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社全面推進精準扶貧

2017-10-11 19:33汪小平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 2017年6期
關鍵詞:小康社會精準扶貧

汪小平

[摘 要] 為全面貫徹中國共產黨文縣第十五次代表大會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縣貧困地區發展現狀,摸清導致貧困的攔路虎,匯聚民智找到脫貧致富的金點子,切實踐行確保扶貧到村到戶的精準扶貧理念,調研組深入文縣第一批產業富民示范村——田家壩村考察調研,通過召開座談會、查閱檔案、現場交流、入戶走訪、實地調查,取得了第一手資料,掌握了相關典型,淺析促進扶貧的工作思路,形成了相關調研思考。

[關鍵詞] 甘肅文縣;精準扶貧;農村合作社;富民示范村;小康社會

[中圖分類號] F32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7)06-0066-03

中國共產黨文縣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縣委書記蘇彥君作了題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的報告,報告強調,要切實增強“一號工程”意識,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向貧困發起總攻,以更大的決心、更準的舉措、更好的機制,超常規的力度,因勢利導、眾志成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全面貫徹大會精神,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縣貧困地區發展現狀,摸清導致貧困的攔路虎,匯聚民智找到脫貧致富的金點子,切實踐行確保扶貧到村到戶的精準扶貧理念,調研組深入文縣第一批產業富民示范村——田家壩村考察調研,通過召開座談會、查閱檔案、現場交流、入戶走訪、實地調查,取得了第一手資料,掌握了相關典型,淺析促進扶貧的工作思路?,F形成一下相關調研思考。

一、基本情況

田家壩村地處城郊,在白水江南岸,地勢狹長,田塊分散,土地貧瘠,但有獨特光熱水土資源和便利的交通。全村114戶,約326人,2015年果蔬種植面積達到了245畝,收入約達195萬元,人均純收入達6000多元,2016年總收入約達26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了8000多元,遠超當地平均水平,全村基本為無糧村,果蔬收入在當地群眾收入結構中達到了2/3以上,成為群眾增收的支柱產業,經過多年的堅持與發展,在田濟民為支部書記的帶領下走出來一條整體脫貧增收的特色之路,成為文縣第一批產業富民示范村。

二、促進脫貧致富的主要做法

通過走訪座談,了解到在促進脫貧致富的實踐中,產業帶動致富為重中之重,帶動整村致富典型人物支部書記田濟民組織成立了“天潤果菜合作社”,推行“支部+協會+農戶”的模式,自己出資到銀川、西寧、蘭州等地考察市場,并引進了紅心柚、日本太田椪柑新濟3號、紐荷爾臍橙等優良品種的種植成功,現在又成功地在同一棵樹上嫁接出兩種不同種類的柑桔,上半部分是椪柑,下半部分是蜜桔,這兩個品種的成熟期相差一月左右,早熟的早上市,晚熟的可以存放到春節前后上市,最大程度上發揮了果樹的效益。在此基礎上,他又組織成立了“天潤果蔬有限公司”,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與農戶簽訂合同,以保護價收購農產品,最大程度的保護果農的利益。使田家壩村每畝地的收入由不足千元提高到七、八千元,有的甚至達到15000元。

在和田家壩村主任田文平交談中了解到,現成立的合作社除“天潤果菜合作社”外,還有“惠農蔬菜專業合作社”“田家壩林果協會”“養豬農民專業合作社”“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養羊農民專業合作社”等5個較成規模的合作社。通過一戶帶動多戶、多戶聯營,實現了果蔬大發展,對于田塊分散、土地貧瘠、勞動力不足,不適合發展果蔬的農戶,鼓勵發展山羊養殖,同時因人而異鼓勵養豬和蜜蜂的養殖。全村除無勞動力及在外經營其他產業的人口以外,基本全部發展果蔬種植。經過幾年的堅持與發展,走出了一條變自然條件劣勢為經濟優勢以促進整體脫貧增收的特色之路。

