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視角下我國產業扶貧模式的問題及其對策

2017-10-11 19:30郭蕾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 2017年6期
關鍵詞:扶貧模式產業扶貧精準扶貧

[收稿日期] 2017-05-12

[基金項目] 新型城鎮化背景

下農村空巢老人醫療保障機制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4BYJ157),江西脫貧攻堅的典型模式研究,江西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招標課題(16ZD03)。

[摘 要] 在貧困地區,產業扶貧將“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這是消除貧困以及促進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增長機制。贛南地區大部分位于我國扶貧工作主戰場中的羅霄山連片特困區,貧困人口多,程度深。在精準扶貧的視角下,對江西省贛南地區產業扶貧模式進行探討,總結出當前贛南地區主要有“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特色旅游”“互聯網+電商”這三大精準產業扶貧模式,并對三種模式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關建議,促進扶貧成效的可持續延展。

[關鍵詞] 精準扶貧;產業扶貧;贛南地區;扶貧模式

[中圖分類號] F06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7)06-0061-05

江西省贛南地區作為原中央蘇區的主體,曾經為中國革命做出過巨大貢獻,但是當前贛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貧困人口眾多,扶貧形勢十分嚴峻。贛南地區18個縣(市區)中有11個被納入羅霄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包括1419 個貧困村,是江西省扶貧工作的重心。中央對老區的扶貧工作高度關注,習近平總書記來江西考察的時候曾表示:“確保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1]。根據中央的規劃和地方實際情況,2016年江西省政府在《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2018年要實現全省基本消除貧困現象的目標。因此,贛南地區利用其自身資源優勢,堅持走產業扶貧道路,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扶貧的精準化程度,帶動贛南地區貧困人群順利脫貧進行努力探索,對實現贛南地區脫貧致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贛南地區產業扶貧模式現狀分析

(一)贛南地區貧困現狀分析

貧困人口數和貧困發生率都是衡量貧困程度的重要的指標,貧困人口數是衡量貧困發生的廣度,而貧困發生率是衡量貧困發生的深度。由于國務院和江西省委在全方位多領域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振興發展。以贛州為代表的贛南蘇區減貧進程加快、扶貧工作成效顯著。表1顯示2015年全市減少貧困人口34.82萬人,2016年27.1萬貧困人口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18.93%下降到2016年的5.7%。盡管贛南地區扶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但距離全面脫貧摘帽仍然任重道遠。截至2016年底,贛南地區仍有43.1萬貧困人口,占據全省的近1/3,貧困發生率也與江西省指標和全國指標差距較大,分別為5.7%、3.3%、4.5%。

(二)贛南地區實施產業扶貧模式的可行性

贛南地區發展特色產業的基礎較好。贛南地區利用較為豐富的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使其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首先贛南地區氣候適宜、紅壤分布廣泛,發展特色農林產業條件優越,適宜臍橙、茶葉、油菜等農作物生長。其中,贛南臍橙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全國十一大優勢農產品”之一,品牌效應已經顯現。臍橙生產實現了規?;?、產業化,初步形成了果品加工、包裝、倉儲、出口一條龍的產業鏈條。贛南地區是全省最大的油茶主產區之一,也是全國重要的油茶種植區。其次,贛南地區蘊藏儲量豐富的稀土資源,是著名的“世界鎢都”和“稀土王國”,通過對稀土、鎢的開采和應用發展資源型產業。再次,贛南地區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革命歷史遺跡眾多,同時客家文化沉淀深厚,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的鄉土文化和景觀。最后,贛州市于2014年獲批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促進了商品和各種要素的流動。

二、贛南地區產業扶貧模式分析

在精準扶貧視角下對贛南地區產業扶貧實施實際情況進行考察,本文將贛南地區主要的產業扶貧模式總結為 “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扶貧模式、特色旅游產業扶貧模式、“互聯網+電商”產業扶貧模式。

