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網在高校自主學習中的應用研究

2017-10-17 12:27任華新
卷宗 2017年26期
關鍵詞:移動互聯自主學習

摘 要:自主學習是與傳統學習方法(被動接受的學習)相對應的一種具有現代化特征的學習方式。以學生作為真正的學習主體,自己做主,不受別人(包括老師)支配,不受外界干擾通過讀、聽、講、觀察、研究、動手實踐等手段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行為方式。移動互聯網正是適合這種學習模式的快捷方便的途徑,因此可研究引用互聯網在高校自主學習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移動互聯;自主學習;研究效果

1 移動互聯網在自主學習中應用的現狀述評

1.1 移動互聯網的使用現狀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9次全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中顯示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較2015年底增加7550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44億,占網民總體的47.1%,較2016年6月增長1932萬。在年齡結構上,我國網民以10-39歲群體為主。截至2016年12月,10-39歲群體占整體網民的73.7%。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30.3%;10-19歲、30-39歲群體占比分別為20.2%、23.2%。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校的大學學生正是移動互聯網使用的主力軍,為基于移動互聯網的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

1.2 高校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

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高校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應該利用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技術構建“以學生為主體”,超越時空的學習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對高校的學生來說,讓學習過程充滿興趣,讓學習資源無處不在至關重要。文獻顯示,近年來國內外都非常重視基于移動網的課程建設,如“網易公開課”中很早就引進了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國外高校的MOOC課程,隨后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大學也開發了MOOC課程,許多高校還發開發“微課”等資源,學生通過手機就可以自主學習。

但是,這些課程資源因為難度等原因并不完全適合全部高校的學生心智的特點,因為課程進度等原因不能很好地與專業課程實現O2O的有機結合。所以,需要通過引進、開發等形式建構具有自己高校特色的移動互聯課程資源,更加適合本校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本課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 研究的主要目標、內容和重點難點、遇到的主要問題和研究的基本思路

2.1 研究的主要目標

以本校專業課程教學為例,深入探索和研究移動互聯網在高校學生自主學習中的應用,讓移動互聯網參與到學校日常的教學管理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豐富教學手段,實現教育教學的智能化、人性化。

2.2 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移動互聯網絡課程資源開發,以及通過移動終端進行自主學習的方法;

(2)以本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為例,根據本專業的特點,探索利用移動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的方法,提供自主學習對應本校特征的學習資料,開發《網站規劃與開發技術》、《java語言程序設計》等網絡課程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

(3)研究學生利用移動互聯網進行課程的自主學習及自主學習后的考核策略;

(4)探索教師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進行專業課程教學的策略;

(5)探索基于移動互聯網學習效果評價的方法,因為是自主學習,因此效果評價有一定的難度;

(6)深入研究利用移動互聯網來提高學生應用技術技能的策略和方法。

2.3 研究的重點難點

研究重點:

自主研發一些適用于高校學生自主學習特點的移動互聯課程;

研究基于移動互聯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包括課堂自主學習模式和課外自主學習模式;

研究基于移動互聯自主學習管理機制:包括學習過程的監管和學習質量的評價;

研究難點:

基于移動互聯網絡自主學習過程的管理;

如何通過移動互聯網自主學習的方式提高高校學生的應用技術技能的方法。

2.4 研究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1)利用移動互聯進行自主學習時,學生的學習狀態難以控制;

(2)利用移動互聯學習以后,學生是否能夠提高自主學習的興趣;

(3)利用移動互聯進行學習時,是否有足夠的數據流量或者wifi資源;

(4)將移動互聯網自主學習引進到高校中,是否適合高校學生使用;

2.5 基本思路和方法

基本思路:引進、開發適合高校學生心智特點的移動互聯網資源;通過手機終端進行自主學習研究;分析總結基于移動互聯的教學模式、策略和方法。

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采用訪談、問卷等形式了解移動互聯網的使用情況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

(2)文獻資料法。查閱管、辦、評分離的相關政策文件,國內外教育資源配置市場化的政策與理論依據。

(3)比較研究法。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普通的網絡學習和移動互聯網的自主學習進行了比較。

(4)個案研究法。選取實驗班,進行個案的研究。

3 移動互聯網在自主學習中的應用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移動互聯網加入到自主學習中來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到應有的監督,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獨特見解,參與的積極性。因為是自主學習,因此這種監督機制就非常困難。

既然是利用移動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那么教師就必須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料和內容。建立學習的網站或者app就是必須的,這就對于教師除了本專業的知識以外也要了解移動互聯的使用方法。endprint

既然是自主學習,那么教師給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不像在教室教學,教師可以看見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根據學習的態度和結果進行評價。而自主學習,教師看不到學生那么想給出一個正確的評價就比較困難,教師必須克服這個困難。

4 自主學習后考核模式的確立

傳統的教學模式,成績的考核方式是由學生達到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組成,一般的高校都各自有不同的比例,但即使比例不同,學生的成績扔主要是取決于最后期末的試卷成績。而且由于上課的學生多,教師所給的平時成績也未必能做到精確無誤。這樣的考核方式就非誠容易造成學生平時不好好的學習,期末突擊的惡性循環。并且有很多學生都是靠記憶復習,考試成了比拼記憶的地方,不能達到教學大綱中的要求: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所以傳統考試模式需要改革,改為將平時成績平均到總成績,已消除平時不學,期末突擊的情況,并能真正的考出學生的真實能力。這樣就是在自主學習的工程中分階段的進行測試,每次測試的結果都進入期末的總成績,也就是將以此定輸贏的考試分解為多次的結果,這樣學生就不能在期末時進行突擊復習了。大大的提高平時的學習效果,也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專業技能。

5 增加移動互聯后的自主學習的效果分析

移動互聯網加入到高校自主學習后具有以下明顯的效果:

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可以利用平時零散的時間進行學習,不受學習的時間和地點的局限。

因為現在的學生大多喜歡隨手拿著手機無時無刻不忘記瀏覽手機,那么移動互聯的學習方式也更容易被現代大學生所接受。也就能更好的提高學習的效果。

考核模式的改變,使學生不能也不敢投機取巧,只能認真的做好平時的作業和平時的考核,這樣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 小結

通過本次實驗研究,證明了移動互聯網在高校自主學習中的應用,不但使學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是我們在教學工程中的一個挑戰。

參考文獻

[1]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hlwtjbg/201701/t20170122_66437.htm.

[2]新鮮傳媒.90后大學生的數字化生活調查[J].國際公關,2011(6).

[3]夏春紅;移動學習的資源整合在終身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12年03期.

[4]李桂英;馬力;寧玉文;李貴明;基于云教育平臺的自主移動學習模型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年11期.

[5]侯志鑫;移動學習環境下學習資源建設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6]孟令杰;高職教育課程資源開發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4年.

[7]丁振華;裘偉廷;基于方法的移動學習模式[J];懷化學院學報;2010年09期.

[8]劉敏娟;淺談大學英語教學多媒體網絡自主學習[J];經營管理者;2011年23期

作者簡介

任華新,女,遼寧對外經貿學院,計算機應用,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歡
移動互聯自主學習
新西蘭高職教育教學模式初探
場景傳播視閾下的網絡直播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