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節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2017-09-20 06:46乙青
新課程·小學 2017年8期
關鍵詞:節奏興趣創新

乙青

摘 要:狹義地說節奏是藝術上的一個概念,是音樂、詩歌、舞蹈等形式的基本構成要素;廣義上講,節奏又是大千世界里普遍存在的一種物質現象。有人形象地比喻說:“節奏是音樂的骨架,旋律是音樂的肌膚?!币灿腥苏f:“如果旋律是生命的血液,節奏則是心臟的跳動和脈搏,它推動著血液的運轉?!笨梢?,節奏在音樂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節奏;興趣;創新

節奏是音樂的脈搏,節奏是音樂的精髓,是組成音樂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近些年來,隨著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推行,音樂課堂中的節奏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從教者的重視。那么,在我們的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節奏的有效教學呢?

一、通過卡片,結合歌譜,感知節奏

節奏感知的方式除了可以借助語言、肢體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借助他們的視覺審美。單單板書會讓其感到枯燥,孩子對色彩是敏感的,教師就可以借助他們喜愛的色彩,從視覺上刺激他們的神經,用他們感興趣的顏色卡紙寫出重點節奏型,通過組合卡紙顏色或圖案,來組合節奏型,這樣可以使他們產生更深的視覺印象,從而進行下一步的教學過程。

課堂上,學生根據教師播放的包含重點節奏的樂句,聽辨歌詞節奏并模仿朗讀歌詞,然后用課前準備好的節奏卡紙,拼接出節奏型。

例如:《賣報歌》,重點節奏型是×× ××× |,教師提前準備四張節奏卡紙,×× × |、 ×× × |、 ×× × |、 ×× ××× |。在初聽歌曲,感知旋律后,教師邊播放首句邊提問“能聽出老師播放的是哪一句么,誰能用卡紙上有的這幾種節奏型組合出它的節奏?”這樣學生會用心聆聽,并組合出節奏,再在譜中畫出節奏

×× ××× |,為第二樂句同一節奏型的練習打下基礎。

這種方法適用于重點節奏較為明顯的歌曲教學中,由于需要圖譜結合,所以比較適用于中、高段。

二、兒歌法,朗讀節奏

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和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的特點,因此節奏的訓練不能以機械的、枯燥的方式進行訓練,要讓學生從形象、趣味的角度去接觸和掌握節奏。例如,讀兒歌或詩歌學節奏。通過動眼、動腦、動口、動手,學生既愉悅了身心,又掌握了節奏,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對節奏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把難記而又最基礎的樂理編成兒歌,讓學生容易接受。首先無論是低段還是高段學生,都應該在一開始就讓學生認識幾個最基本的音符單位。幾個常用的時值由長到短分別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著再讓學生明白它們之間的關聯與不同。?如在區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時值的教學中,我借鑒了這樣一首兒歌:

音樂 媽媽 真粗 心, 取個 名字 調了 包。

又給 大家 添麻 煩, 請你 一定 區分 開,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 別看 八比 四要 大,

八分 音符 唱半 拍。

朗朗上口,易學易記,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既活躍了課堂,又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模聲法,訓練節奏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夠發達,而形象思維卻占較大的優勢,所以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注意采用啟發式教學,讓他們在生活中發現節奏,比如運用對比法讓學生模仿節奏的訓練:

四分節奏(如節拍器的“答、答、答、答”) × × × ×

八分節奏(如小鬧鐘的“滴答、滴答”) ×× ××

十六分節奏(如鞭炮聲的“噼里啪啦”) ×××× ××××

二分節奏(如撞鐘時的“鐺— 、鐺—”)×—— ×——

生活中這種代表音符節奏的聲音很多,教師要自己發掘,也可發動學生自己去發現。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邊表演邊模擬有節奏的音響。這樣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自然、輕快地接受節奏訓練,從而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游戲中練習節奏

游戲是每個人天生感興趣的活動項目,有效地借助游戲可以很好地優化教學效果。

例如在節奏教學活動課上,為中段學生設計的一項游戲:8名學生每人手中一張卡紙,每張卡紙上有一個節奏型,在全班同學的口令下,8名學生圍圈踏步走,在口令即將結束時,每人迅速找同伴,通過8個人的位置變換,組合出不同的節奏,兩個人一組,四組節奏型,再由全體學生認節奏、練節奏。

在這一游戲中全班同學都是參與者,把游戲與學習相結合,設計合理、適合的節奏,定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此方法適合各年齡段學生。

總而言之,節奏教學是一門學之不盡的藝術,是教學造詣的綜合體現。節奏教學活動應該時時、處處體現藝術、創造之美。教師應該成為節奏教學的引導者和指揮者,學生則成為實踐者和創造者,只要我們靈活運用節奏與韻律的美學法則,節奏教學活動就一定能創造出無限的美感和神韻。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歡
節奏興趣創新
花有自己的節奏
吃飯有個最佳節奏
YOUNG·節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