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學生轉專業問題的法學透視探析

2017-10-17 11:38謝一丹
卷宗 2017年26期
關鍵詞:高校學生

摘 要:2014年,武漢一大一學生卻因不滿校方設置轉專業門檻,將母校告上了法庭,引起了社會的一番評論。為能進一步理解高校學生轉專業中涉及的法律關系,依法保障高校學生的專業選擇權利,本文在分析高校學生轉專業的原因的基礎上,厘清高校辦學自主權定位,完善高校學生轉專業的權利救濟,以期促使高校實現轉專業管理的法治化和科學化。

關鍵詞:高校學生;轉專業;高校辦學自主權

1 案件導入

2003年1月,復旦大學 244 名學生重新選擇專業轉到新院系,邁出了中國高等院校轉專業的第一步,隨后,陸續有很多高等院校開始制定并實行轉專業政策,學生通過一學期或一年的校內學習了解到自己的專業興趣和個人優勢,使學生獲得一定程度的個人選擇專業權利,經過申請、考試、審核和公示等程序無異議后方可調入自己所選擇的院系專業,繼續在大學里學習。但在2014年初,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大一學生張某卻因不滿校方設置的轉專業門檻,將母校告上了法庭。張某認為學校擅自以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確定參加調整修讀專業考試者名單的做法人為剝奪了學生平等自愿求學的基本權利,請求法院判令學校撤銷相關通知。經過法院審理,法院認為學校關于轉專業的相關通過不是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行政行為,而是對其成員的內部管理行為,屬于該校履行高校自主辦學權范圍之內,裁定駁回張某的訴訟請求。

2 高等院校學生轉專業現象分析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邁向大眾化潮流,高等教育理念漸漸發生改變,在課程設置、管理方式、教學方法以及高等教育與社會的關系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專業設置豐富多樣,課程更加靈活,給予學生更多地自主選擇所要報考的專業機會。

從2003年復旦大學首次制定允許學生轉專業的政策后,近些年來,很多高等院校紛紛開始制定并實行轉專業的相關制度,“轉專業”是在校大學生和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高考填報志愿時,由于考生和家長對高校的設置專業不夠了解,報考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先入為主性;進入高校后,學生對自己的志向和愛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開始審視自己的專業,不同程度上有了轉專業的意向。目前全國高等院校的總體情況來看,我國大學生轉專業情況呈現出一些特點:第一,學校和學生人數逐步擴增,專業設置更加多樣化。對于學生轉專業的限制逐漸放寬,各個學校根據其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案實行轉專業制度,申請轉專業的學生在入學前和入學后均有所增加。第二,轉專業政策逐漸正規化。各個學校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出臺適合本校的轉專業政策,對轉專業所要涉及的各個步驟和分管部門的具體工作都做了精細的規定,高校學生轉專業從小范圍試行逐步邁入規范運行的階段,趨向正規化。第三,對于學生個人而言,對待轉專業態度從片面化趨向全面化。學生往往不再僅從單方面考慮專業問題,除了會將個人興趣愛好考慮在內,還包括一些家人建議、未來定居地等方面。

3 高校學生轉專業的法理思考

考生收到高校錄取通知書,并到學校報到繳費上學即表示合同的履行,在履行中發現有重大誤解的為可變更合同。轉專業在法理上是因為考生填報志愿時對專業有重大誤解而形成的可變更的協議,因此,轉專業是學生可變更協議的權利,其變更不是當然和絕對的,而是相對的。[1]學生在報考填報志愿的過程中,與高等院校之間是兩個獨立的民事主體,因此二者的法律地位是同等公平的,不存在孰輕孰重的關系。在2017年9月1號將要正式實施的新版《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更加積極推進高校依法治校,健全轉專業的條件和程序,在第二十一條中,“學生在學習期間對其他專業有興趣和專長的,可以申請轉專業;以特殊招生形式錄取的學生、國家有相關規定的或者錄取前與學校有明確約定的,不得轉專業”。在本案中,張某身為本校學生,是一個獨立的民事主體,與所在學校是平等的關系,擁有轉專業的的權利,可以向所在學校申請轉專業,但轉專業并不是隨意性、武斷性的,而是要通過一些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才允許轉專業。

入學前,高校根據自身的辦學資源確定各個專業的招生人數,學生在入學后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是否轉專業,但轉專業很明顯會打亂入學前的專業設置,造成轉出專業教學資源的空缺和轉入專業教學資源的不足,造成學校專業結構極端化,影響學校專業結構得到平衡發展,會直接導致學校的辦學資源不均衡和人才培養的質量,為了保證廣大學生和高校的切身利益,高等院校要將學生轉專業隨意性降到最低,規范轉專業的程序,平等對待每個學生,既要努力保證轉專業學生的權利訴求,也要使其他學生的權利不受侵犯,使每個學生的權益都得到應有的保障,取得學校和學生雙方都滿意的結果,因此,高校學生轉專業必須要通過所在學校轉專業的條件和程序,經過學校同意,方可調至所轉專業學習。

