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教學管理中的教師行為

2017-09-27 17:12畢力格圖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5年25期
關鍵詞:童心教研教學活動

畢力格圖

新課程指出:重建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是這次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幾年來,學校教學管理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分數管理改為等級管理;教學活動起了深刻的變化,教師面貌煥然一新,學生擺脫了 “分數”的枷鎖,興趣發展了,學習輕松了。那么,在新的教學管理制度下的教師行為又應是如何呢?我就此方面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教學運轉,重在尊重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边@是課程改革的主旨,也是教師展開教學活動的主旨。教師的角色改變了,觀念改變了,教學活動中的行為也就隨之改變了。這改變包括語言、動作、教法、流程等。新課程倡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開拓智力、創新、創造,向著全面發展的方向提升。那么,我們教師就應圍繞這一目標展開教學活動。

1、語言、語言的表達要以尊重、贊賞學生為主。學生在質疑、解答過程中,正解和錯解是交錯在一起的。這時教師巧妙地運用了激勵的語言 (贊賞的、幽默的),既表揚了正解的同學,又婉轉地鼓勵了錯解的同學,保持住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使課堂始終興趣盎然,生動愉悅。

2、動作、教師的教學動作是隨著教學的需要而產生的。一個小小的動作,往往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可以贏得學生愉悅的笑聲,可以讓學生感到課堂教學活動的生動和有趣,它讓學生從生硬的教學中解脫出來。

3、教法、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狀況而確定教學方法,就是同一課題也往往由于教師不同而采用的教學方法也不同。試做這樣一個探討:舉辦一次同課題的教學比武,結果是教學目標基本一致,而教學方法卻各有千秋,就此而共同探討出有效的新穎的教學方法。由此而言,積極探索新課程的教學方法,應該說已成為每一位教師的主要任務,坐享其成的教法已經沒有,只有去創新、去創造,才能達到預期之目的。

4、流程、原先教案確定之后,教學流程就隨之而定。因而學生就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被強制在老師制定的教學內容的范圍之內。而現在不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指導者,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于素質的組合和提升,往往會有新的活動因子的產生,這時,教師就應根據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情況而隨機應變,活動方式和教學流程即可隨著教學活動的變化而變化。這樣,學生就能在教學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主動應用知識,主動拓展知識。雖然教學流程改變了,但教學目標卻更圓滿地實現了。

二、尋找童心,愛護學生

你一定非常羨慕魏書生老師能和學生結伴而行,在談笑中賦予啟迪和教育。你也許會認為李鎮西能和學生一起去郊游、捉迷藏、做游戲,直至被“活埋”有點不成體統。其實,

這就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的“童心”。著名特級教師斯霞曾把自己幾十年的教育生涯歸結為“童心母愛”。在孩子們看來,他們不僅是老師,更是他們的知心朋友。甚至,學生已不把他們當老師看了。正如陶行知所說: “當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時,您就成了真正的先生了?!蹦敲?,我們如何才能擁有一顆健康的“童心”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尋找:

1、要愛護學生.我們要做教育領域里的環保主義者。要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不僅愛孩子們的優點,也愛他們的缺點,不僅愛那些各方面都優異的學生,更愛那些不被人喜歡,又有一些缺點的“問題學生”。這種愛是對所有學生的廣博而深沉的愛,當然這種愛不是縱容和遷就學生,是通過愛讓學生接受 “真善美”,摒棄 “假丑惡”,這就是育人。

2、理解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每個孩子又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他需要我們當老師的去認真解讀,只有童心才能去破解這些密碼。因此,理解孩子既是形成童心的前提,也是獲得童心的必然結果,你理解了孩子,就會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就會對他們心中的困惑及時進行疏導。童心的缺失是可怕的,我們應努力找回這片綠地。

三、贊賞評價,激發自信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兩種:一種是口頭評價,另一種是落筆評價。無論哪一種評價,都和學生的自信心連在一起。由此,

教師的評價行為應寄托在學生的自信上。新課程的教材空間不拘一格,十分廣泛,極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由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以贊賞為主。

1、口頭評價.口頭評價一般是貫穿于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提問、解答、質疑等往往是多角度的,且對錯交替。由此,教師評價學生也要因人而異,以多角度去評價學生。特別是對解錯的同學,教師的評價就以另一個角度上去說。比如: “你雖然答錯了,但你勤于思考,積極發言是很好的,希望你繼續努力!”不難理解,一堂課成功與否,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評價是有很大的關系的。

2、落筆評價.落筆評價通常是指對作業和測試的評價,評價時要針對學生的成長來落筆。如果要落“合格”或“不合格”的等級,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閃光點在等級旁邊寫一兩句激勵的語言,給學生以努力的方向。這樣,學生就能在溫馨、和諧的評價中得到自信。只要學生堅信自己“我要學,我能學,我真棒”。那么,我們新課程教學將會在不斷地探究中得到創新和創造。

四、展開教研,創新活動

認真鉆研教材,在教研活動中探索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方式方法,是教師進入新課程的首要行為。原先的教研活動被應試教育所抑制,而今,新課程的教研活動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這就大大提高了教師在教研活動中的自主性、民主性和創造性。

在教研活動中,教師是主人,各教研組組織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根據自主、合作、探究、延伸、創新、創造等方式方法定出研究課題。在課題研究中,教師既是實驗者又是創造者。實驗者——在實驗中探究,在實驗中發現,在實驗中發展,在實驗中成熟;創造者——通過實驗去偽存真,創造出符合新課程和本校教學實際的有效的教學模式。課題一旦被驗證、確認、結題,即可在校園內鋪開。由于民主,大大地激發了教師走進新課程后的教研熱情。群策群力,各抒己見,不斷總結,不斷提高,使新課程的實施一步一步地走上正軌。再加上實驗課、匯報課、同題交流課等課堂活動交替探討,這就賦予每個教師展示才能的機會,提供了一個又一個教研活動的平臺。

五、加強進修,提高素質

眾所周知,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指導者。教師要學生全面發展,首先自己要全面發展。這樣,教師才能成為學生的楷模。由此,教師應自覺地進行自我進修。除了參加自考外,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根據教材的需要對自己的業務精益求精,把自己培訓成為高素質且有一技之長的教師。

綜上所述,在新的教學管理中,教師的行為也就隨之改變了。而這改變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面向這個目標,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尊重學生、贊賞學生、幫助學生、引導學生,這樣學生的多向能力就會不斷生成、不斷組合、不斷提升。那么,讓學生全面發展將不會是一句空話,新課程的實施也就能從成功走向成功。endprint

猜你喜歡
童心教研教學活動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培優輔差小組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
基于核心素養之自主發展的教學活動設計
童心向黨
童心向黨 快樂成長
童心加油,戰“疫”必勝
童心繪天下
以數學類繪本為載體的幼兒園教學活動探究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問題指向:學校教研品質提升的實踐轉向——以福建省尤溪縣教研實踐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