(一)“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扶貧模式

該模式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主體,合作社作為貧困農戶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和中介,建設專門農業生產基地分包到農戶,利用資金、技術和市場優勢,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開發各種農業新產品,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2]。通過產業托管、貧困戶自主生產,依靠地租、入股分紅和吸納就業等形式,輻射帶動貧困戶參與優勢特色產業的生產。通過對贛南地區臍橙、油茶、葡萄和生豬等優勢產業采用“統一品種、統一生產、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的方式,建立龍頭企業、經營大戶等與貧困戶穩固的利益聯接機制。各地可根據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的數量、質量情況,對其給予信貸貼息、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適當支持。信豐縣通過培植壯大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免費為貧困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幫助貧困戶脫貧;南康市采取了收購已掛果油茶林返租、貧困戶與企業合作造林、“公司+基地+農戶(貧困戶)”以林地入股的模式,開展油茶產業助力扶貧。從理論和實踐效果來看,該模式能積極帶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

(二)特色旅游扶貧發展模式

特色旅游扶貧發展模式以贛南地區紅色文化、民俗傳統、客家風情、生態旅游資源為基礎,鄉村居民為主體,立足鄉村實際,積聚和利用社會各方面力量進行旅游扶貧,開發富有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發展旅游經濟,逐步改善鄉村貧困人口生活狀況。贛南地區的旅游資源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同時貧困區域也集中在農村地區,將鄉村旅游與特色產業、整村推進、土坯房改造、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等有機結合,改善貧困村村面貌。將瑞金、寧都等地的紅色旅游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在全區范圍內構建紅色旅游景點網絡,打造紅色旅游景點一條線路。在弘揚紅色文化的同時,推動贛南革命老區扶貧工作的進程。地區借助旅游項目銷售臍橙、油茶等特色農產品,帶動農副土特產品加工包裝銷售、民俗工藝品開發,為貧困戶創業、就業、增收提供平臺。通過發展特色旅游扶貧模式,貧困地區封閉狀態被打開,貧困戶拓寬了眼界,增強了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能力,一些鄉村民俗文化得到傳承發揚,還促進了貧困村的社會精神文明建設進程。endprint

(三)“互聯網+電商”產業扶貧模式

該模式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企業依靠互聯網技術搭建電子商務平臺,建立適合農村貧困地區發展的農產品銷售模式。電子商務作為助推特色產業發展的新引擎,推動傳統特色產業借力電子商務轉型升級,無論是大型產業還是小型產業都通過電子商務開辟了新天地。贛州市連續四年舉辦贛南臍橙網絡博覽會,與淘寶網、順豐等電商平臺合作開展“O2O運營模式”。2016年贛南臍橙網絡博覽會首屆電商節在瑞金舉行,通過“互聯網+”贛南臍橙促進產業升級,極大地提升了贛南臍橙在全國的知名度。作為全國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縣的于都縣,大力發展電商產業平臺,與阿里巴巴集團開展戰略合作,優先選擇貧困戶為村淘、京東、農村 e 郵的鄉村合伙人,統一進行崗前培訓[3]。從實踐效果來看,該模式將生產、流通以及消費帶入了一個網絡經濟、數字化生存的新天地,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貧困農戶收入。

三、贛南地區產業扶貧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

無論是“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扶貧模式,還是“互聯網+電商”扶貧模式,企業與貧困戶之間的利益都是制約扶貧模式發揮良好成效的重要因素。在競爭市場下,貧困戶處于絕對劣勢一方,只能依靠龍頭企業帶動發展,龍頭企業處于絕對優勢,具有生產、銷售、服務、整合資金等多種功能,因此龍頭企業對扶貧產業的發展作用至關重要,龍頭企業一旦出現了問題,整個扶貧產業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由于在產業扶貧中,龍頭企業和農戶沒有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4],在出現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時,甚至會出現龍頭企業侵蝕貧困戶利益的情況。在旅游扶貧模式上,政府、企業與貧困戶之間獲益不均衡。政府首先追求的是穩定的社會秩序和既得的經濟效益;企業只重視從旅游扶貧中獲得高額經濟利潤,并不在意當地貧困戶生活質量的改善,在制定與執行旅游項目時,往往容易忽略其他利益主體;貧困戶只重視從旅游扶貧中獲得高額經濟利潤和改善自身生活質量;三者間利益不平衡制約了旅游扶貧模式的發展。