在本案中,張某因期末成績靠后未能參加轉專業考試,認為學校粗暴地剝奪了平等求學的權利,遂將學校告上法庭請求學校撤回相關通知,法院駁回起訴。高校是從事高等教育的國家事業單位,高校根據學校實際制定有關本校學生轉專業的具體辦法,建立公平、公正的標準和程序,并且要健全公示制度。張某所在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所作出的通知內容規定了調整專業學生名單確定方式、預調指標、考試科目及時間,且進行了公示,這一通知的相對人是已成為教學管理對象的2013級新生,而非面向學校以外的社會成員所作的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行為,是對其成員的內部管理行為,屬于學校履行教育自治權利的體現,[2]成員包括在校學生,故有關學生轉專業的相關規定和程序也是對在校學生所作出的行為,只有通過了學校轉專業的程序,經得學校的同意后才能轉入新專業就學,這就自然而然的涉及到高校辦學自主權范圍界定的問題。

高等學校自主權,按照辭典的解釋,是指“高等學校獨立處理自己內部事務的權力,如教什么、怎樣教的權力、制定研究計劃的權力、法律規定的有關權力等等。它是進行創造性研究和教學活動的必要條件,是分析高等學校與政府和社會對學?;顒又С峙c干預的程度?!盵3]我國高校辦學自主權的范圍主要體現在《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陡叩冉逃ā肥紫却_定的高等學校自主辦學的原則,即其第十一條的規定“高等學校應當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實行民主管理”,為高等學校自主辦學提供了法律依據,同時也體現出高等院校的辦學自主權的范圍廣泛。這一范圍不僅包括教學與科研學術行為,還包含了許多內部行政管理行為,高等院校是擁有充分辦學自主權的法人主體?!陡叩冉逃ā返谌龡l規定“高等學校依法自主設置和調整學科、專業”,第三十四條規定“高等學校根據教學需要,自主制定教學計劃、選編教材、組織實施教學活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按照《高等教育法》條文制定的相關面向大一新生的轉專業通知,是根據該學校自身的教學實際情況、人才培養方案等綜合考慮制定實施的,確定轉專業學生的擇優標準或適當放寬調整專業考試資格也應是學校根據自身實際來確定實施,均屬于高等院校的辦學自主權范圍之內。但目前有關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具體法律條文較少,法律上對高等院校辦學自主權的范圍界定模糊,未有明確的區分,導致司法介入高校管理糾紛的范圍眾說紛紜,諸如此類的案件仍會不斷出現。endprint

4 高校學生管理依法治校的法治化途徑

近年來,學生屢告母校的案件以各種現象紛紛出現,本案中涉及學生轉專業權利的事件也是其中之一。究其原因,高校自主辦學和依法治校是兩大源頭,如何使校規和法規從碰撞走向融合,使高校和學生的權益都得到充分公平的保障實現,最大限度的避免行政訴訟糾紛,社會和學校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認真研究,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促使高校加強依法治校,學生管理秩序有度,學生在校學習生活舒適,既能充分享有學生權利,又能切實履行學生義務。

1.盡快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規,掃除法律法規盲點和誤區

近年來,國家和政府有關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加強有關高等教育立法的建設,建立完備的高等教育法律法規體系,2017年9月1號將要正式施行的新版《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有幾大特點,其中就有更加注重保護學生權益,促進學生自我管理,推進高校依法治校,但從學生屢告母?,F象層出不窮的現實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的一些領域的法律法規還未建設完善,高等教育的相關法律法規立法具有滯后性,例如關于高校學生轉專業案例,在我國《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還存在盲點,容易造成誤解,分擔責任后果時“踢皮球”,處理結果往往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心悅誠服。因此,在高等教育立法中應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連續性與前瞻性相結合,科學性與全局性相結合,穩定性和及時立、改、廢相結合的基本原則,逐步完備法律法規中具體的實體性和程序性規范,以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減少訟爭的發生。[4]高校辦學自主權和依法治校相輔相成,法律既保證高校內部自治不受侵犯,又能使高校堅持按照法律法規具體細化規定進行治理。依法對校規進行清理, 摒棄不合法和不合理的校規,依法建章,保證高校校規的科學性、合法性和合理性。[5]不觸碰法律底線,提高辦學效益,加快促進高等院校轉專業邁進法制的道路,促進高校轉專業合法化規范化。

