圣”。

孔子與“六藝”的關系是這樣的:“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跡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故《書傳》、《禮記》自孔氏?!盵5]1935-1936

“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歷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盵6]1936-1937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盵7]1937

“……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約其文辭而指博……《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盵8]1943

“吾自衛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盵9]1936

分析以上材料,可知:《書傳》、《禮記》是孔子編次的,《詩》是孔子刪定的,《樂》是孔子“訂正”的,《易》的一部分序及《春秋》是孔子創作的。

不僅如此,孔子還以六藝為教材,教出大批優秀的學生,這些人在政事、文學、言語、德行等方面都有所成就,他們匯集成為儒家學派,對后世影響深遠。

二、從政原則:“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國爭強爭霸,對人才的需求空前增加,以知識分子為代表的士階層崛起,他們身份自由,人格獨立,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孔子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鬃訜嵝恼?,大半生時間都在為仕途奔波,但真正得以為人臣的機會很少,也很短暫?!犊鬃邮兰摇酚昧讼喈敹嗟墓P墨介紹孔子的從政經歷,孔子年輕時在魯國當過管理倉庫和牛羊之類的小官,后來一直沒有得到重用,大約50歲那年才被魯定公任命為地方的行政長官中都宰,之后一直做到掌管民生庶務的司空和掌管社會秩序、獄訟的司寇,孔子在魯國擔任大司寇代理國相職務期間,政績斐然,在齊魯夾谷之會上孔子負責主持禮儀,面對妄自尊大、恃強凌弱的齊國君臣,他大義凜然,據理力爭,對被他認為是敗壞德行的“夷狄之樂”和“優倡侏儒”之戲以嚴厲的手段斥據,取得了外交上的一次重大勝利。他“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別于途;途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盵10]1917可見,孔子具有很高的政治才能。

在從政原則的問題上,孔子曾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盵11]116他對自己的定位是“擇木之鳥”,一旦政治主張不被采納,他從不降志求售,而是像鳥兒飛離枝頭一樣毅然離去。在魯國,“自大夫以下皆偕離于正道”,他不同流合污,而是將精力用在學術事業上,“退而修詩書禮樂”。他在做大司寇期間,為了加強君權、削弱私門,企圖墮三都(魯國卿大夫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的私邑),最終失敗,再加上他看到季桓子沉迷于女樂,舉行郊祀典禮后,沒有按規矩向大夫分發祭肉,于是絲毫不留戀功名,毅然離開。當魯哀公時,孔子去魯十四年而返,年近古稀,用世之心極其迫切,但終不見用,他泰然處之,“亦不求仕”。周游列國時,他本來想去見晉國的趙簡子,結果因為聽說趙簡子嫉賢妒能,殺害本國賢大夫竇鳴犢、舜華而止步。在衛國,他雖然受到優待,但因為衛靈公好色昏庸,不理政事,他毅然離開??梢娍鬃与m然熱心于政治,但始終堅持原則,沒有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擇手段。

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品格

有趣的是,孔子一方面主張“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另一方面,他又曾被一位看守城門的隱者稱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12]219。兩者看似矛盾,其實不然,前者講孔子的從政原則,后者則強調孔子對理想的堅持。endprint

孔子痛心于周王室衰弱、諸侯崛起、家臣當道、“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企圖對亂世加以改造。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周游列國,辛勤奔波十四年,卻“去魯,斥乎齊,逐乎宋衛,困于陳蔡之間”,遇難于匡,“干七十余君無所遇”,被人罵作“累累如喪家之狗”,可謂困窘之極,然而孔子卻堅持理想,“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據《孔子世家》載,孔子周游列國途中在陳蔡絕糧、弟子們都不耐煩的時候,為了堅定信念,依次把子路、子貢、顏回三位弟子叫到面前,問了他們同樣的一個問題:“《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子路的回答是:“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彼_始懷疑自己的主張??鬃觿t以伯夷叔齊和王子比干為例,責怪子路不該自我懷疑、自我動搖。子貢很會說話:“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他勸老師降低要求,與現實妥協,卻被孔子批評一味迎合世俗,志向不遠。只有顏回的話深得孔子之心:“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見君子!”顏回認為,君子應該以自己的主張不完善為恥,如果自己的主張已經很完善而不被采納,那是統治者的恥辱。即便主張不被采納,仍然堅持下去,這才顯出君子的修養。這種不顧現實、所求在己的精神深得孔子之心,所以他幽默地加以贊許:“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13]1931-1932