(二)扶貧產業對貧困戶帶動力不強,貧困戶參與度低

贛南地區的產業扶貧政策對貧困戶的補助力度并不小,但在采訪中卻發現,很多貧困戶并沒有參與到這幾種扶貧項目中。在“互聯網+電商”扶貧模式中,貧困戶大多文化知識面狹窄,一時還難以理解電子商務發展的前景,市場觀念不強,敢闖敢冒的風險意識缺乏,創業能力和積極性不高。同時也因為自身知識與文化水平的欠缺,導致農民進行電子商務活動時缺乏積極性,對電子商務的接觸也處于被動狀態。在生產農作物上,由于生產和種植農作物所需要耗費的勞動力大,而貧困戶多為勞動能力較弱的年老者,這就導致多數貧困群眾無法進行農作物生產。從事旅游業與農業生產不同,貧困戶參與旅游業的門檻要求較高,年齡較大的貧困民普遍受教育程度都較低,且身體健康狀況較差,參與旅游扶貧模式能力有限,常常被排斥在外。

(三)單一的融資模式(政府)與資金投入不足

資金不足是制約贛南地區扶貧產業的發展壯大重要原因?!褒堫^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對龍頭企業資金投入要求高,在運作初期,企業承擔了土地租金、生產設備等方面投入。同時,企業與農戶之間簽訂買賣合同,如果種植成本較高,農民難以承擔,也需要資金支撐[5]。傳統的政府財政撥款為主導的單一扶貧融資模式阻礙了農業產業化與規?;l展。開發特色旅游扶貧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整合各方資源,一方面體現在開發特色旅游景點項目上所耗費的資金多,另一方面體現在對旅游景點的宣傳和貧困地區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上。資金不足也是制約電商扶貧的重要條件之一,電商人才的培訓、電商項目的扶持以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目前,只有被評為“示范縣”的農村電商才可以獲得國家的資金扶持,其他大部分地區的電商扶貧資金還需要東挪西湊來解決[6]。

四、推進產業扶貧的政策建議

(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并開拓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破解贛南地區產業扶貧問題的一個關鍵路徑就是要解決贛南地區產業扶貧的資金投入不足以及融資渠道單一的問題。單純依靠地方自身積累或國家補貼和轉移支付,都無法滿足產業扶貧的龐大資金需求,這就需要創新產業扶貧的融資模式,開拓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一是要加大公共財政對扶貧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中央政府要加大轉移支付和各種專項扶貧資金的投入力度,同時,在地方財政條件允許,債務風險可控的條件下,提高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的額度,以緩解扶貧資金的“瓶頸”制約。二是通過完善商業環境,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并積極發展慈善公益事業,鼓勵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贛南地區扶貧開發中來。三是贛南地區應發揮金融扶貧的作用,將金融扶貧與產業扶貧統一起來,對產業扶貧的發展予以資金上的助力,提高貧困農戶自主創業的積極性。政府要通過適度的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政策,鼓勵并支持金融業的發展,要建立完善面向“三農”的金融服務體系,全面推進普惠金融,從而推動贛南地區產業發展,在金融扶貧的助力下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扶貧新格局[8]。