三、經驗推廣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要求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習總書記多次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國務院連續兩年將精準扶貧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全國各省、市、縣相繼提出了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要實現這些目標,針對新階段扶貧開發的形勢和任務,必須開拓新思路,創新新機制。田家壩大力發展富民產業走聯合與合作發展之路的成功經驗可以在全縣乃至于全省推廣。

目前文縣仍然還有16480戶貧困戶,這些貧戶貧困戶大多數自我發展能力弱,脫貧沒有辦法。如果只是送錢送物的救濟式扶貧,這不符合開發扶貧、精準扶貧的理念,也不能實現真正的脫貧,而試圖讓這些貧困人口完全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實現脫貧,困難很大。那么,怎樣扶貧脫貧,可以創新思路走聯合與合作發展之路,即大力發展農村合作化這條路。

(一)充分發揮黨組織及能人大戶作用,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社

利用合作社這種有效形式,把貧困戶吸納進來,通過資金、土地、勞動力入股,實現穩定和持久的脫貧。對于發展合作社,出現了一些困難,大體上有三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人心比較散,以家庭為主的生產方式和習慣,一時難以動搖,即便做了很多動員工作,也難以說服大多數貧困群眾。這種情況在偏遠和落后鄉村不在少數。第二種情況是,一些貧困村幾乎選不出一個能干的帶頭人,支部書記不行,能人大戶不行,沒有能夠領頭去干的人,合作社無法組建。第三種情況是有些合作社幾乎是村里富人的俱樂部。合作社雖然有了,但不能帶動貧困戶,無法發揮脫貧帶動作用。面對這些困難問題怎么辦?對于第一種情況,解決的辦法就是要發揮黨支部書記、村干部的作用,支部書記要帶頭,先動員思想較先進的貧困戶參與,再吸引后進的貧困戶參與。對于第二種情況,解決的辦法也很多。要充分發揮基層的創造性。辦合作社不要只限于本鄉、本村和本土,完全可以以強帶弱,以大帶小,走出一條聯合脫貧新路。第三種情況就是要動員合作社帶動貧困戶。

(二)抓好合作社,加強風險防范

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注意風險防范。一是市場風險,一是經營風險 。實施精準扶貧,大力發展產業,要充分考慮多種因素。首先是農產品市場因素,發展農產品要精準定位市場。誰來精準定位市場呢?這就需要合作社去完成。其次,農產品生產多少是由市場決定的,歸根到底是由合作社按照供求需要來決策,只能依靠合作社的力量去做,找市場,找銷路。市場越來越需要高品質的農產品,從種植、管理到加工生產,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只能靠合作社、靠農產品加工企業來完成。抓合作社,就是抓住了脫貧攻堅之本,單純只抓產業,不重視抓人,不抓合作社,不抓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做法,也是無法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

(三)因村施策,發展特色產業

合作社有了發展,就要選準產業,什么產品掙錢就發展什么。文縣特色產業較多,可揚長避短,因村施策。合作社發展產業要圍繞市場轉,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同時不能搞人云亦云,人同我同的產業,要發展自己特色和特點。各級政府要搞精準產業扶持?!耙淮逯贫ㄒ粋€產業發展政策,一個合作社給一個產業發展政策扶持”,通過合作社的力量把各種特色的產業發展起來。

(四)循序漸進,全面推廣

推動農民合作社發展、帶動貧困戶。第一,發揮好第一書記和支部書記的作用;第二,不搞強迫命令,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改變落后觀念,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先讓一部分貧困群眾受益,再吸引大部分貧困群眾參與,第三,抓住一批成效明顯的合作社,由點及面,全面推進。

[責任編輯:譚曉影]endprint

猜你喜歡
小康社會精準扶貧
破譯決勝全面小康的價值密碼
法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駕護航
精準審計的現狀研究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習近平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樹立發展信心 培育增長動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