孔子的這種精神與他同時代的隱士長沮、桀溺、荷蓧丈人、楚狂接輿等截然不同,比如在《孔子世家》中桀溺曾批評孔子:“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與其從辟人之士,豈若從辟世之士哉!”他認為天下無道,不如放棄自己的追求,采取明哲保身的態度。但孔子的態度卻不一樣:“鳥獸不可與同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盵14]1928-1929孔子認為,作為一個人,要敢于面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積極地參與改造,承擔起自己應該擔負的社會責任。

孔子雖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但并不是一味進取,寧折不彎,當盡了一切努力仍然不能成功時,也能心地坦然,“達人知命”:“丘之不濟此,命也夫!”[15]1926“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盵16]218可見,孔子承認外在的成敗受客觀環境影響,有些事情,即便主觀上盡了一切努力,也達不到目的,那就是命。關鍵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雖然結果沒有成功,但道德上的義務盡到了,因此,對于外在的成敗也就無所掛懷。毫無疑問,孔子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但這種悲劇是有力量的。正如韓兆琦先生所言:“我們從《史記》中讀到的不是無所作為的哀嘆,而是為壯麗事業而勇敢奮斗的豪歌;不是一蹶不振的頹喪,而是百折不撓、無所畏懼的進??;不是失敗的感傷,而是一種勝利成功的快慰,是一種道德上獲得滿足的歡欣?!盵17]114

四、作為普通人的孔子

可貴的是,在司馬遷筆下,孔子有著普通人的情感,沒有像“神”一樣高高在上。他當大司寇代理國相事務時,成績斐然,禁不住喜形于色。弟子宰予不爭氣,與齊國田常作亂,孔子深為羞恥。當他聽弟子轉述鄭人罵他是喪家狗的話時,他不僅不難過,反而風趣幽默地自嘲,夸人家罵得貼切。弟子顏回去世后,他說“天喪予”,可謂傷心到了極點。當祖國有難,他大聲疾呼,號召弟子:“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18]2197當他的政治主張不被采納,又老又病時,感嘆而歌曰:“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19]1944傷心之淚,感人至深。另外,孔子在冷靜理智之余不乏浪漫色彩,比如他非常贊同弟子曾點說的這段話:“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盵20]2210這個時候的孔子,儼然一派道家風骨。

在司馬遷的筆下,孔子的一些缺點也暴露無遺?!犊鬃邮兰摇分嘘虌肱u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有關厚葬和過于講究禮儀規矩的缺點,是一針見血、切中要害的??鬃舆€以言取人,對宰予判斷失誤,以貌取人,對澹臺滅明判斷失誤。他有的時候太急于參與政治,所以當家臣公山不狃、佛肸叛亂的時候,他熱心地昏了頭,認為該是去完成文武大業的時候了。當子路制止他時,他雖然心里聽從,嘴上卻絕不松口:“我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21]1924當他過蒲被圍,為了脫身與蒲人訂立盟約不去衛國,蒲人剛剛放了他,馬上就去了衛國,當子路問他:“盟可負邪?”他又裝聾作?。骸耙艘?,神不聽?!盵22]1923他去拜見衛靈公的夫人南子,惹得子路不高興,他急得發誓賭咒:“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23]1920一副急于為自己辯白的模樣,引人遐想。

當司馬遷剛剛把孔子拉到我們身邊,成為一名普通人時,偏偏又把他寫得富有神秘色彩??鬃用髅鞑徽Z怪力亂神,然而在《孔子世家》中,他卻懂得木石之怪、山川之神、三尺的短人和三丈的長人,甚至可以預言大雨和火災。司馬遷筆下的孔子真如顏回所說的那般:“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弊屓瞬豢勺矫?。

正因如此,司馬遷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缺點的孔子,他不像有些學者如董仲舒那樣把孔子變成一尊神,也不像后來的一些政治家,打著尊孔的旗幟,實行專制的事實。他筆下的孔子是最接近于真實面目的孔子。

司馬遷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代給我們塑造這樣一個孔子的形象,實在難能可貴。不論在當時還是后世,孔子的思想已經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孔子的為人受到大家的景仰。所以不難理解司馬遷在《孔子世家贊》中的這段話:“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迥留之不能去云?!盵24]1947寥寥數字勝過萬語千言,這是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4][5][6][7][8][9][10][13][14][15][19][21][22][23][24]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M].北京:中華書局,1982.

[3]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1]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著.楊伯峻,譯注.論語·泰伯[M].北京:中華書局,2012.

[12][16]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著.楊伯峻,譯注.論語·憲問[M].北京:中華書局,2012.

[17]韓兆琦.史記評議賞析[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18][20]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2.endprint

猜你喜歡
六藝史記孔子
少年品讀 史記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論馬一浮對六藝論儒學經典體系的重建*
長沙市六藝天驕星城園學生作品展示
馬一浮“新《六藝》論”論稿
如果孔子也能發微博
馬一浮的“六藝之教”在文獻學上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