(二)將產業扶貧與扶智有機結合起來

貧困戶參與產業扶貧的薄弱意識和諸多自身能力的缺陷嚴重制約其參與扶貧工作的積極性。多年的扶貧開發實踐經驗表明,貧困戶只有意識到自己是產業扶貧的主體時,才會自覺加入扶貧工作中,才能改變被動式扶貧局面,使扶貧工作實現由“外生”向“內生”轉變,由“強制性”向“需求誘致”轉變?!胺鲐毞鲋靖鲋恰?,提高人口素質才能在未來有效減少返貧的可能性。貧困群眾要正確認識貧困,堅決與貧困作斗爭就必須將產業扶貧與扶智有機結合起來[7]。一是要創新農村科技培訓,利用農村現實基礎條件,以通俗的語言,針對性的方式,開展不同渠道、不同形式的人員培訓,為產業扶貧提供更多有能力的勞動者。二是要加大對貧困戶文化素質、市場經營風險意識等綜合素質的培訓,為提高產業化精準扶貧效用奠定良好的人文素質基礎,鼓勵貧困群眾積極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來[8]。三是政府要在貧困地區積極發展教育,培養人才,讓貧困群眾充分了解扶貧模式的實施方式與實施意義。四是貧困戶要正確認識貧困,堅決與貧困作斗爭,通過教育預防貧困,避免窮和“愚”之間的惡性循環,阻斷貧困人口的代際傳遞,才能打贏脫貧攻堅的持久戰。endprint

(三)建立龍頭企業與貧困戶間的利益聯結機制

企業與貧困戶之間存在利益博弈,各方從本質上都是追求“利潤最大化”,要有效推動產業扶貧,必須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由于企業與貧困戶在合作中的話語權和地位不同,很容易形成企業獨自壯大,而貧困戶卻被邊緣化、利益被侵害的局面,這顯然有悖于產業扶貧的的目標。確保貧困農戶與扶貧經濟組織實現緊密的利益聯結,可在四方面進行探索。首先要厘清不同主體的責、權、利分配關系,建立有利于貧困人口的公平分配機制,最大程度地平衡各方利益,這是贛南地區扶貧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9];其次,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在政策、資金等方面扶持“真扶貧、扶真貧、做實事、見實效”的龍頭企業、專業大戶,使政府的扶貧意志真正轉化為各類市場主體的實際扶貧行動[10];再次,要簽訂合同契約來規范各方的責任,保護貧困群眾的利益,通過建立由各方代表組成的監事會,對項目投資、經營、收益進行全面監督;最后要創新合作機制,探索出了新的扶貧項目產權經營機制,鼓勵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托管、租賃、移交給有能力的市場主體經營,使其實現保值增值,長期發揮扶貧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春節前夕赴江西看望干部

群眾的講話,[EB/OL].新華網,http://news.xinhmaner.com/Politics/2016-02/02/c1117973

[2]王云燕,肖林長.推進“互聯網+”背景下贛州實施精準扶貧的路徑思考[J].江西農業學報,2016,(7).

[3]李志萌,張宜紅.革命老區產業扶貧模式、存在問題及破解路徑——以贛南老區為例[J].江西社會科學,2016,(7).

[4]胡振光,向德平.參與式治理視角下產業扶貧的發展瓶頸及完善路徑[J]. 學習與實踐, 2014,(4).

[5]冬 唯.以“產業扶貧”破解天津市貧困鄉村造血難題[J].中國商貿, 2014,(11).

[6]滕 飛,劉???,申紅艷.電商扶貧中的“短板”與對策[J].中國物價,2016,(12).

[7]王 崢,鄒知言,郭蕾.南方脫貧攻堅的典型模式與經驗啟示—基于閩粵桂黔的經驗總結[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7,(2).

[8]全承相,賀麗君,全永海,等.產業扶貧精準化政策論析[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5, (1).

[9]萬劍敏.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縣域經濟旅游扶貧研究——以鄱陽縣為例[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2,(4).

[10]李榮梅.精準扶貧背景下產業扶貧的實踐模式及經驗探索[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4).

[責任編輯:曾 菡]endprint

猜你喜歡
扶貧模式產業扶貧精準扶貧
解決甘肅扶貧問題的對策探析
廣西省產業扶貧探析
踐行“產業扶貧”農民增收超10倍
電商扶貧的可行性探析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恩施州龍鳳鎮扶貧模式啟示
淺析迪慶州精準扶貧情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