2.樹立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強化高校學生法治觀念

師生是現代大學的主體,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都必須以人為本。實際工作中,還應突出對師生民生問題的關注,重視改善師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學生自然而然成為被高校所培養的對象,而高校學生是一個完整的全人,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層次,有著自己獨特的人生觀價值觀,充分享有人權和受教育權。而許多高校管理理念和規章制度條條框框束縛過緊使高效管理工作施展不開,濫用權力、管理不當、滯后、缺失等問題不斷出現,影響高校管理工作效率。若想更好地服務與高校、學生和社會,就必須改變陳舊僵硬的管理理念和古板的規章制度,屏除專制的管理方式,進行民主管理,要在高校管理中應在現代管理理念的指導下修訂和補充目前執行的規章制度,在修訂前可吸收學生代表參與,廣泛征求意見,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學校和教師“居高臨下”的不平等地位,切實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而對于學生自身而言,則需要增強個人的法治觀念,能夠充分了解作為學生的權利和義務,不僅能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更能合理運用自身權利,積極履行自身義務,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除了學生個人主動去了解增強法律知識以外,學校也要積極宣傳,舉辦相關活動使學生潛移默化地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如開設一些法律選修課,舉辦一些法律公益小講座等。當前,高等教育已經從規模擴大的外延式發展轉向提高質量的內涵式發展,高校應合理制定制度,最大限度地滿足高校學生轉專業的需求,真正貫徹高?!耙匀藶楸尽钡慕逃砟?。

3.完善高等院校學生救濟制度,擴大高校學生自治范圍

高校章程不僅要確認宣示師生所享有的各項權利,還須建立校內權利救濟機制。我國高等院校學生救濟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十二條第四款中得以體現: “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這一規定標志著為學生維護其自身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進一步完善高校學生申訴制度,可以調節學校和學生矛盾關系,高校內部自行解決和管理,避免復雜的法律途徑,學生經濟負擔小,節省經濟支出,并且申訴程序簡單靈活,使學生更好地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對于高校來說,學生救濟制度要有章可循,制度公平公正,規定正當,且要實際運用,不能紙上談兵,校規要廣泛深入開展校紀校規的宣傳教育活動,使遵紀守法的觀念深入人心。在對違反校紀校規者做出處罰的時候,需要聽取違紀違規對象的述詞和申辯,收集教師和學生的聽證意見,綜合考慮再做出是否處罰或處分的決定,同時還要建立各種信息公開制度,校內的行政工作需要足夠透明,及時發現和保障學生受到侵犯的利益。除此之外,在高校工作進行民主管理的同時,還需要積極倡導吸引學生參與到學校自治工作中,權力適當下放,集思廣益取得工作新亮點新思路,給予學生更多地發言權,更好地了解學生內心所想,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學生的利益,學校治理更優化,學生學習更愉快,雙方都取得滿意的結果。學校對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關系的深刻認識,并廣泛聽取學生意見,了解學生意愿,進而形成放開轉專業的理念,適當調整學校的專業結構,通過轉專業能夠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對于學生的申訴,做到雙方滿意的處理,給予學生發揮自治的空間和機會,既滿足了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又符合社會、用人單位對于高素質多方面人才的需求。

4.建立健全對高校辦學自主權行使的校內和校外監督機制

高校應當設立專門機構負責學校法律事務,發揮其在學校的決策、管理中的參謀和助手作用。建立健全各種監督制度是制約權力濫用的一個必要途徑,為了使高校校規校紀規范管理,實施有度,必須要建立各種監督制度,包括校內監督和校外監督,校內監督首先是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增加透明度和開放度,其次是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和學生代表大會在學校民主管理和監督中的重要作用,關乎學生和教師切身利益的事項,要充分聽取教職工和學生的意見,討論后通過,增強高校管理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高校工作效率,為學校和教職工盡心服務,維護高校的穩定和健康發展。校外監督首先是行政監督,國務院、省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協調后各方面的關系,上通下達,加強依法行政指導和監督工作,推行上下級相互制約監督舉報制度,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避免包庇,權力濫用和缺失。其次是司法監督,司法救濟主要是窮盡所有途徑后使用,通過司法機關對高校的執法情況進行監督,主要是受理關于高校辦學自主權之外發生的訴訟案件、仲裁法律糾紛等。最后,還需要通過社會公眾、新聞傳媒、網絡等進行共同監督。

參考文獻

[1]郭必裕.高校學生轉專業的法理思考[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6).

[2]劉志月,李麗.武漢大學生調整專業未成告母校.[N]法制日報,2014-07-05[2017-07-25]http://news.ifeng.com/a/20140705/41030981_0.shtml

[3]朱九思,姚啟和.高等教育辭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

[4]姚加惠.校規,法規,孰重孰輕?—高校師生與母校對薄公堂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國電子教育,2002(4).

[5]蘆燕,代峰.從學生屢告母?,F象談高校學生管理的法治化問題[J].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學報,2006(10)

作者簡介

謝一丹(1994-),女,漢族,安徽阜陽人,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在讀,安徽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學專業,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學。endprint

猜你喜歡
高校學生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應用探索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以“精細化管理模式”促進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思考
高校學生網上評教的探索與實踐
高校學生體育組織社會化及路徑分析
關于高校學生工作的思考
群眾路線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
關于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制化的思考
高校學生食品安全認知調查與分析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