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下“導入技能”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2017-09-27 06:14唐麗娜李亞軍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5年25期
關鍵詞:應用課堂教學

唐麗娜 李亞軍

摘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導入技能的作用也顯得更加重要,對于一節課堂的教學進程與教學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文就導入技能的幾個主要類型進行具體闡述。

關鍵詞:導入技能;課堂教學;應用;

【分類號】G633.8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盵1]導入技能是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激起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和建立知識間聯系的教學活動方式[2]。它的目的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和程序之中,所以又稱為定向導入。常應用于上課之始,開設新課程或進入新單元、新段落的教學過程之中。

1、導入的類型

1.1 直接引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盧姆曾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所期望達到的目標?!盵3]直接導入是直接闡明學習目的、學習要求和各個重要部分的內容及教學程序的導入方法[2]。教師在上課一開始就直接點明本節課的主題,要學習的主要內容,這種導入方式簡捷、明快,明確了學習內容,提出了學習要求,引起學生學習求知欲并準備參與教學活動。

如在講授“DNA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課時,上課一開始就直接板書標題,然后讓學生通過標題來分析本節課要研究的主要問題是什么。這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生分析出本節課的兩點主要學習內容:為什么DNA是遺傳物質?為什么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讓學生心里帶著這兩個問題進入今天的學習。

1.2 設疑導入

人們對于未知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和向往,都想一探究竟,設疑導入就是利用了學生這樣的一種心理,在一節課堂開始之前設置層層疑問,編寫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且形式多樣和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揭開知識的神秘面紗,在思考和解答疑問的過程當中就進入了學習。如“進行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教學時,教師可以準備幾個空心蘿卜和一些過了冬的生姜,然后問學生:“為什么蘿卜放久了會空心?會變輕?生姜為什么會變輕?”學生接到這些問題就會根據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做出回答,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入新課,然后帶著學生一起解決這些問題,從而進入課堂。

1.3 經驗導入

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已知的生物學知識為出發點,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帶領學生一起回憶和思考,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再引出新的疑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如在學習“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一節內容時,教師提問學生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過程是怎樣的?學生會根據自己以前學到的知識來進行回答,最多也就只能說出光和作用的總反應式,但是具體過程是怎樣的又不知道,那這就是教師要的切入點: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個及其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過程,人們對光合作用過程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探索歷程,該探索歷程不僅充分展示了人類的聰明才智,而且人類對光合作用的深層探索仍在進行,現在就讓我們來跟隨科學家的腳步,再次感受科學家們的探索過程,去探究光合作用的具體反應過程。

1.4 故事導入

在生物學科的發現史和科學史中,充滿了動人的故事,其中有很多妙趣橫生的精彩故事,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需要來選擇性的講解科學故事,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會集中,這為之后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如在講授“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節教學內容時,可以在上課之前就給同學們講孟德爾的故事,或是請同學起來說關于孟德爾的相關事跡,教師再根據實際情況對孟德爾的故事進行補充,以此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1.5 事例導入

用生活當中的學生比較熟悉或是關心的生物學事例來進行導入,能使學生很快融入課堂。由于所舉的事例都是來源于生活,貼近生活,貼近社會,這也符合“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一新課程理念。通過給學生介紹新穎、醒目的生物學事例,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1.6 情境導入

課堂已經不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是充滿生機的生命活動的學習天地。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可以使學生展開他們豐富的想象。新課程教材中每一章的導言及圖片都設計的很精美,每一節的問題探討中也會插入一些非常精美的的圖。如“細胞的能量‘通貨——ATP”一節的教學內容,在上課開始就可以播放一段輕音樂,然后教師開始介紹:同學們閉著眼睛想象一下,在生活中,你們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炎炎夏日,當我們漫步在鄉間的小路,點點流螢漫天飛舞,猶如夜空中美麗的繁星,唐代詩人杜牧曾經寫過一首詩《七夕》描繪了這樣的美景??梢哉埻瑢W起來朗讀或是教師自己帶著感情朗讀一遍。朗誦著杜牧情境交融的詩句,想象夜空中與星光媲美的點點流螢,讓我們一起來思考有關的生物學問題。討論以下問題:螢火蟲發光的生物學意義是什么?螢火蟲體內有特殊的發光物質嗎?螢火蟲發光的過程有能量的轉換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

1.7 直觀導入

直觀導入的方式非常多樣,不過都是讓學生對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生物體標本、模型、圖表、幻燈片和電視短片等,以此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一節教學內容時,可以通過一些細胞的模型或是細胞器的模型來讓學生觀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目的的去觀察,然后從結構出發,分析其功能。再來學習其他的細胞器,就此開始了新課的學習。

1.8 實驗導入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且根據學生的一些心理特性,在某些章節中以實驗作為導入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大量的聲音、色彩、形態和氣味等變化使學生在學習之始便在感官上承受適當的刺激,獲得大量的感性信息,同時提出若干問題,學生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就會促使學生有條理地思索問題。

以上是我在新課程生物教學中的一點嘗試。一位教師曾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住?!备郀柣f:“最難的是開始,就是第一句話,如同音樂上一樣,全曲的音調都是它給予的,平常得好好去尋找它?!笨梢娨惶镁食晒Φ恼n絕對少不了一個好的導入,新課的導入方法多種多樣,它們都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定向的作用。實踐證明,只有導入得法,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榕,金禹含.信息時代教學技能之導入技能[J].考試周刊,2015(25).

[2]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趙紅梅.例談新課程生物教學實踐研究之課堂導入[J].科學·自然,2014(1).endprint

猜你喜歡
應用課堂教學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分析膜技術及其在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